正文

我的舅媽與外婆

(2010-12-29 08:28:47) 下一個
我外婆年輕守寡,一個人把一雙兒女養大成人。那年月,兵荒馬亂。災荒連連。經常填不飽肚子。外婆重男輕女,有了些許好吃的,也都進了舅舅的嘴裏。為了生計,母親16歲那年,跟著闖關東的叔叔一家,逃荒來到遼寧大連。與我父親結婚後又一起來到鞍山,投奔了父親的舅舅。也就是我的舅爺。 舅爺非等閑之輩,綽號劉一針,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針灸名醫。見母親聰明伶俐,又勤奮好學,就把她收為關門徒弟,悉心培養。 在遼寧立住了腳,母親很快就把山東鄉下的外婆和舅舅接到了鞍山。愛屋及烏,舅爺又緊鑼密鼓地幫著舅舅張羅婚事,終於將其好友,同為鞍山名醫的千金小姐娶過門來。娶親那天,千嬌百媚的嬌小姐羨煞眾人。舅舅更是滿心歡喜。自此小心侍候,百般疼愛。 舅媽出身名門。出嫁前,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卻不料下嫁了舅舅這樣一個貌不出眾,笨手笨腳的鄉下人,自是深感委屈。何況舅舅還拖著一個身體孱弱,弱不經風的外婆。起初,舅媽常常住回娘家,遲遲不歸。抑或呆在家裏,也是一副大小姐派頭,吃喝拉撒都要外婆伺候到床頭嘴邊。外婆忍氣吞聲,也難免招徠羞辱和打罵。終於熬到孫子孫女長大上學,老人家才被母親接來本溪(此時我父母親因為奶奶的緣故回到本溪),直至安享晚年。自此外婆便無緣再回鞍山,見見她那朝思暮想的兒子和孫子孫女。 偶爾寒暑假,舅媽會放她那對兒女過來,解解老人的思念之苦。每到年關,舅舅也會抽空過來陪她一兩天,那是她最幸福的時光。再後來這樣的幸福時光也被剝奪了。舅舅一家的買賣做大了,在海城服裝批發市場占了十幾個攤位,後來又嫌賺得不夠多,舅媽親自帶隊,到南方考察一番後建了自己的加工廠,這樣產銷一條龍,批發兼零售,生意越來越大,錢財滾滾而來。 錢越賺越多,人情卻越來越薄。這麽多年來,舅舅一家沒給外婆添一件衣服,問一聲冷暖。唯一的一次,舅舅買來外婆愛吃的菱角,準備讓孩子帶來給外婆。不料被舅媽發現了。這下可闖了大禍。舅媽不依不饒,將菱角踩得稀爛。一連多日,家裏冷鍋冷灶,雞犬不寧。最後,還搬來娘家眾兵。不得已,舅舅掩旗熄鼓,作揖求饒,並保證不再觸犯妻子規定的條條,才算了事。 發生這樣的事情外婆並不知情。每到年關,她照例會每天一大早就跑到路口去,眼巴巴地望向遠處,巴望著她的兒孫會突然出現在眼前,給她帶來意外的驚喜。直到日落黃昏,外婆才尤有不甘地顛著小腳,一步一回頭地返回家來。年複一年。後來,由於腿腳出了毛病,不能下地活動,才算中止。再後來,思子心切的她,經常忍著疼痛,一點一點地蹭到窗前,打開氣窗,大聲喊她的兒子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嗓子都喊啞了。左右鄰居無不為之動容。而舅舅則懼怕於潑辣的舅媽,搬出種種借口,托辭,不再探望。看著年歲漸老的外婆,父母親憂心忡忡,無計可施。商量再三,決定送老人回去看望兒孫。於是,打了出租車,一路將外婆送回鞍山。車子一進鞍山市區,老人臉上露出喜色。終於到家了,終於能見到兒子孫子了。 不料,可憐的老人竟未能如願。舅舅及一雙兒女到南方進貨未歸。舅媽一人守在門口,推三阻四,千方百計不讓幾人進得門去。她怕老人死在家裏。 無奈,出租車原路返回。 外婆在我家一住幾十年,我們姐弟幾個也由她一手帶大。父親始終奉她為親生母親。下班回來,常常買些零食孝敬她;出差在外也會記得帶些土特產回來給她品嚐。上行下效,我家姐弟幾個對他也分外尊重孝順。及至後來,也是我們為外婆養老送終。 又過兩年,外婆去世。老人享年85歲。那一年的大年初一。 守靈那夜,望著辛勞一生的老人,身穿一身藍色褲褂,外披一紫色鬥篷,安詳地躺在那裏,鄰裏朋友感慨萬千。她老人家這一生走得真不容易。曆經戰爭,災荒,中年喪夫,老年失子,又丟孫。說著說著,不免義憤填膺。義憤之餘,鄰居於大媽對外婆說,到鞍山找你媳婦去。 父母親親自到一附近山上,挑了一塊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厚葬了老人。 出殯前,舅舅帶著兒女趕了過來。舅媽沒有來。她也不敢來。 舅舅埋頭長跪在外婆墳前,不肯起來。他心裏有太多的愧疚,太多的悔恨。他的一雙兒女則神色冷漠,張口閉口都是人死如燈滅,人都有一死等言辭 ,令人驚詫不已,瞠目結舌。 葬禮過後,舅舅及一對兒女匆匆趕回鞍山。 正月初十一大早,傳來急促的敲門聲。打開房門,我們大吃一驚:舅媽跪倒在門外。 原來,舅舅及兒女還沒到家,舅媽就已嚇得魂不附體。臥床不起。每天天一黑,她就進不去廚房:外婆就站在門口,一雙眼睛幽怨地盯著她看。她揉揉眼睛,以為眼花,可是拔腿還是進不去廚房。一日,二日,日複一日。她知道是躲不過了。她跪在老人腳下,痛哭流涕,懺悔自己的惡行,祈求老人的原諒。可是老人身著藍色褲褂,依舊每天站在那裏,用那幽怨的眼神盯著她...... 她瘋了。她罪孽深重。有高人指點:趕緊買些紙錢到老人墳前求其原諒,放過你吧。 舅舅趕緊命兒子去買來紙錢,還有很多紙人,紙馬,紙冰箱,紙電視,一家四人馬不停蹄地趕來本溪。 在外婆墳前,舅媽跪在那裏,痛哭不止。從剛結婚說起。從嫌棄婆婆,虐待婆婆,到趕出婆婆,一樁樁一件件,一事不落,謙卑懺悔。直到天黑才哭哭啼啼地返回家來。 此次,舅媽在我家一住三月有餘。期間,她時不時地跑到山上,坐在外婆墳邊,瘋瘋癲癲,嘟嘟囔囔地和外婆說個不停。 我相信此刻她是真心懺悔了。 捱了將近半年,她去了。死的時候,身邊無人:舅舅腦血栓住進醫院,一雙兒女出差在外。 又一年後,舅舅也去了。不是死於腦血栓,而是死於敗血症。緣於病重期間,兒女無暇悉心照料,致其身上數處褥瘡,大的地方爛得能伸進一個拳頭。醫生護士見了都搖頭歎氣:這樣的兒女太不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hige 回複 悄悄話 從小寵慣出來的孩子,懂事孝順的少。舅舅、舅媽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都是。
Juzizhoutou 回複 悄悄話 Shan you shan bao, e you e bao. Indee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