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林金律

(2010-12-16 15:57:36) 下一個

金庸如椽巨筆,底定千秋,武俠小說自金庸起登堂入室。今日之世,不讀金庸者,不足以為文人雅客。當年莎士比亞以時為俚俗語言的英語寫作舞台劇,對英語進入法語主導的上層社會,功不可沒。金庸的長遠曆史地位,絕對勝過紅樓曹氏。是否可在世界範圍與莎氏比肩,需看將來中國能否從曆史大國轉化為文化大國,金劇能否以好萊塢大片的力度籠罩世界。本人讀金累二十年有餘,至今無法釋手。在此試論金庸筆下的世界中的一些不同尋常的哲理定律,供同好一笑。

金律第一:物壯不老

常人少而壯,老而衰,但一流高手卻是愈老愈強,絕無衰老之象。這裏麵有一種很玄的東西叫作內力,體力可以衰退,招式可以遲滯,內力卻越發強大。須發如雪的前輩手腕略抖一抖,便勝卻少年人氣喘籲籲的踢打騰挪。高手不是不死,而是死得如泰山忽傾,毫無征象,死前一刻功力依然鼎盛。常人體力腦力的顛峰一般在中年,可是金庸的高手們卻是生命不息,功力精進不止,因此死前一刻功力應當是最高的。王重陽在華山論劍時尚需七天七夜才打出了天下第一的威名,但臨死卻能一招擊退原本隻差他半籌的歐陽鋒。張三豐百歲高齡且新受重傷,似乎還是隱然可以和少林四神僧一較高下。還有如周伯通,穆人清,天山童佬,袁士霄,慕容博,及老年的黃藥師,一燈等等,均以高齡強壯而無老相。

金律第二:無形勝有形

丁春秋身帶劇毒,蕭峰無法近其身,便以降龍十八掌遙擊,數丈之遙能使丁春秋氣血翻騰。黃藥師笛聲帶功,一曲碧海潮升,輕則鳥驚樹搖,重則飛沙走石,功力若梅超風者,尚需凝神運氣方能勉力相抗,歐陽克在趙王府高手中已算翹楚,可碧海潮升曲聽都不敢聽。歐陽峰的西域鐵箏之霸道尤勝於玉笛。

遠距離發力的功夫,聽說還真有其事。氣功大帥嚴新自稱功力能從北京發到河南嵩山,但沒有我們凡人肉眼看得見的效應。十幾年前另有一位自謙功夫比乃師大大不如的氣功大帥曾當眾表演了五尺之內打死一隻雞的絕活,似乎是真的。但無論如何,這些憑空發力的功夫,能見到效應就已不錯,威力總不會比著肉及身的打擊更甚。在我們常人的世界,有形總是勝於無形。

可是金庸的神奇世界不一樣。楊過手抓猛虎鬥史氏兄弟,不過一獸加數人,對手尚能勉力招架。可是一聲獅子吼,百獸伏土,英雄折腰,比之拳掌之力,不知省了多少麻煩危險。謝遜在王盤山上以獅子吼震瘋了數百位成名的英雄。想來東邪西毒若活到南宋末,到王盤山殺幾百人也不是難事,不過他們絕不會耐煩打幾百拳拍幾百掌,必定要用玉簫鐵箏來一揮而就。

金庸的邏輯,就是無形勝有形,實打不如空擊。都說金庸深染佛學,但我看這跟老子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更近。

不過,金庸的實打效果在各本書裏基本一致,空擊效果則十分飄忽不定。陸乘風明明會劈空掌,與楊康相鬥卻偏要支著殘腿飛將起來近身格鬥。楊過追擊蒙哥大汗,輕功趕不過烈馬,卻何不大吼一聲震死了他。蕭遠山蕭峰父子,武功都是一流境界,在少室山上同聲長嘯,竟無人被震倒,連需要運功相抗的也沒有,難道數千江湖人加少林群僧,個個功力都在梅超風之上?楊過的長嘯把瑛姑逼了出來,郭襄功力不到必需掩耳,一燈自然是內功超群絕倫,可是在場的還有一位重傷將死的裘千仞,氣若遊絲之際,還有多少功力?居然也能聽楊過鎮懾百獸的長嘯。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無形勝有形的功夫,隻出現在射雕三部曲,也就是說是在南宋和元代才成熟的特異武功。越女劍時代太早,中華武功尚未出神入化。天龍八部所處的北宋時代,雖然已經有了能以劍氣削斷鐵劍的大理六脈神劍和能與之抗衡的江南慕容家的參合指,但以聲音擊倒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的功夫,卻還沒有出現。而到了明清,這絕世之技,竟成了屠龍絕響,袁承誌和陳家洛之流,都要皮肉相觸才能傷人,袁士霄算得藝壓群雄了,也不能吼一吼把狼群吼倒了。紅花會這麽多蓋世豪傑,竟無一人能及得當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不然,要擒殺皇帝,隻要在皇宮牆外長嘯一聲,把滿皇宮的人都震倒了,抓皇帝不就如探囊取嬰兒嗎?

金庸會不會在暗示,中國人鼎盛的時代過去了,現下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金律第三:出繁入簡

上乘武功出繁入簡的理念,並非金庸首創,但是在金庸筆下,出繁入簡的境界不僅極至無形,而且延伸出純粹武藝的範疇,廣及武德人品和幫會形態。

金庸被武俠市場冠以武林盟主的尊號,但我以為他更著意於做一個武學宗師。金庸小說的引人入勝之處,往往不在武功之強,而在武學理念之趣。金庸筆下的武學理念經曆了招式,功力,意念,品性的一係列轉化。

早期的書劍和越女基本上以精妙招式勝。文泰來的奔雷手屬於剛猛一路,但武功理念上隻是配角,遠不如後來的降龍十八掌。陳家洛賴以破了鐵膽周仲英少林拳的百花錯拳,千手如來趙半山的暗器功夫,天池怪俠袁士霄出入狼群的輕妙騰挪,阿青學自老猿的神劍功夫,基本上都是身法招式之長。

到了射雕,金庸的雄鍵筆力開始如狂風大潮搬施展開來,在武力較量上,招式讓位於內功。四大絕世高手中,取巧功夫如落英神劍掌和打狗棒法都隻是旁枝末節的功夫,隻能唬些二流武人。而一流水平的拚比,就須亮出蛤蟆功,降龍十八掌,玉簫,一陽指,盡都是內功的較量。黃藥師後來坦然自承落英神劍掌不如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但若有人勝過了他的玉簫,以他的桀傲孤高,隻怕便要自行了斷了。郭靖能以魯鈍資質而躋身於一流高手,端賴金庸從招式到功力的理念轉換。招式有形而且繁複無限,窮武人一生之力未必能學全天下招式,內功無形,隻要積以時日,毅力恒心便能致勝,因此黃蓉的機敏智慧最終不如郭靖的橫練功夫。這是金庸出繁入簡的第一輪。

這種內功主勝的理念貫穿了射雕三部曲。在笑傲江湖中內功開始失勢。紫霞功,吸星大法,陰寒掌,都勝不過快如魑魅的葵花寶典僻邪劍法,顯是快招怪式勝。但金庸並沒有簡單地回複到繁複招式,而是推出了既無招式,也不需要內功,全憑意念運行的獨孤九劍。招式的繁複沒有了,內功的恒心毅力也不需要了,隻要巧遇明師,一加點化,意念融通,立成高手。這是金庸的第二輪出繁入簡。金庸這時已非書劍時代的後輩新手,江湖縱橫有年,武林名聲漸成,開始不耐苦學久練,轉向求巧取快。其實這種轉化從張無忌的速成乾坤大挪移和周芷若的速成九陰白骨爪就開始顯現。陽頂天和黑風雙煞挨過的無數苦難,竟然都成了枉費心力。

獨孤九劍廢棄苦練精修的尋常武術理念,以獨孤九劍成名的令狐衝則廢棄了刻苦耐勞,百折不回的尋常武俠品性。從陳家洛和郭靖的精猛進取,到張無忌和令狐衝的任性隨意,是金庸的第三輪出繁入簡。即使隻靠意念而行的速成武藝,還是嫌太過費心,金庸在這裏似乎寄望隻要有某種天生品性,就可以笑傲江湖。射雕時代的丹心俠骨英雄豪情,在金庸的後期作品中已難以找到。依賴品性走江湖,在韋小寶身上發展到了極致。

此三大定律,在金庸著作中始終貫穿。另外江湖各派武學平衡也是一個規律,比方說,甲派比武不如乙派,那麽甲派必然另有勝過乙派之處,如前輩有個勝過乙派的高人,或乙派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須要在甲派麵前低頭。總之是不會一麵倒地得罪任何一個現實中有過的武林門派。其他還有一些小的定律,在不同的金著中有不同程度的發揮,如無情不癡,武者不勞,女傷無痕,殘者愈強,仙高壓佛,後來居上,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