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一生,就是以有涯之生,與無涯之世界的比賽。有的人心無芥蒂,隨遇而安;也有的人勵精圖強,心無止境。
人生的發展受到很多限製,並非如飛禽在天,遊魚在淵那麽隨心所欲。自認為成功的人往往主張主觀努力是人生的最大限製因素,而自認為失敗的人則往往覺得客觀境遇是成敗關鍵。這正應了西方人常說的歸因原理:事情辦好了是我的本事,事情辦壞了是別人的過錯。努力和境遇,固然都發揮重要影響,但人生的最大限製,其實是先天的智能。智能未必代表成就,但智能限製成就。
西方心理測驗用智商將人的學習能力數量化,以90-110為正常即人群平均,高於110為高智常人,高於140為天才,低於90為臨界智能,低於70為弱智。弱智者應受保護,不宜進入社會競爭圈。臨界智能也應受某種保護,但因各國製度不一,這些人往往在社會競爭中最受傷害。智商測驗設計始於對學業潛力的評估,並非整體智能的測量。事實上目前還沒有對整體智能測量的理想工具。孔子曾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這實際上指的是學習態度,進入了主觀努力的範疇。但是先天智能實際上對後天努力有很大的主導作用,兩者不易完全分開。老師和家長們都傾向於鼓勵學生在相對弱的學科上多努力,可是學生卻喜歡在自己強的學科上下功夫,這正是因為先天智能的主導作用。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這又是說的學習態度。為什麽先聖們都愛以學習態度來取定人生價值呢?這就是歸因原理在起作用,因為先聖們都是自認為成功的人。
以下我參合東西方觀點,提出人才的八級分類,供同好參考評議。
一級:生而知之。智商高不可測。蓋神力所為,人所不可及。孔子所說的“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就是指這等境界。孔子以此讚美老子,可能是過譽了。但老子此人我們知道得實在太少,是個智者無疑,但天智究竟多高,卻無法猜測。此等人才為鳳毛麟角,世所難遇。
二級:學而知之中的上等。智商在150以上。此等人才占人口不到萬分之四。敏捷善學,能過目成誦,一點而臻化境,凡人界內可謂天縱之才。此等人才長於速學快通,卻失於刻苦恒心。因才具過人,鶴立雞群,易因才招妒,為才所累,杜甫所謂“古來才大難為用”,就是指這等境界。這些人中多數可以造就一些傳奇佳話,但入世成就有限,易流於通曉百事而一無建樹。但也有一些人以大才下就,經世致用,取得類似三極人才的成就。
三級:學而知之中的中等。智商140-150左右。占人口約千分之三。好學亦善學,但需循序漸進,往複推敲,方能融會貫通。西方心理學界認為智商140以上者為天才,故此等人才居天才之末。既能才思泉湧,又不會因才思泛濫而失去耐心。治學可以為成名學者,經商可以成大賈巨富,從政可成帝王之師,但逢剛愎狹隘的君主也可成帝王之囚。此等人才能洞察世事,往往重聲名,輕得失,不願為功利而不擇手段。孔子本人也屬此等,所以自認“學而時習之”,而並不以天縱之才自許。孔子的大多數哲言也是對此等人講的,所以常人要學聖賢行止,並不容易。史上名相大儒,多出於此類。
四級:學而知之中的末等。智商在130-140之間。占人口約百分之二。好學而不善學,治學隻能及中遊。若力學不綴,往往成皓首窮經的腐儒。可以有些好文章,卻不太會有傳世之作。此等人中有自知之明者,往往轉而求入世功業。時運相濟者,能引二級三級人才為其輔弼,成就帝王之業。此等人天智略遜,一生成就高下,端看後天努力,故最崇尚奮發圖強。但努力之外,尚需膽大心狠,方有大成。此等人才入世功業最高,超過才智在其上者。曆代成大氣候的君王霸主,大企業創始人,多出此類。
五級:困而學之中的上等。智商在120-130之間。占人口約百分之七。無事不好學,但能急需先學,學而能用,卻缺乏創新能力。能保身守成,但不能開拓。此等人才的最大長處,在於自知之明。他們自知學力不屬超強,拚才智,拚努力,都無法勝出,故往往多用機巧,甚至誤入謀詐之道。此等人才工作努力,卻多不善言辭,若發言則易陷於膚淺花哨。所幸他們自知其弱,往往推崇多幹少說。不喜歡公開競爭,特別不喜歡本級以上的人才自由發揮。其中善者可以平庸守成,惡者或可挾權謀私,引發禍亂。
六級:困而學之中的中等。智商在110-120之間,剛剛高過人群平均,為末等人才。占人口約百分之十五。讀書並非易事,但努力之下,可以過考試關。學無興趣,隻為求職。逢事尚能臨渴掘井,見識止於亡羊補牢。能得個穩定飯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此等人才生活最安全,蓋自知爭則易敗,故多避免爭鬥,知足而可以長樂。這正合了老子的“夫惟不爭”,不求勝而求不敗的理論。此等人才天智雖不足進取,卻還是高於人群平均,故自保能力不弱,受欺負排擠卻也不易。史上長命者多,成名者少。
七級:困而學之中的末等。智商在100-110之間。占人口約百分之二十五。能逢危難而開卷,但學其十而隻能得其三四,每每力不從心。在芸芸大眾中還算明智,但缺乏競爭優勢。學業,事業均以保底為念,無爭勝之心,若受排擠則反抗不易。此等人多珍視友善環境,感恩重義,人情悠長。其良者勤勉而有善終,莠者或有雞鳴狗盜之瑕。
八級:困而不學。智商在90-100之間。占人口約百分之二十五。此等人並非全不願學,實乃學亦無所得,徒費精力,久困成習,遂不以學習進取為念。多能怡然自得,處變不驚。惟此等人需自知其短,不宜輕起爭勝之心,免生無謂煩惱。易輕信人言,需防受人蠱惑,染上惡習。但此等人往往廣受眷顧,有衝突時對方也不太會過分較真,所以功業不長而福澤不短。
如上以天智為主導,結合努力成分,將人生潛力分為八級。人人都希望有較高的天智,但從曆史上看,天智其實並非越高越好。比如三級或以上的智能雖然適宜於取得大的學問成就,但可能受製甚或受害於四級人才;四級智能雖適宜於開拓建樹,但非學得膽大心狠不能成事;五六級智能同儕眾多,競爭激烈,但絕對得失小,風險遠比智能在其上者低;七八級智能雖爭強不易,卻少怨望,多同情,人生依然可以豐富溫暖。
人生之境界,原無高下之分,但就那些對學業成就看重的人而言,先將自己的條件和資源作一個估量,對人生目標和策略的設定,絕對是有益的。天智估量不確,濫用或浪費智能,無端模仿其他智能級的行為,都有可能造成個人人生,家庭,甚至國家的巨大損失。嚴複與伊藤博文同樣留學於英國而仕途截然不同,對中日兩國的國運產生深遠影響,史家多認為這是境遇使然。但是我認為這裏麵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嚴複的天智比伊藤博文高,對世事更能洞徹,而在堅忍刻求上不如伊藤博文。也許伊藤被刺殺的結局,嚴複早已料到。也許嚴複並非無力推動改良,隻是知其白,守其黑,不願意拿自己的命運換國家的命運。也許伊藤博文也沒真想以血酬國,隻是他有限的天智沒有讓他預見到國家和他自己的命運不可能兼得。也許,由於某一個中國人過高的天智,竟讓中國多受了半個世紀的苦難。
天智不可求,但是可用。不同天智的人,應當有不同的人生取向。中國的先聖們都強調學習態度,其中原因之一是主觀努力雖受天智主導,還是可以改變,可以有所為的。孔子對不同學生提出的同一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程頤認為是“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後人簡約為“因材施教”,也就是按天智製定培養計劃,隻是孔子沒有把天智是一種限製這一層意思明說。因此天智與後天的培養教化是不可分割的。這裏麵有可為處,也有不可為處,再加上無法逆料的境遇,就組成了讓我們既心馳神往,又無可奈何的人生。
文學城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53864
多維博客: http://blog.dwnews.com/shangqiu
博訊博客: http://www.boxun.com/hero/shangqiu/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shangqi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