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
2011 (97)
2012 (65)
2013 (48)
2014 (50)
2015 (35)
2017 (27)
2020 (23)
2021 (24)
2025 (1)
上文:女孩取名叫小明
為了接小明來日本,明媽開始了解當地的幼教情況,張羅找幼兒園。
日本的幼兒教育設施分幼兒園和保育園。你可不要以為反正都是寄存孩子的地方,隻不過是名稱不同而已了。兩者的上級領導完全不同,決定了它保育對象不同。幼兒園屬文部省(教育部),它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院這一教育體係中的一環。而保育園則是厚生省(衛生部+民政部)管轄的福利設施。聽到這兒,熱心教育的中國同胞一定會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吧。實際上,在日本進保育園比進幼兒園難多了,沒有相當的理由根本就別想進去。既然保育園是福利設施,就意味著福利不是誰都有資格享受的,而且不論什麽國家的福利都是有便宜可占的,即便不提供便宜,也一定提供什麽方便。不然就不會叫福利設施。
保育園的保育時間一般為7:00—18:00,保育對象為0歲—5歲。幼兒園的保育時間一般為9:00—14:00,保育對象為3歲—5歲。兩者的教育內容都是以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交往的能力”、“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語言能力”、“用音體美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等五個方麵為主。就保育時間這一項,你就能知道保育園是為工作婦女開設,而幼兒園是為不工作的家庭婦女的孩子提供的教育設施。明媽要到大學聽課,幼兒園的保育時間太短,所以隻能考慮把小明送到保育園。
雖說一個是歸文部省的教育設施;另一個是歸厚生省的福利設施,但教育內容相同,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因所入的托兒設施不同而產生差別。但明媽還是不放心,見到周圍的大學生就問“你是幼兒園畢業的,還是保育園畢業的?”經過一番詢問,確實發現兩者在上小學後沒有智力上的差別。其中一個大學生告訴了明媽一個實質上的不同,這實質上的不同是那個大學生的當小學教員的媽媽總結出來的。那就是,幼兒園對孩子禮節上的教育、約束過多,孩子太懂禮貌,一遇到什麽麻煩或跟同學發生矛盾就去老師那裏告狀:“老師、誰誰怎麽怎麽我了”、“老師、誰誰幹什麽什麽了”。保育園由於孩子較多,老師管不了那麽細,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包括吵架、打架的能力了。明媽最討厭打小報告的人,聽了這個大學生的話,馬上變成保育園的堅強的忠實的信奉者。
什麽人可以享受“保育園”這個福利設施呢?概括地講就是一句話“需要保育的孩子”。“需要保育”的原因必須符合以下幾條: 1)家長在居所以外的地方工作(包括鍾點工、農林漁業); 2)家長在居所作業; 3)母親產前產後; 4)家長傷病或有心裏疾病; 5)家長要照顧親屬中的老人; 6)因災害家庭在複舊作業中。這6條中,明媽一條也不符合。別急,還有兩條特殊的補充條件: 1)家長白天上學; 2)家長有就業意願,正在找工作(期間為一個月)。這裏所說的“家長”實際指的是母親。但是由於近年單親家庭的增加,為了讓父子家庭、母子家庭公平享受社會福利,行政部門在措辭上很注意。
日本的家庭,不管多麽偏遠的山村,不管孩子的媽媽上不上班,即便孩子的爺爺、姥爺閑得去釣魚;奶奶、姥姥閑得折紙消磨時間,那家的孩子到了3歲一定進幼兒園。80年代以後,隨著工作婦女的增多,保育園的保育人數明顯跟不上發展,很多孩子要等保育園有了空額才能入托,孩子的媽媽也隻能等孩子入了托才去工作。因此出現了“待機兒童”(待托兒童)這個詞,也就是說保育園滿員,要排隊等候。排隊不是按“先來後到”的原則,而是看需要入托的緊急度,“家長白天上學”和“找工作”這兩種人被排在最後。
明媽來到區役所相關部門,接待她的是一位看上去不滿40歲的男工作人員。
“請坐,您有什麽事?”
“我想給女兒找保育園。”
“請告訴我你家住址。”
“~~區北山町115番地”
工作人員啪啪地敲了幾下計算機說:“這裏沒有登錄孩子,你的孩子在哪裏?”
外國人入境後一定要到所居住的區役所進行外國人登錄,沒有登錄說明沒有合法身份,中國講的“黑人”。
明媽怕他誤會,趕緊說:“我女兒在北京。”
“在北京?我隻管~~區居民的事情,等你女兒來了以後再說吧。”工作人員客氣的說。
“可是你不給我介紹保育園,也就是說不能保證入保育園,我就不能接她來。你得先幫我看看哪裏有空缺。”
工作人員想想也有道理,就又啪啪啪地敲了一會兒計算機,然後轉過頭來說:“你家附近的兩所保育園都滿員了,而且一時半會兒不會有空缺。不過川山莊保育園有空,可以進去。”
工作人員看明媽在想著什麽,以為她不滿意,又補充道:“那所保育園正好在你去學校的路上,你家附近的兩家,都在你學校相反的方向,不是很好嗎?”
明媽哪裏是不滿意,她沒有想到這麽順利,一時不知說什麽好。她家附近的兩所保育園院子很小,有一家硬是把房頂修成院子,讓孩子們玩兒。川山莊保育園不僅在她去學校的路上,還在她經常買菜的一個便宜超市的路上。保育園有個大院子,院子裏除了有秋千、攀爬遊具、單杠、沙坑等以外,圍著院子還有一圈樹,中間的一棵看上去有幾十年的樹齡了。
“謝謝! 謝謝!! 我知道那個保育園,的確很方便,也很大。”
“我給那裏的園長打個電話通知一下,你直接去辦手續就可以了。”
明媽還有一件擔心的事情要問:“費用呢?”
“費用根據前一年繳納的所得稅或住民稅按比例計算,留學生沒有收入,自然就沒有繳納任何稅了。零納稅者托兒費全免。”
明媽有點兒不敢相信,小明現在爺爺奶奶單位的幼兒園,因為是第三代,所以要比爸爸媽媽在該單位工作的孩子交的費用高很多。怎麽到了外國反而全免了呢。
“夥食費是多少?”
“每天隻有一次午餐,每月850日元,零納稅者免交。”(2018年8月日元與人民幣的比率:100日元約為6.2元人民幣)
就是說,托兒費、夥食費全免,就是說資本主義日本用國民的稅金養社會主義中國的娃。
出了區役所明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本來有衙門恐懼症。這恐懼症是出國辦護照時落下的。每次去辦事處不是要這個介紹信就是要那個證明信,辦事員那冷冰冰的臉、刻薄的嘴不知什麽時候就節外生枝。為搞到他們要求的介紹信、證明信不知又要費多少力氣。今天來區役所本來也隻是想試一試,沒有想到竟這麽順利。
明媽悟出來了:日本的衙門通人情、講道理,不任意刁難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文章:
爸爸回來了
走街串村看日本(圖)
日本點滴
財富是人民創造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善待子孫,國家民族才會有前途。唉,這個道理某國某黨卻不懂。
“在高高的穀堆上講那過去的事情”您是唱出來的吧:)
周末愉快!
現在才發現,隻有陪孩子成長一次才能了解這個社會,才能知道他們是如何管理,如何規劃人生的,這些細節形成了社會規範。可以說是在外國跟孩子一起成長。
這樣寫真可以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生活。
喜歡這一係列,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