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
2011 (97)
2012 (65)
2013 (48)
2014 (50)
2015 (35)
2017 (27)
2020 (23)
2021 (24)
韓國史學家欲把咱祖上的好東西都歸為己有,欲把孔子的原籍搬到韓國,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急了。好在中國人大度,一句笑話就能把那些無稽給吹走,不再細談那些事。
中國人跟韓國人的不和,在東北地區早就很嚴重,而且是有切身利益的。講兩個例子:
聽東北的老人講:當年高麗棒子穿著日本軍服,騎著馬揮著刀到處搶東西。說他們比真正的日本人還狠。韓國1910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學校學習日語,要想冒充鬼子搶劫再容易不過了。
還聽吉林省教育局的人說過,高考時朝鮮族考生用朝語答題,漢人沒法閱他們的卷子,不知到他們的真實水平,占的名額比較多,當地人不滿。我覺得那不滿不是衝鮮族人來的,而是衝政策來的。一個研究民族政策的朋友說:咱中國的民族政策在外國學界是受到稱讚的,就像大人跟小孩子賽跑一樣,總得讓孩子幾步,中國實行的就是“讓幾步”的優惠政策。
上大學以後,就沒有斷過跟鮮族人、韓國人打交道。大學同班有個吉林來的鮮族女生,期末考試常不及格,我們除了幫她複習外,還找任課老師聊天套題。到了小集體就不是民族政策的“讓幾步”了,而是拉著她往前跑。
同班還有個遼寧農村來的鮮族男生,人不算壞,但老用蔑視的眼神瞥人,讓人感到他不厚道。他比那個鮮族女生有頭腦,鮮族女生隻想攀個好男生,遇到自己喜歡的男生送上甜甜的一笑,要是夏天還會主動給人家扇扇子。鮮族男生愛談政治,常常聽到他批判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的優惠就是對少數民族的歧視。敢情“讓幾步”的民族政策是一廂情願的。看來中國的民族政策太籠統,應該再製定一些細則,住在內地的和住在邊疆的要不同對待。
鮮族男生說了個被歧視的實例:中國的飛行員中沒有鮮族人,說是怕他們駕機逃跑,所以不讓他們參加空軍。我無從考證,不知真假?
僅是這些也沒有什麽,就是不知道你無意中說的哪句話會傷著他的自尊心,他跟你急赤白臉一次。一點精神準備都沒有就受一次搶白,不是滋味。不是找不到合適的詞對付他,關鍵是你覺得那事不值得急、更不值得吵架。
那時糧食還限量供應,男生常常吃不到月底,鮮族男同學每月都差很多,看他難受,你有剩餘飯票也不敢主動給他,鬧不好又傷他自尊。班長是轉業軍人黨員,見過世麵,有工作方法。他把飯票放到鮮族男生的枕頭底下,就像是鮮族男生自己忘了放在那裏一樣。20年後同學聚會的時候,鮮族男生忍著淚講他看到飯票時感激而又複雜的心情。
革命不分先後,覺悟不分先後,感激也不分先後,做過好事的人一定能等到回報。
到日本上學時,老師的手下已經有兩個韓國男生了。剛參加完入學考試,還沒有開學的時候,研究室的助手來電話要我去參加研究室抽簽。原來研究室的位子每年抽簽決定,為的是讓挨窗挨門靠牆的機會均等。
一到抽簽現場,韓國的李桑像跟老熟人說話似地對我說“你考試時的小論文寫的不錯喲”。我第一反映是“你怎麽之道的?”但沒說出口。後來才知道他從預科讀起,在係裏已經呆了10多年了,哪個老師幾點上廁所他都了如指掌。
那時日本提出搞國際化,高中生也要跟外國人座談,找到我們係我們老師頭上,我們自然躲不過。我和兩個韓國人去跟高中生們玩兒了一節課,回學校後,我回自己研究室,李桑像給媽媽買醬油回來交差的小孩子徑直到老師那裏匯報去了。我研究室在老師的隔壁,看到這一切,反省自己應該學著點兒。
有次老師在課上自言自語:我這本書買重了。下課後,就見李桑拿著錢包敲老師研究室的門,說自己正想買這本書呢。老師還真有零有整地數著錢賣給了他。又過一周上課時老師問李桑讀了那本書後的感想,李桑一句也說不上來,老師看出來他連目錄都沒有讀時,當眾罵他不愛學習。“背著蘿卜找擦床”、“馬屁拍在了馬腿上”,就是指他這種行為吧。
一天,李桑怒氣衝衝地到研究室來質問我:你今天為什麽叫我李君,而不是李桑?
日語裏稱比自己年長的人用“桑”,比自己年少的用“君”,換成中國話就是“老李”和“小李”的區別。別人叫他李君的時候,我也順口叫了。他認為那是小瞧他,所以怒了。看架勢不像說句“對不起”能擺平的樣子。
“君在韓語裏是什麽意思?”我問。
“反正你對我用‘君’是失禮”,他說。
“我用的‘君’是中國的,意思是君子。你們國家不是也興儒教,也喜歡孔子嗎?不信去讀讀《論語》,看是不是這麽寫的”。
“你真是用的這個意思嗎?”
“這個字是從中國來的,當然是中國意思了”,我就這麽瞎攪和著化險為夷了。
一年後的一天,李桑找我:我這個月給妹妹買結婚賀禮,錢不夠了,借我一萬塊錢,下個禮拜還你。
出門在外,誰都有過不到月底的時候。我當時沒帶那麽多錢,特意到學校的ATM取出一萬日元借給他。
過了3個月他都不還我,後來幹脆躲著我了。每次看到他躲我的身影就會想起莎士比亞的“借出去會使你人財兩空”,也不知道莎士比亞說的包不包括我這麽小數額的錢,我就聯想亂用。丟他這麽的同學無所謂,可是我窩囊呀。既然他能逼著我問‘君’的含義,我就該逼著他還錢。錢要回來了,後來很少見麵。
同門還有一個韓國留學生姓金,上著上著學回去服了一年兵役,回來後吊兒郎當很少來學校,一天下課後在樓梯口碰見我急急忙忙地說:車裏沒油了,回不了家了,借我一千塊錢加點油去,下周上課時還你。
我那一千塊錢隨著汽油揮發在空氣中了。
隔壁研究室還有一個白姓韓國男生,儒家書生的麵孔,說話舉止也很儒。論文和他的研究題目有關的地方,他會毫不吝嗇地教給你他所知道的一切,借給你他的書或積累的資料,發現了什麽新東西還會及時告訴你。按年頭他也是係裏的老大了,大家有困難都原意找他。有人感謝他說:你真是好人啊。他詼諧地回答:你又看錯人啦。這麽多年了,老也忘不了他用幽默代替謙虛的這句話。
儒教文化圈裏的中日韓,為人處世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所以才想讓難讓,能讓則讓地走過來了。
我願以您這句話作為我們討論的結語:
“怨恨會帶來誤會,偏見,傷害和不幸,而寬容才是唯一能終結怨怨相報的解決方法。讓我們彼此多寬容吧。”
咱們亞洲人有一個共點:容易狂熱、走極端、和鑽牛角尖,往往不給不同意見留一點可討論的餘地。很榮幸和您這位有知識,理智的君子心平氣和的討論這些有益的問題。
我最後想說的是:中華民族是個非常能包容的民族,您如果不把自己當外人,沒人把您當外人。您所說的那些鮮族人遇到的不公,在全國各地的漢族人都有,多數情況是更差。這不是民族問題,而是體製問題。希望鮮族人真正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國家,擔負起改變不合理的體製,讓國家變得更美好的責任。
“首先問一句:為什麽是“抗戰以後”才殺的那些朝鮮人?
加害和報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一個是前因一個是後果。”
-您如果再了解一下早於偽滿時期的朝鮮人的曆史,您會發現這個加害方和受害方的位子是倒過來的。如果再回顧更久的曆史,您就發現其實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它倆是沒什麽不同的。所以加害和報複也沒有什麽不同的。兩個民族其實是半斤八兩的。沒有什麽那個更好,哪一個更壞,哪一個更正義,哪一個更邪惡。照此推演,可以說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是善良的,也可以說都是凶惡的。就像人的心在善和惡之間擺動一樣,各個民族的行為也是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在善良和凶惡之間擺來擺去的。當人覺察出自己的心跟惡人的心一樣存在著邪惡時,人才能產生對惡人的寬容,自己的民族其實跟別的民族一樣也有邪惡的一麵時,你才能原諒別的民族的邪惡的一麵。所以我很欣賞您的這一句 "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有多好呢?比朝鮮人強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並不說明這個民族的好與壞,這些特點都是特定的曆史條件和周圍環境造成的。" 所以認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認識自己心中的惡才是首要的。
最後告訴您,我不感到委屈。我隻知道怨恨會帶來多大的誤會,偏見,傷害和不幸而寬容才是唯一能終結怨怨相報的解決方法。讓我們彼此多寬容吧。
“抗戰勝利後很多朝鮮族被殺害了。隻強調自己的被害的遭遇,不提自己加害別人的行為是不是欠公正阿?”
首先問一句:為什麽是“抗戰以後”才殺的那些朝鮮人?
加害和報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一個是前因一個是後果。你把這說成是加害實在是欠妥。如果朝鮮人都是這麽想的,那將是另一輪仇恨的源頭,結果是加害-〉報複-〉報複被當成了加害-〉報複-〉報複又被當成了加害-〉報複,結果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誰都沒好日子過。
我很希望人們都能像你說的有“能客觀,公正地看待人或事物的態度,從而產生的寬容和包容。最後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如果朝鮮人能正確的認識到那是被報複,而不是被害,和漢族相處的時候心理會不會更平和一些?
你如果還感到委屈的話,可以到東北的民間去訪一訪,問問那些還健在的老人,當初朝鮮人有多狠,多壞,他們都做了些什麽事。換位思考一下,朝鮮人會怎麽做?我感覺漢族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溫和的民族了。
我說這些不是在聲討朝鮮人。我認為要想和平相處,不能總認為自己是吃虧的一方。知道因果關係,理智客觀地看問題,才不至於走進死胡同,才能和諧地相處。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我們需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和平共處。
感覺你是個很有知識,理智,思想成熟的知識分子。很高興和你探討這些有益的話題。
討論問題就怕混淆概念、偷換概念。博主說的是朝鮮人狗仗人勢欺負東北百姓的事情,和抗日有什麽關係。再說那些事東北百姓盡人皆知,和有沒有文化有什麽關係。
要真扯抗日的話,在中國參加抗日的那些朝鮮人,回去後都被金始皇給肅清殺了,沒死的又都跑回來了。理由就是嫌他們親中、親蘇。同時金王朝又靠中蘇養著。金家三代跟中國打交道的方法最能顯示博主說的朝鮮人的劣根的一麵。
"其實不是因為這個才使“漢族對朝鮮人的印象多多少少帶著偏見的”,而是當時很多朝鮮人真的做的很過分。這種事欺負人的一方不會給孩子們講,因此朝鮮人的後代知道的沒那麽多。公平地說,如果當時日本人把中國人和朝鮮人顛倒過來,中國人也可能會做出類似的事。但曆史是不能假設的,發生了的就是事實。"
-人一般更容易記得被欺負的事情。我聽說的是抗戰以後在錦州一帶很多朝鮮人被當地的漢族殺害。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朝鮮人在東北抗日是事實,中國人民都知道,也很感激這些朝鮮人。那是在抗擊我們共同的敵人,就象誌願軍在朝鮮抗美一樣。”
-你的回答讓我感動。
“看起來你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請你先好好研究一下這段曆史後再寫文章好不好?”
我把文章又好好讀了一遍,沒看出博主說了什麽有悖曆史的話.
-“當年高麗棒子穿著日本軍服,騎著馬揮著刀到處搶東西。說他們比真正的日本人還狠。韓國1910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學校學習日語,要想冒充鬼子搶劫再容易不過了。” 您不覺得這是有悖曆史的話嗎?先不說“高麗棒子”這樣的帶著侮辱性的稱號,主語應該加上“有些”。要不然就變成"全體朝鮮民族怎麽怎麽樣。。" 沒有文化的老人受到欺負後說出這樣的話,可以不計較。可是有文化的版主就不同了。寫文章應該更嚴謹。而且抗戰勝利後很多朝鮮族被殺害了。隻強調自己的被害的遭遇,不提自己加害別人的行為是不是欠公正阿?
“這並不說明是歧視朝鮮人。咱國家那些好單位不都是靠裙帶關係才能進去嗎?誰最初在那個位置誰的後代和親朋好友就沾光。你可以到全國各地看看,那些大企業所在地的老百姓沾到什麽光了?他們隻是沒有民族牌可打而已。至於官位,那是肥差,是不能亂給嘀。我也想當官,可我不是官們的親信。這和種族沒關係。我們應該一起努力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另外,我大學的係書記就是個朝鮮人。”
-我部分同意您這個說法。您也知道政府說的話和行為往往是相反的。而且現實中這種行為的不合理而造成的結果是很容易看得到的。光是宣傳和好的解釋是不夠的。
“不對,我在內地的滿族親戚按政策生了二胎”
-我的一個朝鮮族朋友在煙台,他本想生第二胎,可是他的戶口從延邊遷到煙台了,所以不能生第二胎了。可能各地的政策有差異?
“第一,少數民族想生二胎最起碼可以生,而且不像你說的養不起,第二,少數民族並不是因為是少數民族才被放到了貧窮地區,第三,“經濟命脈又掌握在漢族手中”是在打民族牌。這跟民族沒任何關係。”
-我說的是教養孩子。您也知道現在在國內教育的花銷之大吧? 當然並不是因為少數民族才被放到了貧窮地區。可是國家財力的分配和投資上您能肯定政府做得相對公正嗎?我說的不是絕對公正,那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不知道什麽是打民族牌。我隻知道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的經濟命脈掌握在漢族手中是現實。從而間接減少了少數民族就業上的機會。
“這個比喻也能讓你不舒服?用漢語高考本來就使少數民族處於弱勢,這種差別的大小就象大人和孩子。我覺得這個比喻挺恰當。大概沒處於你的位置就沒那麽敏感吧。”
-如果這是對漢語能力的比喻的話,是我誤會了。我道歉。
其實我覺得根本問題是心態。自己心的狀態。就是能客觀,公正地看待人或事物的態度,從而產生的寬容和包容。最後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很高興跟您進行一次有益的討論。也很欣賞下麵幾位網友的好貼。
“韓國人自以為是東夷人後代,而且他們認為孔子是東夷人,所以說孔子也是他們的祖先。”
如果韓國人都這麽說“孔子也是他們的祖先”,而不是說孔子是韓國人,還能接受。朝鮮人和中國人本來就有血緣關係。
“日本人為了便於統治的目的,離間朝鮮人和漢族”,“導致了當時的很多漢族對朝鮮人的印象是多多少少帶著偏見的。”
其實不是因為這個才使“漢族對朝鮮人的印象多多少少帶著偏見的”,而是當時很多朝鮮人真的做的很過分。這種事欺負人的一方不會給孩子們講,因此朝鮮人的後代知道的沒那麽多。公平地說,如果當時日本人把中國人和朝鮮人顛倒過來,中國人也可能會做出類似的事。但曆史是不能假設的,發生了的就是事實。
“還有建議讀一讀朝鮮人在東北的抗日史,雖然官方材料寫得不夠詳細,但是從中也可以學到到他們在抗聯當中的作用之大。”
朝鮮人在東北抗日是事實,中國人民都知道,也很感激這些朝鮮人。那是在抗擊我們共同的敵人,就象誌願軍在朝鮮抗美一樣。
“看起來你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請你先好好研究一下這段曆史後再寫文章好不好?”
我把文章又好好讀了一遍,沒看出博主說了什麽有悖曆史的話.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為止都是用民族語言受到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跟漢族不是一個檔次。”
完全同意,應該照顧。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這才叫公平。
“少數民族地區一把手是漢族,凡是重要機關的領導都是漢族的。像我們延邊自治州,林業,稅務,工商,電廠等福利好,工資高的鐵飯碗單位都是當地出了名的漢族占大多數的。”
這並不說明是歧視朝鮮人。咱國家那些好單位不都是靠裙帶關係才能進去嗎?誰最初在那個位置誰的後代和親朋好友就沾光。你可以到全國各地看看,那些大企業所在地的老百姓沾到什麽光了?他們隻是沒有民族牌可打而已。至於官位,那是肥差,是不能亂給嘀。我也想當官,可我不是官們的親信。這和種族沒關係。我們應該一起努力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另外,我大學的係書記就是個朝鮮人。
“少數民族二胎政策是僅限於本民族的自治地區範圍了。”
不對,我在內地的滿族親戚按政策生了二胎。
“少數民族地區一般都是貧窮,邊遠地區,而且經濟命脈又掌握在漢族手中,以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有限的經濟能力,很難決定生第二胎了。這就是政府大大宣傳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呀。這樣的優惠政策,政府越宣傳越增加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誤會了。”
第一,少數民族想生二胎最起碼可以生,而且不像你說的養不起,第二,少數民族並不是因為是少數民族才被放到了貧窮地區,第三,“經濟命脈又掌握在漢族手中”是在打民族牌。這跟民族沒任何關係。
“少數民族是孩子?漢族是大人?好大的口氣!人數的優勢並不代表能力的優勢呀。”
這個比喻也能讓你不舒服?用漢語高考本來就使少數民族處於弱勢,這種差別的大小就象大人和孩子。我覺得這個比喻挺恰當。大概沒處於你的位置就沒那麽敏感吧。
我的家鄉朝鮮人很多,我的前輩們有很多關係極好的鮮族朋友,我的同學夥伴中也有很多朝鮮人。其實我很喜歡朝鮮人,他們講義氣,爽快,剛直,愛憎分明,充滿活力,待人熱情,很有禮貌。朝鮮人,中國人,日本人都是同樣的人種,都有極聰明的人,應該沒什麽區別。中國的朝鮮人已經成了自己家人,我們就應該好好團結,不要再翻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老賬,那都是特定的曆史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為這個鬧不愉快,那才真是中了日本鬼子的奸計。
還有,我覺著這篇文章隻是講了幾個小故事而已,它不也講到了那個儒雅的謙謙君子嗎?
你再讀一遍,“讓幾步”的話是誰說的。不是明明白白地寫著“研究民族問題的朋友”嘛。
可以很簡單地駁倒你所有的觀點,就是覺得無聊,不說了。
包括朝鮮族在內的少數民族考大學和計劃生育方麵比漢族有優惠是事實。可是這樣的優惠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麽多,那麽懸殊。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為止都是用民族語言受到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跟漢族不是一個檔次。如果他們用不大熟悉漢語來考大學,那麽在日本留學過的你應該知道其艱難程度吧。那麽用本民族語言考大學算不算優惠呢還是應該有的權利呢?我認為真正的優惠是大學成績上多加5分。這一點少數民族應該感謝中央政府。
考上大學後,大學一,二年級朝鮮族學生因為漢語能力的不足不大容易適應周圍環境,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原因。大學考試的各科目除了語文的作文題目,都是有標準答案的。而且也有很多漢族知道朝鮮文的。你以為國家能讓朝鮮族批考卷時胡搞?你太小覷政府的能力吧。少數民族地區一把手是漢族,凡是重要機關的領導都是漢族的。像我們延邊自治州,林業,稅務,工商,電廠等福利好,工資高的鐵飯碗單位都是當地出了名的漢族占大多數的。少數民族二胎政策是僅限於本民族的自治地區範圍了。少數民族一旦離開自己自治地區不能享受第二胎優惠政策。想好好地教養小孩,需要很多錢的。少數民族地區一般都是貧窮,邊遠地區,而且經濟命脈又掌握在漢族手中,以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有限的經濟能力,很難決定生第二胎了。這就是政府大大宣傳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呀。這樣的優惠政策,政府越宣傳越增加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誤會了。
但願“讓孩子幾步“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想法隻是版主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國家或者是大部分漢族的想法。少數民族是孩子?漢族是大人?好大的口氣!人數的優勢並不代表能力的優勢呀。
樓主見到的是典型案例,韓國學生特別會跟教授搞好關係,說好話,打電話什麽
韓國現在反而以繼承正宗明朝風俗自居了,頗有日本人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唐朝體缽繼承人的口氣。憑什麽呢? 憑你那身衣服?能看得懂明代的文獻麽?連漢字寫的的自己的古代文獻都沒法看,穿了身衣服就成了傳承人了? 腆著臉吹牛,臉皮還真厚。再說,明朝衣服有那麽難看麽?
還什麽“明朝以後無中國”,異族統治的元朝算不算中國?崇文廢武的宋朝呢,或者再早點,五胡亂華,甚至於秦2世以後無中國算了。
外族入侵,朝代輪回才造就了現在的中國,有榮耀,有屈辱,曆經磨難而浴火重生。因為沒有包容萬象,同化異族的能力和文化資源,小國才鼓吹自己注重血統純正,一直偉大光榮。正所謂小國寡民,夜郎自大。因為史上一直是大國附庸,所以崇尚有奶便是娘的,希望和最強盛時期的中國沾親帶故的扯上關係。宗主國勢弱時,立即反水甚至倒打一耙,也是他們生存的方式。日據時鮮人在東北的作為,南京大屠殺,朝鮮軍團的殘忍,都是民族性的體現。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些曆史包袱,心態都很平和坦然,有不少和漢族通婚的。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就娶了個漂亮的鮮族姑娘。
正像網友評論的,哪個族群都有好人和壞人。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有多好呢?比朝鮮人強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並不說明這個民族的好與壞,這些特點都是特定的曆史條件和周圍環境造成的。了解每個民族的特點很有趣。
喜歡博主這些真實的,有好有壞,不抱成見的有趣的小故事。
謝謝分享。
謝謝樓主好文,這種親生經曆很讓象我這樣沒有類似經曆的讀者受益,這就是中國人“遠人不服,修德以來之”的傳統,來得晚,但還是生效了,唉,總好過西方以前的清洗政策。
謝謝!
出國前就學了日語裏叫同輩或比自己小的男生用“君”。
李桑,年紀比我小,年級比我高。我一直稱他“桑”,那天是被周圍拐跑調了。
即便是日本人也不會那麽急。
我是純東北人,上高中的時候後麵的女孩就是鮮族的,都不會說朝語了,一直沒覺得和我們有什麽不同。來日本以後認識一對鮮族的夫妻,在家講朝語的那種,都是清華畢業的,絕對是真才實學啊。
上大學的時候學院有一個班都是韓國交換學生,倒是真挺讓人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