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小時候就喜歡記日記,因為她小時候讀的最多就是雷鋒日記,王傑日記,還有一些人的日記。原來文字可以這樣記錄自己。後來學校又推動寫讀書筆記,她讀毛澤東選集,每篇都有記錄心得體會滴。在大學裏也是忙裏偷閑抽空就把自己的鬱悶和感慨寫下來。可是日記也為她帶來煩惱。在大學裏,同一寢室的一個好朋友躺在她的床上,不經意讀了她放在枕頭邊上的日記。你知道,英子的日記經常就是自己的心靈的對話,還有剛上大學對一些現象和人物的不了解不滿意,自問自答,一些一閃念,寫過也就忘了。可是這個朋友有不同的見解,竟就她的日記跟她有個長談。可以想象英子當時的震驚和氣憤。放假回家,發現家中的日記也讓弟弟們讀了,弟弟還取笑她,是否就等哪一天英勇就義了,日記可以被發表啊。英子從此不再寫日記了。可是,人怎能沒有掙紮?不寫下來又豈能說服自己,平靜自己?工作後,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打拚,特別是經曆戀愛,結婚,生子,一路上多少的迷茫,多少的彷徨,多少的選擇,不知不覺不知幾時又操起了筆,開始記錄自己的心聲。英子不是每天記流水賬,經常是有衝突的時候,自己的反省,對人、事、物的反省,自己的思量,較量。現在想想,當年沒有心理醫生,也沒有精神醫療,我們能健康長到現在,不就是靠自己寫寫日記自我發泄發泄麽。我們真正是自力更生的一代啊。可就在出國15年後,英子再次去她的舊居時,發現她大大小小的幾本日記,竟被翻得如同當年同學們傳閱的手抄本小說。原來,出國後,她的房子就閑置了,鑰匙是娘家一把,婆家一把,有人進京就住在那裏,成了免費旅館,爸、媽、公、婆、弟、妹、大姑子、小叔子加他們的配偶、孩子等等都住過,還有小姑子的朋友,二妹夫的哥哥,鄰居的朋友,朋友的鄰居。。。,等等。其實十五年間英子也回來過幾次,但是每次都沒有住在自己家,也沒有安排時間過去看看。對了,有一次住過一個晚上,可也沒機會更沒想到要看看櫃子裏的日記本啊。這次要不是說搬東西,也不會去。英子坐在桌前,讀自己那被翻爛了的日記,欲哭無淚。戀愛時的幸福,吵架後的掙紮,對他人的不滿,對自己的憤怒,產假期間的鬱悶,對未來的盼望,繞然紙上。天啊,書架上的的書沒人翻動,一層的灰,這些的日記每一頁都起毛了。操起電話問媽媽,為什麽,這些個日記讓每個人都看了,啊?媽媽好像不太關心這些,倒是更關心那些緞子被褥都毀了。無奈與惱怒之下,叫來樓下收破爛的全拿走了。現在想想也蠻可惜的。不過也正是有了這些的經曆,英子才願意自己整理發表來美國後的日記,省的後人亂翻亂傳。
英子日記,獻給走過和沒走過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