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邊閑語

其實人在大陸,隻是經常被刪帖,所以到此來混混。閑言碎語,打發時光。
個人資料
蒲匯塘漁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棒打出孝子的實例及思考

(2011-09-12 19:51:51) 下一個
現在,家庭暴力已經被視為一種犯罪行為了,這是時代進步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對孩子的教育上,若對孩子拳腳相加,在美國或者澳洲,都會被警察叔叔關照的。

可是,在中國的傳統上,很多家庭還是信奉棍棒教育的,甚至很多的所謂知識分子家庭也不列外。中國更有一個“棒打出孝子”的傳言。我很長時間對這個傳言都是一種懷疑的態度,因為簡單地想,被老爸狠揍了一頓,心裏肯定很生氣的,而如果次數很多了,心裏的怨氣肯定也多的,怎麽會大了反而孝敬老人呢?

不久以前,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案例了。就是自己幼年時的鄰居。那個鄰居家裏有兩個男孩,老大不受寵愛,老二很收寵愛,這個本來也是說不清楚的事情。而那位父親也是教育係統的一位官員。不過,到了家以後,看到大兒子犯了什麽事情,立刻火冒三丈,拿起大木棒子就朝大兒子劈頭蓋臉地打去,因為那個年代大家房子都很小,所以,棒打的行動經常就在院子裏進行的,那個父親出手真的很重的,我們一幫小孩看得都很害怕的。通常是那位母親跑上來死死拉住這位父親,讓大兒子跑開才算結束的。而後來大兒子長大一些時,有時還會和父親對打的,當然結果是更加猛烈的痛打。後來大家都搬離原來的住處,不再聯係了。


前不久,那位父親病故,因為和家父曾經共事過,所以有原單位的人就來通知了家父。家父去吊唁時,見到了當年的兩個孩子(其實是兩個家庭了),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其實那位父親後來一直和大兒子住在一起的,大兒子對父親極為孝順的,一直照顧父親的起居飲食,而那個當年備受寵愛的小兒子,反而從來沒有和父親長時間一起住過。家父和我們聊起時,都唏噓不已。

不過,我們立刻就想起當年的往事,我就奇怪的問,為什麽小兒子反而沒有像大兒子那麽孝敬呢?一般而言兄弟二人輪流照顧才是合理的呀。家父笑道,可能是因為當年揍得比較多的關係吧,棒打出孝子啊。我聽了也覺得有些道理了。因為,這個傳言應該流傳很久了。如果沒有實例相證,恐怕早就沒人信了。所以,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到的那麽簡單的,一些傳言一定都有它們的依據的。

我們也在新聞裏經常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小孩養大後,到頭來被遺棄或者被家暴的事情,更有甚者,因為家裏的財產分配不均,起了殺心,造成自滅滿門的慘案。而這些人小時候其實家長對他們還是蠻寵愛的。有時候在想,是不是太寵愛了,孩子反而不知道如何關心別人,變得太自私了呢?可是,為什麽痛打以後反而會變孝了呢,我還是找不到答案。(特別聲明,本人反對家暴的)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英文的文章,說那些有名的CEO,大都是很凶的,對屬下破口大罵的,其中包括喬布斯,不過,這篇文章特別點出,其實,這是CEO們的有意為之,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讓屬下出成果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許多下屬在狂風暴雨般的訓斥以後,都搞出了他們這輩子最好的作品,雖然很多人因為受不了而離開了。

我無法驗證這個說法,不過想到這倒是和棒打出孝子有些異曲同工之處啊。想想中國曆史上出產最好的產品的時候,秦朝是一個吧,不過那可是嚴刑峻法的年代。而清朝的景德鎮青花瓷,據說其實是因為那個皇宮裏派出的監工對窯工們特別好,特別尊重的關係,所以瓷器的質量才特別優異了,以致今天我們的瓷器還不如清朝的好呢。當然,我們大家現在可能都喜歡穀歌的處事方式,不過,一旦這個方法失靈了,說不定又會回到咆哮的年代了。這年頭,有多少事情能說得清楚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光芒寶寶 回複 悄悄話 我認為老大有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人質情節綜合症)以下轉自wiki
出現斯德哥爾摩症症候群的人士特徵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資料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癥狀。[3]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綁匪為了某種「正義」原因而綁架人質,並得到人質認同。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jyang1 回複 悄悄話 It all depends。要看人。我覺得做父親的首先自己要能讓兒女服,他挨打心服口服,就還好。讓兒女服可不是說你需要富貴,不是,而是你要象個爺們兒,這是一;你對子女好,讓他們能感覺到,這是二。如果這個人不象個爺們兒,讓孩子都瞧不起,又很自私,不知道對子女好,棒打隻能起到逆反作用。即使老爹是愚魯之人,但是為人堅強、勤奮,也能陪伴兒子打個籃球、遊個泳、趕個集,有什麽見世麵的事不落下兒子,這樣的父親,讓他打也就打了。
住在河邊的瘋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新農民學種菜的評論:
這位新農民怎麽跟我一樣呢?!隻不過我的50%是想得到父母的認可,還有50%其實是盡作為長女的職責。
有時候突然想如果父母不在世了自己會不會傷心,給出的結果竟然是“好像不會”,嚇自己一大跳。
蘭葉舟 回複 悄悄話 我想你已經接近了答案。記得一個故事大概說,有一個小偷臨刑前對母親說,想最後一次吃奶,母親同意了。他卻利用這個機會,咬斷了母親的奶頭。隻是因為他小時候偷東西時,母親總是誇獎而不是指責他。

我的理解是,“棒下出孝子”,這個棒子不是暴虐成性、無理智的發泄,而是對孩子的錯誤絕不姑息。如果家長真心為他成器,雖然打他罵他,他心裏都明白,怎麽會有怨氣?內心敬佩感激還來不及呢。

對於放縱孩子,隻能說父母懶於疏導。孩子如果真明白,倒會有怨氣。如果不明白,也會因為各種惡習不去,難於真正承擔責任。
tst123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從小挨打受虐的孩子,心裏能正常嗎?打人的父母已經不是父母,是凶神惡煞。孩子看見就嚇得腿發軟,能不乖乖的孝順聽話嗎?十幾年下來已經養成了習慣,長大了也改不了。
蒲匯塘漁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新農民學種菜的評論:
多謝不吝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受,讓漁夫又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事情看來隻有親身經曆後才知道真實的狀況的。我小孩有個同學和你的狀況很相似的,孩子說給我聽的時候,我簡直不能相信,還喃喃地說,這個年代了還有這等事情。唉,人哪,太複雜了。
這裏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新農民學種菜的評論:
農民和投手說的都很有道理啊。謝謝解開了我許多年想不通的問題。我LG就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從小一直被皮帶抽。可他對父母孝順的不行。現在都40多歲的人了,還經常被父母破口大罵,一聲都不敢還嘴,最絕的是挨罵的時候他隻能在父母麵前低頭站著不能坐,最近的一次是站了5個小時。他每天早請示晚匯報,可我知道他心底並不愛父母。現在明白了,原來是種心理疾病。他在工作中也是從來對任何人都不敢說不。但又時不時會突然爆發,給人臉色看。
對他來說,估計現在說什麽都晚了,他改不了的。而父母是得了個言聽計從的孝順兒子。
杯具啊。
新農民學種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新投手的評論:
你講的完全正確。我小時候吃耳光和吃飯一樣普通,一星期有幾天是腫著臉去上學的。動手的是我媽,她信奉的就是棍子底下出孝子,雖然我是女兒。有什麽惹了她不高興了,戒尺竹竿木棍從不含糊美其名曰打你是愛你。我大學畢業工作後賺得錢全部上交給她。出國第一年我經濟緊張,但我向朋友借錢也讓父母出國旅遊並去香港購物。我媽一直說我比我弟對父母好,隻有我自己知道那不是出於母女感情。講起來50%是想得到母親的認可,還有50%是長期受虐後養成的習慣,不敢反抗就隻能搖尾乞憐。同時施虐者也養成了予求予取的習慣。嚴格來講棒下出孝子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類似或者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新投手 回複 悄悄話 越是不受重視, 越是想得到認可, 這是人渴求愛的一種本能. 當這種本能都放棄了, 表現出來的就是判逆.

我想知道你文中說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誰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得更自信呢? 我猜肯定不是大兒子. 父親得到了他想要的"孝", 他用暴力獲得了一個時時想得到他肯定而取悅於他的兒子, 他死了以後給兒子留下的是什麽?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那要看是什麽情況下訓斥了。無論員工還是孩子,你首先要了解他們,知道他們的個性脾氣,還要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你訓孩子,如果有道理,當然是應該限製。但如果你誤會了孩子呢?你在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之上呢?孩子越大反抗會越大。無論教育還是管理,最終的目的是什麽?是讓你手下的人或者你教育的人最終能夠接受並且同意你的觀點。做的正確,力道合適,那叫魄力,用得不好,最後自己還是一樣要還的。

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麽時候該怎麽做。管理和教育是讓還不清楚什麽時候該怎麽做,能怎麽做的人明白自己。同樣的方式,用在不同人身上亦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一個母親這樣子打一個女兒,或者一個父親打不是自己帶大而是由保姆,祖父母,老師帶大的孩子,這孩子會記恨你一輩子。
蒲匯塘漁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中衡的評論:
人性大概是最難琢磨的了。我因為沒有被父親大棒狠揍過,(雖然被打過若幹次),所以不知道啊。真的很難想象的。
無名男英雄 回複 悄悄話 棒打出孝子,有時是真打,而在現代,主要是比喻嚴厲管教的家長。青少年在發育成長期間,心裏和思維的不成熟,有時會有一些出格的舉動,苦口婆心的勸說固然重要,但是嚴厲的管教也是必須的。孩子小時可能會因此忌恨家長,但到自己做成人後,做了家長,就會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一小綿羊,那你還是別和他大聲說話,否則把他小膽嚇破了,麻煩就大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