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風之我見(三)
(2021-01-28 10:46:24)
下一個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吃的人,民以食為天,對我來說食要大過天。我離開英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就是英國的食物種類實在乏善可陳。對於網上流傳的各種英國黑暗料理,這裏就不浪費筆墨了,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都是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我的中國胃,隨著年紀的增長一點也沒有被西化,相反,日益思念國內最接地氣的街邊小吃和琳琅滿目的節日食品了。
記得到了香港第一次中午出去吃午飯。辦公室附近就是一片居民區,路過幾家肉鋪。久居國外,很久沒看到肉案子上鮮紅的大肉塊了。看著那些明晃晃的大砍刀,鉤子上鉤著的豬頭,豬鼻子,牛舌頭,豬腸子,無不在提醒我,香港的活色生香,我激動得眼睛都濕潤了。其實直到離開香港,我也隻有限的幾次在屠夫的肉鋪裏買肉,大部分的時候我還是去冷氣十足燈光明亮的大超市買肉。但是我打心眼兒裏喜歡那種市井氣息,你真真切切地在豬下水的味道裏感受到生生不息。
從那以後每天中午我都在寫字樓旁邊的小胡同的人流裏擠來擠去的找吃飯的地方,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是和同事一起去喝茶。作為北方人,我對港式早茶還是略知一二的,有幾樣成了我每次去喝茶的必點 - 叉燒酥,流沙奶黃包,豉汁蒸鳳爪和蝦餃。喝茶的次數多了,我也跟香港同事學到幾樣市井風俗。 首先是一定要把茶壺裏的熱水先用來洗碗筷,然後把水倒進一個大碗裏,服務員自會來把大碗取走。這個風俗好像不止香港,廣東那邊都有。在歐美誰會這樣做啊,衛生標準那麽嚴格,不管是快餐店還是大飯館,都有洗碗機消毒。香港和潮汕一帶的街邊蒼蠅館子太多了,衛生條件可以想象,當地氣候又潮濕悶熱,這個小小的民俗估計也是因了這些原因發展而來的吧。
香港不光吃的種類多,吃還很方便。隨處可見晝夜開門的小館子,更不要提大商場裏麵的食街一般都開到晚上十一點。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隻要你愛吃,你隨時可以吃到東西。
多年前那個有名的電視劇裏評價紐約的話,套在香港身上也一樣適用:如果你愛他,請把他送到香港,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把他送到香港,因為,那裏是地獄。我的親身體會就是,在香港你一定要有錢,你的生活會像在天堂一樣應有盡有。如果你沒錢,你也可以活下來,但是你的生活會遠遠不如國內和外國的窮人。這也是香港的一個最矛盾的地方,巨富和赤貧,貧富懸殊,都在一個天空下,各自生活,生活水平卻是天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