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04日11:35 音像世界
20年前的今月,約翰-列儂推出了他轉投Geffen唱片公司的新作《雙重幻想》(Double Fantasy )。專輯表達了自1975年10月他和大洋野子的兒子肖恩出生以來他所最向往的東西:家庭、寧靜、愛和生命。 1980年的12月8日,下午,列儂接受了電視采訪。他對記者說:“我的生活圍著肖恩轉。現在我更有理由保持健康、追求光明。我要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我最要好朋友就是我的妻子。我想我的事業在我入葬之前決不會停止,我希望前程似錦。”在他說這番話的時候,一個名叫馬克-戴維-查普曼的25歲的瘋狂青年正懷揣手槍在大街上等著他。 當日,將近午夜的11點,晚歸的列儂走近了他在紐約的寓所達科他公寓的樓前。從夜幕中閃出的查普曼在他背後叫了聲“列儂先生”,等列儂轉過身後朝他連發了4槍。世界為之震驚,為之悲哀。 其時,剛開放不久的我們也從報刊上得知這一消息,一本著名的大雜燴刊物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後的一日——甲殼蟲樂隊創始人列儂之死”的文章。雖說那時我們對西方的搖滾樂和列儂都還了解甚少,但從文章的報道和照片上壯觀的群眾哀悼場麵當中我們感知了他的偉大。 10年後的1990年12月8日晚,在位於上海西區衡山路的本刊編輯部的小屋裏,聚著5、6個人,我、胡顥、範立、沈雙為等。桌上點著4支蠟燭,微弱搖曳的燭光襯托著四周的寧靜。地板上鋪起了報紙,我們席地而坐。錄音機播放著列儂的精選集《The Collection》,我們安靜地聆聽著, “Give Peace A Chance”(給和平一次機會)、“Power To The People”(權力屬於人民)、 “Imagine”(想像)、“Love”(愛)、“Jealous Guy”(愛妒忌的家夥)、“Beautiful Boy(Darling Boy)”(美麗男孩)、“Dear Yoko”(親愛的洋子)……,我們與其說是聽歌,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交融和感知,那感覺唯有“神聖”可以形容。 不知是誰開始低聲問話,打破了長久的寧靜,我們開始談論列儂,談論音樂,談論我們自己。燭光依舊微弱搖曳。 那一夜令我們終身難忘。 又一個10年過去了。又是一個紀念列儂的時節。 如果他活到今天的話,整60歲了。看看現在的保羅-麥卡特尼那張滿是皺紋的臉總讓人唏噓感慨,但列儂年輕的形象卻早已深深地、永恒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了。 雖然這20年來人們從沒有將他淡忘過,他的影響一如當年,但特別的紀念仍是不可或缺的。 想必這段日子在他墓前擺放的鮮花該比平時多很多吧。 愛一個愛你的人,並象他那樣,愛別人,愛自己,愛和平,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