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記事

秋天含蓄蘊藉, 飽曆了春的繁盛、夏的熱情,不再追逐浮華與讚譽,願靜靜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作品賞析:《F大調第六交響曲》2

(2005-09-11 10:40:27) 下一個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op.68)

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作於1807--1808年,1808年12月22日與《第五交響曲》同時首演於維也納,1809年出版。標題性交響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特點,他的第三、第五交響曲都是標題性的,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響曲》(田園)。貝多芬為每個樂章加了小標題,還在總譜的扉頁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現,而不是音畫。”這對人們理解這部作品特別重要。

貝多芬非常熱愛大自然,大自然是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802--1808年間,耳疾嚴重的貝多芬常隱居於維也納郊區。他有時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有時漫步在淙淙的小溪旁,凝神思索萬物生命的實質,細心洞察大自然的奧秘。從故鄉萊茵河到維也納郊外,貝多芬從大自然的懷抱中產生創作的靈感、獲得心靈的欣慰,。

《第六交響曲》就是通過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景象的描寫,反映人的崇高精神世界以及自然和生活的偉大。

這部交響曲共五個樂章,後三個樂章的演奏不間斷。

第一樂章:《初到鄉村時的愉快心情》 


不過分的快板,奏鳴曲式。整個樂章的音樂愉快、明朗、淳樸、和諧。樂章一開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部主題,這個主題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濃厚的鄉村風味使人沉浸在春天的原野中,溫柔的輕唱又渲染出無限的歡樂。

主部主題之後是呈示部的連接部,由管樂奏出的連續三連音音型,它以輕弱的力度奏出,猶如小溪的流水聲,給人以清新的感受。

副部主題是主部主題形象的繼續,它建立在C大調上,使人感受到更加清新、歡愉。旋律流暢、恬靜,充滿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氣氛。

接著是弦樂與木管先後奏出的副部主題第二部分,仿佛一問一答,構成自然和諧的畫麵。

在展開部裏,貝多芬隻運用主部主題中的少量音型為素材進行發展,他以精湛的技藝,創造性地運用調性的色彩和力度的對比等手法,描繪出一幅遼闊無邊、充滿生機的田野風光,蕩漾著鄉村生活的歡樂。

再現部與呈示部沒有多大差別,但木管樂器的運用更巧妙,令田園風味更濃。

尾聲將結束部主題的下半句變成三連音進行,增強了怡然自得的情緒。



第二樂章:《溪邊景色》

稍快的行板,奏鳴曲式。呈示部開始時弦樂器奏出了稍有起伏的潺潺流水音型。在這個伴奏背景下,第一小提琴奏出了柔美動聽的主部主題。

副部主題先由大管奏出,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這個流暢的主題好似溪邊美景中又傳來牧人的笛聲和鄉民的歌唱,表現出清新抒情的氣息。

展開部由一個強烈的不協和和弦開始,著重發展主部主題的素材,調性的變化及各種樂器色彩的變化,使主部素材得以充分展開。

再現部中主部主題增加了大管、單簧管的分解和弦及雙簧管的三連音,將潺潺的流水描繪得更加生動。

尾聲十分著名,貝多芬用長笛模仿“夜鶯”,雙簧管模仿“鵪鶉”,單簧管模仿“布穀鳥”的鳴叫聲,描繪出一幅陽光和熙、鳥語花香、充滿了詩意的動人畫麵。

第三樂章:《鄉民歡樂的集會》


快板,諧謔曲。這一樂章的音樂歡快而有舞蹈性,表現了一個形象鮮明的風俗性鄉民集會的歡樂場麵。第一部分開始是一段三拍子舞曲,曲調輕快急速。

這一主題反複發展,力度不斷加強,強烈全奏之後,雙簧管奏出了牧歌風的優美如歌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第二部分主題。

大管吹奏的簡單音調陪襯著這支旋律,好像是一支鄉村民間樂隊在演奏,而其中有位鄉村老農,拿著古老的風笛也到場助興,但他隻能吹出Fa、Do、Fa,樂隊轉調時他隻好停下,到樂隊轉回原調他又響起來。樂章的中段是源自奧地利的二拍子舞曲,它粗獷活潑,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好像穿著木履的農民們的到來。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音樂又回到三拍子的舞曲,但比前麵更活潑、熱烈和喧囂。當舞蹈進行到最熱烈的時候,突然,遠處傳來了雷鳴,狂歡的集會被打斷,人們各自散去,隨即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暴風雨》


快板,自由曲式。這個樂章貝多芬運用了不協和和弦、頻繁轉調、色彩性配器、形象化旋律等手法,刻畫出一幅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生動景象。弦樂快速跳弓像帶著雨點的狂風在咆哮,低音提琴混沌的呼號像烏雲籠罩的大地,短笛尖銳的呼嘯更增添了恐怖的氣氛,一場驚駭的狂風暴雨已來臨。接著,一個半音階伴隨著不協和和弦從最高點迸發出來,長號和定音鼓雷鳴助威,爆發出強大的聲勢,顯示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隨後,音樂漸漸平靜下來,一場暴風雨過去了。木管樂器奏出溫柔的旋律,像是遠處又傳來悠揚的牧笛聲。

第五樂章:《牧歌,暴風雨過後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奏鳴回旋曲式。這一樂章緊接第四樂章連續演奏。雨過天晴,大地恢複了寧靜,天上架起了彩虹,到處是一片清新的景色,鳥兒在枝頭歌唱,牧人又吹起那悠揚的牧笛。雙簧管和長笛襯托出由單簧管、圓號奏出的牧歌風格的引子。

這一牧歌風格的回旋曲引子之後,第一小提琴奏出了主部主題,這是一支具有阿爾卑斯山區牧歌風格的旋律,它表現了鄉民們愉快、幸福的生活和對美好未來的熱望。

這一主題,經過兩次簡單的變奏,引出第一插部的主題。

這個歡快的主題動機構成一個展開性的段落,很快回到主部主題上。第二插部由單簧管和大管奏出。

鄉民們的舞蹈越來越熱情強烈,如同節日的歡慶。第三次出現的主部主題非常流暢,充分表現了鄉民們喜悅的心情。然後經過稍為激動的第一插部再回到主部主題的尾聲。

這一樂章的尾聲長達100小節,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它進一步重複、變化,發展了主部主題,把暴風雨過後人們愉快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現得十分真切、動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