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為限

部分轉載 部分自撰
正文

曹仁超:牛市二期應揀股不看市

(2011-07-28 10:59:25) 下一個

中資銀行股已有投資價值

本周以來,上證綜指從2800點上方逐步回落,引發市場關於反彈是否結束的擔憂。香港投資評論家曹仁超認為,未來股指上升空間不大;牛市二期應揀股不看市;中資銀行股已有投資價值,但因為外資看淡,所以短期上升空間有限,較大幅度的上升應該從明年開始。

貨幣政策最快四季度放鬆

中國證券報:7月以來,A股一直在2800點附近糾纏不休,2610點以來的行情,是超跌反彈,還是你之前所說的三季度上攻行情正式啟動?

曹仁超:在分析大市之前首先要確定股市處於什麽水平。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是牛市一期,然後進入漫長的牛市二期,一般可長達兩三年。牛市二期指數升降幅度不大,例如上證綜指在2600點至3100點之間波動,每次回落到2600點附近都是吸納機會。牛市二期應揀股不看市。香港過去一年工業股跌幅較大,消費股升幅較大,相信A股也一樣。

中國證券報:投資界普遍預期下半年內地通脹形勢會好轉,貨幣政策不會再收緊,為何指數猶豫不決?

曹仁超:內地CPI在7月見頂機會很大,因為除食品價格外,其餘產品售價7月起已開始回落。由於央行日前已宣布加息,下半年最多還有一次加息及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貨幣政策最快要到今年四季才會放鬆,因此下半年A股仍無法擺脫牛市二期,直到明年上半年。

中國證券報:內地GDP增速已經開始放緩,企業利潤似乎不太樂觀,是不是意味著牛市二期不如想像中美好,支撐牛市二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曹仁超:內地GDP增速放緩是好事。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GDP經過30年高速增長後仍不放緩,中國不能例外。支持牛市二期的因素是貨幣政策不太鬆也不太緊。企業利潤整體而言仍在上升,主要是工業股淨利潤回落,消費股、地產股、銀行股等淨利潤仍在上升,但升幅不及2009年。因此出現淨利潤增幅放緩,市盈率下降的局麵。

不必擔心中資銀行股

中國證券報:之前有海外著名投行發報告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將出現違約風險,從而看空中資銀行股。但近日又有消息稱,6月中旬以來,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黑石斥資超過10億港元增持中資銀行H股。地方政府債務會否出現大規模違約?中資銀行目前的投資價值如何?

曹仁超:隻有不了解中國實情的分析員才會擔心中資銀行股。他們認為內地樓價可以回落50%,打死我也不信上述情況會出現。當然內地樓價下調10%到15%的可能存在,上述下調幅度不會引發中資銀行出現呆壞賬危機。外國分析員以日本1990年至2008年樓價跌幅或1997年至2003年香港樓價跌幅為參照,而忽略了中國是新興市場,每年有二千萬人口由農村流入城市,內地人均收入將由每年4000美元上升到未來每年12000美元,因此我不認同內地樓價會大幅下的調論。

至於地方政府債務,有些地方出現大規模違約不奇怪,但大量地方政府出現違約機會不大。因為中國的土地有價值,而且中央政府財力雄厚。中資銀行股目前已有投資價值,但因為外資看淡,短期上升空間有限,我相信較大幅度的上升會從明年開始,目前處於籌碼收集期。

中國證券報:債務問題橫跨歐美大陸,近期美國債務和歐洲債務問題困擾歐美股市,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卻持續走強,這是不是預示著美國有可能推出QE3,黃金等貴金屬價格會否繼續上升?

曹仁超:債務問題仍困擾歐美,此乃中國GDP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因出口不振隻能依賴內需。美國出台QE3機會不大,因為QE2並不見效。相信金價仍在高位牛皮但升幅不大,例如在1400美元至1600美元區間上下波動。

中國證券報:近期,中資概念股在海外頻頻遭到獵殺,看空風潮從美國吹到加拿大甚至香港,海外上市的中資概念股的主要問題在哪裏?做空中資概念股是一場陰謀,還是海外資本市場監管製度的問題?

曹仁超:因為到美、加上市的中資概念股都無法在香港上市,屬次貨級別,它們影響到目前在港上市的中資概念股也遭獵殺。經過這一輪清洗後反而是好事,代表到今年四季大部分中資概念股都將見底可以買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