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為限

部分轉載 部分自撰
正文

中國的貨幣超發現象更為嚴重

(2011-07-27 14:03:39) 下一個
  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GDP為33.54萬億元,是1978年3645.2億元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尤其近20年,貨幣增長更快。1990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1.53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媒體普遍報道的一個數字是:超發43萬億元)。目前,中國的貨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貨幣總量20%多,直逼30%。以中美兩國的經濟總量來計算,中國的貨幣增發實在太嚴重了。

  再看一組數據:2000年時,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例為1.5:1,2009年為1.8:1,超過同期美國的兩倍(美國僅為0.6)。  
 
  中國自身的貨幣高速增長,與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融合在一起時,就會加速泡沫的凝聚,因為,這種強大的號召力,足以吸引更多熱錢火上澆油。更大的問題是,中國超發的貨幣,基本上被用於規模大得驚人的投資,這些項目一旦鋪開,又需要更多貨幣來維持,否則,就將產生爛尾工程。於是,紙幣越來越多,物價越來越高。民眾財富被悄悄的持續的轉移、稀釋,購買力進一步降低,而物價的快速上揚,進一步抑製了民眾的消費能力。

  物價飛漲,將影響到民眾的生活質量。加息、提高準備金率,隻是一種修補性的政策,從根本上來看,要想治理通貨膨脹,防止泡沫膨脹到危險的程度,就必須收緊貨幣的供給渠道,同時,必須強化對民生的投入——當下,政府應該全麵節約,收縮投資,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社會保障機製,解除民眾的後顧之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之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