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磨坊

歡迎來訪,敬請指點..
個人資料
正文

蔣雯君—我在美國“富人區”公立高中的生活

(2017-06-21 16:12:05) 下一個

2017-06-17 方明丹 張西工作室 張西對話--海外留學生(26)

簡介:五年前,十二歲的蔣雯君跟隨外派到美國工作的父母來到美東小鎮New Canaan。這個小鎮不是電視劇《緋聞女孩》(Gossip Girl中曼哈頓上東城那樣華麗耀眼的典型“富人區”,但它精致、優雅,學區一流,這個有些詩意的小鎮在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每年評選的“最富小鎮”中榜上有名,是個不折不扣的富庶小鎮。在這樣的小鎮裏,雯君是如何度過了她成長最關鍵的五年?有沒有遇到過社交上的困難,有沒有因為少數族裔而產生自我認知錯位,有沒有過青春期的叛逆,有沒有遇到過毒品的危險,如何麵對升入名牌大學的壓力?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了和雯君的對話。

回過頭看,雯君發現躲在“舒適區”裏阻礙了她最初跟美國同學的交往。在自己的經曆中,她總結出“參加體育隊”是建立社交關係的快通道。

 

    明丹:你來美國的時候是12歲,這是個接近青春期的年齡,美國人叫做preteen,是個挺敏感的年齡段,你剛來的時候是什麽感受,能馬上適應美國的學校和日常生活嗎?

雯君:我來美國之前去過英國一年,所以其實跟直接從中國到美國還是有區別的。我剛到英國的時候對很多東西還是充滿了新鮮感,很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很快地交到了一些朋友。我剛去的第一天,英語都不會說。我們家鄰居有蹦床,我就開始在那蹦,也不需要什麽語言交流,很快就交了一些朋友。那個學校有一些中東的移民,父母不是特別重視禮貌方麵的教育,他們有時候就會說我的英語不好。我以前在中國,在學校裏總是帶頭的那個,突然被別人說,就算別人隻是簡單地說我英語不好,我都會覺得他是在Bully我,在欺負我。

所以後來我到了美國之後,第一,出國的新鮮感沒有了,第二,可能就會有一點害怕,覺得如果我說很多話,雖然會交到些朋友,但是也會引來一些嘲笑。尤其是當時還有一個中國女孩跟我是同時到初中的,她英語比我還差,因為起碼我在英國鍛煉過,而她沒有。所以,我們倆就整天在一起,然後就說中文。現在想想,那樣是不對的,我在剛來的那一年多,就隻跟她玩兒。其實New Canaan的學校還是很關心新來的小孩是否能適應的,學校專門請一些同學跟我在一起,幫助我交朋友。但是我覺得既然跟中國女孩在一起我能說中文,感到舒服,那我幹嘛要去說英語。這樣,本來可以一來就能適應,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是我沒有選擇繼續跟美國同學一起玩。而且我也沒有參加體育運動,因為學校下午還有一個英語的培訓班,弄完之後也就4點了。其實參加體育運動真的是交朋友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大家有team(團隊)的感覺,一個team一定會在一起的,就算有人想排擠你也排擠不了。但是我又沒有參加任何運動隊,所以我從來美國開始,一直到了八年級都沒有真正的美國朋友。那個時候我的中國朋友轉學去私校了,然後我才發現,我得交朋友,不然以後我怎麽辦呢?

  明丹:你來的時候是幾年級?

雯雯:來的時候是六年級半,到八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很努力地想融入他們了,但是那個時候就變得很困難了,因為在初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圈子。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圈子的人就坐在一個桌子旁,這個桌子就是這些人,從來都是這些人,來一個新人很奇怪,走一個人也很奇怪。其實雖然New Canaan的孩子家裏都很有錢,但總體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挺好的,沒有人會很壞地想要專門收拾你,隻是她們自己可能也有點不舒服,因為不熟悉嘛,所以也不會主動接受我。而我父母也沒有交本地的美國朋友,就很難有什麽機會跟美國同學走得很近。 

 

做青春期的孩子難,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難,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期待什麽樣的父母?雯君說,要理解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同時又不能用力過猛。

 

    明丹:你在美國經曆了teenager(青春期)的階段,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身體、心理的快速發育,可能有時候會比較擰巴,家長也比較頭疼。能描述一下你teenager的狀態嗎?你周圍的美國女孩到了teenager階段,是不是看起來也比較擰巴,比較作?

    雯君:像New canaan這樣的好學區,家長不用太擔心,學校裏確實是沒有真正很欺負人的現象,最多就是女孩子之間會有一些小的煩惱,會有人專門搞點小排斥之類的,但是不會很嚴重。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父母不要太過於擔心孩子,或者說孩子的每個反應父母都跟著有很大反應。

    明丹:Over react反應過度。

    雯君:我覺得就是成長的一個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真的會覺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我身上,好像是為別人的眼光而活的。父母很難說服孩子,讓他們不要計較別人的眼光,因為他每天都是在這一群人的環繞下生活的,所以他不可能不在乎這些。但是到了高中,我就能找回自己了,我覺得什麽是對的就會說。但是我在初中的時候可能就會想,我要是說出來這些,別人如果跟我想的不一樣,是不是就會製造一些敵人呢?對外界的看法,對自我的認知,小孩自己慢慢會明白的。作為父母,如果對孩子的每一個反應也都回應地很嚴重,你會讓他覺得,本來不嚴重的事兒,結果父母這麽大的反應,好像確實是一件很大的事兒,越來越讓他覺得好像我父母的目光也全在我身上,所有人都在注意我。有時候父母沒什麽反應反而可能好一點。對女孩父母可以稍微細致一點,如果孩子在這個年齡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漂亮,你可以跟她說“你很漂亮”之類鼓勵和認同她的話,但是不要對她情感上的變化反應太激烈,不然你會把它變大的。

    我覺得中國父母有些方麵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尤其是剛搬到美國的父母,因為他們的文化跟美國人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父母很注重參與孩子的一些活動,像畢業典禮或體育隊的晚宴,他們一定要去,一定要支持。但中國父母可能會覺得跟一堆老外在一起有點不舒服,不想去。父母完全不適應美國文化,而孩子在適應美國文化的過程中,這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困擾。

    明丹:你是希望父母跟美國人多交往,還是說在家裏不要過份強調中國文化?

    雯雯:我覺得中國文化還是很重要的,因為你能掌握兩邊文化絕對是人生的一個優勢。但是父母需要入鄉隨俗,多了解美國的文化、日常生活和社交習慣。比如最基本的:出席一些場合的時候,要穿得合適;偶爾會吃點西餐,起碼知道菜單上有些什麽東西,不然的話,孩子帶你出去的時候,不是說丟人,但是父母太不理解美國這邊的文化,會搞得孩子有些無奈。

    我有時會跟我爸媽說,我們一年不管怎麽樣,還是應該出去旅遊,去一些其他孩子經常去的地方。但是中國父母就會覺得,沒必要,或者也不是特別想去。但是他們不明白,有一些事情別的小孩都在做,而你認為不需要,不提供給自己的孩子,這個其實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的。倒不是說要攀比什麽,最重要的是什麽鳥和什麽鳥在一起,如果你跟別人太不同的話,你等於失去了社交的一個基本的要素。當然人和人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你連一些最基礎、最本質的都不相似的話,僅憑個人魅力、性格和品格,其實是很難融入美國中學生的生活和社交圈子的。

    明丹:對,與眾不同需要勇氣。但有些“不同”是沒有必要的,跟周圍的人有些共同點,會增加群體親近感,有共同語言。

    雯君:不要改變你的本質和性格。比如說我,我12歲才來美國,我是不可能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的,但是我需要學習美國人的文化,因為學到了以後,我跟他們的共同語言就多了一點,相處的時候就會輕鬆一些,而且學這些對我來說也不違背我的原則。

    明丹: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希望你的父母是願意跟你交朋友的,很親密的,還是無所謂,父母隻要支持我就行了,就是說親密關係這個事情對你們重要嗎?

雯君:跟父母的親密關係很重要,尤其是高中階段。我跟我媽關係一直很近,我什麽都跟她說。我們經常需要做一些決定,如果你的父母不是特別了解你和你的生活,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向你提供好的建議。當你發現你什麽都可以跟一個人說的時候,他就可以幫你分享一些經驗,承擔很多你正在承擔的。1112歲的時候,孩子在學校的經曆、別人對他的一些看法,如果能跟父母說,孩子身上的壓力會減輕很多。孩子會這樣想:我父母已經知道我現在發生的任何事兒了,已經知道我過去是什麽樣的,我要是再發生什麽,父母就能幫我分析該怎麽做。

 

作為父母,有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麽孩子一定要買某個手鏈或某款球鞋,我們告訴他們不要“虛榮”,但我們有沒有試著去了解孩子這些要求的背後,那種因“跟別人不一樣”而產生的緊張、不安和擔心?

 

    明丹:能不能從個人經曆上說說為什麽青春期的孩子會比較“擰巴”?

雯君:就我個人而言,我剛來美國的時候,沒有很快適應。大家都說New Canaan 這個town很富很白,那時候有的同學穿100美元的鞋,我心裏就換算成600人民幣,覺得大家好像都特別有錢,而我跟她們不一樣,會注意別人的眼光,這是我擰巴的一點。後來我家境越來越好,而且慢慢發現這裏的所謂有錢人跟國內的有錢人還不太一樣,不是說有錢的人穿1萬塊錢的,沒錢的人穿100塊錢的,其實大家穿的也就是大眾的那些牌子,你要是會找打折的話,這個對於普通老美的收入都不是很難,隻要過了那個消費底線就沒有問題了。

另外就大家而言,青春期的發育,激素的變化導致我們會有些莫名其妙的情緒跳出來。總是感覺所有人都在看我,在注意我。在中國,沒有“popular”(受歡迎)這一說法,而這裏的中學不分班級,沒有集體感,個人化比較明顯。有些女孩到了這個年齡,她會想跟男孩子在一起,想要比別人漂亮,比別人強。初中的時候,人際關係間好像有無形的階層之分,一層一層分的很細,你好像比我高一點,我好像比你低那麽一點點。

   明丹:這個階層劃分的標準是什麽?一個人怎麽就比另一個人高了一層,跟漂亮有關?

雯君:我也不知道,女孩子喜歡用“誰吸引的男生多一點”來定義誰更popular,這種女孩讓人有一種不敢靠近的感覺,這是popular的一種。還有另一種popular,大家很羨慕的那種,就是朋友很多,這是好的一種popular,他真的就是人很好,很多朋友,這種popular到高中時很明顯。但是在初中,大家還是會莫名仰慕那些很漂亮的女生。其實她真的沒有什麽,但是你就總覺得,好像我跟她多說兩句話我都會變得更popular一點,像我們以前在初中,都不敢跟這些很popular的人頂嘴。

    明丹:為什麽不敢?怕她孤立你?

雯君:也不是孤立,因為你跟那些人本來就不在一起玩兒,但是她好像就是有一種氣勢在那裏,好像就顯得我比你強,我比你好,我可以選擇任何跟你說話的方式。

青春期的時候,尤其是初中的時候,女孩子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會想要。比如她有這個手鏈,我也要有一個手鏈。那時候我父母不明白為什麽我需要這個。有些東西是需要的,比如大家都有手機而你沒有,你就是奇怪的那一個,如果真的大家都有,你就應該有,除非父母真的給不了自己孩子,不然為什麽一定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一樣呢?中國有些比較傳統的家長說,我們比學習,我們不比這個。但是這樣會增加孩子的社交難度,其他孩子不會接受這個孩子完全不一樣,會覺得我們就沒辦法玩兒到一起去,我想給你發個短信都發不了,我們怎麽在一起玩兒呢?

    到了高中以後慢慢地大家都成熟一些,學習變得很重要,學習好的同學開始受大家尊重和喜歡,我們也不在意那些popular的女孩了。

    明丹:你剛才說的那些初中時特別popular的女孩子到了高中突然變得不popular了嗎還是說popular程度沒有那麽強了

    雯君:也不是特別不popular了,但是有一個挺有趣的現象:在社交網頁上,那種很popular的女孩發一張照片,可能有很多人點讚,可是沒有什麽評論。但是那些朋友很多的,下麵就有很多具體的評論,比如我好喜歡你,你真美,你是我的best friend之類的,是真心的讚美和真誠的交流。在初中的時候大家還覺得,我要跟popular的女孩說,她很漂亮,讓她喜歡我,但是到了高中,大家就覺得我幹嘛費這個勁,我根本不需要討好她,大家也明白了所謂的階層根本就是假象。男生也是如此,初中時有些popular的男生,他們不學習,到了高中,他們會喝酒、吸毒,會有個自己的小圈子,但是他們已經不是大家喜歡在一起的人了。在高中,從一個人朋友的多少能看出他的性格,如果他很願意幫助別人,比如像我們現在,做作業的時候我教教你、你教教我,這種基本的真心的交流,就會讓人有很多朋友。我們就會羨慕這種人,或者想要成為這樣的人,那些以前很popular的人,他也不是說不popular了,隻是說大家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了。

    明丹:對他們慢慢失去了興趣。但是為什麽到了高中,這個社交的文化突然就變化了呢?

雯君:我覺得第一肯定是因為長大了一些,越來越發現自己就想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沒有必要假裝什麽。第二是到了高中,多了各種各樣的機會,比如有很多興趣愛好俱樂部,並且有一定的自由選擇課程。這種自由讓你能接近跟你相似的人,興趣一樣人的會選擇同一門課和同一個俱樂部。我們的高中很大,有相同興趣的人很多。以前在初中的時候,吃午飯是一個年級的一起吃,一個圈子的人坐一張桌子,但是到了高中,四個年級都在一起,沒有“桌子”這個概念,小圈子被打破了,想跟誰坐就跟誰坐,想坐哪兒就坐哪兒。到了高中,感覺就像大海裏的一條魚,沒有那麽多限製了,可以盡情地去交朋友。因為同一門課裏可能會有高年級的學生也可能有低年級的學生,大家都是朋友,這種真心的朋友多了以後,你就更不在乎那些以前所謂popular的人了。在初中的時候,你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朋友圈,你會害怕我要是跟她關係搞壞了的話怎麽辦呢,我們是在一個朋友圈的。但是在高中,基本沒有了所謂的朋友圈,你可能有34個人老在一起玩兒,然後又跟另外34個人老在一起玩兒,所以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依靠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你就更自由一點。你覺得我每天就是讓自己開心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在乎如果這個人不喜歡我後果會怎麽樣,他會不會跟別人說我的壞話。這是美國高中挺好的一方麵:學校給你很多機會讓你找到與自己誌趣相同的人做朋友。

“富人區”的孩子們有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物質上的攀比?在高中找到了自己的雯君,生活得自在、自信、自由。在中美兩種文化中輕鬆轉換,享受兩地朋友的真誠友誼。

    

    明丹New Canaan是全美國最富裕的鎮之一,同學之間有沒有攀比家庭條件的情況?

    雯君:我覺得美國這邊的風氣跟中國真的不一樣。我現在會看我中國同學的朋友圈,從朋友圈上,好像所有人都知道某個人家裏有錢。但在New Canaan,真正的有錢人好像都是隱藏起來的,你都不知道他是誰。

    明丹:沒有“富二代”比法拉利、遊艇這些,對嗎?

    雯君:對,95%的人都不比,越有錢的人越低調一些,也看不出來他們追求這些東西。在高中,學習和體育運動比較重要,大家可能有時候比學習、比踢球,比誰做出了什麽有創意、有成就的東西,沒有把太大的精力放在物質上麵。可能在初中的時候還會有一點點的攀比,但是也就是很容易達到的好看衣服和小首飾之類的。並沒有說如果你家裏比我家裏有錢的話,你就一定會比我好。有的同學家裏經常出去旅遊,但他也不是在比較,他從小到大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子的,他也不會因為這個就有優越感。我有幾個好朋友家裏都有大遊泳池,她們會很真誠地邀請我去遊泳。我們常常開小party,我家比較小,就老是去她們家,但是也沒有人會說,我家能開party,我就很牛。如果你自己是好孩子的話,旁邊不會硬是有人要來跟你比物質條件,你是什麽樣的人,你的朋友就是什麽樣的人。如果你不是一個攀比心很強的人,你周圍就不會有這樣的人。

    明丹:那因為學生的經濟狀況不同而區別對待,這在學校和老師中是完完全全不存在的吧?

    雯君:完全不存在。說實話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誰家的經濟狀況好,穿的都挺普通的。我們現在到了可以自己開車的年齡,有錢的父母給孩子的車也都是很普通的車,很低調。他們會花錢在一些愛好上,但不會花在滿足虛榮心上。像我一個朋友,她喜歡看百老匯的演出,一張票200美金,一家五口人去就是1000美金。但她不會花1000美金去買個名牌衣服或名牌包。

    明丹:你11歲以前在中國長大,受中國文化的熏陶,而青春期在美國長大,你覺得自己更像一個中國孩子,還是更像一個美國孩子?

雯君:我現在還會看中國的很多真人秀,但是我也會看美國的電視節目,因為朋友間要討論這個。以前我會覺得很難找到歸屬感,我兩邊好像都不完全屬於。但我現在越來越適應,兩邊都精通了,覺得好像我兩邊都能夠找到歸屬感。很多留學生可能有一點中國影響,有一點美國影響,兩邊都有點搞不清。當你能夠明白兩邊文化的精華,你跟美國人在一起的時候,跟他的本質、理念是一樣的,跟中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又能明白他們的很多東西。我覺得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也不可能要求你跟他們完全一樣。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像兩個人,我跟老美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人,跟中國人在一起的時候是另一個人,這兩個人的內心,比如信仰、價值觀,這個是不會改變的,但是怎麽表現,是可以分開的。有些人說你一定要做你自己,但當你做你自己的時候,不代表你的一些習慣是不能改變的。像我跟中國朋友經常擁抱,表達感情,而在美國這邊,大家講究“personal space”(個人空間),身體上不要太親密。我跟美國朋友在一起會聊美國小孩心裏想的東西,跟中國朋友在一起聊中國孩子想的東西,交流都很深入,很真誠。我今年上了一個心理學的課,學到了這樣一個理論:兩個文化或者說兩種語言的人,想東西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比如在英語裏可能有一個詞是形容一種情緒的,而在中文裏是沒有的,你知道有這個詞,你才會有這個情緒,就是說你說話和你想的,其實是有一定的關聯的。所以你可能在美國語言、美國文化的狀態裏是這樣一個人,你的看法是這樣的;到了中國你說中文的時候,又是另外一種想法。所以,剛來的時候我更像中國人,我跟老美不融合,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兩邊好像都搞了七八成,但是沒有到頭,到了現在,我兩邊都可以交到挺好的朋友了,就挺舒服的。

 

美國高中的毒品問題已經發展到讓人無法忽視。什麽樣的孩子會吸毒?如何遠離毒品?雯君給了我們三個關鍵詞:家庭關係、朋友圈、校風。

 

 

    明丹:我知道你參與了一個反毒品的學生社團。美國高中生的毒品問題比較嚴重,挺多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毒品,有一些孩子甚至主動的使用毒品。你能談談這方麵的情況嗎?

雯君: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朋友圈,你周圍的朋友是什麽樣的人很重要。像我吧,根本不知道他們從哪裏有可能拿到這些毒品,因為我跟我的朋友們跟吸毒的孩子好像在不同的世界,我們就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麽會去吸毒。但是我參加的這個組織叫Ram Council,會常常請一些有這個經曆的人來做講座。其實有些時候,真的不是說這個吸毒的小孩本質壞,他們常常是在“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下吸毒的。而New Canaan這種好學區的高中不是這種情況。在高中大家都很自由,你自由選擇自己的朋友,我覺得很少人是真的覺得我一定要跟他們做朋友,所以他逼我喝,我違背原則也要去喝。我們在高中也上了很多健康課,課上會普及毒品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毒品是不好的,沒有人會真的說我要跟他做朋友,我就算知道喝了這個東西可能會出問題,我也一定要喝。我覺得很多還是家裏的問題。我知道有一個同學,家裏有六個孩子,雖然家裏很有錢,但他們兄弟之間不和睦,家庭缺乏愛,所以他就在外麵尋找愛,找不到就有自暴自棄的感覺,同時他想讓父母多注意一點自己,就要在外麵做一些事情,比如吸毒,就是不管不顧了。我有時會發現,以前經常見到的人,怎麽好像消失了,其實是這些人出事以後,學校停了他們的課,有些去戒毒機構治療了。有些吸毒孩子的父母本來就有一些問題,比如父母抽煙,這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或者說父母對這件事情不是很重視。如果父母重視孩子,孩子又是好孩子,其實是不會有這種喝酒、吸毒的現象的。有些孩子在家裏沒有安全感,沒有愛,父母不讚美他,他就需要認同感,可能就要到外麵尋找認同感。有的女孩子,跟那些喝酒、吸毒的有點帥的男生在一起混,一旦陷進去就不太容易出來了。我現在會看有些人在社交網站上發布自己在吸毒、喝酒的照片。

    明丹:你的同學?學習不好的那種同學?

    雯君:我的同學,但已經不在我們學校了,不然他沒有辦法做這個的。大學是可以追溯到你高中時社交賬號上發布的內容而不錄取你的。大家都知道發布這些東西的後果,但可能真的在那一瞬間,他的感覺是我不在乎,我就要這麽做。Ram Council會請很多不同景的人來演講,我們一開始對毒品隻是一個很初級的了解,隻知道高中生喝酒、吸毒不好。但是有很多自己經曆過的家長和其他人會跟我們分享,為什麽有些人會走上喝酒、吸毒的道路。有些沾染毒品的孩子不是我們想像的那個壞孩子,很多外界的因素會導致他們吸毒。

    明丹:外界的因素是指什麽因素?

    雯君:主要還是跟父母的關係,跟父母關係親密的孩子,遇到什麽事情,父母就幫他分擔了。但有些孩子沒有辦法跟父母有很深的交流,父母也不理解他。本來在這個年齡就是挺擰巴的,特別需要一個人指導你該走什麽路,一旦沒有這個指導就很容易走偏。或者說有時候有些人,就是無意間用了一下毒品,這種可能是比較嚇人的。

    明丹:我們經常聽說,某個孩子是無意間被朋友在飲料杯裏下了毒品,以後就開始上癮了。這種情況是普遍的嗎?如何避免呢?

    雯君:我覺得不普遍。如果你這個朋友能給你下這個毒的話,證明本來你混的這個朋友圈就不是特別好,你要是在好朋友圈裏,是不可能有人這樣做的。我覺得做父母的需要對孩子多關心一點,不要太刻意,有些時候這個年齡的孩子確實不想說那麽多,但是你要多注意一點,你要是看到他有時候有點不開心,不要覺得反正誰都有不開心的時候,就忽略了他的情緒。在美國,由於大家很尊重個人的感受,所以小孩本身就會敏感一點,孩子在比較無助的時候,如果沒有父母的關心,他本來又不是特別喜歡學習,又沒有安全感,或者家裏父母不和諧,這個孩子會感到心煩,可能他一開始沒有真的去吸毒,就是喝點酒,吸點煙,但他可能會走得越來越深。

    明丹:高中孩子沾染毒品的人數挺驚人的,根據華盛頓郵報2016年對華盛頓DC高中孩子的一項調查,32%的孩子承認最近30天內使用過大麻.New Canaan高中怎麽樣?

    雯君:New Canaan高中吸毒人數是很少的,這可能跟學區好有關。學區不是特別好的高中,父母管教也不嚴,可能毒品問題會比較嚴重。

明丹:你們同學間會議論誰吸了大麻,誰喝酒了嗎?

雯君:會的。New Canaan的校風是很正的。有些人就隻是喝了一點點啤酒,然後大家都會說他,而且傳播很廣的,所以你一旦有點表現不好,好像所有人都會知道,這也挺好的。

    明丹:輿論監督。

    雯君:學校的校風很好,普遍上是反對毒品,反對喝酒之類的不良行為,大家不會覺得喝酒的人很酷。Ram Council能這麽成功,也是因為很多人是反毒品的。學區差的高中,可能大家認為喝酒吸毒是很酷的一件事,但是在我們的學校,如果你喝酒吸毒,大家都覺得你不是好孩子,對你的印象會很不好。而且我覺得,如果孩子在家裏能夠得到愛,也有幾個好朋友,是不會有吸毒的事的。

 

雯君的高中生活除了忙學習,更多的是忙做誌願者,忙社團活動,忙著增長見識。美國同學和家長對名牌大學的態度跟中國有所相似,但又很不同。

 

    明丹:你現在11年級了,馬上就申請大學了。大家以為美國的孩子學習很輕鬆,其實不是這樣的,高中生活其實蠻緊張的,你是怎麽平衡學業和其他活動的呢?

    雯君:我覺得在美國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很忙,也可以一點都不忙。在中國,所有人都那麽多本作業,你一定要做完,你學習好不好都要做這些,因為這是你的任務,你要完成。但是在美國,你有選擇喜歡做什麽的自由。我現在做很多誌願者的工作,參加很多俱樂部,加上體育和學習,這樣子就比較忙,時間有點不夠用的感覺。不過學校的功課,比如要完成一個課題,老師會提早告訴你,給你預留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如果我們計劃好,支配好自己的時間的話,是可以順利完成的,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我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很受益。高中生應該多出去增長見識。我參加的一些社團和俱樂部,經常會邀請一些名人來做講座,講一些他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挺有意義的,這個時間要是花在看電視、打遊戲上,不如出去多見一點人,多參加這些活動。像我昨天就去參加了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是教導中學生,主要是中學女孩,讓她們怎麽做自己,不要受太多外界的影響,還是挺勵誌的。所以我覺得要參加多一點的活動,不要把時間全放在學習上。你在外麵見的越多,你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我覺得美國教育好的一點是:你不是隻學數學、英語這種技能,你可以學到人生智慧,培養情商。社會活動和學習如果能平衡是最好的。學習成績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學要看你的成績單,但同時美國大學也要看你參加過的社會活動。有些人報很多社團和俱樂部,說我是為了上大學,我要讓學校看到我是這樣的人,我才去做這些。但我覺得他們搞反了,應該說你是怎麽樣的人,你去做怎麽樣的事兒,然後你給大學看,我是這樣的人,這才是大學想看的。而不是說這個大學錄了這個人,這個人做了這麽些事兒,所以我也要去做這些事兒,大學就會錄我。不應該這樣。

    明丹:本末倒置了。

    雯君:現在很多人說要去哈佛,說我要當俱樂部的領導者,我要球踢的特別好,要SAT滿分,因為有一個這樣的人被哈佛錄取了。但是其實大學已經明確說明了,他們不想要一樣的人,他們是想看你在哪裏有特色。我覺得美國有很多機會,讓你真的能找到自己到底喜歡幹什麽,去發展自己比較強的一些方麵,去探索。這些可能會花時間,雖然我很忙,但樂在其中。我有時候要寫一些東西,要演講,心裏會緊張,但是一想到自己做的這些事兒很有意義,我就很開心,很享受這個過程。

   明丹:你自己和你的同學們,是否很看重被常青藤這樣的名校錄取?還是說其實不是太有所謂,能進入適合自己的學校就行了?New Canaan的父母和孩子在這方麵的文化是怎樣的?

雯君:我一開始以為美國人之間不會比較,但是後來我發現他們也有媽媽群什麽的,也是有比較的,有的媽媽也喜歡炫耀自己的孩子多優秀,考上了名牌大學。當然不像我們中國父母,每天想的說的就是這個,好像生活全部都放在這個上麵。有一點不同的是,中國名校選擇有點少,頂尖學校隻有那麽幾所。美國選擇比較多,比如有一些小學校,也是美國人追求的好學校,而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它們的名字。學校在指導大學申請的時候也一再地強調,要找到適合你的、進去以後會感到開心的大學,因為每個大學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現在大學的排名標準也是有爭議的,都是按SAT成績,按種族多樣性之類的標準,搞得大學好像都要一樣,那也是不對的。當然大家不管表麵上怎麽樣,都說你要找到合適的,但我有很多同學也是感到壓力很大。不過美國大學的選擇多,這樣也增加了申請的靈活性,不一定非要追求某一個學校。

申請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告訴別人自己申請了什麽學校,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被申請的哪所學校拒絕了。但收到錄取通知書並明確想去的時候,還是會宣布的。學校每年的紀念冊上,會寫今年高四畢業生每個人被哪所學校錄取了,所以是有所謂的“麵子”問題的,也是有比較的。因為大家都覺得,我在學校四年這麽努力,我肯定想有一個好的後果。其實很多美國人對常青藤之類的名校不是那麽耳熟能詳,甚至很多人有幾所常青藤都說不出來,但是他們又會知道有些像杜克那樣的好學校。美國的好學校很多,所以大家心理上對學校的排名不會那麽細,不會覺得我的學校排名在你後麵,我就比你差那麽多。大部分人上的學校也都差不多,都是可能20%的錄取率,所以不會搞的特別緊張,上了這個大學和那個大學的區別,就像天塌了一樣。

    明丹:總的來說壓力是有,但沒有那麽大。

    雯君:我覺得剛剛好吧,這個壓力會轉化成動力:我想上一個好大學。但它沒有壓倒你,不會因為被某所學校據了就難過的不行。

    明丹:謝謝你對我這些問題的解答。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雯君:有一點我想談談。現在中國的家長在孩子高中階段甚至初中階段就把他們送到美國來讀書,父母的意願是好的,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我認為還是要考量孩子的適應能力,慎重一些比較好。我之前在初中時認識一個中國來的女孩,不愛講話,很孤獨。一個中國孩子,在中國長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到了美國,不能適應美國的文化,在社交上遇到問題,內心苦悶無法排解,他就可能卡在那裏過不去,不知道自己是誰。我覺得成長、跟朋友共同經曆、建造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那麽關鍵的幾年,他可能就丟失了成長的樂趣。如果你一定要讓他在這麽小的年齡就出來,最好是有父母陪伴,幫助孩子順利渡過成長最關鍵的那幾年。

明丹:謝謝你從一個孩子的角度跟我們分享了美國公立高中的生活,這是我們做父母的不容易看到的角度,跟你談話,我的收獲非常大。

 

沒有拿過什麽奧賽金牌、鋼琴大獎,蔣雯君不是自帶光環的“天才娃”,她是個普通孩子,是個會從小挫折中成長,有融入群體的能力,有明確方向,善於思考,陽光積極的普通孩子。中國的60後、70後是最努力的父母,我們帶著孩子不遺餘力地向前奔跑,奔跑中我們忘記了出發的目的。我們最初的目的不是奮力把孩子推上金字塔尖,而是培養出一個健康向上的“普通”孩子,讓他有個快樂幸福的“普通”人生。讓我們放慢腳步,不忘初心。

 

張西工作室網站:http://zhangxistudio.com

張西工作室微博:http://m.weibo.cn/p/1005056184049797

版權所有,如轉載請注明轉自張西工作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XL彩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UOYAO' 的評論 : 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
ZHUOYAO 回複 悄悄話 好學區公立高中廁所都有散落的吸毒工具
ZHUOY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L彩虹\':華裔也有吸毒,有時越有錢的地方反而高。因為零用錢多。知道有個父母是北京來美的ABC,平時表現非常好父母根本沒察覺,後來出車禍死了警察上門才知道吸毒的事,後來父母為此回國了離開傷心地。
XL彩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UOYAO'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同讚張西才女及她的工作室的佳作!!~
覺得吸毒率高低是與孩子周圍的親朋好友和生活環境有關。。。
XL彩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親愛的支持:)也覺得這篇挺有特色的!~~!
ZHUOYAO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美國高中吸毒率是高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這篇高中生,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