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磨坊

歡迎來訪,敬請指點..
個人資料
正文

金亦煊--自製紅木耳機的小留學生

(2017-06-18 07:13:57) 下一個

2017-06-11 陳哈妮 張西工作室 張西對話--海外留學生(25)

簡介:金亦煊2001年出生,是個北京孩子,小學初中都在北京的私立學校就讀,14歲就轉到美國,成為一個小留學生,目前是十年級的高中生,明年就要準備申請大學了。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金亦煊第一次來美國就是一個人坐飛機來的。現在的金亦煊每天都把自己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留學兩年了,他說他在這裏成長了很多,而這其間還包括了他的第一次成功創業。

14歲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坐飛機來美國留學了,而在留學的成長過程中,他還第一次成功創業。他是不一樣的00後,小小少年金亦煊。——編者語

    張西:你隻是名高中生,怎麽想到自己創業製作耳機呢?

    金亦煊:記得在我上六年級的時候,班裏有同學買了一副不錯的耳機,大家開始熱切地討論,我就對它產生了好奇和興趣。起初是從百度貼吧、百科、知道這些平台尋找一些耳機的相關資料來了解,再後來就慢慢走進了耳機這個圈子,參加國內外品牌的新品發布會,參加相關自媒體開展的耳機發燒友聚會,加入相關的群聊,逐漸激起了自己嚐試製作的想法。與此同時我也一直對創業有一定的興趣,於是我就決定自己嚐試製作耳機。

張西:喜歡聽音樂?

    金亦煊:一開始是因為喜歡上了耳機,才會尋找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聽。後來在聽過形形色色的許多耳機後逐漸醒悟,發現音樂才是耳機的靈魂,隻有學會欣賞音樂才有資格使用更好的耳機。從此我就一直在尋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並不斷學習了解音樂相關的知識和文化。目前我正策劃著寫一係列古典音樂的樂評,明年在學校也選擇了一門一對一的古典音樂作曲課。

    張西:於是你想到自己做耳機?

    金亦煊:去年聖誕假,我回北京跟爸媽還有他們的朋友一起吃飯。我聊到耳機的事,他們特感興趣,並問了我一係列問題,比如問我聲音是怎麽區別的,什麽樣的耳機配什麽樣的樂曲,廠商有什麽不同,我就都一一簡單地做了介紹。在和親朋好友分享玩耳機的經驗時,我聽到很多聲音:既然你懂這麽多,而且要買到自己喜歡的耳機又都特別昂貴,何不自己嚐試做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耳機?

   其實不同的耳機有不同的音質,對音樂也會形成不同的渲染,真正愛好這行的人一聽就能聽出好壞區別。比如高頻,就像小提琴、鋼琴鍵盤上比較高的音階,高頻的準則就是不能破音,順滑也要能聽得清。有些耳機,比如蘋果耳機,高頻的音要麽聽起來很幹澀,要麽聽著不太明顯,存在感不強;中頻包括人聲,(就是我們平時說話的聲音),鋼琴的中部,(C4鍵),還有中提琴和大提琴的高音區,中頻的要求就是要溫潤、飽滿、有感染力;低頻就是貝斯、鼓、低音提琴之類的,低頻主要是要有力,緊致,有反彈不轟頭,如果太注重於低頻,那麽就會把其他中頻和高頻掩蓋掉,這樣就不是高保真的聲音,會非常的不好聽。

張西:你對耳機的確有研究,業有專攻。

    金亦煊:耳機有不同的發聲方式,發聲單元也不一樣,耳塞有兩種單元,一種是動圈一種是動鐵,市麵上大多數耳機是動圈單元,想要做好動圈耳機就必須要先自己研製動圈振膜,而且動圈單元不僅是對單元本身有要求,而且還要求耳機殼的構造和材料是要有利於它的聲音效果的,總之這樣非常複雜也非常耗時,因此在我研發產品時這個方案並沒有給予考慮;市麵上的動鐵耳機則相對容易生產 他的單元基本上就是由兩家公司統一銷售的,隻是標準的單元裏有不同的型號可以選擇,這樣的話我們在生產時就不需要單獨研製了,可以直接選用標準的單元,再通過調整電阻分頻器進行調音即可。

   帶著這樣的產品設想和自己製作的意願,我回到了學校。高中第一年的第二學期,我和一位從韓國來的學長,一起開始討論如何實際製做,使用哪種調音方案以及如何募集啟動資金。這就是我創業的初期階段。

    張西:你的韓國學長也對耳機感興趣?

    金亦煊:他對科技類的東西都稍有涉獵,也聽過很多不同的耳機產品,對這方麵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有共同話題。

    張西:資金量大到多少?

    金亦煊:光一對單元就差不多要四、五十美元,再加上線材、木殼、支架等,而且不可能隻做一個,要測試成功的話最少要製作10個起步。父母給我們投的資,但是我們想把它認認真真的作為創業的一個小項目,按照公司的運營標準來做。所以父母投資進來的錢也是按照正式的流程來走,占有公司股份的。

在說服父母投資之前,我們先把企劃案做了出來,從介紹我們倆,到產品定位,產品內部構造介紹,需要多少製作資金,製作周期,再到成品描述,以及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對市場的分析,還有銷售渠道,我們的目標受眾群是誰,如何跟其他商家競爭,產品售價等等,最後連盈利率我們都進行了計算。然後,我們拿著完整的策劃案給父母看,把他們當成投資人,在獲得認可後,就把錢投入到原型機的研發中。

    張西:利用課餘時間研發?

    金亦煊:學校的課業比較緊,課餘時間不夠多,學校也沒有工具,所以我是春假在家裏做的。

    張西:有技術顧問嗎?

    金亦煊:正好外公在這方麵略有涉獵,他是大學教自動化控製的教授,也懂聲學和機械,就自然而然成了我的技術外援。我經常找他討論,他也手把手教了我一些細節,比如怎樣焊接,怎麽對內部的構造進行規劃,還要考慮哪些實際安裝問題,等等。

    張西:製作過程難度大嗎?

    金亦煊:不上手不知道,一上手才知道非常困難。耳機的腔體很小,純手工焊接就要非常的小心,一個單元隻有兩個焊點,都必須要一次性焊到位,而且還不能讓它在使用過程中脫離;有些時候是虛焊,就是看上去像焊上了,但實際放到腔體裏麵它就會鬆開,等於沒有效果;腔體一旦封閉,就沒辦法把單元再拿出來,也就等於徹底報廢了。在用膠水固定單元的位置時也要格外小心,因為膠水有絕緣的作用,不能讓它碰到焊點,如果它把這個單元絕緣掉,就出不了聲音了,所以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的去製作。

張西:首次試驗做了幾個產品?

    金亦煊:一共做了5個。前三個嚐試了不同的調音方案,後兩個是為了確認工藝的穩定性。

第一個方案是直接把單元放置在裏邊,效果當然不是很好;

第二個方案我們使用了一個紙的導管,就是用A4紙做了一個模擬,從單元的發聲口,直接把聲音通過導管引導到腔體的出聲口,就是矽膠耳塞套那個地方,發現聲音好了很多,但是聲音非常的不穩定,因為那個導管沒有進行固定

第三個方案我們改用了一個塑膠的管子,一端連接著單元的發聲口,一端連接著出聲口,這樣聲音直接從單元傳輸到耳朵,就能得到很好的保留和還原,再加上單元本身價格不菲,質量規格很高,這樣就能百分之百地還原單元本身的聲音了,我覺得這樣至少達到了一個基礎標準吧,畢竟它隻是一個單單元耳機,調節電阻或者使用分頻方案太不現實,因此我就決定用這個原汁原味的做法。

還有另一個特征是它的外殼,我請供應商用手工刻的酸枝紅木做腔體。紅木雖然昂貴,但因為選用的是做高級家具剩下來的邊角料,價錢就得到了控製,以低成本獲得了高質量的木質腔體。

    張西:試用效果如何?

    金亦煊:原型機做出來以後,我把它帶回美國,到暑假結束之前一直在試用。試用期不僅是為了考察產品的質量,也是為了測試它的聲音在使用過程中有沒有變化。因為有一個說法,就是單元磨合之後聲音會發生細微的變化。我原本最大的擔憂就是它在日常使用當中出現質量問題。回到學校後,我也請了一些朋友試聽我的耳機,結果大家對它的反響和評價都很好。

    張西:何時推向市場的?

    金亦煊:暑假回到北京後,我就去了一家耳機專賣實體店,給他們的工作人員聽。他們給的估價是在六、七百左右。回來後我就在網上采購原材料,寫了一份說明書,然後就開始預售了。我還設計了自己的Logo,做了自己的耳機包,開始批量製作。一個暑假,總共做了20副。每製作一個要用3到5小時,純手工。也會有廢品。

   然後我們在網上建了自己的公眾號,做了營銷頁麵,寫了文案,配了圖,表明了捐贈意願,發布後反響很好,第一篇共有649個運營的點擊量。我們第一天就是介紹有這個預售,第二天講我們是誰,以及我們要捐贈的對象。“天雲聽力”是北京海澱區的一個語言康複訓練中心。耳機的適用對象都是聽力健全的人,我們在想怎麽能為那些享受不了我們產品的人也盡一點責任呢?我希望康蔻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組織。

    張西:很感動你的社會責任感。

    金亦煊:我先去天雲進行實地了解,跟他們的負責老師進行了溝通。天雲是幫助一些有聽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的兒童進行康複訓練的。我們通過每賣一個耳機捐贈100元的方式幫助他們,20個耳機每一個是699人民幣的售價,一共捐贈了2000塊。

    張西:怎麽知道天雲的?

    金亦煊:也是通過其他美高孩子在參與的公益活動。那個暑假天雲組織了一場音樂劇演出,都是由這些聽障兒童表演的。他們克服種種困難排練了很久。當時正好需要一些讚助商,我就把2000元用於讚助他們的這個表演。我還特意去觀看了演出,看到他們雖然聽力上有障礙,但還能努力學習,積極生活,為大家帶來歡樂和正能量,其實心裏是很感動的。參與這樣的愛心活動也算是我們的一個裏程碑吧。

    張西:你怎麽會有些慈善概念的?

    金亦煊:我大概5、6歲就知道了。父母親以前在我們小區裏組織過一係列的童子軍活動。我記得08年汶川地震發生,他們就聯合其他熱心家長把孩子們的生日會組織成一場社區慈善義演,孩子們表演才藝,家長買票觀看認捐,全部收入三萬多元全捐給了災區。從那時候起我就對慈善公益有了概念。後來我也積極地參與了社區、學校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比如鄰居們創建的光明基金、愛心助學項目、給玻璃娃娃(脆骨症兒童)的義賣等等,對這一塊有了更加全麵的認識。                                    

    張西:講講你的成長經曆?

    金亦煊:我01年出生在北京,從小生活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裏,父母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後來因為我媽媽的工作原因全家搬到了北京的南邊,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在這裏從幼兒園一直念到初二,完成了出國前的體製內義務教育。我的小學和中學念的是一所台灣企業運營的私立學校,非常重視品格教育,也是我受益一生的起點。

    張西:當時你父母沒有想過把你也放到北京的重點學校嗎?

    金亦煊:我們家住在五環外,距離城區比較遠,父母可能覺得我年齡小,不想讓我每天奔波過於辛苦。其實我的學籍原來是在海澱的,應該能去一些很好的公立學校。其實國內應試教育的風氣還是很重的,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在重點學校讀書,需要參加奧數課、英語課、寫作課各種補習班。但這些理念不太符合我爸媽的想法,他們還是希望我擁有一個快樂童年,要有對生活的體驗和覺察,所以他們就沒有把我送到公立學校去,甚至從未上過任何與學科相關的培訓班。在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身邊有些鄰居家的孩子就出國了,然後我父母也開始考慮要不要高中就把我送出去,因為學校高中辦學的計劃遲遲沒有獲得國家批準,所以必須要盡早考慮銜接問題,要麽上北京其他的國際學校,要麽出國;還有北京的環境汙染也越來越嚴重,他們也希望我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希望我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就是這樣的。

     張西:出國是你的意願,還是父母的主意?

    金亦煊:其實我當時還是很喜歡出國這個主意的,因為身邊有很多同學、朋友都在國外生活得很開心,看到他們在那邊做很多體育項目,交很多新的朋友,語言也越來越流利了。當然父母更關注的是學科的廣度和深度、教學形式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以及我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他們做了很多功課並與我討論分享,並為了確認我是否喜歡、是否能適應,讓我申請了五周的夏校項目。

    張西:你喜歡那次夏校?

    金亦煊:就是在我正式申請來美國留學之前那個暑假,我報名參加了號稱美國第一私立高中的夏令營活動吧。我們上了寫作課,陶藝課,戲劇課,運動課,反正都體驗了一遍,當時就是想假如真的喜歡就真的申請,結果還真的挺喜歡的,所以就決定出國了。

    張西:怎麽來夏校的?

    金亦煊:爸媽把我送到機場,自己背著吉他就飛過來了。遭遇了升艙的幸福,也有飛機故障自己處理轉機的煩惱。當時在美國呆了五周左右,交了很多小夥伴。其實我從小都是受家裏照顧,上夏校以後才變得獨立了,而且我也很喜歡這種獨立的氛圍,所以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張西:14歲來美國讀高中,爸媽有送你來嗎?

    金亦煊:也是我自己一個人坐飛機來的。之前有過自己飛來美國上夏校的經驗了,我都那麽大了,就正常的飛過來。帶著兩大一小的箱子自己到學校報到,入住。雖然也會有一點小小的失落,父母沒有來,但其實我覺得也挺好,因為如果他們有跟著來的話,可能我會更依賴父母,甚至父母離開後我會更想家。所以一個人來也是一種挑戰,一種成長,前進了一步。

 

     張西:父母沒空送你呢,還是你不想讓他們送你?

    金亦煊:一方麵是要3個人的機票價格會翻倍;另一方麵我到了第二天就開學了,他們也不會在這兒待很久,不想讓他們太累;再說學校有入學項目,會把我們安頓的很好,他們也沒必要來,我還想趁這個機會離開家,多結交新的朋友呢。現在有微信、視頻通話,也不會有問題。雖然我也想他們,但是跟他們討論之後還是決定自己來。

    張西:平時與父母怎麽聯絡?

    金亦煊:隨時微信,隨時留語音啊,基本上會每周一次視頻通話,1-3個小時都有可能。我跟我爸媽挺像朋友的關係,我們可以很輕鬆地溝通。

 

    張西:真正出來之後,是你想像的那樣嗎?

    金亦煊:我出來之前有做一些了解啊,出來之後發現實際看到的跟我之前了解到的大體是一樣的,比如說大家都很喜歡運動,會一起出去長跑啊,玩桌遊啊,健康飲食啊,而且大家對知識也很熱愛,經常在一起探討一些曆史話題,感覺比在國內聊天會更有深度,自己也變得更有興趣學習,更加熱愛學習,而不是為了達到一個成績的標準去死記硬背的學。反正感覺就跟我之前幻想的像電視劇《生活大爆炸》裏的學生經曆很像。

   當然我也遇到了一些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比如我本來覺得,既然出來了就別再總跟中國學生紮堆玩,但來了之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和中國學生之間才有認同感。像我們學校其實講究的就是集體感、認同感,包括和自己同族裔的人之間在異國他鄉如何更好的相處、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和諧相處。我們學校這點做的特別好,比如大家也會一起探討很多事情,會說一說課業,向學長學姐請教怎麽選課,聊大學的去向,向學弟學妹傳授一些經驗,同級的學生互相玩的時候會聊聊年級裏發生的事情,也會說說自己正在讀的新書,看的電影,一起去吃中餐,一起聊回國去哪兒玩,特別是我這個年級,我們10年級這五個中國學生關係非常好。

    張西:你所在的高中中國孩子多嗎?

    金亦煊:我們年級是5個,下一個年級有7、8個,再上一個年級有3、4個,再上上一個年級應該也有4、5個。我說的不隻是中國國籍的,也包括國外長大的華裔。學校對國際生人數和比例有一定的控製。

   有意思的是,其實我們學校亞裔學生不少,黑人學生和墨西哥裔學生也不少,總體比例還是比較均勻的,並沒有太多的種族偏袒。我們學校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學校,所以我們也會有很多同性戀或雙性戀的學生。我們學校也會鼓勵學生在這些方麵的討論,因為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大熔爐。學校對女權主義的支持,對自我身份、自我認知的反省,以及比如對過於肥胖或者過於瘦弱或者是身體殘疾的人的包容度和接受度都是很大的,就是說我們不可以因為體型、外貌、種族和性取向來議論一個人,所以我們學校在這一點上是一個很自由很開放的集體,同學之間不會有歧視的現象。

     張西:包括早戀,都是接受的?

    金亦煊:對,我們學校對戀愛也沒有太大的限製,隻要不過分影響周圍同學就不會有問題的。

   我們有一個生理與心理衛生課,每周一次,講生理構造,性別界定,就是雙性戀、同性戀的界定,還有關於避孕的知識,不同避孕措施的了解,性病的了解等等,對這方麵的知識有一個很係統的講解,學生之間會有討論,老師也鼓勵問任何問題,包括不同的性行為,我們學校這點挺好,就是一邊是貼近生活,一邊就是給大家打預防針,告訴我們現實情況是怎麽樣的。學校不鼓勵但是給大家做好了所有的預防措施。

    張西:你們學校有人吸毒嗎?

    金亦煊:我們學校之前做過匿名調查,吸毒的比率還是很低的,可是即便一個年級隻有1、2個這樣的人,學校通常也會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學生改進。學校會給我們介紹毒品和酒,然後告訴相關的法律。麻省學生群體裏最普遍的是大麻,因為上課主要說的也是大麻,以及大麻的危害。

   我們學校有個製度,就是假如有學生酒喝喝到嘔吐或者是吸毒這些情節嚴重造成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學校會第一時間把你送到醫院,一切以你的健康為首,保證學生的安全,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信任。假如是自我舉報學校對你的違規行為的處理是很寬容,一是為了鼓勵學生以健康為重 舉報時不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忽略了自身健康,而是為了鼓勵學生反省自身。 我們學校的學生自律性也都很強的。

張西:學習氛圍好嗎?

    金亦煊:我們四年高中裏沒有專門針對考試科目進行的授課輔導,即AP課程,沒有。當然我們也可以上加速課,但是我們四年的成績都是按照平均分數來統計的,即GPA,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比較自由來安排學習時間,選擇自己想修的課程,隻要最後修到的綜合分數達標就沒有問題了。我們學校的學習環境非常自由,大家非常上進,同學之間雖然不排名,但大多數學生都在上很難的課,大家都希望繼續前進。比如說我的室友,也是中國學生,他的數學就特別強,他這學期已經在上微積分C了,就是比普通的課程難了半個等級,我的數學就沒有那麽強,我還在上統計,下學期才上微積分B。當然我也希望自己跟大家一樣優秀,所以其實會有壓力,還得努力的追趕啊。雖然學校不發獎、沒有榮譽生,也不排名,但是同伴和自身壓力還是有的。

   學校會從各個方式鼓勵學生嚐試新的領域,讓我們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東西,讓我們可以在這裏自由的進行探索。比如我前麵提到的我的室友,他同時還上了博弈論,是一個自選的課,就是和老師一對一討論研究,我呢是選了油畫課,我們這個油畫班也有一些高級別的學生,他們跟老師是一對一的上課,每個學生都在做自己的課題。又比如說以前我彈吉他,但是對古典樂沒有任何的造詣,今年我就開始學樂理,而且我是第一年接觸這個東西,明年我要上一對一作曲課,特別是古典樂作曲。

我們有一個春季的課程,一周選擇上2堂課,可以自選,都是大家感興趣但平常不會教的,像研究古典建築啊,研究漫畫啊,去醫藥公司看他們的實驗室是怎麽工作的,還有一些特別有創意的課程。我選了朝聖之旅和冥想的課,另一個是關於股票操作、基金操作和資本市場的課,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課,但是我上完這些課會特別有感觸,就是做為興趣來學,而不僅僅是為了修學分。我現在還在讀一些佛教的經典書籍,然後我還想去走一趟朝聖之路;股票的話我也想找機會去進行一些投資和研究。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張西:你明年就準備申請大學了。

    金亦煊:我現在對經濟學很感興趣,我大學想報考經濟學,我現在已經在做一些準備了。先是把自己的校內課業學好。我的很多朋友都開始學AP了,就是大學程度的課程,我今年就準備考AP樂理。大家都想考到4.0或者5.0來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有這樣的能力的;除此之外我還會準備開始做一些SAT的題。另外我還有規劃一些課外活動,比如這個暑期我就申請了耶魯的夏校。這些就是我目前比較簡單的規劃,到了明年秋天畢業之前,學校的升學輔導處會跟家長進行一些談話,那時候可能各方麵還會更清晰一些。                

    金亦煊去美國的時候才14歲,轉眼兩年了,他已經是十年級的學生,即將準備申請大學。想想時間過的飛快,這段時間也正好趕上金亦煊的青春期,他成長地很快,也給家人帶去了很多驚喜。作為未成年人,金亦煊還是要受到監護人的影響,那麽是什麽樣的家庭和父母培育了這樣一個好孩子呢?而家長對孩子又有怎樣的期許呢?張西也與金亦煊媽媽有一些訪談。——編輯語

    金亦煊媽媽:我們算是北京第一代移民吧。18歲從南京來到北京上學,後來分別進了外企,從事市場營銷方麵的工作。孩子爸爸自己有過創業經曆,現在在家SOHO,專職炒股炒匯炒菜,時間比較自由。我們也是希望盡量利用自己的經曆和知識體係去影響孩子。

     張西:把孩子送出去,是否有點不忍心?

    金亦煊媽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造就孩子出國通常都是好幾個因素促成的。首先說我們家長自身吧,我和他爸爸以前都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讀書,在整個中國的教育體係裏,它算得上是一個出國神校。我們上學那會兒就有同學申請去美國深造了。那會兒人還不算多,而現在南外一年就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出國。這種環境熏染下,我們自然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要出去拓展眼界,雖然原本的計劃是讓他大學再走。我們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感覺到他在這方麵還挺有天賦的。

   孩子從小是在家附近的民辦學校讀書,非常遺憾那個學校的高中部一直沒有開辦起來。考慮到後麵的銜接、北京的霧霾汙染、和國內教育一係列的問題吧,不得不把原本的計劃提前了。再有就是這幾年的留學熱,身邊有不少孩子念美高的案例,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可喜的變化,我們感覺也許高中出國,孩子將來的適應力會更好。我們就嚐試七年級暑假讓他去體驗美高夏校,結果回來他很喜歡,於是就這樣開始申請了。金亦煊是八年級直接申請九年級,沒有複讀,所以他在年級裏比其他中國孩子小一些。現在,像我們一樣心路曆程的父母有很多。

我認為走什麽路徑還是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畢竟高中就出去的話,孩子還小,如果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孩子很可能因整體競爭力不夠強而選擇了去走讀學校、住在寄宿家庭。不是說走讀學校不好,但一般情況下境遇會比較複雜、不可預測,比如生活習慣和文化融合問題、獨立與寄宿家庭的成年人交往溝通的問題,多數孩子都要遭遇寄宿家庭的更換,這會讓家長很難放心吧。我們之所以敢讓金亦煊那麽小就出國,也是因為他申請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寄宿高中,能夠受到更嚴謹的教育和管理。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如果他不能申請到一個學術條件好、並且生活上有保障的學校,那我們寧可在國內再待一待,畢竟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還是很重要的。總的來說金亦煊的整個留美求學過程還算比較順利,所以我隻能說我們家兒子隻是很幸運而已。

    張西:你對孩子的影響都正麵的。

    金亦煊媽媽:現在中國的家長都是處於非常焦慮的心態,包括我自己,也泡在很多群裏,不管是國內參加高考、還是送孩子出國留學,家長們都在急於拚命學習,然後把自己獲知的信息強壓傳遞給孩子。

   相對而言,我算是比較理性的媽媽。我們家更多的是培養孩子自己來拿主意,他也喜歡自己拿主意。就比如說耳機創業這件事吧,其實耳機隻是一個切入點,我們能夠感覺到,在整個過程中,他是有很大的感悟和提升的。他現在不僅是喜愛耳機,更沉醉於耳機傳遞的內容。也因為受到這個影響,他主動選了樂理課,自己在組樂隊、寫歌詞、譜些民謠曲子。這些是我們在國內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雖然他小時候學過一些樂器,但早早就放棄了,也沒有作為特長來培養。但是因為去了美高、開始喜歡耳機、又慢慢回歸音樂,而且他還能夠去不斷拓展,通過耳機這一個產品,帶起他對整個市場營銷的興趣、對管理的興趣、對領導力的興趣,他對這些領域開始有了了解和學習,自然就收獲了很多心得。他現在講起一些產品、管理、和營銷的東西,感覺還挺專業的,我們也能給予反饋和指導,能就這些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很高興看到他的成長。

   昨天我問他:“你申本有沒有什麽目標?” 他說:“我想學經濟,我已經開始在看相關的東西了。”我覺得耳機雖然隻是一個切入點,但就是一個小小的愛好加上好的引導,是能帶動孩子去繼續探索,並最終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以前可能父母的話,他就隻是當個耳旁風,現在真的讓他在一個項目裏頭開始跟真正的市場打交道,開始理解成人的世界。我們也非常樂意讓他自己在過程中去體驗,去感受,最終有所收獲。

亦煊媽媽的畫

   孩子出國的這兩年裏頭,我們看到了他很大的成長。我們雖然在時空上有一些距離,但心的距離卻更近了,親子關係非常好,他很喜歡說自己的故事,能跟我們有親密的溝通,尤其是他正處於青春期,卻沒有太多的對抗和逆反,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金亦煊還是個小小少年,但是他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經曆讓我們對他很是讚賞,這跟他所受到的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有關,跟他的成長環境有關;孩子到底應該在多大的時候選擇出國留學,才是最合適的年齡呢?我想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金亦煊來說,他出來的不早不晚,而且適應的剛剛好; 我想,我們需要給孩子相對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空間,才能讓他們健康的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編者語

張西工作室網站:http://zhangxistudio.com

張西工作室微博:http://m.weibo.cn/p/1005056184049797

版權所有,如轉載請注明轉自張西工作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XL彩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支持:)同讚我的好友張西大才女!!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彩虹的朋友真是有才,係列做得真好,父親節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