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2 張西工作室
馮孝文—享受跨學科研究的哈佛博士後
簡介:馮孝文,1986年出生於吉林長春,保送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化學專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能源材料方向博士畢業後,創業汽車銷售相關的項目,公司遍及美洲、歐洲,產值達數十億。馮孝文目前在哈佛從事超導、新能源等領域的研究。
高中時期曾在國家化學競賽中獲金牌,後成為化學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獲保送北大,馮孝文可以算作不折不扣的“學霸”。高中時期就學完了大學的專業課程,回想起來,馮孝文覺得“蠻輕鬆”,自主學習是他從高中便開始的狀態。不斷參加化學競賽,不斷獲得金牌是當時馮孝文心中的目標。——編者語
2017年3月2日中午,終於有時間與孝文做訪談。感覺他做學術的同時,一直在出差,這讓我們的訪談時間改約了幾次。這也讓我對這位從加州伯克利轉戰哈佛做博士後的年輕人充滿好奇,這位看上去書倦氣極濃的學霸,能給我們怎樣的分享?
張西:可否分享下你的成長經曆?
馮孝文:我在長春出生,父親在企業做一般管理工作,母親在大學工作。我沒有參加高考,是保送到北大的。因為初中時,我比較喜歡化學,到了高中就參加省裏化學競賽,然後被選拔進國家集訓隊,拿了國家化學競賽的金牌。
張西:噝,怎麽做到的?
馮孝文:讀高中時,就把大學的化學專業課都學完了。蠻輕鬆的,也蠻喜歡這個專業。
張西:怎麽平衡其他課程?
馮孝文:高中時,我就沒怎麽上過課。因為高一結束後,學校就給我準備了一間辦公室,讓我準備參加競賽。高二開始,學校根據我的需要,每天跟吉林大學的本科生們一起上課,偶爾回高中。像語文、曆史這些課,我都沒有怎麽上過。其實除了化學,我對物理、數學也蠻感興趣的,但我有權利選擇不去上這些課。所以從高中開始,就完全處於一種比較自主的學習狀態。
張西:蠻特殊的待遇。
馮孝文:是的。當時隻有一個任務,就是考進省隊,參加國家比賽,拿金牌;再考進國家隊,然後參加國際比賽,拿金牌。當時就是這麽一個目標。
張西:運動員。
馮孝文:像運動員一樣,蠻喜歡,也覺得挺好。這是自己選擇的學習方式,剛進高中時,也沒人讓我這麽做。
張西:為什麽出國留學?
馮孝文:北大的出國風氣比較重,當時好像按部就班的,就該出國去個好學校,讀個博士,所以就申請了美國名校。
“學霸”的生活也並非隻有單一的學習,馮孝文從小學習過多種文體項目,但化學始終是他的最愛。——編輯案
張西:初中就喜歡化學了?
馮孝文:對。因為在我小時候,社會上流行周末上點什麽奧數班、化學班,我就去了化學班,然後參加初中的化學競賽,就得獎了。我挺高興,得獎的感覺挺好,那時候就是這種動力。慢慢學深入之後,覺得化學本身蠻有意思的,接著學下來了。
張西:你小時候還上過其他興趣班嗎?
馮孝文:學過六年鋼琴、六年書法、六年畫畫,還都得過一些獎。
張西:比如?
馮孝文:有些工筆畫、國畫還有工筆畫,還參加畫展了。但現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也學乒乓球,反正我媽覺得我能學的,都讓我學了,挺忙的。
張西:最終還是喜歡化學?
馮孝文:對。
張西:你應該就是咱們坊間傳說的神童吧?
馮孝文:肯定不是。就是比別人早一點對化學產生興趣了,我覺得什麽東西隻要花點時間,都能想明白。
拿了幾個名校的錄取,馮孝文目標鎖定伯克利。——編者語
張西:也是獨生子女吧?父母舍得你遠離?
馮孝文:我爸媽不希望我出國。他們覺得我應該在國內,而且他倆都對我的專業有異議,但我蠻喜歡的。所以,沒跟父母商量,自己就申請了幾所美國名校,像哈佛很早就錄取了我,但我等到了加州伯克利。因為我喜歡那裏的一個教授,而且伯克利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學校。我就是想去一個最棒的學校,如果我拿到的是一個普通學校,我就沒必要出國,就按父母希望的那樣,在國內找個工作,在家待著吧。
少年時期的馮孝文熱愛化學,與母親身為化學教授密不可分。未來的方向,馮孝文有自己的主見。——編者語
張西:父母對你有期待嗎?
馮孝文:他們希望我平平穩穩的,不要離父母太遠就好。對我,他們想得不多。
張西:媽媽在大學教書嗎?
馮孝文:教過化學,後來做了多年的行政工作。其實初中時,我對化學感興趣,還是受媽媽影響蠻大的,我上高中時,她好像就輔導不了我啦。
張西:申請留學是自己完成的?
馮孝文:因為專業課都學過了,所以大一暑假,反正我沒啥事,就把GRE先考過了。記得那時正看世界杯,我就到網上填寫表格,按照排名從頭填到後麵,填了十幾所學校,覺得有點累了,足夠了,不填了,用了一個月時間,把資料準備好,寄給美國,就等結果了。
國外求學馮孝文覺得“享受”,之後的轉行創業也獲得了成功,將公司托管給朋友,馮孝文繼續到哈佛做超導方麵的研究,隻因為內心喜歡科研。——編者語
張西:分享下在伯克利的經曆?
馮孝文:挺享受做科研的感覺。要說與國內有什麽不同,就是科研的硬件上不同吧,美國比國內的要好很多,科研環境,它的儀器、硬件這些東西,是國內比不上的。如果要讀博士,那肯定是來美國讀,無論效率或者檔次,都比國內強,這是咱們必須要承認的。讀了五年直博,導師的水平也很強。但我國內本科的老師也很厲害, 我往學術方麵發展,也受本科老師影響很大。因為我讀大一大二時,他就讓我去了他的實驗室裏搞科研,他多次說,有機會要把我送到美國做科研,他對我蠻好。現在他每次來美國,我倆都會聚一聚。
張西:博士畢業後,你去搞科研了嗎?
馮孝文:當時沒有。我在伯克利的時候,我跟兩個同齡的合夥人開了一家貿易公司,跟化學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做得還很成功,在整個北美,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歐洲、香港,我們都有分公司,一年的營業額也早就過十億了。這個公司能滿足我可以心無旁鶩地做科研。
張西:做科研是終極目標?
馮孝文:對。那兩個合夥人在替我打理公司。博士畢業之後,我選擇繼續來哈佛做博士後。
張西:對於公司,說放手就放手了?
馮孝文:也曾糾結是否全職經營公司?最後還是決定接著做科研,因為我喜歡!目前,我主要做跟超導相關的研究,之前是做能源的。
張西:具體說?
馮孝文:在伯克利時,我主要做與能源相關的科研,包括碳排放、減排,包括一些能源、新能源方向。現在哈佛這個導師,他也是做能源的,他還是2009年《時代》雜誌上排名影響世界的一百人之一,他在新能源領域裏是領軍人物。
高溫超導領域裏有一個理論,據說是能解釋所有高溫超導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一直沒被證明。所以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用我們的材料,去驗證高溫超導的理論,然後去尋找一些新的超導體。
張西:不懂。
馮孝文:我們現在做的這個方向,國內也有很多在做。但主要還集中在美國,因為畢竟還是實驗設施、器材,以及氛圍上,美國比國內還是要領先一些。現在它是一個非常熱門和重要的研究方向。
盡管目前沉浸在科研中,馮孝文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未完全規劃成熟。——編者語
張西:一心一意做科研?
馮孝文:因為未來的發展就是幾條路:從政、從商、從學術,我其實沒有想好怎麽發展。我們公司多數國內的事情都是交給我來打理,我到底要不要走學術這條路呢?我要走學術這條路蠻輕鬆的,無論伯克利的導師,或者是哈佛的導師,都支持我走學術這條路。我的博士同學們,大都在美國拿到教職當教授了,我也想過當一個教授。
我現在的狀態就是每天做科研,蠻享受的。也許今年下半年,會開始考慮未來的安排,真的要給自己做個決定了,現在還沒到那麽緊迫的時候。目前還是比較迷茫和糾結。
學生會的工作是馮孝文大學階段的重要經曆,但出國後他選擇不再從事學生工作。——編者語
張西:你是否熱衷參加一些社團活動?
馮孝文:我一直不太喜歡鑽到一個事裏。北大讀本科時我比較閑,所以在北大做了兩年化學係的學生會主席,在北大學生會也做過一年副主席。所以,本科四年,我的時間分成兩半,一半在學生會,一半在實驗室去做科研。
張西:參與社團工作對你有什麽影響?
馮孝文:我變得喜歡跟人打交道了。在北大那種環境下,在學生會裏各個專業背景的人都有,我們可以了解不同的知識。北大學生會是很有效率的一個團隊,在學校舉辦的很多活動中都起到影響和作用,特別能培養一個人的組織領導能力。對我人生來說,那段時間是一個寶貴經曆。
張西:在伯克利和哈佛也參與類似活動嗎?
馮孝文:沒有。如果想從政,當年北大畢業時,是有很多途徑的。既然沒有選擇那條路,而是選擇出來讀博士,與本科生很不同,就應該專心做學術,不給自己添麻煩。所以,我特意規避進入那個圈子,反倒是安心學習了。
張西:你喜歡汽車?
馮孝文:從小特別喜歡汽車。博士畢業時剛好有一個機會,我跟合夥人就開了汽車公司,開始創業。
張西:蠻有意思。
對於出國與否,馮孝文認為最重要是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麽。——編者語
張西:對於正在準備出國的學弟學妹們你有什麽建議?
馮孝文:我很幸運!其實大一、大二我比較傻的時候,沒想過為什麽要出國,隻覺得師兄師姐們出國了,我就要出國。
對於出國讀本科好不好,我沒有發言權。但如果想出來讀一個更高的學位,比如讀一個博士,最少要花五年時間,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間,要不要用這段時間來幹這件留學的事情,那就想好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我也看過好多北大的同學,僅僅是想讀個學位,然後找個好工作。可能他們根本沒想明白,到底自己喜不喜歡,萬一不喜歡的話豈不痛苦?其實一個人讀書是很無聊的事。背井離鄉,離父母這麽遠的來讀個學位,畢業後發現沒什麽用,找不到工作,就又去學另一個專業。比如有的人先是讀物流,又讀化學,最後做了金融,我覺得這種曲線救國沒有什麽意思,因為有的是比這個效率高的。我覺得一個人,在23歲到30歲之前這段時光最寶貴,千萬要想明白,這段時間究竟應該做什麽。
張西:對呀,就像一個18歲到28歲的女孩子,把最好的年華壓到出國留學這件事上,機會成本很高呀。
馮孝文:對。所以是不是都要出國留學生還是想明白再行動吧。如果自己喜歡,至少知道為什麽出國,為什麽要上名校,那麽肯定是好的。如果僅僅是隨波逐流,覺得周圍的人都出國,我就要出國,那樣的話,不妨再想想其他的路。我有些同學,既沒留在北大讀研,也沒有出國的,而是改行做了其他行業,因為他不喜歡化學,我覺得他們發展的也蠻好的。最慘的是,你讀博士讀到一半了才說不喜歡,然後又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耽誤的事情挺大的。正如小時候我彈鋼琴,那純屬我媽媽覺得我應該學,所以就真的很反感。學了六年多,現在我一點都不會彈了,因為自己真的不喜歡。當時到了見鋼琴就討厭的程度,真不如不學了。這個事情,對我後來的影響也蠻大的。所以,喜歡了就做,不喜歡還要想清楚一點,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越回頭看越覺得這個道理是蠻對的。
訪 談:張西 受 訪:馮孝文
編 輯:李姝莛 後台編輯:李明澤
張西工作室網站:http://zhangxistudio.com
張西工作室微博:http://m.weibo.cn/p/1005056184049797
版權歸張西工作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