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假文物遍地開花 年收入逾百億

(2010-09-05 23:25:34) 下一個
安陽縣“曹操墓”的造假風波至今尚未平息,一位河北籍學者閆沛東驚曝“曹操墓”事件其實是個“彌天大謊”,所有發掘文物都係當地事先偽造埋入墓穴。近年來,隨著中國收藏熱潮的興起,假文物製造在中國“遍地開花”,造成假貨泛濫,專家估計,全國從事仿製文物、運輸或銷售者達十萬人,整條產業鏈的年收入超過一百億元。


“曹操墓”造假背後隱藏四億收入

從 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宣稱在河南安陽發現曹操高陵墓,在安陽縣西高穴村發現的東漢墓穴,就是一千八百年前三國魏武王曹操的墓,到2010年6月 “曹操墓”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央視直播“曹操墓”發掘過程,再到2010年8月眾多學者在“三國文化高層論壇”上炮轟“曹操墓”造假幷有學者宣稱握有造假鐵證,這其間每一個節點的波瀾起伏與峰回路轉,都讓局外人看得眼花繚亂。

據大陸媒體報導,河北籍學者閻沛東指責河南安陽“曹操墓”造假的,4日,首次向媒體亮出手中的“鐵證”:參與造假村民寫的書麵證明。他表示,所謂“曹操墓” 在2005年發現時,其實是一座空墓,官方發現的係列“石碑”,都是在河南南陽的造假石碑窩點訂製的,由村民埋到空墓裏的。

村民也承認受鄉領導指示,到南陽訂製63塊包括刻有“魏武王”字樣的假石牌。

當人們正深陷於“曹操墓”真假之爭時,安陽已經計算出這個真假莫辨的“曹操墓”“每年可以帶來四億多的旅遊收入”。安陽地方當局的這點心思與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舉旗爭奪名人故裏如出一轍,不過是為了在全國各地都在發展旅遊業的背景下搶得一處旅遊資源高地。

有評論指出,對商業炒作而言,這個“真與假”隻是一個偽命題,隻有超越真假背後的真金白銀才是硬道理。“超越真假”的商業法則在當代中國已經完全超出了商業的邊界,在學術、教育、傳媒、政府等領域快速擴散。可怕的是,在這場商業大戲中,地方政府充當了幕後主角。前兩年的“周老虎”事件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大膽 “超越真假”以致引火燒身的典型教訓。

社會學家胡星鬥教授稱,“曹操墓”爭論足以說明,誠信體係已然缺失,戒備防範、質疑一切成了民眾的普遍心態,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文物造假形成產業化

北京東方大學傳統文化學院院長,長期從事假文物產業研究的李彥君指出,文物造假、高仿在中國是自古有之的一個產業,但當今社會是文物造假、高仿最為鼎盛的時期。

李彥君發現,北京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假文物集散中心,在北京程田古玩城、潘家園舊貨市場,如今就算行內人也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會被“栩栩如生”的假文物騙過法眼。

他說:“一個朋友幾十年間耗費近百萬元收集了一屋子藏品,結果竟然沒幾件真品。”

實際上,在文物出土大省河南,假文物和高仿文物已經悄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有的甚至成為了當地主要的財政支柱。目前已形成了以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禹州神垕鎮、南陽鎮平縣三地為中心的文物仿造產業,而且各具特色。唐三彩、古鈞瓷、古玉都是當地最為常見的仿造文物。

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陶瓷製造曆史悠久,一個村子就有幾十家農戶在仿製各類“文物”。

有的農家院落密密麻麻散放著各種各樣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仿製瓷器,從古至今各類瓷器竟然一應俱全,而且其“做舊”手法多種多樣,最後成型的仿製文物惟妙惟肖,普通收藏者根本無法辨別其真偽。而且,與相對低水平的仿製相比,當地更是存在著一批以高仿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據了解,這些技術水平高超的高仿藝人現在已經能完全仿製出就連專家都無法分辨的“文物”了。

李彥君指出,中國幷沒有專門針對文物仿製的法律,這就造成了販賣真文物可以法律製裁,而仿製文物反而合法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麽現在文物仿製產業迅猛發展的原因。

有專家認為,這種集文物仿製、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現在擁有超過10萬從業者,每年收入超過百億元,儼然成為收藏市場新的吸金器。

假文物生産“遍地開花”

不僅僅是河南,全國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製基地。中國90%的仿製紅山玉産於遼寧地區;仿製良渚玉大部分產於江浙一帶;仿製齊家文化玉器則主要集中於甘肅;戰國、漢代玉器則是河南、安徽、徐州地區最盛。

有網友說,這一切是和政府的積極參與分不開的,堂而皇之的公開造假,美其名曰:為社會的創收,也就是說,為了掙錢可以無惡不作,難怪中國成了造假王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