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31)
2012 (120)
2013 (207)
2015 (1)
2016 (85)
從九二年起,每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是一定會去看的。這個禮拜是奧斯卡後的第一周,報紙和電視還都沉浸在奧斯卡發獎晚會評論的餘熱之中,最熱的主題當然是服飾(fashion),而我則在周五的中午,懷著僥幸的心情來到附近的Mall裏,看看還能不能看上奧斯卡的最佳電影。出發前沒有查網,很幸運,Landmark影院還在上映著《國王的演講》,讓俺欣喜若狂。
這是一部沒有主題歌的電影,很嚴肅,有點壓抑。但喬治六世國王和那個語言治療師(speech therapist)的故事及表演確實非常精彩。作為英國國王的第二個兒子,喬治六世國王在就位前的身份是約克公爵(Duke of York)。作為皇家成員,約克公爵和夫人到處參加各種共關活動。但每每在公眾前講話時,約克公爵的口吃讓他曆盡羞辱,也讓聽眾大失所望。為此,公爵和夫人到處求醫,想治愈這令人煩惱的口吃毛病。
公爵和夫人
各種醫生的療法不一,電影中有一位醫生讓公爵口含六七塊冰,再來念書,其艱難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公爵難以持續這樣的療法。後來公爵夫人打聽到一位信譽良好的,從澳大利亞來的民間醫生羅格能治療口吃毛病。公爵夫人登門造訪羅格醫生的公寓,羅格醫生不卑不亢,在公爵夫人說明身份後,醫生還是堅持要公爵到他的私人診所就醫。公爵隻能屈尊就駕,來到羅格醫生的簡陋的家庭診所來看病。
公爵夫人
羅格醫生,語言治療師(speech therapist)
公爵易怒且嗜煙如命,要疏理這樣的病人相當不易。羅格醫生堅守原則,首先指出公爵不能抽煙,他的診所是不容許病人抽煙的。醫生要求與公爵互相以名字相稱,製造平等氣氛。就這樣醫生直呼公爵的小名:伯蒂。口吃是一種後天性學得的毛病,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醫生問伯蒂:“沒有人是生來就有口吃的,你能告訴你得口吃的原因嗎?”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伯蒂便回憶起他是在四五歲時開始口吃的。。。這樣,羅格醫生就了解了伯蒂口吃背後的深層心理障礙。醫生還幫伯蒂做肌肉放鬆療法,但所有的療法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最後,羅格醫生讓伯蒂式一式他那新式的音樂療法。讓伯蒂在閱讀時套上耳機聽留聲機裏放的音樂,這樣伯蒂就聽不到自己念書的聲音了。但伯蒂念著念著,突然怒火中燒,停止了音樂療法,撂下耳機揚長而去。臨走前,羅格醫生給了伯蒂一張唱片,讓他有空時聽聽。。。
伯蒂後來又看了許多別的醫生,但療效始終不顯著。偶然間,他想起了羅格醫生給他的唱片,當他聽到唱片裏他自己朗讀的,流暢的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時,他喜出望外,決定繼續到羅格醫生那裏去進行治療。從此,伯蒂和羅格醫生之間不光是醫患關係,更是互相信賴的朋友關係。在羅格醫生的幫助和鼓勵下,喬治六世國王完成了許多意義重大的曆史性演講,圓滿地完成了二戰時期英國國王的特殊使命。
喬治六世國王和羅格醫生
這部電影讓我最感動的是西洋式的職業醫患關係和醫生的高貴的獨立人格。。。
羅格醫生是西醫名將中的經典,極具代表性,在西方從醫多年,看到醫學各個學科都有這樣的傑出人士,他們的長處和人格讓俺感動。。。
“貌似前麵治療的醫生,不是用的冰,而是玻璃球治療的”
能不能以這一個例子來代表西洋式的職業醫患關係和醫生的人格 ? 也不行吧 !
這些後來看的許多別的醫生都是西方人吧, 沒可能是中國人, 日本或是印度人。
我看應該是最感動的是羅格醫生的職業醫患關係和他的高貴的獨立人格。。。而並不是一個羅格醫生代表了全部西方醫生。
事實上, 這事件裏就隻是羅格醫生一個人與他一個病人的關係而已。
可能是我看錯了。不過那段戲實在可怕,擔心王子給嗆著了。。。
要找到好的醫生很不易。放棄太可惜了!
謝謝!也拜讀了你的影評和電影介紹,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