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看世界-波爾多(1)
2025年8月25日
這次到波爾多(Bordeaux)是出差開一個4年一屆的行業會議,今年是第14屆,當年這個會議的發起者就是法國的同行。6月27日下午先飛巴黎,28日早晨6點到,然後轉機去波爾多, 飛行時間不到1小時,臨近中午就到達目的地了。預定的酒店在市中心的Tourny廣場附近。因為從ATL到波爾多6小時時差,飛機上就睡了2小時左右。到酒店稍事歇息後,按習慣出門先跑一圈,感受一下波爾多城市風情。
2點多出門,豔陽高照,很曬,記得氣溫好像是95華氏度。雖然氣溫高,但有風,且幹燥,感覺比亞特蘭大(很悶)好多了。街上人還不少,甚至還看到有全副武裝的軍人在街上執勤,這提醒我要注意安全。當然安全一直是我最優先的考量,就是因為當年在波士頓念書被搶過。我跑步不帶耳機聽音樂,就是出於安全,不但要眼觀六路,更要耳聽八方。
波爾多,又稱阿基坦明珠(La Perle d'Aquitaine), 有時也被稱為睡美人(La Belle Endormie), 以其富麗堂皇和巴黎式的魅力而聞名(被譽為小巴黎)。波爾多是世界葡萄酒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城市。波爾多曾被英帝國統治300年,它是法國最非法式的城市之一,我能感受到這裏的許多建築有日不落帝國的風格。
話說波爾多曆史,最早由凱爾特部落建立,名為Burdigala,意思是“居住在低窪的地方”。公元前1世紀並入羅馬帝國。中世紀的12世紀起,因阿基坦女公爵阿利諾爾(Eleanor d’Aquitaine)和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婚姻,波爾多長期處於英格蘭統治之下,成為“金酒貿易”的中心,波爾多葡萄酒大量出口到英國。百年戰爭的1453年卡斯蒂永戰役後,法軍收複波爾多,結束了英格蘭近三個世紀(300年)的統治,波爾多重歸法國。17-18世紀,波爾多因大西洋貿易和殖民貿易興盛(尤其是葡萄酒,糖,奴隸貿易), 成為法國最富有和最國際化的港口之一。這一時期興建了大量古典主義建築,使波爾多奠定了今日典雅的城市風貌。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波爾多繼續發展,但也逐漸失去殖民貿易的壟斷地位。二戰時期,波爾多曾被德軍占領。戰後城市持續發展,葡萄酒聲譽進一步提升。如今波爾多市成為法國西南部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回到跑步,在市中心跑來跑去差不多有近11公裏,基本上把波爾多的著名景點一網打盡,按跑步順序,大致如下:
而佩貝朗塔爾塔樓建於15世紀,即1440年至1446年間,頂部是聖母子金像,並擁 有一口重達八噸的巨鍾。這座塔樓堪稱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可以登上塔樓,飽覽城 市壯麗的天際線。
跑一圈下來,感受到了波爾多是一座兼具曆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城市,尤其是“世界遺產城市”的文化魅力。大夏天,人們不懼高溫,不懼紫外線。在步行街人山人海的場麵,還有女士們飄逸的長裙,風情,浪漫,優雅,印象不錯。(完)
附照片47張
1-波多爾市政廳
2-跑圖6月28日下午
3-Cours de L'Intendance街頭一角
4-Porte-Dijeaux街人不少
5-Dijeaux迪若門
6-大劇院
7-喜劇廣場上的雕像
8-大劇院
9-大劇院對過的洲際酒店
10-大劇院正門
11-喜劇廣場一角
12-梅花廣場的Girondins紀念碑
13-公共花園大門
14-公共花園水塘
15-公共花園一角
16-公共花園一角:曬太陽的,樹蔭下乘涼的大有人在
17-公共花園裏的自然曆史博物館
18-公共花園的一座雕像
19-梅花廣場的摩天輪
20-Garonne加龍河水好混
21-Garonne加龍河
22-波爾多證券交易所宮
23-交易所廣場前的水鏡
24-交易所廣場前的水鏡
25-Garonne加龍河的泥水
26-Pierre大橋
27-Cailhau城門
28-Wow好整齊的街邊餐桌
29-交易所廣場的三女神噴泉與證券交易所宮
30-國家海關博物館與地區海關總署
31-交易所廣場一角
32-交易所廣場三女神噴泉
33-街頭玩紙盒的,我小時候也玩類似的紙盒
34-好熱鬧的聖凱瑟琳街Saint-Catherine步行街
35-聖凱瑟琳街的雨傘點綴裝飾
36-聖凱瑟琳街的一處商圈
37-沒想到聖凱瑟琳街上會是人山人海
38-Saint-Projet廣場一角
39-在Aquitaine城門前的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
40-街頭一角
41-Aquitaine博物館
42-街頭一角
43-Jacques Chaban Delmas雕像
44-世界遺產聖安德烈大教堂St. Andre Cathedral
45-中間的建築是電影院
46-從空中俯瞰波多爾-市中心河流彎曲月亮彎
47-一下飛機在行李提取處好大的一瓶葡萄酒-頗有葡萄酒之都葡萄酒歡迎你!
真好,讓你重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