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鯉魚塘的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吃

(2025-08-22 13:19:51) 下一個

這兩天運壇的布班為了紀念夫子離開我們一周年,特別轉發了夫子舊作:《牛奶記世》,引起不少網友回首喝牛奶的故事。波大也發帖他小時候時不時有牛奶喝的日子,認為小孩有沒有牛奶對身體成長非常重要。在我看來有牛奶喝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呀,反正我小時候肯定沒喝過牛奶,不但沒喝過,還差點把命丟了。為此,特別勾起我那個特殊年代吃的一些往事,不吐不快。

我是談吃,千萬別弄混了不是貪吃哈。我出生在三年災害的年代(天知道是天災還是人禍,還是兼而有之),也就是沒有多少食物可吃,導致好多好多人沒得吃,好多好多人吃不飽,好多好多人餓死了。在我的出生地重慶,很多人吃野菜,樹皮,甚至白泥巴。由於人口多,當時四川是死亡的重災區之一。死亡人數雖然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公開數字,但曆史學界的基本共識是: 1960–1963年因“三年困難時期”導致的全國非正常死亡人數約在1500萬到3000萬之間,部分研究認為可能更多。

我父母當時在重慶小龍坎火車站郵局工作,據父親後來回憶,他們在鐵道線旁種菜度日。在我出生不到2周歲的時候,我父母決定把我送回農村老家,由我大姨照顧。據說我當時每月有5斤口糧,而我大姨有三孩子要撫養,我這5斤糧食差不多4個孩子分享。沒過多久,我就餓得不行了,好像叫什麽“隔食”,通知我媽接我去醫院看看。後來我隻知道,母親把我送到重慶兒童醫院,醫生跟我媽說,你這孩子要是再晚點兒送來,就沒命了。所以我一直相信,我這條命是撿回來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在福到來之前,我還得忍受饑餓的煎熬。

在文革期間,我是在重慶郊外的鄉下長大的。雖然屬於非農業人口每月有糧食定量供應,但那點定量根本不夠吃,常常饑一頓飽一頓,不夠吃的時候就吃粗糧,像紅苕,土豆,蠶豆,豌豆之類的。在那個年代,秋天收獲的季節是填飽肚子的時節,而春季青黃不接是餓肚子的日子。在上大學前,我基本上都處於沒有吃飽的狀態,甚至吃了上頓,不知下頓吃啥?那種在饑餓線上的煎熬,對我來說真是難以忍受。

我父母所在的郵局,記得好像每個季度要開一次會議,可以跟區食品站申請豬肉供應,一般按開會的人頭供應,每人半斤豬肉。開一次會吃半斤肉打牙祭,在那個年代相當奢侈了。我父親也常常開後門讓我和我弟去吃會議夥食。記得我高一的時候,有一次我爸答應我去,後來說吃會議夥食的人太多,隻讓我弟去,我當時就怒火衝天,抄起一把鍋鏟就要砍向我爸,幸虧被旁人攔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我想吃頓肉的欲望如此強烈,在今天看來,沒人能理解。

我讓初中後,我母親安排我和我弟每周輪流做飯,這養成了我和我弟喜歡做飯,終生受益,尤其是在有吃有喝的年代,派上了用場。

在文革期間,學校開展憶苦思甜運動,讓學生去農村,吃野菜,其實就是豬食,就是一鍋熬熟的野菜,每人來一碗,由於沒鹽,那個難吃喲,有時候故意找個理由上廁所,把野菜倒掉。我還吃過泥,也吃過粗康(就是打碎的穀殼),簡直沒法吃,劃嗓子咽不下去。

記憶很深的一次好像是1978年3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是我準備高考的時候,家裏口糧斷頓了,我母親不懂啊,用發青的土豆給一家人充饑,結果讓我和我弟食物中毒,送醫院治療,第二次差點把命交待了,福大命大,再次活了過來。

當年的食品站,主要功能就是收購農民的豬牛,雞鴨鵝和蛋,絕大部分運往城裏。我們小鎮裏豬肉人均月供半斤肉,一斤雞蛋,就是當年我每月蛋白質的月供量。我78年高考的時候,由於學習有點玩命,時時覺得力不從心,跟父母提了一個要求,就是高考前一個月,到食品站買破殼雞蛋,每天早上給我煮一個荷包蛋吃。現在回想起來,我父母當時真的有遠見啊,滿足了我的要求,靠30個破殼雞蛋,我居然考上了大學。真難以想象雞蛋還能發揮這豐功偉績,如此神奇,沒有它,我上大學的事,肯定雞飛蛋打了。

自從上了大學,就再沒有像小時候這樣挨過餓了。我上大學時,170的個,記得體重才105斤。一年後,帶的所有衣服都小了,有一次上體育課做馬步,啪唧把褲襠撕破了,搞得同學們都哄堂大笑。

自從有了吃,能吃,我就沒有虧待過自己。就像我開頭提到喝牛奶的事,雖然小時候沒喝過,那現在就補回來。這不來美國後,就愛上了全脂牛奶,一年四季早餐基本上就是喝冰涼冰涼的牛奶。過去10多年,牛奶泡Cereals是我的最愛。有時早上跑步,一想到牛奶泡Cereals就直咽口水。我自己會做的幾樣家常菜,時不時讓我饞,讓我食欲大開,比如我喜歡的微波爐油炸花生米,一年要幹掉幾十磅。

美食美酒是我享受人生的一大快樂。新冠疫情期間,有人把食物叫做Comfort food,衛生間叫Comfort room。這些個意思,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字:爽!二個字:爽呀!想想沒得吃不能吃,吃了不讓人清空,那都會要命的,不是嗎?

我小時候“吃”的苦,對我一生產生了的三方麵的影響,一是幹事說幹就幹,不雞頭蛇尾。二是對事對人公平公正。更重要的三是培養了我堅強的意誌力。

民以食為天,所以現在有得吃,還能吃,怎麽能不吃呢? 能吃會吃有得吃那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