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
2023 (82)
台北花絮 (2)
2013年12月17日
台北故宮博物院
當年蔣介石把北京故宮價值連城的文物國寶,是能搬走的都給搬到台灣了,所以台北故宮藏品是久負盛名。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超過60萬件的典藏精品,包括陶瓷、書法、古畫,青銅器共14類。故宮十大鎮寶文物包括西周“毛公鼎”和“散氏盤”,顏真卿書法“祭侄文稿”;蘇軾書法“黃州寒食帖”;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北宋範寬“溪山行旅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和“蓮花氏碗”,以及清朝“翠玉白菜”。
始建於1962年並在1965年落成的台北故宮共四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六根石柱組成的“天下為公”的牌坊。來自大陸和日本的帶著耳塞的觀光客把博物院擠得水泄不通,不少展廳是大排長龍。十全乾隆,翠玉白菜等都是當下熱門展覽。
“清全壽圖”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壽字居然寫出120種字體,著實了不得。“清全壽圖”共五開,以泥金於藏青色絹上,寫壽字共120體,各體俱不相類,極富變化。各個壽字下方均有書體的標注,比如九重文,太極文等。不少壽字取意於象形, 但更多聞所未聞,構成了壽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由於時間倉促,許多字畫隻是走馬觀花,一掃而過,無法細細品味。故宮博物院一般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書畫展品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器物展品6-12月更換一次。雖然台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但內部設計完全是現代化的,一點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院真正的皇家宮殿的韻味,把這些精品文物國寶放在現代建築裏展示,就是覺得不協調。如果將北京故宮的建築和台北故宮的藏品相結合,那才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藝術的完美展現。
士林官邸公園和中正紀念堂
今年十月鳳凰衛視的朋友送了一套蔣介石日記和家春秋的係列電視節目,對蔣介石的生平產生了興趣,所以這次到台北,就想特地參觀一下與蔣介石有關的士林官邸公園和中正紀念堂。
士林官邸曾經是蔣介石生活的居所,從201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官邸三麵環山,地形有如口袋,官邸在袋底,背靠山,左有劍潭山,右側大門比較寬闊。除了官邸正館要收費參觀外,公園其餘部分免費參觀。園中有主題園,生態園,中式花園,西式花園,玫瑰園,家庭教堂(凱歌堂),花房等。據說玫瑰園是根據宋美齡的喜好而建,而中式花園是蔣介石散步的好去處。園中還建有慈雲亭,是當年老蔣懷念母親而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住所官邸正館的開放日是每周二和周日兩天,很遺憾沒能趕上開放日,無法零距離觀察他們當年的生活起居環境。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髒病去世後,在靠近總統府的東麵修建了氣勢龐大的中正紀念堂,包括自由廣場,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瞻仰大道,中式庭院和環外回廊。整個建築群氣勢磅礴。中正紀念堂於1976年破土動工,1980年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中正紀念堂外表以藍白色調為主,坐東朝西,麵向大陸。是台北的文化景觀和最著名地標之一。
中正紀念堂跟美國林肯紀念堂的風格類似。正堂後方的蔣介石銅像高6米多,重21噸,蔣介石身穿長袍麵帶微笑坐姿。銅像兩旁有青天白日旗,銅像後方牆壁上方是“倫理,民主,科學”字樣,銅像底座刻有蔣介石遺囑。正堂兩邊的海陸空三軍衛士威武莊嚴。據介紹,他們每小時換防一次, 每位衛士每天要站崗三次。
紀念堂裏的文物展覽室,展示了蔣介石一生奮鬥的曆程以及日常實物,包括家譜,衣冠,文獻,照片和兩輛凱迪拉克座駕。有趣的是還展示了飲食,蔣介石吃得很清淡,平時主要吃包子,餛飩湯,雞絲麵,牛肉餡餅,木瓜,家鄉粽子,炒飯,紅燒獅子頭,糖醋黃魚,油條湯等。由於口味不同,蔣介石和宋美齡一般各自用早餐。午餐和晚餐才一起進餐。
這次到台北出差,一路的雨。從離開亞城,到台北,雨就淅瀝瀝地斷斷續續地下著。雨中領掠台北,感受台北,從未有過的經曆和感覺,也自有一番韻味, 長留心間。
(完)
定稿於2013年12月21日淩晨
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代全壽圖(5幅)
士林官邸
凱歌堂
中正紀念堂
宋美齡花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