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越南的援助詳實資料
(2010-09-03 09:27:41)
下一個
中國到底向越南提供了多少援助?據最新解密的資料,越南是中國對外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國家。當越南提出的要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1971至1972年間,屬於這種情況的主要武器裝備有:飛機1百架,紅旗2號地空導彈3個營的地麵設備及導彈180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1968年6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與越南政府副總理範雄會談1969年援助問題時,越方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當時中國已停止生產這種老型號的火箭炮,但為了滿足越南的要求,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決定毫無保留地將庫存的該型火箭炮全部給了越南。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也是美國完敗的一場戰爭。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南方反政府軍“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領導人胡誌明的支持下,反對南越吳庭豔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後因美國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統一了越南全境。
這期間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元人民幣的援助。
中國多方位援助越南
中越關係從上世紀50年代以後進入很友好的時期,中國對越南的援助不是從60年代開始的,實際上是從50年代初就開始了,中越建交後,胡誌明主席就到北京來訪問。在整個抗法戰爭時期,中國也一直對越南進行援助。
從美國人入侵以後,美國大力扶持越南南方的政權,幫助越南南方建立軍隊。當時越南剛建國,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武器裝備、各種經費來源方麵是薄弱的,整個形勢是敵強我弱的狀態。
中越關係從曆史上來看,上世紀60年代初中越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有的學者說是一個“黃金時代”。第三批解密的檔案內容豐富,對於研究者來說提供了一個研究中越關係的平台,對於希望了解這段曆史的廣大讀者來說,能增加更多國際方麵的知識,特別是中越的關係。
當時美國把美式裝備源源不斷地運到越南南方,給南越政權,而且派遣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去,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在這個時候,越南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世界人民、兄弟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力援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表示中國人民是堅決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的。
1962年夏天,中越兩國的高層領導人在北京會晤,胡誌明主席到中國來,和中國領導人共同商議。在美國派遣幾萬人的特種部隊進入到越南這種情況所造成的嚴重形勢下,中國一開始就決定,立即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所有的槍炮。
當年,毛澤東主席在會見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將軍時也特別強調說,我們之間是相互幫助,共同戰勝敵人,你們不會丟掉我們,我們也不會丟掉你們。1963年3月,時任參謀總長羅瑞卿大將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到越南訪問,和越南領導人研究如果敵人要進攻越南北方的話,中國將怎麽樣援助越南,相互間怎麽樣進行配合,商討這些問題。5月份,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訪問越南,在越南的時候他和胡誌明等越南領導人談話,表示如果打起仗來的話,他們可以把中國當作後方。
1964年初,東京灣事件後,美國開始策劃要擴大侵略戰爭,戰爭進一步升級。毛澤東等領導人更加密切地關注這些事情,而且先後提出向越南可以派遣中國誌願軍問題。在朝鮮,50年代抗美援朝時,中國有誌願軍,在越南,如果美國人打進來,有必要的話,中國也可以派遣誌願軍。
周恩來總理和緬甸的領導人會談時說,如果美國要打一場朝鮮式戰爭的話,我們要準備。中國當時是全力來援助越南。當時的國家領導人的互訪、領導人互相間的談話有很多涉及這方麵的內容。
所有中國領導人當時的這些表態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就是越南南方遭到了美國的武裝入侵,美國要鎮壓越南南方民主解放戰爭,而且美國叫囂著要北上,要進攻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這種情況下,嚴重威脅了中國南部的安寧。中國和越南是唇亡齒寒、唇齒相依的密切鄰邦。所以,中國援助的出發點是對美國侵略政策一種強烈的反應。
不過開始時的援助是裝備步兵營,是以軍事物資為主,主要是武器裝備。但是在東京灣事件以後,美國的地麵部隊進去以後,中國已經開始考慮應該派遣誌願軍進行軍事援助了。隨著戰爭的發展,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程度和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向越南的援助實際上涉及到很多方麵的東西,如軍備方麵、生活物資、醫療物資等等。尤其中國研製大量的新型裝備以後,甚至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當時還沒有裝備,就優先供給越南。這些過境的軍事物資,全部是免費的。中國還要花很多外匯租外國輪船,當時中國的貨輪不是很發達,要租用外輪運到越南港口去。有些從東歐、蘇聯過境的物資到中國來以後,當時越南處在美軍的封鎖和轟炸之下,不是一下子能夠運下去的,都儲存在中國的境內,中國還租用很多倉庫,把這些物資儲存在那裏。
越南是中國對外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國家
從1950年起,也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二年起,中國開始對越南北方進行軍事援助。
1956年前,限於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薄弱,中國力所能及地向越南提供舊雜式裝備,未計數,也未計值。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和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對越南的援助數量與質量兩方麵都開始大幅度增加和提高。
1956~1963年,中國對胡誌明領導的越南北方的軍援價值為3.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各種槍27萬支(挺),炮1萬餘門,槍彈近2億發,炮彈202萬發,有線電機1.5萬部,無線電機約5000部,汽車1000餘輛,飛機15架,艦船28艘,單軍服118萬套。
從1962年起,中國向越南南方革命力量提供無償軍援,根據越方要求,1962~1964年主要提供各種舊雜式武器和中國生產的無漢字新武器,三年間共提供槍9萬餘支(挺),炮466門,槍彈2103萬發,炮彈7.64萬發。
1965年以後,中國援越的武器裝備,數量進一步增加,質量性能也有提高。同1964年相比,1965年援助北方的槍枝增加1倍多,火炮增加三分之一,槍彈增加1.6倍。炮彈增加3.5倍,無線電機和有線電機增加2.5倍。援助南方的槍炮彈藥成10倍的增加,且全部提供新製式裝備。
1950~1974年中國援助越南的軍事物資計有:槍213.8萬支(挺),炮7萬餘門,槍彈124440萬發,炮彈180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艘,飛機170餘架,汽車1.6萬輛,炸藥18240噸,有線電機6.5萬部,無線電機3.5萬部,軍服1117萬套……可以裝備200萬人,約合人民幣42.6億元。
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生產的大型武器裝備,許多供應了越南,人民解放軍換裝需要的坦克和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很少得到補充,儲備數量也很少。中國共向越南提供122毫米榴彈炮280門,57毫米高射炮960門,各型迫擊炮20237門。而1961~1972年的11年間,人民解放軍以上幾種裝備僅分別增加了約200門、2000餘門和1.7萬門。許多新型裝備研製成功後,人民解放軍尚沒有配備使用,就優先大量向越南提供,以保證越南抗美之急需。
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63式電台3000餘部,其中絕大多數支援越南南方,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試用。
人民解放軍1965年開始建立戰略儲備,到1972年底,儲備各種槍支150餘萬支,炮2萬餘門,車輛3000餘台,工程機械260部。與此形成對照,僅1972年一年中,中國即援助越南槍18.9萬支,炮9166門,車輛8558台,工程機械380部。
中國對越援助還表現在:當越南提出的要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
1971~1972年間,屬於這種情況的主要武器裝備有:飛機1百架,紅旗2號地空導彈3個營的地麵設備及導彈180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
1968年6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與越南政府副總理範雄會談1969年援助問題時,越方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當時中國已停止生產這種老型號的火箭炮,但為了滿足越南的要求,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決定毫無保留地將庫存的該型火箭炮全部給了越南。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1965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援越運輸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總參謀長羅瑞卿擔任,組員有李先念、薄一波、楊成武、李天佑、方毅、李強、劉曉等。從1967年開始,中國動用500餘輛汽車將經鐵路運抵邊境的物資運往越南。1972年6月至197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抽調3個汽車團、2100餘輛汽車分5路運入越南各種物資62.3萬噸,總行程3545萬公裏,運輸費用全部由中方承擔。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以後,蘇聯開始援越。到1966年4月,中國免費轉運的蘇聯等國援越的軍事物資達8.5萬噸。在越南抗美戰爭的十年中(1965~1975),中國轉運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軍事物資63萬噸,免收運費(過境)8300萬元人民幣。蘇聯方麵曾稱讚中方的轉運工作是“認真的,搞得好,搞得快”。
此外,中國還投入大量外匯開辟了一條通過柬埔寨抵達越南南部的交通線(即“胡誌明小道”),把對越軍援直接輸送給越南南方的人民武裝力量。
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完全解放。由於形勢的變化,中國逐步減少、停止了對越軍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槍廠、高射機槍廠以及槍廠擴建、槍彈廠擴建等工程仍在繼續進行。中國對越的軍援是巨大而無私的,其產生的作用是不容低估也是難以估量的。
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員會書記黎筍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主席情至義盡的講話:‘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越南人民的勝利是與中國政府和兄弟的中國人民的強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開的。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的這種慷慨的支援。”
越戰的傷亡失蹤人員的不完全統計
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3,000,000人死亡、800,000人受傷、1,000,000人失蹤。
美國:60,000人死亡、305,000人受傷、5,000人失蹤。
越南共和國:200,000人死亡、800,000人受傷、50,000人失蹤。
韓國:500,000人參戰、5,000人死亡、10,000人受傷。
中國:320,000人參戰、1,446人死亡、4,200人受傷。
澳大利亞:7,672人參戰、500人死亡、2,400人受傷。
泰國:5,000人參戰、350人死亡。
新西蘭:552人參戰、83人死亡。
德國聯邦共和國:2,500人參戰;受傷、死亡人數不詳。
加拿大:參戰人數不詳;56人死亡。
中國台灣:參戰人數不詳;1人死亡。
總計:12,000,000人死亡、2,500,000人受傷、7,000,000人失蹤
越戰中的北緯17度線
1954年第一次日內瓦會議上,印支問題的焦點最後集中到如何劃分交戰雙方集結區這一點上,越南堅持以北緯16度線為界,法國堅持以18度線為界,各不相讓,談判幾陷僵局。美國企圖擴大戰爭,插手印度支那問題。剛上台的法國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則迫於國內人民要求和平的壓力及戰場失利的現實,希望早日解決印支問題。周恩來分析了形勢,提出了以17度線為界的折衷建議。他一方麵建議法國代表,另一方麵又同越南代表協商,使雙方作出了讓步,達成了印支和平的協議,以北緯17度線以南、9號公路以北十幾公裏的六濱河為軍事分界線,越南被分割成了南北兩個部分。
中越美蘇四國的越戰檔案披露,當年中越秘密商定,若美地麵部隊越過十七度線,中國將出動陸軍迎戰。美國獲知後不敢將戰事升級。越南腳踏中蘇兩船取利,埋下中越反目禍根。
從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中期的越南戰爭,主戰場在越南本土,卻將老撾、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國家都卷了進去,而中、美、蘇這三個大國也都在這場戰爭中恩怨交纏,敵我友互相分化組合。更有甚者,中越原是“同誌加兄弟”的盟友,後來也一度變為兵戎相見的仇人。越戰使越南南北方軍民喪生約二百萬人,上百萬人投奔怒海,流亡他鄉;美國軍隊死亡五萬八千人、受傷三十餘萬人。越戰結束後,有關秘密檔案相繼揭開,世人對這一曆史悲劇漸漸有了新認識。六十年代中期,美國政府派遣大軍赴越南參戰,以為不這樣做,就不能擋住“赤潮”,整個中南半島,甚至整個亞洲,都會成為共產黨的天下。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沒想到,這場戰爭以南北越統一告終後,亞洲不但沒有“全麵赤化”,反而出現了北京出動數十萬軍隊教訓越南的戲劇性變化。中越這一仗標誌著冷戰思維破產,新世紀國際政治告別了兩大陣營平分秋色的局麵。
反思
中越兩個亞洲共產黨大國為什麽會從“同誌加兄弟”變成兄弟反目、兵戎相見呢?這場戰爭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近年陸續解密的東西方有關檔案,提供了解讀的關鍵。
中美蘇三個大國,均被卷入了這場原本不該發生的戰爭中,而且都沒有獲得實際的戰略利益,實際受益者,是越南因此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三個大國,被一個小國的平衡術卷入了給國家留下巨大創傷的戰爭中去。
而從最近的地緣政治現實來看,中國是受傷害最大的。
無疑越南人在戰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們獲得了國家的統一的實際利益。
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到底得到了什麽?反思這些史料所代表的內涵,會為中國製定今後的國家戰略提供有益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