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朝-中巴友誼的差別

(2010-08-18 05:20:45) 下一個

中國與朝鮮建立的友誼,與巴基斯坦並不是相同的。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人用鮮血保衛了朝鮮。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這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進入東歐地區,解放那裏的人民與國家一樣。因此,朝鮮一直以來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雖然金日成在中國人撤走之後,開展了對內的消除中國人影響行動。但是得到了當時中國統治者毛的默許。

而在蘇中發生重大分歧,甚至開始刀兵相見時候,朝鮮作為被夾在中國與前蘇聯之間的“香腸”的確經曆了長達數十年的“經驚心動魄”的日子。而中國早期領導者對於朝鮮的關愛還是十分濃厚的。

中國在50-60年代,主動4次對朝鮮輸出自行研製的殲5,殲6型戰鬥機而且還是以貸款形式。在坦克方麵,中國也不斷給予朝鮮很多的支援,但是大多數是無償形式的。朝鮮對此也是感到了很大的“溫暖”。1964年中國成功研製了核武器,朝鮮當時就秘密接觸,試圖引入這種中國核技術。但是,隨後爆發了中蘇極端對立的局麵,前蘇聯共產黨領導人赫魯曉夫公開在世界共產聯合大會上,宣稱對於中共可以采取包括核武器在內全部手段,來解決。

因此,朝鮮隻得在這種情況,暫時放棄自己的思維。而中國在隨後的科技成就,是朝鮮十分驚訝的。朝鮮的國家儲備,不能與那個時期中國來對比,因此他們希望中國可以派遣科技代表團,來支持他們,但是,當時中國內部正在“運動”,而蘇聯的武力對抗,又使得中國忙於應付。因此,沒有達成。

在80年代以後,中國進入快速經濟增長時期,即中國自稱的“改革時期”。在這個階段內,中國新的領導者鄧,對於中國的決策製定了“韜光養晦”。“埋頭苦幹”的策略。因此,中國就此開始逐步在國際舞台上,由以前的“倡導者”變成了旁觀者。幾乎任何國際事務都與中國無關。而中國為了加速自己的改革近程,大大拉近自己與歐美,日本國家的關係。70年中法聲明。72年美中聯合公報。78年中日正常化。等等這些也是深度刺激了朝鮮一個方麵。

而當時,蘇聯還是存在的。朝鮮認為現行的中國,已經完全背離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是社會主義陣營中,最早開始投靠西方的“背叛者”。而中國的導彈技術,是朝鮮十分想要獲得“最高科技”。中國導彈技術發展起源十分複雜。他具備了美國導彈的初期設計,又融合了蘇聯設計的導彈基礎,因此他的適應性十分廣闊。DF1型可以說是按照美國早期北極星1A產品的延續,開發的。而後期產品,又增加了很多蘇聯成分。DF4明顯具有SS-12的痕跡。

因此朝鮮多次與中國接觸,希望獲得幫助,研製可以射程達到500公裏的飛毛腿導彈。但是,中國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拒絕輸出近程導彈技術給朝鮮。因此,朝鮮對此十分不滿。在金正日掌權以後的朝鮮,曾把中國一度稱為“新型的資本主義帝國”。

但是,伊朗則看到了這個關鍵,他們利用來自前蘇聯的“蛙-7”與“飛毛腿”導彈技術,研製的導彈,開始相朝鮮輸出。在隨後埃及贈送給朝鮮2枚“飛毛腿”導彈,朝鮮開始了自己的仿製階段,他們把2級燃料推進係統,進行了對接以後,增加了導彈的射程,使得原本射程200公裏的導彈,卻改進成500公裏。

這樣更加導致朝鮮對於中國的某些行為的嫉恨。而且對於中國始終利用自己牽製美國對於台灣的策略,感到非常不滿。不斷力求擺脫中國的控製。在當時,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被稱作“最大的表決機器”而朝鮮認為中國不可以作為依托的後台。

在蘇聯解體以後,以及後來的中國的崛起,朝鮮看到了自己的以往的錯誤決策。試圖開始加強對華關係。改善自己的以往做法,在朝鮮官方《勞動新聞報》中,隨後再一次開始啟用“偉大的盟友”,“親密的夥伴”等。在金正日訪華期間,朝鮮希望中國給予他進行改革開放的支持選擇開放地點。同時,朝鮮希望中國可以把當時中國不再使用的TU16初期產品,廉價或者貸款形式賣給朝鮮。而中國對此還是表示了拒絕。因為中國人十分清楚即便是初期的TU16戰術轟炸機,也可以在搭載6噸彈藥情況下,飛行4200公裏距離,這完全可以威脅到中國東北工業腹地的安危。 

97年以後,中國的宋級I型潛艇,已經在開始試驗改進型號。朝鮮認為宋級是很好的潛艇,希望可以引進宋級技術,來更新自己潛艇製造技術,而朝鮮雖然是世界第四大潛艇國家。他的220艘潛艇中,遠洋潛艇占據80艘。近海潛艇,小型潛艇(伊朗技術)。占據140艘。而80艘遠洋潛艇中,全部是33型(R)級潛艇。W級僅占很小部分。技術明顯落後。

而中國當時也在使用老式的R,W.新型的宋I潛艇,還是剛剛處於裝備試驗之中。宋II級的開發工作也是剛剛起步。而中國此時也開始相俄羅斯購買6艘636級“基絡”級潛艇。隨後又購買了8艘“877K”級,最後引進了“拉達級”的一些關鍵技術。

在中國看來,朝鮮的潛艇無需使用遠洋形式,因此,朝鮮要求再一次被無情地決絕。

80年代,中國一種聞名世界的主戰坦克“T85IIM”被德國《軍事技術》雜誌評論為90年代初期最好的坦克。巴基斯坦很快獲得了這種帶有40%德國“豹II”坦克的技術。這使得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能力極度攀升。印度為此不得不答應引進俄羅斯的T80主戰坦克,以作為抗衡。朝鮮此時因為韓國剛剛裝備了“小M1”坦克。因此,繼續中國提供“T85IIM”來替換自己的“T62”坦克。但是這個要求由於美國對於中國施加德壓力,又一次被中國拒絕。

從此中國外交部再一次決絕對朝鮮銷售殲10戰鬥機的聲明,這次的拒絕在朝鮮看來與以往的20年的決絕,是截然不同的決絕。可以說這是中國20年來少數幾次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決絕朝鮮的。對於朝鮮來說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是MIG31型“捕狐犬”。數量大約24架部署在順天機場。24架MIG25“狐蝠”攔擊戰鬥機。12架MIG29“支點”戰鬥機。而戰鬥機,沒有一種型號的性能能與目前的中國殲10戰鬥機匹敵。

如果朝鮮試圖在近程高-中-低的戰鬥模式,來對抗韓國空軍的F15K型戰鬥機,F16BLOCK戰鬥機。SU27與殲10是最佳的“組合”。這也是目前中國空軍製定的短期策略。但是,中國絕了殲11進入朝鮮,此次再一次據絕了殲10進入朝鮮。可以看出來,中國目前對於朝鮮的“表現”還是十分不滿。

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在改革初期的政策,是以犧牲自己包括同盟國的利益,來換取巨大的國家改革成功的。巴基斯坦在2次印巴衝突之中,首先被西方拋棄,然後受到中國的“韜光養晦”的冷落導致2次戰爭的失利。但是巴基斯坦比較朝鮮的對華態度來看,巴基斯坦卻是始終保持一種對華樂觀主義思維。他們始終認為中國可以在今後強大,甚至會主宰全球。因此,他們無論中國怎麽對待,他們始終都是緊緊跟隨在中國政府周邊。在中國因為天安門事件遭受全世界甚至包括俄羅斯在內地“全球製裁中國大風暴”的年代,巴基斯坦竟然公開在國際社會表示,抗議製裁中國,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決定的震天驚呼。

但是,這也導致了隨後西方社會大肆拋棄巴基斯坦的命運的開始。而朝鮮對此做法就是十分難以令中國接受,在那個時期,朝鮮沒有發表反美的公開聲明,僅僅作了一次棄權的處理。而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誰不能拒絕他的中國。巴基斯坦作為中國“忠誠的追隨者”,也因此獲得了西方包括美國的從新認可。美國在去年的與今年分批交還了被扣押的巴基斯坦軍方的采購物資。而且今年的布什出訪巴基斯坦,他的基調製定沒有了以往“高貴”更加顯得平易近人一些。

而朝鮮目前的處境,就是十分困難的。中國戰略思維是“我可以那麽就要我來做”巴基斯坦十分明確這個。但是朝鮮卻是難以理解的。因此,他們在多次開罪中國的行動,表現出對於美國的主動,使得中國感到不滿。在國際社會上公認的“亞洲屬於中國”的論斷內,包括日本,韓國,都紛紛采取對華關係緩和。加緊做法。而朝鮮卻要背離這個原則。這是更加令中國人感到不滿。

但是,朝鮮必定是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前沿”。維護朝鮮目前的政局的穩定,也是中國始終希望的,中國最大的擔心,一旦朝鮮出現崩潰,那麽大批可能湧入的難民,將使得中國遭受衝擊。這在97朝鮮“饑餓災害”中,體現十分突出。

因此,可以這樣說巴基斯坦是一個“忠誠的追隨者,並且具有中國喜歡的極大的耐心與忍受度”。而朝鮮則是“過於著急的奔跑者”。他不習慣等待更不習慣去忍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