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估中國當代文學?
(2010-07-21 20:22:47)
下一個
■“多元的評價”與“價值的衝突”
近兩年來,有關中國當代文學的重估一直熱鬧非凡,迥乎不同的結論此伏彼起。
譬如,麵對前十七年的長篇《紅旗譜》,雷達先生就認為:“在精深的程度,在文本的精粹程度,在藝術的概括力程度,在人物刻畫的豐滿度上,《紅旗譜》達到的水準確實堪稱傑作。”吳義勤先生也認為,它不僅“對農民革命曆史場景的全景式展示以及史詩性追求,體現了作家在小說構思與主題表達上的曆史優先性原則”,而且“非常好地處理了革命曆史話語和個人話語之間的張力關係。它的文學話語呈現複雜、多元的色調,不是單一的話語向度。”但王彬彬卻認為,“《紅旗譜》每一頁都是虛假和拙劣的”,不僅情節虛假,細節拙劣,而且語言單調枯燥,毫無藝術價值。
又如,賈平凹的《秦腔》出版之後,陳曉明認為,它是一種破碎的寓言,“使鄉土中國敘事在最具有中國本土性的特征時,又具有美學上的前進性”。雷達說道:“把它放在整個中國今天鄉土敘事的背景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賈平凹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突破了以往小說的寫法……抽取了故事的元素,抽取了懸念的元素,抽取了情節的元素,抽取了小說裏麵很多很多元素……但《秦腔》卻成功了。”而李建軍則認為,“這是一部形式誇張、內容貧乏的失敗之作,是賈平凹小說寫作的又一個低穀。”其中,“戀汙癖與性景戀依然如故”,充斥著“意義的沉淪與自然主義描寫的泛濫”。
不僅中國學者自身的判斷充滿了各種矛盾,中國與外國的學者在評判某部作品時,同樣也不例外。如餘華的長篇《兄弟》在國內出版之後,迅速引起了大麵積的非議,甚至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事件,眾多評論家都對之持否定的態度,有人還認為它是一部粗俗低劣的作品。但它在國外出版之後卻廣獲好評。日本、法國、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很多主流媒體上,都以大量版麵積極地評介該部小說,甚至不乏“傑作”、“長河小說”、“史詩性作品”之類的盛譽。
這些完全相悖的評價,並非一件壞事。它表明了當代學者獨立的個人思考和求真意願。但是,在這種劇烈的價值衝突的背後,我們也不得不捫心自問:麵對一些當代文學作品,為何會出現如此對立的評判結果?是評判標準不一致?還是評判者的思維出現了片麵?
問好!
除了有意捧場外,幾代人的價值觀審美情感都有大反差。所以評價會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