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大學生好尷尬:成“新知青” 城裏沒房回村沒戶口(圖)

(2010-09-10 13:25:58) 下一個
  京港台時間:2010/9/10 消息來源:大河網

  農村大學生好尷尬:成“新知青” 城裏沒房回村沒戶口(圖)

  “新知青”棄城回村尷尬

  想打道回家,沒農村戶口

  越來越多“蟻居”在城市的農村大學生,處境尷尬,成為一代“新知青”

  隨著農村福利水漲船高,“新知青”們棄城回村,也同樣遭遇了困難

  專家稱,“新知青”返鄉是因其利益被忽略,建議鄭州公租房政策也考慮到這些人的需求

  對於不少在鄭州“蟻居”的農村大學生而言,畢業後的現實讓他們失望:奮鬥數年,卻沒有立錐之地;萌生退意,想要放棄城鎮戶口,重返農村,卻發現同樣困難。這個處於尷尬境況的群體,被稱為“新知青”。

  公共管理學專家指出,要想讓“新知青”留在城市,城市必須給他們提供保障。

    困境

  高房價讓他想逃離城市

  吳屹(化名)來自南陽農村,畢業3年後,他發現自己成了“夾心層”:在鄭州買不起房,回老家,卻是非農戶口。

  2002年,吳屹考入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後又升入河南工業大學讀書,他的戶口也隨之“農轉非”。對許多當地農民而言,這是一次“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但大學畢業後,吳屹發現,他根本無法在鄭州立足。指著腳下的鋼筋水泥,吳屹說:“我覺得自己很難融入這裏。”

  3年前,他在鄭州找到一份工作,月薪1100元,現在漲了,也僅有1800元。最初,他住在城中村裏,房租100多元。隨著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今年年初,他不得不搬到距公司較近的一個小區,房租一下漲到500元。

  “算下來,除去房租、水電費、話費和吃飯,我每個月最多隻能攢下300元。”吳屹說,一場病下來,積蓄基本就被掏空了。

  然而,真正讓他產生回家念頭的,是不斷上漲的房價。“動不動就六七千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這輩子也買不起啊!”吳屹談起房價,雙手緊緊攥成拳頭。

  2009年年初,他交了一個女朋友,他覺得,自己不能再像無根浮萍一樣了,“奮鬥3年,我既不是城裏人,也不是農民。”

  現狀

  “回村”比“進城”難

  吳屹曾想過再變回農民,回到家鄉,然而,事實上,“回村”比“進城”更難。

  吳屹所在的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派出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警稱,目前要想辦理“非轉農”基本不可能了,“這項業務已經停辦了很長時間,即使有失業證或者下崗證,也不一定能辦成。”

  吳屹的遭遇並非少數。網友“豆豆”曾在百度貼吧發帖求助:畢業後在一家單位工作,轉正無望,“而想把戶口轉回原籍的農村,村裏卻進行阻攔。”

  “我們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畢業後在城市買不起房,想回老家還沒有農業戶口。”“吳屹們”最擔心的是,下一次土地調整,他們可能分不到土地。

  在網絡上,有人將這個群體稱為“新知青”。

  天之權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律師張少春說,現在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因此“非轉農”需要征得戶口遷入村的村委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的同意。而河南華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也稱,目前關於戶口的遷入遷出隻能靠政策進行調節,法律在這方麵是空白。

  但是,由於農村戶口上所附著的各種利益,新村民的遷入不可避免地會分割這塊利益蛋糕,這使得“非轉農”變得異常艱難。

  變遷

  曾經吃香的城市戶口

  2002年,河南省公安廳下發通知,規定“本省屬於農業戶口的憑通知書、戶口簿、身份證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自願辦理農轉非手續”。而此前,農村大學生的戶口需要在入學時遷到所在學校的集體戶口。

  在2002年考上大學的吳屹是自願在家鄉辦理戶口農轉非的,“終於跳出農村了。”他這樣形容當時的心情。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高中教師張仁海更能體會這種心情,他1987年在吉林省白城師範學院畢業後,隨即被分配到當地一所小城的高中任教。

  張仁海說,當時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的區別很大,城裏人可以被安排工作,而農村人則隻能守著幾畝地,收入差距拉開一道鴻溝。“城裏人有退休金,看病給報銷,好一點的單位還給分配住房。”張仁海說。

  那個年代,“考大學”幾乎成了走出農村的唯一途徑。“如果考不上大學,我可能還窩在山溝裏。”他說。

  沒想到的是,這一幕在20多年後卻發生逆轉。

    探因

  農村福利水漲船高

  農村戶口何以成了香餑餑?河南省盧氏縣磨口鄉曲裏村村主任申小樂認為,這是因為近幾年來,中央頻出惠農政策。

  從2004年開始,中央已經連續7年出台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而相繼出台的各種惠農措施,讓多數農民受益。

  申小樂說:“種地有農業補貼,看病有合作醫療,上學還有特困生補助。就連購買家電,還可以按照13%的比例進行報銷。”更重要的是,農業戶口可以分到土地,還不用為住房煩惱。

  對此,今年剛剛入讀鄭州大學的農村大學生杜泉並不掩飾自己的打算:“農村戶口可以享受各種政策優惠,我決定保留農村戶口,但畢業後在城裏上班。”

    溯源

  城市“福利”的空白區域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韓文甫認為,現行的二元戶籍製度在城鄉間設置了一道壁壘,但這種現象的本質不是戶口問題,而是戶口背後所附著的利益分配,“由於中央政策的傾斜,目前農村戶口比較吃香,但並不是說,農村的生存條件優於城市。”

  韓文甫認為,“新知青”回遷,實際上是一種不正常的“逆城市化”,“在城市化進程中忽略了這部分農村大學生的利益。”

  他說,西方國家出現“逆城市化”是為了追求優質生活。而中國城市化本就不高,這種“逆城市化”恰恰是因為這些農村大學生在城市生存不下去了。

  此前的9月1日,河南省召開了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工作會議,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說,抓住“城鎮化”就抓住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中原崛起的“牛鼻子”。

  韓文甫覺得,在城市化進程中,要想讓這個群體真正變成市民,就應該保障他們享受城市待遇。首先,要解決就業問題,給他們留在城市的機會;其次,要有“五險一金”,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而現實是,一些企業並不能提供這些最基本的條件。

  至於住房,韓文甫說,對“新知青”而言,商品房價格畸高,而申請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卻不夠條件,他們處於尷尬的“夾心層”。而這個問題在全國都很普遍,目前,北京等大城市已經推出限價房政策,用來保障這群處於“夾心層”的大學生的利益,“鄭州目前推出了公租房政策,也應該關注到這個群體的住房問題。”

  在韓文甫看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未來城鄉差距縮小,“新知青”所麵臨的問題將會得以解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