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體製改革呼聲漸高
(2010-09-17 21:23:37)
下一個
來源:美國之音 作者:許波
繼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個月發出盡快實行政治體製改革的呼籲之後,中國黨內黨外各界人士紛紛發出改革政治製度,重建社會體係的呼聲。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個臨界點,能否順應曆史潮流,考驗執政黨的智慧。
清華大學社會學係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最近發表題為“走向社會重建之路”的報告,指出當今中國的眾多社會矛盾 -- 貧富差距擴大、官民關係緊張、勞資糾紛增多等等,歸根結底,是由於改革過程中權力、市場和社會三種力量出現失衡,“權力之惡”和“資本之惡”未得到有效控製。
*學者呼籲重建社會體係*
報告對於所謂中國模式的基礎“舉國體製”的逐漸常規化表達了憂慮,指出這種以強勢政府為特色的專製體製作為應急措施和手段,可以在非常情況下發揮其特殊的效力,“而各種社會矛盾卻被壓製或掩蓋,從而醞釀著更大的社會危機。”
中國青年報發表專題報道,引述了這篇報告的重點內容,呼籲實行包括政治體製改革在內的全麵社會改革。
*黨內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漸高*
與此同時,共產黨內頗具影響的理論刊物、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在最新一期的頭版發表署名文章,題為“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是民意所向”。文章認為,政治體製改革是順應民心、民意,實現人民意誌的重要舉措,在所有的改革之中,政治體製改革的意義尤為重大,居全局之關鍵。文章最後指出:“概而言之,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這就是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的民意所在。
*黨內外各界人士齊聲呼籲改革*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鬥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目前黨內、黨外、體製內和體製外的各界人士都在談論政治體製改革,顯示出中國社會發展已經到了進一步實行深層次改革的關鍵階段。
他說:“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的確是民心所向,到了非改不可的臨界點。從經濟體製來看,目前中國的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權力市場經濟、官僚市場經濟的局麵。要破除這種畸形市場經濟的狀況,唯有進行政治體製改革這一條道路。”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個月在論述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意義時說,如果不推行政治體製改革,經濟體製改革取得的成果就會有得而複失的危險。
*學者對改革前景持不同態度*
胡星鬥教授說,目前黨內黨外正在越來越多地形成共識,他對中國推行政治體製改革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現在的主要領導人執政的方式是平衡各種力量,順應潮流。如果社會呼聲足夠大,他們似乎會順應潮流。因為如果領導人不順應潮流,他們就可能被曆史所拋棄。”
但是北京的作家、曆史學家章立凡對政治改革的前景持懷疑態度,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以往政治改革的呼聲都被黨內強大的既得利益的勢力所壓倒,這次恐怕也不例外。
他說:“高層雖然感覺到這個體製不改不行的迫切性,但是這方麵的準備是不是做得很充分,特別是這麽龐大的8千萬成員的執政黨能不能達到全黨一致,積極推動改革,目前我沒有太樂觀的觀察。我感覺可能阻力非常大。”
*溫和改良還是激烈變革?*
說到政治體製改革的性質,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鬥教授認為應該是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進行以權力製約為主的體製內改革,而不會照搬西方的民主製度。
北京作家和曆史學家章立凡同意這種判斷,他認為中國如果實行改革,必然是一種溫和的、漸進性的改良,而不會是激烈的變革。但是章立凡希望北京應更多地借鑒全人類的文明財富,走全世界人類共同的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