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人為興俗滅雅 應讓雅俗自然共存zt

(2010-08-17 18:31:53) 下一個
最近,當局開展反“三俗”運動(又是運動!),令我有些莫名其妙,疑問多多,“黃”還沒有掃完(其實是永遠掃不完的),怎麽又反起“俗”來了呢?那個民間的“俗”豈是你政府能反得了的東西?我甚至懷疑執政高層的明白人都到哪裏去了。
  眾所周知,“俗”是相對於“雅”而言的,它們僅用來劃分人類的文化層次,隻有高低之分,並無貴踐之別。人是有差異的,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文化思想水平和認知能力,所以,人類文化必然有雅俗之別。那個鼓吹公有製的共產主義運動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它的前提必須人人都是無私的、道德高尚的君子。人間不可能有君子國,所以,我們稱共產主義為烏托邦。人類文化是多元的、多層次的,俗和雅都有它們合理存在的空間。雅俗共生,彼此並不衝突,如果沒有權力的強行幹預,它們便處於一種自然的發展狀態。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一般說來,“俗”是指大眾的文化,它的載體是占人類大多數的民眾,因此,俗文化是人類文化基本的組成部分,君不見,我們現在還要花大力氣搶救瀕臨淹滅的民俗文化哩!而“雅”則是少數精英階層的文化,它包含思想、政治、哲學、藝術等社會的上層建築。如果說,俗文化主要服務於大眾,給他們帶來工作之餘的精神放鬆和享受,其重點在娛樂。而雅文化則是精英階層思想的延伸,讓他們更深入地思考國家和人類社會的未來,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心。
  俗文化本身無所謂對和錯,更與罪沾不上邊。俗文化的展示和享受都屬於個人自由選擇的範疇,是公民的私權,公權力不得侵犯,當局有何理由反俗呢?實在是太沒有執政水平了。你們以為給俗文化加上幾個定性的詞變成所謂的“低俗”、“庸俗”和“媚俗”,就有權來打壓它了?這是絕對錯誤的!俗文化能由你官方定性嗎?你當得了這個裁判員嗎?你的標準經得住考驗嗎?何謂低俗、庸俗和媚俗,你們誰能說得清楚?
  筆者不認同官方所說的“三俗”,我隻是將現今的問題歸結為社會文化的雅俗失衡,下麵,我將作進一步的說明。
  我們這個一黨專製國家的當政者總是喜歡用國家的權力來幹預公民社會的生活,始終擺脫不掉“以國為本”、家長式的陳腐落後思維,把民眾看成是需要官老爺來指導和幫助才會生活的小孩子。現在開展的反“三俗”運動難道就是要教訓老百姓脫俗入雅?可是,“三俗“是你們官方自己鼓搗出來的,現在又要反,豈不是自搧耳光,這叫我真弄不明白了。
  大家回想一下,剛改革開放的1980年代,兩個“左王”發動了“清除精神汙染”的運動,把穿喇叭褲,留長發,演唱搖滾樂……都列為資產階級的腐朽文化,比當今說的“低俗”還要嚴重。李穀一唱了一首《鄉戀》,聽眾叫好,卻被官方批得不亦樂乎。一個叫程琳的小姑娘用帶氣聲的嗓音唱歌,很受歡迎,但官方卻將這個女孩批得受不了啦,隻好遠走他鄉。官方的這些丟人現眼的曆史記錄難道還少嗎?為何就沒有人吸取教訓呢?今天反“三俗”的背後是否還有胡QM的陰魂和鄧LQ的影子?不過,那時兩位“左王”在意識形態上的底氣還是很足的,能公開在報刊上指責他們看不慣的文化現象是屬於資產階級的腐朽文化。從形式上看,目前的反“三俗”和那次“清除精神汙染”很相似,但情勢已是今非昔比,請問當今主管宣傳、文化的官員們,你們還有當初兩位“左王”的底氣麽?恐怕你們連自稱無產階級的勇氣都沒有了,你們自己的道義基礎已經喪失,如何去反“三俗”?這不是逗著玩嗎?
  眾所周知,現在貪官們包N奶是極為普遍的事情,這算不算“黃”? 算不算低俗或庸俗?當局給定過性嗎?以前還勉強說是生活作風問題,現在根本就不是問題。貪官們不僅不會因包N奶而加重刑責,而且連道德上的譴責聲都聽不到,這就造成了官員們以包N奶為榮並互相攀比的怪現象,鼓搗出了許多“吉尼斯記錄”。那麽,普通老百姓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展示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呢?“芙蓉姐姐”到處賣俏,“鳳姐”提出讓人們看來很滑稽的擇偶條件……這些都屬於公民的自由表達權,對此感興趣的人,你就去追著看,感到無聊的人自然不會去理它。官方無權以道德君子的臉孔出來指責,至於北大請“芙蓉姐姐”演講並受到熱捧,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不知是否有人想過,當今官方所指的“三俗”是怎樣形成的呢?
  20多年來,中共因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徹底破產而失去了立國的根基,執政的道義喪失了,國家沒有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官員們的信仰幻滅,都用權力去追逐金錢和美女,使得這個原來具有崇高理想的革命黨變得臭不可聞。完全靠執政者的政治理念和民眾的政治覺悟維係權力的條件已不複存在,相反,現在因政治大廈的坍塌卻不得不竭力避談政治,以免陷入窘境。改革開放初期,官方曾要徹底否定文革,批判過反右運動的嚴重錯誤,也承認了毛澤東的大躍進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但他們就是不敢觸碰造成這些禍害的深層原因。後來,有人要繼續深刻反思,那就不允許了。所以,對許多政治、曆史問題的討論都成了敏感話題和禁區,於是,“去政治化”便成了執政者拿不到台麵上的重要策略。欲“去政治化”,必然要對雅文化進行打壓,以阻止人們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反映這種思考的高雅文化產品便受到限製和刁難,網絡上的封殺之風也愈刮愈烈。
  筆者於2007年曾寫過一篇文章:《阿Q走了,大俠來了!是耶?非耶?》(請參見《博客中國》我的個人專欄),來評論中國大陸修訂高中語文課本的事。我在文中就明確指出,從高中語文課本中刪除魯迅犀利的雜文,讓金庸小說中描寫大俠的軟綿綿文字入選,是典型“去政治化”的表現,與海峽對岸陳水扁執政的“台獨”政府搞的在高中課本中“去中國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毛老人家的政治信心極強,他要求他的每個子民都要關心政治。然而,他死後形勢驟變。尤其是1989年民主運動被血腥鎮壓後,當局便感到民眾關心政治成了一件麻煩事,他們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希望人們遠離政治,大家都去做沒有政治頭腦的經濟動物,放心地把國家交給共產黨去治理,這樣一來,中共政權就“穩定”了。當局這種要求民眾不問政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於是,凡是能逗人樂的、使人思想麻木的、能把人從關注政治的環境中吸引出來的俗文化便大行其道。這樣的俗文化品種當首推小品和相聲,笑星和醜角成了演藝界的排頭兵,當然還有《百家講壇》裏的大講“心靈雞湯”之類的學者。你仔細觀察中國的舞台,簡直就成了小品的天下,沒有哪個國家的舞台藝術像中國這樣是以“小品”立台的。趙本山成了娛樂之王,央視把他當成了台柱子,他本人也成了億萬富翁。具有思想性的高雅戲劇不見了,許多有思想性的文藝作品都被列為禁書,不許出版發行;電影也都拍成了賣噱頭的商業大片,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年輕導演拍了幾部藝術性與思想性俱佳的影片卻因涉及敏感的政治內容而無法通過審查關,根本不準上演,運氣稍為好一點的,可以送到國際上的電影節放映一下,國內則禁止其進電影院。不知中共的文化部長對這些現象有何感受,是否有中國是崛起的文化大國的氣派?
  其實,作為俗文化的小品和相聲也是可以有政治含量的,它的文化快餐特性,使得它針砭時弊、揭露社會黑暗和醜陋的功能甚至比雅文化還要強。薑昆不就是憑借諷刺文革的相聲段子《如此照相》而一炮走紅的嗎?但現在執政當局用“去政治化”的篩子一篩選,這些俗文化品種就隻剩下搞笑逗樂的成分了,它怎能不低俗、粗俗呢?怪誰呢?現今,被揭露出來的貪官的醜陋素材多的是,有誰敢搬到小品或相聲中去鞭撻一番?
  當局如此全力打壓雅文化,將全民引向俗文化,致使雅俗失衡,才造成今天俗文化占絕對統治地位的局麵,以至讓外國人誤以為中華民族是一個隻知娛樂而沒有思想的民族。由於俗文化充斥了整個社會,使得那些原來生活在雅文化圈的人覺得俗不可耐,十分壓抑。就拿相聲來說,它雖屬俗文化範疇,但以前的相聲演員還是有較深文化涵養的,例如侯寶林和薑昆,他們不靠身體動作和彼此占便宜的粗俗語言來娛樂觀眾,相聲內容健康,有知識含量和寓意,包括雅文化圈的人也愛聽。現在的相聲節目能望其項背嗎?文化和文藝質量的下滑局麵完全是官方一手造成的,要怪就要怪執政當局將“興俗滅雅”當成了“保權維穩”的重要策略,現在反過來責怪民眾“三俗”是毫無道理的。
  如果當政者也感到“俗不可耐”了,那好,就請你抬起打壓雅文化的那支手,讓人們的思想、包括體現深刻思想內涵的文化產品自由飛翔;你也不必去刻意哄抬那些逗樂的俗文化,讓人們自由地去選擇。大家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水平提高了,對文化的鑒賞能力必定會隨之提高,你們所擔心的“三俗”自然就沒有了市場,這叫以雅帶俗,這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任何行政幹預都是沒有用的,隻能適得其反。
  假使當權者真想解決社會上的所謂“三俗”問題,那你們就要尊重曆史,正視現實,徹底反思,摒棄陳腐的觀念,來一個美麗的轉身,把“去政治化”的策略扔到垃圾桶裏去,讓雅俗文化重歸於自然平衡。政府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是服務於社會,而不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運動去幹擾公民社會。
  把人類社會建成一個自治的、自然的、自淨的、自我升華的社會才是執政者的最高境界。
作者:張清揚 2010-08-16 0805 發表於:博客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