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人生
——看電影《林家鋪子》
這是一部被稱作經典的影片,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相信看過的人會自有判斷。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部影片的主人公不是工人或農民,而是一個小雜貨店的店主。對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政治環境來說,這部影片竟可以問世,並且在文革前並沒有被批判,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奇跡。當然,也是因為電影改編自茅盾的小說,改編者又是文化部的副部長夏衍,所以又不算是什麽真正意義上的奇跡,隻能說是一個例外吧。因為人物身份的不同,有例外發生,也是說得過去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偶有例外也是允許的。
看了這部片子,跟我一樣的觀眾一定會有這樣一個感覺,那就是主人公的人生真是太艱難了。本來就是小本生意,賺取得僅是蠅頭小利。可是又偏偏生不逢時,趕上了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緊著著日軍又進攻了上海,因此而爆發了上海軍民的一二八抗日壯舉。在這些個大事變麵前,學生們上街遊行,宣傳抵製日貨,而首當其衝受到傷害不是生產廠家,卻是擁有日貨的小商小販。地方鄉紳官吏則乘機大發國難之財,又不失時機地向小商業主攤派軍餉。再加上同行的傾軋陷害,又是在年關臨近,誰都要用錢的節骨眼上,這個主人公的艱難人生可謂是走到了一個坎上,簡直是到了雪上加霜,無以複加的程度了。
不過最後壓倒他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商會和黨部的兩次明目張膽的敲詐,一次400元,一次500元。這900元的索要完全掏空了主人公那不堪一擊的全部家當(包括所有存貨),除此之外,主人公還有大筆的借貸需要償還。再加上警察局的卜局長要娶主人公的獨生女做姨太太。在這種局麵下,如果主人公不走也隻能坐以待斃,還要搭上了女兒的一生幸福。雖然錢對他很重要,可是要是為了錢而去結了那份親,他是絕對不會去做的。把女兒嫁給那麽一個人,這是他不能接受的。這點骨氣他還是有的,這點是非觀他也是有的,他再難也不會把女兒往火坑裏送。僅憑此點,這個人就值得肯定與敬重。
所以,在萬般無奈之下,主人公接受了家人的勸告,毅然帶上女兒悄悄地離家出走了。女兒安全了。但是他的生意也沒法再做下去了,他的走就等於宣告了他的破產。債主們蜂擁而至,卜局長也來了。為了驅散也來要拿回損失的小債主,警察竟然還鳴了搶。不過,這對主人公來說,都不算什麽了。當然,遠走高飛也並不是他願意的,那是他在走投無路之下而能夠做的唯一選擇。如果僅僅是資不抵債,他不會走。但是有人逼著他把女兒嫁出去做姨太,這就不一樣了,這是他不能答應的。因此,他是非走不可了。實際上不是他走,而是讓女兒走,是他陪著女兒走。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是眾多受害者中最大的受害者。
電影並沒有因為主人公的出走而立即結束,而是又濃彩重墨地渲染了他的逃離,給那些比他身份更低微之人所帶來的打擊,甚至是滅頂之災的慘狀。比如朱三太和張寡婦這些勞苦的婦女,她們存在主人公店裏的那點微薄的積蓄也都化為烏有了。這些個情節正好迎合了影片所極力宣揚的,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主題。意思是說,像主人公這樣的人物,雖然屢遭商會和黨部的勒索,同行的排擠,錢莊的盤剝,可也沒有停止過對那些貧苦的城鎮居民的剝削。在編導的眼裏,就算是那些貧苦居民沒把有限的錢財,作為參股投在主人公的店裏,主人公開店做生意的本身就是一種剝削行為了。這在影片一開始的字幕裏就已經明開宗明義地宣布過了。在那個字幕裏,主人公也被算作是工商業者,而工商業者是被定位為剝削階級的。
當然,這畢竟是將近六十年前的政治原則了,隨著觀念的更新,在三個代表的新思想麵前,工商業者不再是剝削階級而是勞動者了。主人公這樣的小業主連標準定義上的工商業者都算不上,又怎麽能成為剝削階級的一分子了呢!可見那個時候的左是多麽得荒唐,又是多麽得可怕。所以,這部影片所宣揚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理念,在今天看來是那麽得牽強附會,也是那麽得不合情理。就事論事而言,主人公開店的目的不是為了吃掉誰,而是為了謀生。就像每個人都要替老板打工一樣,做為小業主的人也是一名勞動者。雖然他被人稱為老板,但是前來購物的人才是他的老板,是他的衣食父母。因此他討好巴結顧客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在商言商而言,他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無可厚非的。
實際上這個主人公是一個極其忠厚老實之人,對於上門而來的債主他是真心不希望讓人家空手而去的。因而他會想方設法地替人家著想,哪怕是去借高利貸,他都在所不惜。環顧左右,在今天,從中國到美國,到世界各地,這樣的商家已經是珍稀物種了。欠錢的人與要債的人的地位已經是完全顛倒過來了,不是欠錢的人怕要債的人,而變成要債的人在欠錢的人麵前低聲下氣了。因此,從另外一方麵說,主人公這個人是不適合經商的,更不適合開店,尤其是在那種鄉下小鎮開店做生意。這種人要是在上海的貧民區開店,也許還會好一點兒。頂多是會被黑幫索要保護費,總不至於被商會和黨部盯上而被他們連番搶奪了。那種小地方雖然小,但是壞人也是更加肆無忌憚地壞,想躲也躲不過去。
如果要為主人公的悲劇命運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那就不能不說到社會的法治問題了。法製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就像是有道路就一定要有交通規則那麽得重要。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法製,不能夠依法辦事的話,這個社會就沒有公平與正義可言,就會變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一方麵是壞人為非作歹,無所顧忌;另一方麵則是黎民百姓被欺淩塗炭,陷入極大的苦難之中。就像影片中的商會與黨部,還有那個局長。芝麻大一點大的官就可以橫行鄉裏,一手遮天了。主人公不僅倍受折磨,還要被逼著亡命他鄉,顛沛流離。也正是因為沒有法製,主人公被競爭對手常常暗下陷阱,欲置其於死地而後快,根本就沒有一個良性的經商環境與條件。這些不正常的狀況,不僅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也根本不利於民生與社會的安定。
問題的本質就在這裏。中國有太久遠的封建社會的曆史,封建宗法思想一直是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影片的那個年代這一痼疾尤為嚴重,再加上連年軍閥混戰,又遇上外敵入侵,所以主人公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裏,那是一個完全沒有法製的野蠻環境。他自己既不善於心計,又無法自我保護,那麽他不做犧牲品誰做犧牲品呢!所以,他決不是吃蝦米的小魚,而是那個社會的犧牲品。編導心目中所謂的小蝦米也不是被他吃掉的,而是被那些吃他的鄉紳官吏們,在吞噬他的時候,也一口給吞掉了。把這筆賬算在主人公的身上顯然是不公平的。
主人公的扮演者是謝添。他的表演不溫不火,恰到火候。他以緊鎖的雙眉,愁苦不堪的神情,把這個人物的艱難都寫在了他的臉上,也根植在他的心裏,表現在他的肢體語言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非常能夠打動人。他的演技是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沒有謝添,就沒有這個人物,也就不會支撐起這部作品。另外,店裏的夥計,也是主人公遠房親戚的壽生,這個人物雖然出場很晚,戲份也不多,但是卻很有看點。這個角色是由張亮扮演的。如果沒有壽生這個人物,或者說如果不是由這位演員來飾演這個壽生,這部影片的劇情也就很難在戲劇張力上有所突破,從而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很有份量的故事了。
電影《林家鋪子》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G_KM9yn2c
哈哈,多謝,多謝!慚愧,慚愧。。。
張亮會演戲,是一個能夠讓人一見難忘的演員。
這個角色是由陳亮扮演的。(張亮。他是個好演員,但後來好象被發配去了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