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也有大寫的人
——讀小說《金陵十三釵》
http://www.gxxhsd.com/gxxhsd/tabid/80/ArticleID/19898/Default.aspx
又是一部嚴歌苓的作品,又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麵前,不是毫無反抗,不是任人宰殺,而是不屈不撓,勇於抗爭。書中的人物都是一群普通之人,他們當中有五位傷兵,已經被日軍槍殺過一次,死裏逃生後,又同日寇進行了頑強的較量。另外還有十三位妓女,麵對日本兵的野蠻行徑,為了保護年輕的女學生,在千鈞一發之際,她們挺身而出,甘願與禽獸不如的日本軍人同歸於盡。
這一天是公元 1937 年 12 月 12 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開始了大屠殺。從那一天開始,在短短的十三天裏,發生在南京一所美國人辦的天主教教堂內的事情,是一個極其悲壯,又令人悲憤無比的故事。這就是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
著名古典小說《紅樓夢》,又名就叫《金陵十二釵》,金陵,即南京城,十二釵,即十二個最優秀的女子。顧名思義,《紅樓夢》這部書就是講述以林黛玉、薛寶釵等為主線的這十二個女子的故事。
嚴歌苓將躲在教堂內的十三位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比作《金陵十二釵》,這無疑是對她們的極大褒獎與尊崇!在世人的眼裏,妓女是肮髒、沒有廉恥的,可是在國難當頭,在危難之時,她們的表現卻是令人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她們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她們的靈魂不僅不肮髒,反而是高尚的。她們的內心不僅不汙穢,反而是純潔的。她們的風骨和人格對得起這個榮耀的稱謂——“金陵十三釵!”
小說是以第一人稱,借著姨媽書絹十四歲的眼睛與心靈來描寫的。這種敘事方式,強化了小說的真實性與現場感,又因為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使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更像是一個極其震撼的現場報道,或是一部嚴肅激昂的報告文學。小說中有三組人,一組是以英格曼神父和阿多那多神父為代表的教會人員;另一組是在教會學校裏就讀與居住,年齡在十三四歲之間的四十四位女學生;第三組就是被教會不情願收留下來的五位傷兵和有十四位妓女。
即便是教堂外槍炮聲不斷,可是在教堂裏麵,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裏,還是平靜的,美國神父唯一的心願就是要保護好這幾十位女學生,讓她們安全無虞,因為教堂向她們的家長做出過承諾。可是由於第三組人的強行進入,特別是妓女們的到來,這座教堂就不再平靜了。於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高牆外日軍虎視眈眈,正在張開血盆大口,要把這個教堂一口吞掉。高牆內卻又矛盾重重,極不和諧,就像是一個火藥庫,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引爆,產生不可預知的後果。
在那些個腥風血雨的日子裏,日軍的惡行,殘暴無比,令人發指。可怕的消息不斷地傳到教堂裏來,比如“日本人見了中國青年男性平民就逮走去槍斃,……日本兵搜尋年輕女人的瘋狂甚至超過搜捕中國士兵”等。教會學校的女孩們知道了這些事,“才真正知道什麽叫恐怖。”小說界定的恐怖含義,卻是這樣得無情與殘酷,因為“恐怖不止於強暴本身,而在於在強暴者麵前,女人們無貴無賤,一律平等。對於強暴者,知羞恥者和不知羞恥者全是一樣:那最聖潔的和最肮髒的女性私處,都被一視同仁,同樣對待。”
可是剛進入教堂的妓女們,好像並不在乎教堂外麵所發生的事情。她們又恢複了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頹廢與自暴自棄。她們喝酒尋歡,挑逗傷兵,挑剔飯食,甚至與女學生們吵架動手等等,全然不顧神父們的憤怒與抗議。而女學生們,一開始就鄙視這些妓女,不給她們好臉色看,罵她們,羞辱她們,對她們群起而攻之。學生與妓女們,彼此看不慣,打成一鍋粥。
矛盾終於隨著雙方接觸的增多,出現了可以緩解的轉機,天天聽著女學生們唱聖詩,妓女們的心好像被觸摸到了,她們不再與女學生們水火不相容,而開始分擔起教堂裏的勞務,例如擔負照顧傷兵的重任等。而她們對傷兵的精心照料,則更是令人感動。在小說的第二十節裏,這樣描寫了妓女玉蔻對傷兵王浦生的悉心照料與真摯情感:
王浦生睜開眼,老了似的眼皮疊起一摞皺紋。他說:“謝謝你,豆蔻。”豆蔻說:“不要謝我,娶我吧。”這回沒人笑她。“我跟你回家種田。”豆蔻說,小孩過家家似的。“我家沒田。”王浦生笑笑。“你家有什麽呀?”“……我家什麽也沒有。”“……那我就天天給你彈琵琶。我彈琵琶,你拉個棍,要飯,給你媽吃。”豆蔻說,心裏一片甜美夢境。“我沒媽。”豆蔻愣一下,雙手抱住王浦生,過一會,人們發現她肩膀在動。豆蔻是頭一次像大姑娘一樣躲著哭。
這個豆蔻才十五歲,一生淒慘。這晚,看著王浦生的傷勢,她想王恐怕活不到明天早上,她多想讓王浦生閉眼之前,能聽見她用枇杷彈奏的曲子。所以她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了教堂,回去原來的住處拿琴弦。結果不幸就發生了。以下就是小說中的原文,裏麵的每一個字都是泣血的控訴,我實在不忍心作任何刪節,就把它照錄在這裏:
等到晚上,豆蔻沒回來。阿多那多去安全區請的醫生倒是來了。醫生說安全區美國女校長惠特琳今天早上救了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給日本兵輪奸後又捅了兩刀。小姑娘的名字叫豆蔻。……事發在早上六點多,一大群日本兵自己維持秩序,在一個劫空的雜貨鋪裏排隊享用豆蔻。雜貨鋪裏有一個木椅,非常沉重,它便是豆蔻的刑具。日本兵們隻穿著遮襠布等著輪到自己。
豆蔻手腳都被綁在椅子扶手上,人給最大限度地撕開。她嘴一刻也不停,不是罵就是啐,日本兵嫌她不給他們清靜,便抽她耳光。她靜下來不是因為被暴打降服,而是她突然想到了王浦生。她想到昨夜和王浦生私訂終身,要彈琵琶討飯與他和美過活。這一想豆蔻心粉碎了。
豆蔻還想到她對王浦生許的願:她要有四根弦就彈“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給他聽。她說:“我還會唱蘇州評彈呢。”她怕王浦生萬一閉眼咽氣,自己許的願都落空,便從教堂的牆頭翻出去了。豆蔻從小被關在妓院,實際上是個受囚的小奴隸,因此她一上街完全不知東南西北。尤其是遍地狼藉的南京,到處斷壁殘垣,到處是火焚後的廢墟,馬車倒在路邊,店鋪空空蕩蕩,豆蔻馬上後悔了。她轉身往回走,發現回教堂的路也忘了。
冬天的早晨遲遲不來,陰霾濃重的清晨五點仍像午夜一般黑。豆蔻再走一陣,越走越亂。假如她沒有看見一個給剖開肚子的赤身女人,或許她有一線希望避過後來那一劫。她聽見三個日本兵走過來時,便往一條偏街上跑。三個日本兵馬上追上來。豆蔻腿腳敏捷,不一會便鑽進胡同把追蹤者甩了。就在她穿過胡同時,突然被一堆軟軟的東西絆倒。一摸,竟是一堆露在腹外的五髒。豆蔻的驚叫如同厲鬼。她頓著足,甩著兩隻冰冷黏濕的手在原地整整叫了半分鍾,然後就邊跑邊叫,嗓音叫得千瘡百孔。
豆蔻這一叫就完了。三個已放棄了她的日本兵包圍了她。她的叫聲吵醒不遠處宿營的一個騎兵排,馬上也巡著花姑娘的慘叫而來。
十五歲的豆蔻被綁在椅子上,隻有一個念頭:快死吧,快死吧,死了變最惡的鬼,回來掐死咬死這一個個拿她做便盂的野獸、畜生。這些個說畜話胸口長獸毛的東西就這樣跑到她的國家來恣意糟踐,她隻盼著馬上死去,化成一縷青煙,那青煙扭轉變形,漸漸幻化出青麵獠牙,帶十根滴血的指甲,並且刀槍不入,行動如風。青麵獠牙的複仇女鬼嘎嘎地獰笑,讓這些人形野獸望而喪膽……
豆蔻在被救活之後,常常獰笑不止,“嘎嘎嘎嘎”,讓臨時醫院的病友毛骨悚然。
緊接著上文,故事的時空來到了六十年後,作者這樣寫道:在一九九四年,一次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圖片展覽會上,看見了一張豆蔻不堪入目的照片。這是從日本兵營的檔案中查獲的,照片中的女孩被捆綁在一把老式木椅上,兩腿撕開,正對著鏡頭,女孩的麵孔模糊,大概是她不斷掙紮而使鏡頭無法聚焦。我認為那就是豆蔻,日本兵們對這如花少女施暴之後,又下流地將這個釘在恥辱架上的女體攝入鏡頭。
小說的震撼之處,就是把這些血淋淋的細節,以文學的語言,紀實般的敘述,巨細無遺地呈現在讀者的麵前,令你無法不對我們姐妹同胞所受到的奇恥大辱憤怒至極!這些力透紙壁的控告,也把日軍的滔天罪行,永遠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看了這部書,沒有人不會這樣想: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早晚都要同他們清算這筆賬的!
豆蔻出事後,“女孩們聽英格曼神父以他素有的平直單調的聲音,把豆蔻的遭遇講述一遍。她們全傻了。隻有凶險事發生在身邊一個熟識者身上,才顯出它的實感它的真切和險惡程度。女孩中有些想到豆蔻初來的那兩天,她們為了她盛走一碗湯和她發生的那場衝突。想想豆蔻好苦,十五歲的年華已被當貓狗賣了幾回。她但凡有一點活路,能甘心下賤嗎,誰說婊子無情?她對王浦生就那麽一往情深。她們又想到豆蔻一雙長凍瘡的紅手給傷兵們洗繃帶,晾繃帶,想到豆蔻爬到核桃樹上,把一隻房簷上掉下的野貓崽子放回去,還想到豆蔻坐在夥房門口替陳喬治剝水發蠶豆……她們竟心疼不已,……”
至此,女學生們轉變了,她們終於在劫難麵前,迅速成熟起來,完全與妓女們冰釋前嫌了。她們明白了,在無惡不作的日本軍人麵前,她們同妓女們有著一樣的危險,她們實在不應該互相看不起,而要相互幫助與愛護才對。後來妓女們為了搭救這些女學生,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也就同樣很好理解了。在患難中,在生死考驗的麵前,這兩組人之間再也沒有隔膜,她們開始相互信任,同舟共濟了。
妓女也是人,她們的心也是肉長的。她們不善言辭,沒有大道理可言,可是她們的良知還在,她們是真心愛護這些女學生的。在她們眼裏,同她們相比,這些女學生們代表了純潔的女兒之身,不曾被玷汙,應該有美好的前程。所以,她們就像愛護自家的親妹妹,有她們在,就決不答應女學生們被葬送在日本兵的手裏。
簡單得好像不算是什麽事,樸實得令你無法不動容。當趙玉墨代表剩下的所有十三個妓女姐妹(包括她自己),向英格曼神父表示,她們願意替代女學生隨日軍而去時,竟還是那麽不得不好意思,那麽得羞愧,好像她們做錯了事情,前來請求原諒似地。
妓女們的仗義與勇敢,令兩位神父大為吃驚!再看看她們的打扮,相信她們是下了決心,有備而來的。她們的請求雖然語不驚人,卻是不容置疑的。這個令人震撼的細節,作者把它設計得波瀾不驚,卻又雷霆萬鈞:
天完全黑了。彌撒大廳裏所有的燭火傾斜一下,晃了晃,又穩住。英格曼神父回過頭,見玉墨和她十二個姐妹走進門。“神父,我們去吧。”玉墨說。阿多那多沒好氣地說:“去哪裏?”“他們不是要聽唱詩嗎?”玉墨回答“白天就騙不過去了,反正是晚上,冒充女中學生恐怕還行。”玉墨又說。
她身邊十二個窯姐都不說話,紅菱還在吸煙,吸一口,眉心使勁一擠,貪饞無比的樣子。“她們天天唱,我們天天聽,聽會了。”喃呢說。“調子會,詞不會,不過我們的嘴都不笨,依樣畫葫蘆唄。”玉笙說。
英格曼神父看看玉墨,又看看紅菱。她們兩人的發式已變了,梳成兩根辮子,在耳後綰成女學生那樣的圈圈,還係了絲綢的蝴蝶結。
紅菱把煙頭扔在地上,腳狠狠撚滅火星。“沒福氣做女學生,裝裝樣子。
本來是一種極其令人震動與敬佩的舍己救人的壯舉,可是經過妓女們口裏說出來,卻是那麽得普普通通,淡淡得就像是要到隔壁鄰居家串個門,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舍我其誰的雄壯,更沒有自憐自艾的悲情。隻有真誠,真心,還有想象不到的謙卑。倒是因為冒充了女學生,很有幾分惶恐與慚愧,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一個令人無法不肝腸寸斷的表述:沒福氣做女學生,裝裝樣子。
多麽高尚的女性!說這樣的話,做這樣事的人,有誰還能相信她們是身份卑微的妓女!?她們的良知,她們的品格,她們的勇敢,均比任何一位英雄豪傑或是正人君子,都毫不遜色。即使站立在天地之間,她們也是大寫的人,頂天立地,堂堂正正。她們是真正的勇士,是最優秀的女子,是名至實歸的“金陵十三釵!”
其實,她們人人身上都藏有剪刀,菜刀,但凡在教堂的廚房,倉庫裏能找到的利器,都被她們帶在身上,她們做好了要與淩辱她們的鬼子同歸於盡的一切準備。她們微笑著離去,離開收留她們的神父和教會,離開女學生們,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戰場,她們將在感天動地光榮中就義,成為死得其所、當之無愧的烈士!
小說中凡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都生動鮮活,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像名妓趙玉墨,傷兵戴教官和王浦生,妓女紅菱和玉蔻,甚至教堂裏的廚師陳喬治等,還有英格曼神父,阿多那多神父等,都是性情迥異,風格各樣,血肉豐滿的人物。其中尤以趙玉墨與戴教官最為突出。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即在他們各自的群體裏,都是有文化的人。趙玉墨讀過四書五經,是個美女加才女,隻是命運不濟,淪落成了風塵女子,即便如此,也是卓爾不群,氣質高雅。
來到教堂裏避難的妓女,還是很聽她的話的,因此她也就成了妓女中的領袖人物。在約束她的妓女姐妹們剛到教堂時的那些放浪不羈,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後來又帶領這些姐妹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壯舉。所以說這個人物既令人同情,也令人尊敬。在獵獵風塵的後麵,她有一顆沒有泯滅,不甘墮落的心。
作者讓趙玉墨的背景,同小說中那個第一人稱的家族有牽連,為此我的阿姨、那個叫書娟的 14 歲女孩,一開始就把趙玉墨當作了仇人。這個安排是不是有必要,我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還在思索著。作者的意圖是借此來凸現她的高雅與才學,也讓小說中的人物關係更加錯綜複雜,或許也能顯得故事更深沉,更厚重,同時也令故事有相當的連貫性與戲劇性。不過,有一點我可以斷定,如果僅僅是為了把她塑造成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即使沒有這樣一個背景,這個人物應該也是完全立得起來的。
戴教官是五個傷兵中唯一的一名軍官。事實上,這個人也確實有頭腦,又有民族氣節,在關鍵之時,要不是他足智多謀,英格曼神父是不會打開大門放他們進來的。後來他雖然被趙玉墨的媚眼所迷惑,但是在日本人麵前,還是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的氣概,而且為了解救與保護他人,他是自己主動走出藏匿之處,被日本人殺害的。他死得光榮,死有所值,是一個英雄軍人的代表。
五名軍人慷慨就義的場麵非常壯烈,他們的犧牲,也教育激勵了以趙玉墨為代表的妓女姐妹,她們親眼目睹了五位傷兵在日軍麵前威武不屈的英雄行為,這成為了她們日後的榜樣,所以在關鍵之時,妓女們也能毫不猶豫地為女學生們挺身而出,表現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義凜然之氣。
有人說嚴歌苓是中國文壇上最會講故事的女人,對此如果你還有所懷疑的話,不妨就看看這部小說。在那段生靈塗炭的歲月,發生在屠城南京的一所教堂裏的故事,那些個處於社會最底層,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在成了亡國奴之後的悲慘命運,以及他們舍己救人的精神等,都被她寫得翔實可信,栩栩如生。作者用她的真誠與摯愛,用她的才華與崇敬,將妓女和傷兵塑造成一組英雄群體,在殘暴的日軍麵前,同仇敵愾,寧死不屈。他們的事跡,感動世人,可歌可泣。
讀嚴歌苓的小說,常常會被她那些準確的用語,精辟的表述所折服。好像是她把思維的最細微末節之處,都抓在手心裏,以她獨特的方式,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你常常會由衷地欽佩,她怎麽能把故事講述得那麽好,既非常得流暢細膩,又十分得紮實生動。就像是她來到你的心裏,用心靈的感知同你的感應對話。讓你倍感透徹,悟性頓時被激活。
一個長年居住在海外的作家,能夠用母語寫出這麽多有質量的作品,成功塑造了這麽多風采不同的文學人物,嚴歌苓的成就與實力令人歎服。她傾情謳歌的“金陵十三釵”,是她文學創作道路上的又一個裏程碑式的作品。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裏麵的人物還在我們的眼前站立,七十四年前那段慘絕人寰的史實就像發生在昨天,曆曆在目,清晰可見。
曆史不能忘記,在這樣深具民族責任心的作品麵前,曆史也不容忘記。這便是《金陵十三釵》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價值。
( 注:本文依據的《金陵十三釵》的版本為: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 年版 )
音樂:電影《山楂樹之戀》片尾曲 陳其鋼作曲
回複瀏陽的評論:
謝謝瀏陽君!因為有一點兒可以使用的時間,就把時間使用上了。因為喜歡看三國掉眼淚,就把所看書與影視作品中的感動記錄了下來。
知道《明朝那些事》這部書,也知道這位作者才高八鬥,以不同尋常的方式講述曆史,引人入勝。肯定這人是最會講曆史的男人了。令人敬佩。
再謝瀏陽君的鼓勵與支持!
點帥才是勤奮的評論家,基本上每周一評。點評一如既往的細致周到全麵透徹,透過小說的文字看到內在的深刻本質,看來點帥才的智慧頭腦也有穿越的本領了。老謀子選取這個題材搬上熒幕,大概是因為小說講述了幾個特殊群體的故事,憑老謀子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相信電影也會和小說一樣出彩。
不知道點帥才看過"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沒有(作者:當年明月),這本書不是小說,不是講故事,是講曆史,作者用輕鬆幽默的語言,帶些調侃的方式來述說曆史的殘酷,讓我們知道曆史原來並不枯燥乏味,曆史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如果說嚴歌苓是最會講故事的女人,我認為當年明月是最會講曆史的男人。
背景音樂很好聽,期待下一篇大作。
回複尼斯的評論:
再謝尼斯君與千我君!
在共同的話題中。感受交流的快樂!
回複含嫣的評論:
謝謝含嫣君的光臨和鼓勵!
嚴歌苓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書寫得細膩溫婉,又有強烈的震撼力。十分擅長通過刻畫小人物,講述他們的故事,來折射大事情,反映大背景。。。真是位天才作家!可以說她的書部部都是精品。
也祝含嫣君,新的一周快樂!
這麽震感人心的故事,這麽淒婉感人的音樂,令人欲罷不能...
謝謝點綴的介紹,嚴歌苓真是個天才作家,她的訴說“就像是她來到你的心裏,用心靈的感知同你的感應對話。讓你倍感透徹,悟性頓時被激活。”點綴,你這樣的感悟也是感動人心的啊。
金陵十三釵已被張藝謀拍成電影了,讀了你的書評,看電影更有感知的,再次謝謝點綴君哦。新周快樂!
回複心水的評論:
謝謝心水君!還夠不上迷!隻是被她的作品所感動,
又因為是揭露日軍侵華的罪行,所以更讓人對這部
作品放不下。
日本侵略軍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之罪,罄竹難書,
天理不容!願這本書激勵我們,記住這段曆史,決
不讓悲劇重演!
再謝心水君光臨並鼓勵!
這篇小說從你引人入勝的書評看,一定是不錯的了。
看過日本鬼子在香港修道院的所作所為,令日發指。 曆史是一麵鏡子, 記住, 才不會讓悲劇重演。
回複明月44的評論:
謝謝明月君的鼓勵與支持!
明月君喜歡這篇小文,本人不勝榮幸,
並樂見你把它收藏在你的博客裏!
再表謝意!
回複紅石榴花的評論:
謝謝紅石榴花君!感謝你的到訪與留言!
也非常同意你的見解。由小說改編的影
視作品能夠超越原作的不多。。。
回複花自飄飄零的評論:
謝謝飄飄君!
嚴歌苓的小說又把大家連結在一起,在《第九個寡婦》之後,又被《金陵十三釵》深深地感動了。因此,我由衷地感激文學城這個平台!慶幸在這裏能夠遇到眾多的朋友,談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相互鼓勵與支持。
電影山楂樹之戀的音樂,如訴如泣,美不勝收。這部片子的成功,與片中的音樂有著很大關係,甚至可以說功不可沒。每次我聽了就不忍心再關掉。。。謝謝你也如此喜歡!
同時再次感謝飄飄君寶貴鼓勵與支持!
回複百惠千我的評論:
謝謝百惠君!一下子留下了三個反饋,真是被你的認真與真誠所感動!
首先要感謝你告訴我玉墨的姓寫錯了,大概是王葡萄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讓玉墨也姓王了。真是不小的錯誤,看到百惠君的提醒,我馬上就給改過來了。
非常讚同你的見解,這部小說也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影視作品,因為每一個情節都是一幅畫麵,每一個細節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定焦與特寫。再拍成電影的話,十有八九要糟蹋了原作。
對於百惠君每次都有光臨,我深表謝意!出於對作家與作品的欣賞,我們能在這裏彼此以文會友,令人非常高興。還望百惠君有空時就浮出水麵,給大家留下個腳印。。。
尼斯君對嚴歌苓的評價的確很準確,一語中的。欣賞你對此的肯定。
羊脂球裏麵的人物定位與十三釵不盡相同,可是戰敗國成為戰勝國的階下囚,從百姓到資源都成了戰勝國的繳獲之物,任他們占有驅使的這件事,應該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日軍的野蠻與毫無人性更加有過之而不及,更加令人發指。我想這也是城君要表達的意思了。
我們在同一個平台上相互切磋,我們就是同學了,自然也就有了同窗之誼了。再次謝謝百惠君!
讀評寫的步步深入,讓人情不自禁想要找來原作一讀。
前幾天我剛剛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點綴兄的介紹非常貼切,他寫的真好!
真的很感謝在眾多作品中選出最精彩的和大家分享。
山楂樹的這段音樂,美,喜歡!
祝點綴兄和樓下的朋友們周末快樂!
不太一樣吧,《羊脂球》並不是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解救大家的,也更顯得那些和她同馬車的乘客個個心底十分齷齪、醜陋。
評得真好,大有專業水準。那句“那種內在節奏感控製得如此精湛”說得太好了。俺也是在看了嚴歌苓的幾篇小說後,深深被她的文字和講故事的方式打動,成了她的忠實讀者。
在此還謝謝LZ三番五次介紹好文章、好小說、好電視劇,在下都跟看了,很是點綴了一番俺們這些平頭百姓的日常生活。請加油!
回複花兒朵朵的評論:
與花兒君同感!嚴歌苓是出類拔萃的。
希望張導能夠還原與提升小說的主題。
是一部藝術片,而不是商業片。
我看了片花介紹,令人詫異。但願影
片能夠有別於片花的廣告式的宣傳。
感謝花兒君光臨與留墨!
回複孺子和牛的評論:
謝謝孺子與牛君光臨!
一定要在看電影之前
看這部小說!
這樣,就會有標準來
判斷片子的好壞了。
回複無名男英雄的評論:
張藝謀買斷了這部小說的電影版權,
片子快出來了,我真擔心他用性做
文章,那就糟蹋了這部作品了。
感謝英雄君到訪並留言!
回複露露花語的評論:
非常感謝花語君!總是帶來鼓勵與支持!
嚴歌苓的成就真是令人歎服!她寫什麽就是什麽,從不雷同,從不說教,可是她寫出的故事沒有一個不感人,她創作的人物,也沒有一個不沉甸甸,甚有份量。
我們生活在巨人的時代,足不出戶,就可以倘佯在文學天地裏,方便豐富,樂在其中。
花語君之所以沒有時間看小說,是因為把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義工事業。這是令人尊敬的行為,我們都應該好好向花語君和你的同工們學習!。。。
回複xwenxuecityy的評論:
謝謝城君!金陵十三釵,讓你不由得想到了羊脂球,這篇小說以前讀過,不過在城君的提醒下,還應該再讀一讀。屆時再交流哈。
感謝到訪並提點切磋,非常感激!祝你周末快樂!
回複尼斯的評論:
又見尼斯君,非常高興,也很感激!
十分讚同你對嚴歌苓小說的評價!
這位作家在海外,所以就覺得她與
我們很近,也是一位網絡上的朋友,
很有親近感。
周末高興,同快樂!
點綴君再一次為我們展現了嚴歌苓的一篇長篇曆史小說的經典梗概。
在曆史的長河中,小人物往往是被忽略的,但是女作家嚴歌苓正是最擅長捕捉到他們身上最美的東西,人性中最閃亮的品質,生動的描述,準確的把握。
在我看來,這部《金陵十三釵》,寫的也許不是故事,而是真正的曆史,是我們每個中華子孫不能忘記的錚錚往事。
經過你的描述,實在是喜歡豆蔻這個人物而又為她唏噓。
可愛、善良,象貓和狗一般被人買賣、作踐。而內心裏,簡單又單純地充滿對愛情的渴望。因為和傷員私定終身,為了用自己的“手藝”日後養活一家人,竟然不顧一切的衝進了萬惡的虎口裏。。。
而王玉墨這個青樓中的美女、才女,有著淡定的性情,聰慧的頭腦,突出的個性。她會指揮,會交際,還好像知書達禮,舞文弄墨。很像我們熟知的一個類似的人物“金大班”。
自從有了互聯網之後,我就變成了一個缺乏耐心的人,很難看進去長篇小說。也沒有看過嚴的這部作品。
所以點綴兄的講評園地,最適合我這樣的,既對名家們及他們的名著有著無限好奇,又不願潛心的深入其中之人。
感謝點綴的文字。
祝好友周末愉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A%E8%84%82%E7%90%83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ule_de_Suif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