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江山代有才人出,再領風騷幾十年 —— 讀《西行漫記》

(2011-09-23 12:55:11) 下一個

 

江山代有才人出,再領風騷幾十年

——讀《西行漫記》

 

 

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末期,有兩個外國人的名字,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一個是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一個是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  )。白求恩有毛澤東為他樹碑立傳,所以,他的知名度更大,那篇著名的《紀念白求恩》盡人皆知,更有很多人能將它背誦如流,並且他的精神確實鼓舞了億萬人民大眾。

 

與白求恩不同,斯諾為中國革命見證並呐喊,他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成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在對中國革命史的研究上,至今仍然沒有任何人的任何一個研究成果能超過這本書。這本書在一九三八年被譯成中文以《西行漫記》為名在中國出版發行後,在華語世界立即引起轟動,馬上就成為一本暢銷書,曆久不衰,時至今日。  

 

斯諾在該書一九三八年中譯本的序言中說:這一本書出版之後,居然風行各國,與其說是由於這一本著作的風格和形式,倒不如說是由於這一本書的內容罷。從字麵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上來講,這些故事都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所以這一本書如果是一種正確的記錄和解釋,那就因為這是他們的書。

 

如果說斯諾隻是一名平庸的記者,他無論如何是說不出上述這番話的。當然如果他是這麽一個人,也決不可能有心去陝北蘇區采訪。那是要冒著極大的危險,並很可能要賠上性命的,就更不要說來去一路上都要吃很多苦了。然而,斯諾出於記者的本能,將生死置之度外,依然進行了這次史無前例的訪問。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相機與筆記載了下來,為中國革命留下一個美國記者的見證與解讀。

 

當然這裏的一個大前題是,當時已經生活在中國七年之久的斯諾對中國革命充滿了同情,他對於外界對那群革命者的報道顯然不滿意。他腦子裏對那群人有太多的問號,他不相信他們是什麽殺人放火的土匪,他決心要去那裏看一看。所以在該書的第一篇第一章就是作者詳細羅列的圍繞著紅色中國的一係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都是需要作者深入虎穴親自弄個明白。從這些問題的被提出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極其嚴謹的記者,他思索得範圍很廣,提出的問題很尖銳,很深刻,也很全麵。

 

提出問題之後,在接下來的一章去西安的慢車上,作者的采訪就開始了,在火車上斯諾與鄰座的乘客聊天,那些看上去漫不經心的對話,都是當時中國百姓對紅軍的真實看法與評論。作者將它們如實地記錄下來,從客觀上給讀者一個大致的感覺。即當時的社會,對紅軍以及對共產黨所了解的並不多,也不準確。被誤導的老百姓對紅軍與共產黨還是心存疑慮與偏見的。

 

一個好的記者,就是能把讀者帶著與自己同行,同看,同聽,同感受。能夠讓讀者感覺到他所看見與體驗的都是真實的,活的東西。斯諾的魅力就在於他一開始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球,引起讀者的興趣,滿足讀者的好奇,引領著讀者一步步地跟著他前行,去領受,去感悟。七十五年的歲月在曆史的長河中雖不算什麽,可是在具體的時間概念裏,卻早已滄海桑田,變遷巨大,奇怪的是今天讀這本書並不陌生,一開篇就被吸引。因此,如果說這本書具有生命力,其表現就在這裏。

 

接著斯諾就到了西安,與共產黨方麵的人接上了頭,後來就是去紅都路上的見聞。這兩處也都是用白描方式將作者的所見記錄下來,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那按捺不住的激動與興奮的心情,同時也有不少忐忑與懼怕。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危險與不可知的變數。對於一個無法掩飾的外國麵孔來說,不安全的因素就更多了。好在作者運氣好,雖然有驚險但還是安全順利地到達了他要去的地方,見到了他要見到的人。並且在那裏一住就是四個月。

 

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裏,斯諾見到了紅軍戰士,參與他們政治學習與討論,向他們提出問題,聽他們的解答。這些個記載都生動可信,令人感受到年輕紅軍戰士的覺悟與胸懷。當然斯諾見到了許多紅軍將領還有他們的領袖毛澤東。同彭德懷,徐海東等都有長時間的采訪,了解他們的身世與他們對革命的抱負與看法。更是同毛澤東有過連續十幾個夜晚的長談,聽毛澤東敘述他的革命曆程。斯諾把毛的這些敘述原封不動地放到了書裏。成為人們了解毛澤東最原始,最真實,最寶貴的史料。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毛澤東在小學畢業後,到長沙繼續求學時,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數次改變主意,有的讀了幾個月或一個學期就不讀了。最後還是選擇了不收學費的師範學校,在那裏一讀六年(從一九零二年到一九一八年),奠定了他學識的基礎。其實毛的古文在小學畢業時就很好了,到了師範又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毛在師範讀書時正是中國新文化、新思潮方興未艾之時。那時的毛是康有為和梁啟超的忠實崇拜者。到了後來,崇拜的對象就換成了胡適與陳獨秀。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毛接受了馬列主義,成為一個革命者。

 

盡管陳獨秀對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是最終他還是沒有同陳走在一起,其原因就是在對農民運動上,陳是很保守很懼怕的,最終因無法帶領共產黨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而離開了黨的領導者的地位。陳的懦弱與獨斷專橫給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一個令人痛心的例子就是沒有接受蔡廷鍇將軍與紅軍聯手促蔣抗日的倡議,結果蔡的軍隊被蔣介石組織的圍剿部隊消滅了。中央紅軍在福建的根據地也岌岌可危。

 

陳獨秀的教訓發人深省,一個人可以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可以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激動人心的戰鬥檄文,可以鼓舞那麽多人投身革命,可是在麵對風起雲湧的革命運動時,卻像葉公好龍一樣地上不了台麵了。要革命還得是毛澤東這樣的人,還得是毛的戰友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徐海東這樣的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革命是造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為。”由於毛澤東堅持了湖南的農民運動,中國革命依靠了農民而不是工人,才得以成功。所以說毛澤東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有道理的。

 

一九二一年中國有一批進步青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當時的毛澤東以新民學會的名義支持和協助這個行動。毛並親自陪同這些學生去北京學習法文,並送他們去上海乘船去法國。可是他為什麽不去呢?毛是這樣說的:“我不想去歐洲,我覺得我對自己的國家還了解不夠,我要把時間花在中國會更有益處。”在這裏讀者不能不佩服毛澤東的冷靜與清醒。他不隨波逐流,他寧願在國內紮下根來。這種務實精神實在值得學習。也正為此,他成為了一個能夠利用人民的力量改朝換代的偉人。在曆代國共兩黨的領袖中,恐怕隻有毛澤東是一個從未越出國門的人,時事造就英雄的真諦就在這裏。他的偉業令學貫中西的人汗顏。

 

如果你是一個要了解毛澤東的人,西行漫記中有關毛的自述的章節你不能不看。這是斯諾的貢獻。他把一個曾經不為人知的毛澤東呈現在世人的麵前。至今還有許多人不知道毛的這段自我回顧。先不要說西行漫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多麽重要,但是毛澤東的這個生平介紹就具有巨大的史學價值。令西行漫記這本書更加洛陽紙貴,價值連城。並且並不因為年代的久遠而失色,相反卻更加的珍貴與有意義。

 

同樣,如果你是個想了解紅軍,特別是要了解那個著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這個壯舉的人,也一定要看斯諾的西行漫記。斯諾在書中對紅軍戰士的描寫,對紅軍長征的介紹是現在任何一部電影、電視劇都無法比擬的。因為斯諾的采訪是在一九三六年,是長征剛剛結束的一年之後,每個長征親曆者的記憶都是新鮮真實的,從指揮員到每一個戰士,當時紅軍中的從長征中走過來的比比皆是,這為斯諾的采訪奠定了真實可靠的基礎。

 

對於長征,斯諾在書中激動地寫道: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占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的包圍,此外還打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穿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沒有去過的地方。……  不論你對紅軍有什麽看法,對他們的政治立場有什麽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征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

 

毛澤東有一首著名的七律,名字就叫作長征。斯諾竟然把它引用在書裏,作為他論述長征的收尾。人們知道斯諾在北大教新聞學兩年,並在那裏也同時學習漢語。可是他在蘇區采訪時都是有翻譯的,特別是采訪毛澤東時,他多次提到他的翻譯。這說明斯諾對自己的新聞報道工作是相當認真和重視,即使會聽漢語也絕不馬虎,還一定要依靠翻譯。另外也說明斯諾的漢語聽力與理解力還是有限的。無法獨立應付語言障礙。

 

但是他能把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恰到好處地引用在他書裏的有關章節裏,卻是讓人大為吃驚,並向他肅然起敬、充滿敬意的。雖然人們知道這首詩,並還會唱它,可是作為讀者的我還是在斯諾的書裏認真地看了這首詩的每一個字,而且突然感到就是在看了斯諾詳細介紹的長征之後,再讀這首詩時才是真正看明白了這首詩。這讓我驚喜不已,在心裏對斯諾充滿了感激,也越發景仰偉大的紅軍,景仰他的統帥能用詩句把長征描繪得這麽形象,這麽準確,這麽生動,這麽有感染力。 

 

西安事變,到今天來說,對於許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可是斯諾對這個事件的介紹卻是讓人眼前一亮。斯諾以特有的洞察力,敏銳地抓到問題的實質。他說:人人都 得勝了,隻有曆史受了騙——給輸掉了一個犧牲品。從斯諾的敘述來看,張學良是一心抗戰的。為此舍得一身剮,敢把皇上拉下馬。可是他對蔣介石也是太講義氣了。最後甘願犧牲自己的自由與意誌,在蔣的軟禁下終了一生。不過,要是他不給足蔣麵子,恐怕西安事變中達成的協議也會大打折扣的,以後中國的局麵也就很不好說了。所以說張學良功不可沒,功在千古,是一個真正以民族為重的人。

 

在斯諾的敘述裏人們看到,蔣介石確實是恨共產黨勝過恨日本侵略者。在民族大義麵前他不是真英雄,而是一個偽君子,他看權力比民族的苦難為重。他之所以沒有食言,從此領導中國各派力量進入抗日戰爭,那是因為他感動於西安事變各方沒有殺他。也特別感動於中國共產黨不僅不同意殺他,還尊他為領袖,願意在他的領導下,一致抗日。也是因為在宋美齡與宋子文的幫助與勸說下,蔣介石在曆史上沒有再繼續充當民族的罪人。不過蔣介石善於權術的本質,卻是被斯諾剖析得淋漓盡致,非常好看,非常生動。   

 

共產黨那一代領導人是當之無愧的政治家,他們對形勢看得很透很準,又能以民族利益為重,所以在西安事變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促使事件平安落幕,也把中國引向了全麵抗戰的正確方向。今天回顧當時的曆史,所有的後人都應該感激當時策劃與解決西安事變的人。感謝那些以民族福祉為重,深明大義的人。西安事變正如斯諾所說都是贏家。而最大受益者就是中華民族。其次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與蘇區根據地。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結束時,共產黨和他的武裝力量的實力就不再是抗戰之初的水平了。

 

斯諾的西行漫記內容豐富,涉獵麵很廣,對當時共產黨的政策,貨幣製度,民生與紅軍的建設等方麵都有介紹與探討。整本《西行漫記》共四百零六頁,可以說每個章節都是精華,每個論述都是珠璣。可是斯諾很謙虛,他在《一九三八年中譯本作者序》中是這樣說的:“這一本書絕對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統的文獻。…… 我隻是把我和共產黨員同在一起的這些日子所看到,所聽到的,且所學習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觀的無黨派之間的報告。”其實在該書最後一篇,最後一章《紅色的天際》中,斯諾對中國革命從理論上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上有最後的概括與論述,就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一章連同這本書應該是研究中國革命史的必讀課本。

 

斯諾的一生都與中國革命聯係在一起。為此他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非難,後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又深受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要被迫轉往瑞士生存。斯諾在舊中國整整度過十三年,新中國成立後,直到一九六零年他才能夠得以重新訪華,以後又有兩次訪華,所有三次訪華均受到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接見。一九七零十月,是斯諾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訪華,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他與毛澤東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這次重要談話於一九七一年四月在美國《生活》雜誌上發表,代表中國領導人向美國再次發出示好訊息,為尼克鬆後來的訪華做了必要的鋪墊。

 

今年是斯諾一百年的誕辰,也是他離開這個世界的第三十九個年頭。可是他七十五年前寫下的這本書依然是那麽得鮮活生動,感人至深。書中的那些年輕的紅軍戰士當時也就二十歲左右,如果活到現在也已經是九十五歲左右的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相信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已經都不在了。

 

書中介紹的革命家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彪,彭德懷,徐海東等也早就與世長辭了。然而當你今天再翻開這本書時,他們一個個還是那麽朝氣蓬勃、栩栩如生,就像是他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就在你的身邊,讓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呼吸,被他們的精神與力量所感染、所打動。這就是該書的魅力,也是中國革命所昭示的巨大生命力。

 

今天的中國,已由共產黨執政六十一年了。共產黨和他的軍隊不再像七十五年前那樣,天天都處於危險和敵人的包圍之中了。雖然如此,今天還是有今天的難處。人民群眾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之後,他們對越來越高昂的生活成本怨聲載道,他們對越來越懸殊的貧富差距心生不滿,以至於仇富、仇官心裏嚴重。他們申冤無門,上訪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大奇觀。

 

公檢法隊伍龐大,可是貪官卻要中紀委出麵才能被繩之以法。從賴昌星的案子被揭發的事實看,中紀委的有些辦案人員,卻比貪官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官場上也不平靜,前任總理竟可以出書影射現任政府工作不彰。這都是咄咄怪事。七十五年前在延安的共產黨的領袖們可不是這樣,那時他們沒有私利,隻有一心想著怎樣能使革命早日成功。 

 

還有,西方列強並沒有放鬆對中國的虎視眈眈,他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打壓限製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他們挑唆中國的鄰國在南中國海尋釁鬧事,給中國施加壓力。他們以民主為名,為疆獨,藏獨,為一切反華、反中國政府的組織撐腰打氣,提供財政和物力等各項支援。

 

今天斯諾不在了,斯諾的朋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賀龍,林彪,徐海東等也都不在了。可是他們的精神還在,他們的傳統還在,他們的遺產還在,他們的財富還在。斯諾與他們的感情與友誼還在,也就是說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對中國的理解和支持還在。在這樣的環境下,撼山易,撼中國人民難!當年斯諾寫下西行漫記這本書,本來書名就叫做紅星照耀中國,現在甚至可以說是紅星照耀世界。

 

世界文明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隻有中國這顆紅星在光芒照耀,熠熠生輝。現在中國的問題再大,都沒有當年共產黨和紅軍麵臨的問題大。那時是生與死的決戰,現在隻是好與壞的區分。那時共產黨內的領導層是一群政治家,現在的中國則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再領風騷幾十年。相信曆史的發展不會令斯諾意外,更不會讓斯諾的那些老朋友們失望。今日之中國,是另一個版本的西行漫記,櫛風沐雨傲然挺立。

 

 

本文依據《西行漫記》的版本是:三聯出版社,197912月第一版,19956月北京第四次印刷。(美)埃德加·斯諾著,董鼎山譯。

 



 
音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兒朵朵的評論:

謝謝花兒君!
是的,他們是一代偉人,
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花兒朵朵 回複 悄悄話 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一代人創造了一個曆史。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eerpark1129的評論:

感謝d君光臨並留言!讚“厚積薄發”!
deerpark1129 回複 悄悄話 哇, 厚積薄發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含嫣的評論:

謝謝含嫣君的光臨和鼓勵!
曆史需要回顧,現實才具價值。

我們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
溫故而知新。

問候,並同致謝!

含嫣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點評這本好書,曆史的回顧是後代人需要做的功課。你的感悟給我留下陽光大氣的感受。

問好並致謝點綴!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瀏陽的評論:

謝謝瀏陽君光臨並留墨!
讚“讀一段好文,聽一段美樂。”感謝!
ID照令人眼前一亮,清新奪目啊!

瀏陽 回複 悄悄話
讀一段好文,聽一段美樂,很幸運!

相信曆史的發展不會令斯諾意外,更不會讓斯諾的那些老朋友們失望。今日之中國,是另一個版本的西行漫記,櫛風沐雨傲然挺立。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自飄飄零的評論:

謝謝飄飄君光臨並褒獎!
豪邁,凜然正氣也!
—— 同讚,同膜拜!


花自飄飄零 回複 悄悄話 點綴兄的文章寫得深刻。一出手就是大動作,豪邁!
周末快樂。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義北山人的評論:

感謝義北山人君到訪並留言!
義北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前任總理為什麽不能批評現任總理?要是踏踏實實地工作而不是天天像港星那樣炒作,又有什麽可怕人家批評的?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注冊很麻煩的評論:

謝謝注冊君!是斯諾的著作讓我們的感官有了靈動,
所以在史實麵前我們隻有向曆史的參與者頂禮膜拜!
。。。。。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同感,深刻,謝樓主點評。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inomango的評論:

謝謝C君!當然感動不是斯諾說的,是我的猜想,也許用放心更妥當。因為他(蔣介石)看到共產黨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所以他放心了。再加上宋家人的勸說,他才下定決心,先把共產黨和紅軍的這個心患放下來,而去抗日了。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老兄還是要好好讀毛的書,引用才不會出錯。
蔣會感動?不過政治人物不能明著把話咽回去而已。而且,直到抗戰後他也認為很快就能消滅GCD。
人是會變的,毛直到論聯合政府也還是開明的。估計是建國前後或訪蘇後變的厲害。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山雪的評論:

謝謝山雪作家!承蒙光臨,不勝榮幸!
還有那麽多褒獎,真是讓我喜出望外、榮幸之至。

斯諾的這本書真是太好了!把中國革命的重要史
實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看到事情的真
相,了解了曆史的脈動。因此也越發讓我們尊重
先烈並珍惜現有的一切。。。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中衡的評論:

謝謝中衡君!感謝你的鼓勵!
斯諾留下的文字太重要,太有意義了。
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真實與可貴!
也讓我們知道今天的責任與任務。




山雪 回複 悄悄話 感謝點綴點評大師的周末好文!
套用一句點大師描繪斯諾的話來總結這個點評—— “一開始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球,引起讀者的興趣,滿足讀者的好奇,引領著讀者一步步地跟著他前行,去領受,去感悟。”
還沒有機會拜讀這本大名鼎鼎的書,單是這一篇點評就已經令人感到如行走於書中了!而且,點評中的總結、揭示和感悟是多方麵的,無不令人感慨唏噓!
再次感謝大師的勤奮思考和精彩奉獻,令人擁有一個愉快的閱讀享受!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it的評論:

謝謝B君!
你的感受很真實,
你的評論也很客觀。
感謝光臨並留下墨寶!
向你學習!

bit 回複 悄悄話 謝。 我看了英文版了這個老書, 是很感動。 在那1937年的時候, 連共產黨自己都還夢不到他們會奪得天下。 斯諾沒有任何必要故意美化這幫人。

領斯諾進延安的紅小鬼,一路上唱歌, 那種快樂和幸福, 是斯諾對共產黨的第一印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