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見聞:深圳印象(二)

(2011-08-06 18:48:40) 下一個
 
深圳街景:深南東路
                                                              

音樂:鋼琴曲 小村之戀
                                           

回國見聞:深圳印象(二)

                            

                                     

深圳的道路四通八達,各樣汽車行駛其上,給人一個非常現代化的感覺。而且路上跑的車都很新、很大,顯得很高檔、很氣魄。更沒看到有拋錨開不動的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各種各樣的汽車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中國組裝的日本車或美國車。其中以日本車最多。這些車的尾部都有一個明顯的提示,標明該車的出處。比如:廣州日產,二汽本田,上海大眾等。直接進口的原裝車也有不少,但同國內組裝車比起來,明顯得不是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本田的CRV新款車在深圳倒是能看到許多。 

                           

                            

這些國內組裝的車的款式都很新穎,一點兒也不落伍。有些車款是在北美根本沒見過的。這說明各大車廠都十分重視中國市場,不敢大意,更不敢用陳舊、淘汰的款式搪塞中國消費者。他們在中國市場推出的車款,更適合於中國的國情、道路以及經濟模式。比如我看到了許多小型箱形貨車,就很適合私人小型工業的進出貨使用,行使與存放都很靈活,一些巷道更能進出自如,非常方便。 

                      

                         

能夠感覺到,汽車製造商開始真正尊重中國市場了。不過,說來也是很新奇,在深圳道路上行駛的小汽車、休旅車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皮座椅。即使是很簡陋的韓國小車,也都是皮座椅。這很令人吃驚。為此我也看到有人在相關雜誌上撰文專門論述這一現象,最後的結論是,這是國人追求消費品高檔化的一種必然結果。在北美,同款同型號的車,要皮坐椅的配置,就要多加一千美元。看來國內的車主完全不在乎這個費用,在他們看來這是不值一提的小錢,隻要坐著舒服,夠檔次就好。 

                                 

                                  

從價格上說,國內組裝的汽車還是比北美的同類車貴了不少。平均中檔車貴了一至兩萬美元,高檔車高出三到四萬美元都很正常,如果是直接整車進口,則更昂貴,進口稅很重。像奔馳休旅車,在國內要賣200萬人民幣,比在北美的價格高出至少一倍。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一些年間,汽車整車進口稅已經降低了不少,原先還要更高。相比之下,還是在北美開車幸福,可以用很公道的價錢,買一輛上好的汽車。 

                          

                             

不過,在接觸的所有人中,我聽過有人說深圳的房價太貴,可沒有聽誰抱怨過深圳汽車價格太貴。工薪族買經濟適用車,有錢人買高檔車,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在他們看來,是物有所值,一點兒不貴。 

                     

                   

C先生開了一輛嶄新的原裝進口的三菱休旅車,這個款式是在北美沒見過的。看上去,很時髦,很高貴,也很適用。裏麵的電子設備一應俱全,坐過他的車來去過幾百公裏之外的一個度假區,一點兒也不覺得疲累。 

                  

                         

可是你問起他這部車交了多少進口關稅?他卻不知道,隻說花了四十幾萬人民幣,並連連說不貴。其實他的這部車等於是用了六萬多美元買的,這個價錢在北美可以買一輛德國產奧迪同類車,還剩一到兩萬美元。 

                     

                      

在深圳,小康之家的主婦一般是不出門做事的,她們在家裏領著保姆操持家務,她們的消遣就是出門打牌,打麻將。她們一般也至少開 一輛中檔車代步。所以,在深圳一家有兩輛車十分正常,並且不在少數。我還沒有去到上海,我看深圳已經走在了中國現代化的前端,這從市民對汽車的使用就看出來了。 

                  

                        

深圳的所有住宅小區都是封閉起來的,都有保安24小時做門衛,車輛進入要打卡計時,出門要打卡交錢。在電子操作麵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特權可言。一般是半小時以下不收或收5元,超過一個小時,甚至過夜收1015元。到了晚上,每個小區的空地上都停滿了汽車,密密麻麻得令人無從下腳。 

                    

                  

可見,在深圳汽車的普及率應該是很高的,我從一個有2700多住戶的小區初步推算,應該至少是每兩個家庭有一輛車。有兩輛車的占有車家庭的一半。從這個數字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對世界經濟最直接的貢獻, 就是接濟了日美的大汽車廠,尤其是美國的三大汽車廠。 

                    

                    

如果說深圳現在是架在車輪上的城市,一點兒不過分。如今的汽車就像當年的自行車一樣,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了!看一個社會是不是興旺發達,充滿活力的?看路上跑的車和人均擁有汽車的數量就一目了然了。 

                 

                       

深圳的公交車,也就是公共汽車,遍及各處,非常方便。而且一些大站,人口密集區,都是兩個公共汽車站並列在一起。所不同的是,這樣的車站更長,站牌明細更多,一般地說,要有至少二十幾個線路的車次在此停留。是真正大城市的樣式,車次又密集,每分鍾都有成串的汽車進站,乘客下車上車,忙忙碌碌,非常熱鬧。 

                             

                              

車型都是很新款的旅遊巴士,都有空調,而且大部分都是無人售票,跟早年的香港一樣,乘客在前門上車後,即當著司機的麵,將車資投入到收款箱裏。隻是在一些繁忙擁擠的線路上,車裏配備售票員。大部分乘客使用的是一個叫做“深圳通”的電子卡付車資。 

                             

                            

這個電子卡,就像銀行信用卡大小,上車時將電子卡對準收款箱前麵的掃描器,聽到滴的一聲響,就是你的卡裏被提取了這次車資。如果有售票員,售票員一隻手裏就拿著精巧的掃描器,就像超市裏收款用手動掃描器一樣,上車的人把電子卡拿出來一掃即可,十分方便快捷。 這種電子卡不是月票,沒有期限,公共汽車站的報亭裏就可以買到,一次注入幾十元人民幣,用完後再充值,循環使用,也非常環保。 

                       

                              

深圳公共汽車司的乘人員都穿著統一,得體,幹淨。他們也都很有禮貌,很有忍耐。決不會跟乘客過不去,更不會惡言相向,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與否,從這些人的工作態度上就能看出來。 尊老愛幼的文明之風在深圳的公車上很盛行。年紀大的人上來了,售票員招呼一聲,就很快有人站起來讓出座位。這讓我看了很受感動。要知道深圳的公交車線路是很長的,從頭到尾行使一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乘客們樂於讓座,就更加感人了。 

                    

                      

由於線路出長,站點多,深圳的公共汽車都開得很快,所以車子一啟動就會站不穩,轉彎時更是如此,到站時也常常是一個急停。對此車上的自動廣播都有提醒,非常有用。報站,提醒到站等,都有一套語音自動係統提供中英文服務,中文是普通話,英文是很標準的發音,悅耳的語音,及時的提示,對乘客非常有幫助。 

                     

                         

這些地方都值得紐約的捷運當局好好學習。就從一個很普通的公共交通行業,看到這麽多為服務者著想的細節,你就知道深圳如今走在中國的前列是不奇怪的。而走在中國的前列,也就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對此紐約的捷運同行們應該是很慚愧的。除了讓票價飛漲,好像他們不再會做什麽。 

                 

                     

深圳也有地鐵,不過我還沒有機會去體驗一下。說到地鐵,剛剛被判了刑的前深圳市市長,就是事出在地鐵上的。據說當時策劃地鐵線路,是這位市長一人說了算,而令這位市長優先考慮的就是那些大地產商的利益。這些夠得著市長的地產商,競相遊說市長把地鐵線路按排在他們的樓盤周圍經過。原因很簡單,如果有地鐵經過,地產商的樓盤就會賣個好價錢,地產商也就可以借勢賺個盆滿缽滿了。 

                

                    

最後,這些能夠跟市長說上話的地產商們如願以嚐。作為感謝,地產商們送給市長的好處是以幾十億計的人民幣。最後審判公布的結果是許市長受賄幾千萬,深圳的老百姓沒有一個人相信。市民中流傳的言之鑿鑿的消息是,這位市長收了至少30個億的人民幣。 

                           

                    

由於地鐵線路是這樣定下來的,所以深圳地鐵流經的都是住著富人的高尚住宅區和地段。真正需要靠地鐵出行的普通老百姓的居住區卻沒有受惠,而且大都夠不上地鐵線路。現在深圳地鐵的二期工程正在馬不停蹄地趕工,相信這個二期工程建成後,才能真正讓依靠地鐵的人得到地鐵的便利。 

                   

                    

有這麽一個故事,一個清華的高材生畢業後在深圳發展,幾年下來該成家了,也該買房子了,那時候就聽說要建地鐵,可是到底在什麽地方建,誰都說不準,誰也都不知道。大家都在猜。地產發展商自然也都吹噓說,地鐵就在自己的樓盤附近。 

                  

                      

這個人經過了相當地分析之後,終於決定在地鐵最有可能經過的地方買了房子。可是地鐵建成,才發現他的住家離地鐵十萬八千裏,跟本就是壓錯了寶。當他親口告訴了我這個故事後,他的表情是一種無法釋懷的自我嘲諷。令我動容,久久無語。 

                   

                      

聽說深圳的地鐵票價不菲,再加上有這樣的故事,我對深圳地鐵一下子就失去了興趣。多麽令人心酸又望而生畏的地鐵啊!因為它,倒下了一個衣冠楚楚的高官兒,還有十幾個房地產大亨。參與行賄的許多當事人,一聽說許市長出事了,在第一時間裏,也都置萬貫家產於不顧,連忙逃之夭夭了。悲哀乎?悲哀啊! 留下罵名,千夫所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1)
評論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曉青的評論:

是啊,有這樣的感受,那不是很好。。。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描繪的好像跟著去了一趟深圳。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gssz的評論:

哈哈,說得對!我有深圳駕駛執照。
所以在曼哈頓開車倒不覺得什麽了。

lgssz 回複 悄悄話 你應該在深圳開車試試,隻要能在這裏開的自如,你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開車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alord的評論:

謝謝ialord!喜歡你的喜歡!

感謝!
並願愉快,開心!

ialord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背景鋼琴曲。百聽不厭!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ophylian的評論:

非常讚同你的觀點!深圳就像曼哈頓了,
不是什麽人可以在那裏買得其住宅了。
如果單靠初入世的微薄工資是很難生活的。

謝謝S君的交流!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007的評論:

謝謝007!說的是。我的見聞僅限於
個人的閱曆與學養,均是有感而發的
即時之作,不是新聞報道,更不是學
術論著。缺失或錯誤一定很多。不必
深究。

再謝光臨與留言。
sophylian 回複 悄悄話 I was grown up and living in SZ till I left in 2007. If you move to SZ now, then you will know not easy to have a quality life there now. Housing is too expensive.

Unless you have your condos bought, then it is different. For a new comer in SZ, not easy.
c00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作者的仔細觀察。不過您對汽車的看法確實是坐井觀天了:除了美國車日本車您就看不到真正領先世界的是歐洲車?不要忘了大眾可是德國公司。奔馳寶馬奧迪標致雷諾雪鐵龍全是歐洲的。 美國加拿大敗家子毀地球的大車文化早已經落伍了。中國早些年受美國影響,如今已向歐洲學習。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事事無成的評論:

哈哈,有成君,感謝你的反饋!本來我擔心貼這些見聞是不是必要?可是,看來還是有用的,至少有成君就給了我巨大的鼓勵!

深圳不會倒的。這是改革的必然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了。而且,全國人民都要過上富裕的生活,誰當政都要順應這個曆史與時代的潮流!沒有人敢倒行逆施。

事事無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點綴的評論:
謝謝你的回複,你很有心.從你的回複我才知道SZ這麽大的變化,真是不敢相信.前段時間看文章介紹SZ沒那麽特區了,貪
官被整了,還以為SZ就不行了呢,總之,謝謝你的熱心介紹.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idadida的評論:

謝謝D君的反饋!對於打工族來說,還是貴了,
所以他們寧願天天擠公共汽車。這是打工的人
親口對我說的。

didadida 回複 悄悄話 深圳的地鐵票價 is not expensive
didadida 回複 悄悄話 the tube is better than HK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eijingGirl1的評論:

謝謝BG君!你說的那個海濱公園確實是美極了,令人極其得賞心悅目!麵向大海,左麵可以看到香港那麵一排排的高層樓宇,右麵是南油和蛇口。

人們在海濱公園的寬敞舒適的人行道上漫步,看景色,享受海風、夕陽和周圍美好的氛圍。這個海濱公園叫深圳灣公園。

跨海大橋的建成,使那一帶的房價應聲而起,聽說現在是深圳最貴的了,每平米在6萬元以上。09年一年往返深美5次!多麽令人羨慕啊!

感謝你的關注與留墨!相信們共同喜歡的城市深圳,已經成為當然不讓的東方之珠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在追看此貼。我雖不是深圳人,但2005年以來和其密切接觸。最甚09年紐約香港往返5次。非常喜歡那裏 - 除了夏天的炎熱和很多湘鄂贛館子裏的辣椒。帖子裏講的很真實詳細。
不過現在深圳發展得更好的是福田和南山的後海片區。真正的“豪宅”在那裏,大運相當部分也會在後海進行。 經後海灣的跨海大橋到香港囤門市中心汽車隻要15分鍾。從紅樹林向後海的15公裏海濱長廊也很漂亮.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事事無成的評論:

有成君(事事無成,就是負負得正,就是有成了),你說的那個爛尾樓,應該在如今的彩田路和紅荔路交匯處,當年勉強建成後,又無人問津,可是當樓市全麵飆升後,當初沒有低價買入的人後悔莫及,因為它的樓價已經一下子就超過了3萬元一平米。朋友開車帶我遠遠望見那樓時,是這樣痛心不已地向我介紹的。

竹子林,當我看到她時,我太驚訝了,光顧著目不轉睛地看個不停,競忘記拍照了。事後非常惋惜。你要是看過香港中環,就知道了,她比中環還要神奇,壯觀!

現在的地鐵線路已經很多了!已經通到深圳機場。這為出行的人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地鐵也通到了梅林關,人們開始遷到關外居住了,因為那裏的費用更低廉。可見,交通能改變人們的生存模式與方法。聽說,下一步地鐵將通到大亞灣,這樣深圳到惠陽、惠州甚至汕頭都將很方便了。

謝謝光臨並留墨!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aul_201652的評論:

謝謝Paul!你記憶中的深圳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代之而起的是龐大和恢宏!還是要眼見為實,
相信有一天你再見到她時,你一定會滿目驚詫,
卻又喜不自勝!

事事無成 回複 悄悄話 忍不住也說說,2001年的時候羅湖就有個爛尾樓是金
色的不知是不是這個,2006年我坐了地鐵車上隻有幾
個人,5快錢統一票價(巴士從羅湖到南山1塊多)而且
跟地麵上最美的深南大道相同路線.竹子林那時也都是便
宜的農民樓出租,現在啥樣了望見照片.
paul_201652 回複 悄悄話 我是83年9月到深圳的,見證了她的成長,是我的第二故鄉了。但還是懷念以前的深圳,人少、路寬、空氣好,特別是蛇口,特別是入口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6年曾回深圳,昔日的大學同學,都已身居要職或下海的已經上岸了,同學相聚,把酒言歡,難免一番感概!是的,現在的深圳大了很多,變化很大。已不見昔日的痕跡。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一棵柳的評論:

君是一顆柳,柔和謙恭,搖曳生姿。
可是卻依然有銳眼慧心,見地純正!

非常讚同君的觀點,吏治是個很大的問題。
相信不止是百姓,精英們也早已看到了這
個症結。

相信會慢慢好起來的,這需要時間。福利
製度也會逐漸配套,得以完善的。總的來
說,要使我們的國家達到相當的水準,還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啊!

隻要方向對,就好!隻要人民的生活在不
斷地改善,就好!隻要文明的程度在不斷
提高,就好。哪怕它很緩慢!漸進總比突
變好!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賭城安家的評論:

謝謝安家君!你的鼓勵讓我
有信心把心中所感樂於與大
家分享了。非常感謝!

這麽說,君在賭城,
好啊,賭城也有真情在。
很高興認識安家君!
讚虛擬中有真實!

一棵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點綴的評論:
點綴君,兩地的我都坐過,大概你是懷了一顆愛國心,看到國內的進步就很欣喜。而沒出過國門的,反而總是這兒不好那兒不順的。其實,跟國外的一些地方比,中國是很發達很富饒的。如果中國的吏治能有所改善,就更好了。還有福利製度,中國還差很多。
賭城安家 回複 悄悄話 點綴君文筆極好!盼多寫些回國觀感。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一棵柳的評論:

哦,是嗎?兩地的地鐵。我都沒坐過。
隻是想哪個新哪個就先進了。哈哈。
看來,也不一定能夠哈。

一棵柳 回複 悄悄話 深圳的地鐵比上海的差。售票係統差。而且沒那麽四通八達。報站不清楚。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etshelp的評論:

哈哈,不是那麽容易。趨勢是這樣了。
Letshelp 回複 悄悄話 你還死賴著不海歸?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飄俠的評論:

哈哈,一定!國內建設什麽都是絕對超前的,都是一流的技術和設備。飄俠也坐地鐵嗎?應該常常是一個旱地拔蔥,便絕塵而去了吧!哈哈哈。見到你的名字和你的風範特別興奮!下次要請你簽名了!

謝謝光臨並留下墨寶!周末快樂,飄俠!

飄俠 回複 悄悄話 深圳的地鐵比NY的要好很多,跟北京上海的地鐵差不多。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