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斯羽的人生之旅 —— 讀小說《更在斜陽外》

(2011-04-21 23:14:17) 下一個
                         
 

                                            

斯羽的人生之旅

——讀小說《更在斜陽外》(聞弦歌著   

  http://www.hwzhiyin.com/read.php?tid=902&fpage=6

 

 

就像每個人離開學校,離開父母之後,都要走進社會,開始自己的人生之旅一樣,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叫做斯羽的女孩兒,也有同樣的經曆。不過,不同的是,她的人生之旅一開始就是驚濤駭浪,隨後又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滿了挫折與艱難。使她的故事更為典型,也更加令人不勝唏噓。

 

斯羽,姓安名斯羽,一個普通的北方女孩兒,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美好的人生本應由此就可以開始了。可是在感情上她卻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成為一個類似小三的人。為此她的父母寢食難安,痛心疾首,最後被逼無奈,傾全家所有,把她送去英國留學,想以此為下策能讓她從那個人的身邊離開。

 

故事就是這樣開頭了,在激烈矛盾衝突中,斯羽離開了父母,開始了在英國的生活,也開始了她曆時十幾年的這段人生之旅。這十幾年正是斯羽人生的最好時期,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如花似玉,聰慧堅毅。可是也許正是天妒紅顏,平安與幸福好像從此就離她而去了,與其她同齡人相比,斯羽經曆了更多的感情挫傷,遭受了更多的心中痛楚,經受了更多的生活磨礪。

 

小說以三十九章之巨的篇幅,詳細描述了斯羽的這一段人生與感情的複雜經曆,令斯羽在英國的生活一幕幕地呈現在讀者的麵前。由於現實生活中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在小說中出現,這部作品所描寫的故事便有了極大的真實感,它帶給讀者的衝擊,就像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報告文學,具有相當的震撼力。

 

 

在小說的開始階段,斯羽的行為並不令人讚同。她走火入魔,一意孤行,在感情問題上完全不理會父母的勸阻,全然不把他們的苦心當作一回事,甚至對父母簡單粗暴,極其不耐煩。那時的她,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叛逆,好像誰都可以是朋友,唯獨父母不是朋友。對誰都可以信賴,唯獨對父母不能信賴。甚至到了一聽父母說話便不能忍受的地步,與父母的關係幾乎形同水火,無法相容。

 

無疑,這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悲劇,為此斷送了父親的仕途與健康,母親的不幸與最終的離去,也與斯羽的倒行逆施不無牽連。家,因為斯羽的緣故,已經不成為家了。反過來斯羽也深陷痛苦之中,遠在英國的她,也為與父母的無法交流而落淚。

 

可是,就在父親被人陷害,失去自由之時,斯羽對父母那無法割舍的血脈之情,一下子就顯露無疑。消息傳來,她立即就放下了手上的一切事情,急忙回到國內,為營救父親四處奔走。她憂心如焚,到處求人,甚至自取其辱地去找那個有負於她的方楚,斯羽已經完全不考慮自己,隻要是能洗刷父親的罪名,把父親救出來,她願意舍得一切,不怕做出任何犧牲。

 

其實,從離開陳宣開始,讀者對斯羽的觀感就已經大為好轉。到了她為營救父親而不顧一切的時候,人們終於原諒了她,並開始同情她的遭遇,體諒她的難處,明白她的艱辛。希望她能夠最終為父親逢凶化吉,解救父親與危難之中。很明顯此時讀者的心已經與斯羽在一起了,急她所急,想她所想,完全把她當做了一家人。

 

父親突然有難這件事,也成了斯羽成熟的催化劑,使她一夜之間就變了另外一個人,她開始理解父母,並願意表示出她對父母的關心與疼愛了。這也是一種壞事變好事。這個變化也說明,斯羽其實是個很孝敬父母的人。雖然她不聽父母的話,惹他們生氣,可是一旦父母有難,第一時間衝在前麵,為父母排憂解難的不是別人,還是斯羽。這個本能的行為,說明她到底是父母的親生女兒,與父母還是有感情的。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及與父母的親情,是永遠割舍不掉的。

 

所以,從本質上說,斯羽與父母的矛盾,也是她成長中的一個過程,表明她還不會與父母相處,不習慣於把他們當作朋友,沒有意識到在感情的問題上更應該積極尋求父母的意見、幫助與支持。斯羽的這門功課,直到母親去世前的半年間,斯羽在床前伺候她的過程中,才算及格。不過,因為這個缺憾,斯羽還是在她的人生之旅中,用青春與幸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生活中的斯羽是個很講義氣的人,她身上有北方女人的爽快與豪邁。是個可以讓人負她,而她絕不負人的人。因而她慷慨,仗義,並不看重物質與金錢。為了把王海洋從綁架者手中搶救出來,她不怕鋌而走險。為了把劉娟從賭癮中搭救出來,她一次次去拯救她,直到仁至義盡。陳宣與她糾纏,她可以毫不在乎地把自己僅有的五萬鎊積蓄都甩給了她。陳宣自殺身亡,她還匿名捐錢給他的父母,以便能讓死者的雙親得到一絲安慰。這些事例都說明她做人坦蕩磊落,很有俠肝義膽。

 

但是在感情的處理上,斯羽就顯得很單純,很不成熟了。從開始的誤入歧途,到後來的一連串感情中的不盡人意,以至於在遭受一次次的挫折之後,她不再相信愛情,也不再相信婚姻。她寧可與相戀的人以朋友的關係相處,也不願意再往前多走一步,她成了個獨身主義者。

 

因此,她毅然地與默默愛著她的George分手,把已經萌生的感情束之高閣,任青春年華似水流去。即使當她得知她已經為George懷上了身孕,她還是沒有想到要回到George身邊,這與當初她懷上了方楚的孩子時的心態大不一樣。可見,此時的斯羽已不是當時那個不成熟的斯羽了,她可以分清愛情與婚姻的界限,她會保護自己了。然而,這次她的拒絕卻是明顯得錯了。所以,當她知道George患病的真相後,就不再抗拒,也不再猶豫,而立即就回到了George身邊,並帶上了他們愛情的果實。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大團圓,可是卻是一個遲到了的團圓,更是一個隱含了巨大哀傷的團圓,因為令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心愛著斯羽的George,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重疾。這樣的安排,是作者意在追求一種悲劇效應?還是留下一個更開放的結尾,為讀者留下了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相信應該是後者。

 

George的健康為斯羽終於盼來,並被時間考驗而證實了的愛情,帶來了一個痛心的陰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巨大遺憾。可是有遺憾才是生活的真實,即使完美的愛情,不因為有了天大的遺憾,就失去她的生命力。況且,遺憾算什麽?疾病算什麽?在愛情麵前,什麽奇跡都有可能發生,什麽美夢都有可能成真。這是愛的奧秘,也是人們對斯羽與George的美好感情的真誠祝願。

 

 

在這部小說的眾多人物中,王海洋是一個極其有特點的人。他的江湖氣,他的豪爽,他的仗義,他對斯羽父母盡心盡意的照料,以及對斯羽的追求與畏懼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說他帶有天生的劣根性與局限性,他卻是一個令正人君子也要汗顏的人。實際上他是一個真正的有血性的人。

 

在成功營救斯羽父親這件事情上,王海洋竭盡全力,功不可沒。在以後的日子裏,更是因為王啟動了在英國的生意,斯羽才能夠有機會發揮才幹,在商場迅速打開局麵,從而令斯羽告別了為生存而拚搏的窘境,實現了經濟自立並有能力給父母提供更多的資助。

 

所以,斯羽在命運之途上能夠絕處逢生,有所轉機,王海洋的作用是沒有人能替代的。斯羽與王海洋的恩恩怨怨,不乏許多溫馨的場麵。無奈斯羽就是不喜歡他。隻把他當作朋友,並不把他當作戀人,王的苦苦追求也就一直被拒之門外、不被理睬。這就是緣分的問題了。緣分不夠,怎麽努力都毫無用處。

 

陸家豪,一個方方麵麵條件都不錯的人,可是就是在什麽地方有點兒不對勁兒,而始終成不了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最終被斯羽所擯棄。平心而論,他曾經也是真心幫助過斯羽,可是他又是一個總會在關鍵的時候,令斯羽傷心欲絕和尷尬莫名的男人,一個扶不起來的阿鬥。他是這部小說中真正意義上的悲劇人物,最後還是沒有得到斯羽的理解與同情。  

 

說到牧歌,不能不說她在最後的表現令人大感意外。她本來是一個很陽光,很正義的人,是斯羽的同學兼閨蜜,對斯羽忠心不二,言聽計從。也對斯羽細心體貼,愛護備至!後來她更成為斯羽事業上的好夥伴,幫助斯羽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她的所做所為,樣樣都出色,都是恰到好處,可圈可點。為此她贏得了斯羽的信賴,也贏得了讀者的好感與尊重。人們為斯羽有這樣的好朋友而為之慶幸。

 

可是她到了英國後,性情卻發生了極大得變化。發生了兩件事令人意想不到事情。一個是她居然愛上了陸家豪;另一個就是她竟然向斯羽發難,為了陸家豪不惜同斯羽決裂。這令讀者大吃一驚。她怎麽突然變成了這個樣子了呢?令人極其不可思議。

 

由於她的突然失態,斯羽的心受到重創。其程度不亞於經曆又一次嚴重的愛情破裂。也令朋友間一個好端端的聖誕假期歡聚,被她的不正常而斷送了。斯羽因此更要從酒精中尋求麻醉,以解除心裏的痛楚,以至於又一次不在理智清醒的狀況下與人上床,導致事後再次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

 

牧歌的舉動令人費解。可是帶給人的驚醒卻是重要的。這就是人世間最難處的關係,便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最具殺傷力的傷害便是來自最親近的人、最親近的感情。此時的牧歌對於斯羽來說就是一付這樣的毒藥。

 

在斯羽的心裏,一直把牧歌視為自己的親姐妹,最知心的人,可是沒有想到,最終能把斯羽打翻在地的人,不是方楚,不是陳宣,不是陸家豪,不是王海洋,不是那些個與斯羽有過感情關係的男人,而是一個數年來對自己不分彼此,關係極其密切的牧歌。

 

盡管斯羽懷孕之後,牧歌主動與斯羽和好了,可是讀者完全有理由相信,這種事情既然有了第一次,就不會沒有第二次。這種事情給人們帶來的啟迪是,朋友間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比較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可以親密無間到失去一定的距離,因為,唯有距離是保證朋友間相安無事、避免反目成仇的重要屏障。 

 

當然,牧歌的反常似乎還應該有一些特定的原因。比方說離異對她的心態所產生的影響,長期的孤單、沒有愛情的生活而導致的性格不正常等等。至少斯羽也有一定的責任,在牧歌來到英國讀書後,她對牧歌缺少了相應的關照與關心,這一點,斯羽也覺察到了。看來,在這件事情上,兩個好友都應該學到了各自的功課才對。不過,不知道為什麽,牧歌還是叫人擔心。

 

 

讀罷斯羽的人生之旅,令人不僅凝神靜思。因為故事發生的年代就是我們每個讀者都有生活過的最近十幾年,所以這部小說也像是在寫我們身邊的故事和人物。充滿了真實感與現場感,特別是對於身在海外的讀者來說,對於小說中的人和事,並不陌生,更有點兒身在其中的感覺。

 

斯羽的故事不是孤立的。她的人生之旅代表了一批華人在海外的奮鬥曆程。她的感情經曆更是許多人曾經的感同身受。同時,斯羽的為人也告訴我們,做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挫折不會杜絕,但不能喪失信心。機遇永遠屬於不向困難低頭、敢於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人。

 

斯羽的人生經曆,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戀愛的經曆。愛情是人生的主題,人類就是在從事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地追求著愛。因此當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後,愛就是最重要的了。這個主題反映在斯羽的身上也就最明顯不過了。斯羽在愛的道路上由幼稚到成熟,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用去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然而卻是非常值得的,因為最終追求到了夢寐以求的愛,所以說斯羽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這部小說向我們展示的意義也在這裏。人就是在對愛的不斷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認識客觀,逐漸地向真愛靠攏,最終獲得幸福。當然由於這個過程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不明確性。人們就像斯羽一樣,常常把不是真實的當做真實的,不是最好的當做最好的。因此要走不少的彎路,付上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斯羽與方楚、與陳宣甚至與陸家豪的感情糾葛,就是一種這樣的霧裏看花,水中撈月。所以斯羽頻頻誤入迷途,在一段的時間內失去自我,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用情節與人物向我們揭示這個道理,令我們在故事裏,在斯羽的人生裏感悟這個事實。在小說接近尾聲的時候,斯羽來到位於倫敦邊上的小城Bath住了下來,從而可以回顧以往,休息療傷。看到這時的斯羽淡定無求的心態與舉止,真是令人有如釋重負之感。此時的斯羽已經完全脫胎換骨了。她身上的浮躁、偏激、幼稚、感情用事等弱點都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堅強、剛毅、沉穩、內斂等優點。成熟的斯羽更有韻味與魅力,更能博得人們的好感、同情與感動。

 

小說成功塑造了斯羽這個人物。她的普通,讓我們感受到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個人。她的錯誤,讓我們更相信她的有血有肉,真實可信。她的堅強,讓我們看見她輸得起,也贏得起,是個永不言敗的人。她在親情、友情、愛情上所麵臨的考驗,也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之旅中所要麵臨並要交出答卷的考試。雖然斯羽付出比常人多出了數倍的代價,可是她最終贏得了考試。我們呢?我們跟斯羽一樣最終也贏得這場考試嗎?當我們想到遠在英國的斯羽,這個問號便不可避免的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現在斯羽生下了一個混血女嬰,愛屋及烏,已經喜歡上斯羽的人們自然要開始惦念起這個名叫Grace的小公主。這個有斯羽的聰慧,又有George的輪廓的小女孩兒,長大了一定會跟媽媽一樣美麗,但不會有媽媽年輕時的不幸。因為她一定是個乖孩子,一定與媽媽是朋友,絕不會拒絕媽媽的支持、幫助與關愛,決不會重蹈媽媽當年的覆轍。

 

說到此,斯羽最初對父母的態度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引以為戒。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愛情順利,家庭幸福。一個年輕人成熟與否的標誌之一,也是要看他與父母的關係。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完全擺脫稚氣的同時,如果能夠立即就與父母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關係,他(她)必然也會在日後的人生之旅中少走許多彎路,避免不必要的痛楚與損失。

 

所謂家和萬事興,說的不僅是夫妻間的關係,也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是慈母、嚴父、兒女孝順的。也沒有一個家庭,子女視父母如同仇人,卻能夠平安無事、祥和幸福的。子女能夠接受父母的教誨,特別是在剛剛踏上人生之旅時,如果能多聽一些他們的指點與勸導實在是太重要了!

 

上帝造人是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的。在讀書時讀書,在戀愛時戀愛,在結婚時結婚,在生兒育女時生兒育女,在事業有成時,一心事業,在贍養父母時,孝敬父母,在兒女長大時,享受子孫同堂的天倫之樂。人生就是這麽普通,人生的意義與樂趣也就在這些普普通通,人人一樣的過程裏。可是有的人就諸事遂順,有的人就是困苦多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在人生起步之時,身為人子者與父母的關係。斯羽的教訓應當是我們所有人的前車之鑒。

 

 

範仲淹有名詞蘇幕遮,內中有名句: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說的是思鄉人與自己的家鄉天各一方,因遙不可及,而更生思念之情。作者用這個金句中“更在斜陽外”作小說的標題,用意應該在於,這個故事雖然是在遠離祖國的異域他鄉發生的,可是同樣的絢麗多彩、引人入勝。同樣可以讓她的國人家人為之釋懷與自豪!正可謂,天涯處處是芳草,哪怕遠在斜陽外。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美好動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走進文學原創網站,百花盛開、春意盎然,其中許多作品都是很優秀的。《更在斜陽外》就是一部這樣的代表作。小說在強烈的當代背景襯托下,故事跌宕起伏,濃烈厚重。為現時華人的海外生活留下了一部寶貴的文學記錄。如果說這部小說極有可能被搬上銀幕或熒光屏,成為《北京人在紐約》之後的又一次轟動,也不是不可能。

 

這部小說的問世,不僅活躍了網絡文壇,也讓人們認識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創作人材。作為女性小說家,作者在小說格局的構建,故事細節的設計,人物性格的刻畫等方麵都是大手筆,大氣魄。讀罷這部小說,你不能不佩服作者那如虹的才思,那奔騰的文筆,那豐富的想象,那精湛的表述,還有那行雲流水般的心思意念與豐盛才華。

 

作者在小說中僅有的為數不多的幾處性愛描寫,也都非常雅致清麗、含蓄優美。無論在思想觀念與遣詞用句等方麵,均清晰地表現了作者的手法與理念。這是一種對人生美好的禮讚與崇敬,也是對人生幸福的歡呼與謳歌。其表現在女性視角所獨有的詩情畫意上,是男性作家所永遠無法媲美的。

 

《更在斜陽外》是筆者讀過的作者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同前一部小說《關於婚姻》一樣,這部小說又為作者見證了勤奮與才華。人們相信,隨著不斷地耕耘,作者的成就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所認知。作者的名字出現在暢銷書排行榜裏的那一天,已經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了。

 

 

 

相關聯接:

 

小說《關於婚姻》(作者 聞弦歌  發表於《新海內外知音網》)

http://hwzhiyin.com/read.php?tid=404&fpage=7

 

評論《掀開婚姻的蓋頭》—— 讀小說《關於婚姻》(作者 點綴  發表於《海內外知音網》)

http://hwzhiyin.com/read.php?tid=868&fpage=6

 

 

背景音樂:大提琴曲 紅雪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