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正在經曆著第三次世界大戰,同感。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國家和國家的戰爭,是人類之間的大戰。而這次則是人類和病毒的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9個國家參戰,第二次有61個國家;這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卻席卷了全球,無一淨土。來勢洶洶的敵人肉眼看不見,卻更加狡猾,更加難以防禦,將來不及準備的人類打了個措手不及。中國的抗疫好不容易告一段落,世界卻陷入了苦戰。而美國,正在激戰。
非常時期,非常戰爭,誰敢橫刀立馬,惟我白衣天使。
想知道疫情中我們的白衣天使們都經曆了、或正在經曆著什麽?讓我帶你走近他們,我們明州的華人醫生、護士們。
首先,明州華人醫生協會(AMCP)成立了“Covid 19 Relief Fund(新冠抗疫基金)”。醫生及家屬們身先士卒,慷慨捐款,並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募捐、采購防護用品,送給明州的醫院和診所。同時,醫生們仍然在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抗疫的前沿,治病救人。
4月6日,醫生協會現任會長神經專科李英傑醫生、上一任會長心髒專科李大元醫生,親力親為,將1萬隻醫用口罩送到了告急的M Health Fairview診所。
隨著疫情日趨嚴重,各大醫療係統紛紛成立了新冠診所,專門診治新冠病人。扈衛寧,MD-PhD (醫學博士),一個內心和外表一樣美麗的兒科大夫,即誌願報名了她所在係統CentraCare的新冠診所。因為報名醫生太多,她沒有被批準。然後因為同科室醫生抽調去新冠診所,造成原來診所醫生緊缺,她又報名了加班。我上禮拜六找她聊天,那個上午她就在加班,看了10個小小朋友。扈大夫的診所還沒有護目鏡,有一次她被一個小病人迎麵連著噴了2個噴嚏,幸好最後沒事。
分享一件扈大夫的先生在微信朋友圈裏貼的好人好事。這是當年“學雷鋒”活動中的常用詞,我覺得用在這裏很合適。為了鼓舞特殊時期中同事們的士氣,扈大夫特意自掏腰包為整個診所二、三十位醫務人員訂了午餐;並在上班前一早跑去 Sam's Club ,為愛吃零食的護士小姐們加買零食。去收銀台排隊時,隊伍前麵的一位美國白人婦女看見穿著醫生工作服的扈大夫,馬上就說:“謝謝你們正在做的,你到我前麵吧!” 大家隨之紛紛讓道。扈大夫因為時間確實緊,故不好意思地一邊結賬,一邊解釋:“這段時間大家壓力都很大,我給護士們買的。” 那位婦女一聽,馬上掏出現金,硬塞給收銀員:“我堅持要付這筆費用,我們非常感謝醫生護士們……” 突如其來的疫情喚起了無數凡人的善舉。
(扈衛寧醫生)
王培薏是Allina的內科醫生。學生時代一路學霸的她,平日裏非常低調。我因為時不時和她會有小聚,才了解一點。疫情中,卻常常看見她在群裏出現,百忙之中和大家分享一線疫情,傳授防護知識。Allina一直到三月中旬才成立新冠診所。這以前,疑似病人都是找王醫生這樣的內科醫生或家庭醫生看病的。王醫生的病人裏就有新冠陽性者,她的壓力可想而知。那些日子裏,她每天半夜都要上網查看預約第二天來看病的病人情況;發現可疑的,馬上要通知有關醫務人員,讓大家可以提早作好防護準備。新冠診所成立後,王醫生涉及疫情的工作變成了篩查疑似病例。但病人對新冠的恐慌,讓她仍然壓力不小。有病症較輕不符檢測條件卻非要檢測的,有罵美國CDC(疾病防控中心)不得力的……王醫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當心理醫生。
王醫生除了本職工作,晚上回家還要解答朋友們的有關問題,休息日都要打電話查詢病人狀況。有一位患有白血病、哮喘病的老人,咳嗽、發燒、氣喘,卻死活不聽王醫生的建議,不肯去新冠醫院;王醫生隻好每天2個電話查詢情況。王醫生還長年堅持主持醫生協會診所的義診。這些都是無償付出。她用人心換得人心。疫情中,有怕她太忙沒空買菜,送菜上門的;有怕她缺口罩,至今不知是誰將一包口罩掛在她家門上的;有約了網診不為看病卻是來問需不需要口罩的;有直接將一整盒口罩送到診所的……當她把華人送給她的口罩分給醫護同事們時,那些美國人都感動得大讚:“你們中國人真好!” 我們華人正用實際行動在樹立我們群體的正麵形象。
(王培薏醫生)
馮曉是我新結識的,一接觸就感覺如沐春風,非常舒服可親。她是HealthPartners的家庭醫生。HealthPartners的抗疫工作相對算是井然有序的,比較早地成立了新冠診所。馮醫生所在的診所不是新冠診所,加上疫情期間其他病人少了,故診所容許部分醫生在家上班,用電話或視頻看病人。馮醫生選擇了繼續去診所上班,把在家上班的機會留給了那些長者或孕婦醫生。她還誌願報名了HealthPartners周末的新冠電話門診,已經連續加班三個周末了,每個周六周日上午都在電話上。周末新冠電話門診特別忙,比如上個周六4月4號那天,他們電話門診量有350多個。
馮醫生想讓我轉達給讀者,不要恐慌,我們明州的醫生已經準備好了迎戰更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她和其他誌願醫生已經接受過訓練,隨時準備增援Urgent Care(急診診所)和醫院住院病房。但願疫戰早日結束,不需要馮醫生和更多的醫生為我們衝鋒陷陣。
(馮曉醫生)
醫生們在疫情中堅守著各自的崗位,盡心幫助各種病患者。癌症放療專科王鑫大夫,他的病人必須每天來醫院接受治療。癌症病人免疫力低,讓他們麵臨新冠病毒時比常人更加脆弱。有一位病人因為買不到口罩,病人和家屬都急得在王大夫麵前哭了。病人沒有口罩當然不是王大夫的責任,他卻感到慚愧,最後把自己的口罩轉給了那位病人。而他自己口罩也不夠。他們那兒幾十個醫務人員,每天每人隻給發一個。不得已,王大夫在向醫生協會求助。惻隱之心,仁也。醫者仁心,說的就是王大夫這樣的醫者。
還有一位醫院住院部主治醫生,在過去幾周,一直參與新冠病人的診治工作。令人高興的是,病人們都康複出院了。她也想讓我轉告大家,明州的醫院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未來幾周可能來臨的疫情高峰期。這位醫生不願透露姓名,再三說這是她的工作,是應該做的份內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幾乎是所有醫生們的共性。
我還想寫一下護士。護士是疫情中的高危群體,是最先、最多接觸患者的。劉雨花是North Memorial Health的醫院手術室護士。他們醫院有不少新冠病人,而醫務人員的防護用品卻一直奇缺。到現在手術室還隻是麻醉醫生、護士才備有N95口罩。手術護士和手術器械師都沒有,隻有一般手術口罩,而且每人每天隻有一個。氣管插管時是最危險的時候,雨花和其他醫護人員得暫離手術室,等插管完了再進去,很不安全的措施。可憐樓上新冠病房的護士,連帽子都沒有!雨花和其他手術室護士們就把自己收藏的各色帽子找出來,送給新冠病房護士。
因為疫情,很多不是太急迫的手術都被臨時取消了,手術總數減少了,手術室護士人員過剩。醫院讓手術室護士選擇,可以繼續上班;也可以在家休息,工資一律照舊。雨花選擇了繼續上班。當我問為什麽這樣選擇時,她說孩子大了,家裏沒什麽負擔,又有經驗;還說醫院裏她這樣情況的,都是和她一樣的選擇。漂亮可愛的雨花,好有擔當!
(劉雨花護士)
我很想寫醫生協會的主席,美麗、能幹、善良的李英傑醫生,她為這次疫情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可她堅決不讓我寫,恭敬不如從命。太多有關醫生、護士們的感人故事了,篇幅有限,就寫到此吧。管中窺豹,疫情中白衣天使的所作所為可見一斑吧?
誰是這場疫戰中最美麗的人?就是他們—— 那些在前沿工作的醫生、護士、醫務人員們,那些仍然在為我們提供服務的營業員、郵遞員、送貨員們;那些在為抗疫研發試劑、藥品的科技工作者們;那些在加班加點生產抗疫物資的工人們……
最後引用白衣天使王培薏醫生常告訴病人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吧, “也許你的感覺就像在隧道裏,見不到光亮;但別怕,我會握著你的手,領著你走出黑暗。“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