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學外語想到的

(2011-06-20 20:06:38) 下一個
從初中就開始學英語了,但在學校裏就學了8年,自己還學了一些時間。可是英語始終不會,聽不懂不能說更不會寫。以前能勉強看些東西,現在僅剩的這點本事也蕩然無存。其實不僅限於英語是這樣,其他的功課也大抵如此。今天說說學外語。女兒不到9歲離開祖國,來到一個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地方,無論語言、生活習慣。但僅半年之後基本交流已沒有問題,一年之後與當地的孩子沒有差別。記得當時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想不到孩子的語言功能這麽強,一般一直要上到大學畢業都學不好外語。老師當時50歲左右,第一次接手一個外國學生,眼看著一個連字母都不會的孩子,一年之後的變化,很感慨。說到這裏您大概會說,學外語要有環境,有了環境就能學好了,我也有過同樣的想法。但反過來看看我和她爸,就覺得語言要環境的這個說法好像不大對,她爸工作的時候公司裏原來隻他一個中國人,其餘大多都是本國人,要說語言環境是有的,但10幾年過去發音還是原來那個樣子,寫出的東西生硬無比,而且在國內的時候已經學了好多年。為什麽孩子的能力如此之強,大人則不行呢?以前有人說過,說孩子12歲以前學外語是最好的時機,過了就難了。不知這個12歲的年限是如何得到的,但想來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孩子越小學語言的能力越強。童心是開放的,不會邏輯思維,心裏少有恐懼和對比。也不會有那麽多的羞恥感。所以開放的心扉很容易接納一種新的語言,而且是完整的接納,渾然天成。我們學外語的時候要學語法、學發音規則,記得書上還有發音氣流圖。想來多麽可笑。說是人要修煉到赤子之心,就算修煉的差不多了。以前反複地琢磨,為什麽要修煉到赤子之心?我們出生的時候天然的赤子之心,以後如何修煉也難達到為什麽?我們來到人間,本來幹淨的心,要你幹這幹那,學一堆東西,學的這些東西,汙染了我們的靈魂,離開了邏輯思維好像不好生存,心裏裝的東西越來越多,完整的我執心慢慢形成了。把心裏不經意間裝滿的東西去掉,是今生要做的功課。去的幹淨的又變回了赤子之心,大多數人去不掉,死亡來臨時明白了,晚了。這一生功課沒做完,下一生還要接著來。所謂開悟了,悟得了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