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父親的博客

飽含著些微的感受,感受此生的每一點點滴滴的感動!
正文

中國孩子受教育目的成長脈絡

(2010-06-03 02:40:27) 下一個

中國孩子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成年後服務於社會的職業選擇,來獲得自生生存的物質基礎,這是目前在國內借以人多而生存危機常理下的主要考慮方向,而非發達國家因社會保障體係完備寬鬆的生活環境中,受教育是考慮生活樂趣取向及對人類社會發展貢獻而獲得可家族遺傳的社會地位方麵的精神收益。

本人粗略歸納了一下,孩子成年後生活在國內的職業方向大致有四個方麵:

一、體製外下層:指的是不在國企保障範圍內的,收入低,勞祿無閑的階層;
    這種職業人的特征是,單純以生存為目的,社會關係簡單,所為對社會不會產生影響,家庭及個人的社會地位低下,思維簡單,沒有可遺存的物質、學識及社會關係沉澱,使後代不能在一個社會平台上成長,還得從零起探索,重複上一代的人生;從曆史上看,這是中國社會得以延續的主體人群;

二、體製外上層:是在上一種階層家庭成長起來的,因個人素質及成長環境特殊的少部分高素質人群,在體製內不甘心,為光耀族群而就體製外上層。這種人群吃苦耐勞品性純厚,但缺乏曆史視野及宏觀思想,合適於具體事物操作,但因象一顆脫離了階層原根的樹,為減弱受風破壞,樹冠不敢綻開,因而難有大成,稍有風吹草動便促其緊張易倒,精神備受壓抑與環境擠兌,隻能小心翼翼的珍惜現存條件;

三、體製內下層:或者具備一般的家庭社會關係,心智純厚甘為人下無爭平靜生活;或者社會關係優越,但心智頑劣隻能擠身此層。雖然收入不高,但因受體製保障,具備普遍性的社會地位,與體製外階層相似,這個階層是體製內的主體人群,也是決定政治方向所策重的階層,因而也是受政治控製最為嚴格的人群,以此保障構成穩定。因具備了無憂的生存物質基礎與社會關係,這個階層相對講時間精神有閑,因而具備了可上可下的彈性條件。

四、體製內上層:嚴格來說,這個階層是為體製內下層憑空而設的,理論上是從體製內下層選拔出來的。為調動其積極與忠誠特質,必須體顯出區別於被管理階層的優越性,但因組織活動頻繁,客觀促其照章循矩,而個性無多,盡管是體製的護衛階層,但因其優越性的懸位,使下眾躍試,思想進而惶惶,促其同層結網互支以利,累資攀上以脫下。

綜上,中國孩子受教育的成長脈絡第一目的,便是體製內的下層,下,可自保,上,具資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