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來看,前南使館炸彈在這兒!沒有被拉回家研究

(2010-06-17 00:05:39) 下一個
[轉貼]來看,前南使館炸彈在這兒!

在美國和北約轟炸使館之後,為了弄清大使官邸內那顆未炸之彈的情況,我們特地請南斯拉夫專家來實地勘察。他告訴我們,炸彈由於慣性和巨大的衝擊力會鑽入很深的地下,遇到堅硬的岩層還會拐彎,所以現在很難斷定它在地下的位置,需要專門的儀器進行探測。專家估計,這顆炸彈沒有定時裝置,引爆裝置已經失靈,它躺在地下,沒有劇烈的震動,不會爆炸。

  由於使館地下還隱藏著未炸的炸彈,由於這塊地方是駐南斯拉夫使館外交官們的傷心地,征得國內同意後,駐南聯盟使館決定放棄被炸使館這塊地方,另尋新地建設使館。

  中國被炸使館的位置是新貝爾格萊德櫻花路3號。這裏不但交通方便,而且距離多瑙河和著名的薩瓦河、南聯盟政府以及老貝爾格萊德繁華的商業區都不遠。有外商打算在被炸使館舊址按照世界一流標準興建一座豪華的銀行;日本和津巴布韋在炸館之前已決定在附近地段建造館舍。但在炸彈移走前,誰也不敢破土動工。被炸使館後麵住宅區的居民們,更是時刻擔心這個“瘟神”突然發作,也擔心其在出土過程中會隨時爆炸。

  據我駐南斯拉夫記者趙文城報道,五年之後,為了將這個“瘟神”安全移走,塞黑政府撥款15萬美元,軍方做了長達幾年的準備工作。2004年6月17日,塞黑軍方的排彈專家和貝爾格萊德的一家公司攜手開始了“排彈”工程。工程進展超乎意料地順利,到7月1日便告結束,比預定工期提前半月完成。工程進展如此順利的原因是,炸彈埋藏點比預計淺十多米,而且彈頭朝上,斜臥在大使官邸左側柱子地基之外。這樣的位置十分便於挖掘,也不用排水。據了解,排彈專家馬爾蒂諾維奇動用了三十多人、兩輛推土機和兩輛挖土機,在兩周時間內挖掘了2500多方土,挖出一個麵積十多平方米的大坑,那個沾滿泥巴的灰色“瘟神”終於被排除。由於工程進展意外順利,政府撥給的款項節省了大半。

  馬爾蒂諾維奇向記者介紹說,美國的這顆炸彈全長2.6米,重量達950公斤。美軍 B-2隱形轟炸機投下的這枚炸彈擊穿了中國使館內兩層樓的大使官邸,又打透官邸地下室的地麵,80度傾角鑽入地下,接著又在地下沿弧形軌跡鑽行14米,並掉頭向地麵突進了一段距離,遇到官邸地基的堅硬立柱後才停了下來。據悉,這種炸彈又稱GUB-31型精確製導穿透炸彈,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係統製導,具有全天候、自動跟蹤的功能。這同我國一些專家的評估完全吻合。

  馬爾蒂諾維奇說,炸彈在地下鑽行過程中,引信被點燃燒毀了,彈體上的穩定翼部件以及彈尾的“慣性—全球定位”製導套具已脫落。馬爾蒂諾維奇強調,這枚炸彈內裝填著450公斤高爆炸藥,幸虧當時它沒有爆炸,否則肯定會將大使官邸徹底摧毀。7月1日,炸彈被排除後,塞黑國防部長達維尼奇向新聞界宣布:“五年來,在原中國大使館廢墟內這顆未爆炸彈始終威脅著新貝爾格萊德居民的安全。但從今天起,人們晚上可以放心睡覺了!”

  據塞黑有關部門7月2日宣布,這枚未爆炸彈已於當天上午11時運抵貝爾格萊德西30公裏處的巴裏奇小鎮,交由“第一火花”化工廠處理。化工廠將對這枚炸彈進行溶化回收處理。具體辦法是:製作一口大“鋼鍋”,將炸彈的固體炸藥藥倉放入鍋內熏蒸。當水蒸氣溫度達到攝氏95度時,倉內的固體炸藥就會溶化成液體慢慢流出。這些液體炸藥經冷卻後又恢複成固體炸藥,可作民用。專家指出,按這種方法處理未爆炸彈,不但可以廢物利用,還不會汙染環境。而塞黑有關工廠在處理未爆炸彈方麵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會出現閃失。

  館難發生後,有人曾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是否要嚇唬你一下,故意使炸彈不炸?”我想,通過以上介紹炸彈型號、性能,就不難回答這個問題。同樣型號的炸彈,投擲到使館都爆炸了,而投擲到大使官邸,卻保證不炸,我想,恐怕美國的先進技術也做不到。如果想跟我開個玩笑,美國送給我的這個“禮物”未免太“貴重”了吧!我想,炸彈,尤其是這種高技術的“精靈炸彈”,同任何機械設備一樣,都有出故障的時候。這顆炸彈不炸,完全可能由於引爆係統失靈。南斯拉夫專家們說,美國這種炸彈投擲後不炸的概率小於十分之一。而我得以幸存,也完全是受惠於這種“技術故障”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