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一女嫁二郎——談談“七萬億地方債務不算啥”
(2010-06-16 10:16:14)
下一個
一女嫁二郎——談談“七萬億地方債務不算啥”
王維洛
中國債台高築,地方政府更是債台高築。許多地方政府窮得連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都f發不出。發改委官員認為,七萬億地方債務不算啥,中國政府有許多可變現的國有資產,特別是國有土地。其實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已經被出賣了一次,其所有權又被地方政府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一女嫁二郎。
一.偏僻地區的地方政府無力支付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與獎金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人們把眼光投向北京;2009年北京舉辦建國六十周年的慶典,人們仍然把眼光投向北京;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人們把眼光投向上海;2010年廣州將舉辦亞運會,人們又把眼光投向廣州。在人們的眼中,中國就是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這裏就象一個建設大工地,拆了建,建了拆,日新月異。人們往往忘記中國的偏遠地區。盡管那些地方的政府有可以和美國白宮比美的政府大樓,但是地方財政入不敷出,甚至無力支付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與獎金。這是筆者回到當年插隊落戶的北大荒時的最大感受。
年輕時的一些朋友,如今也有在政府、銀行和企業擔任重要職務的,飯桌上自然談論起第二故鄉的問題。地方政府無力支付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與獎金怎麽辦?第一是向土地要錢,政府通過征用農田,然後當做商業區、居住區和工業區用地出賣,獲得巨大的價格差額;第二是向當地的大戶強借錢,主要是向當地的銀行借,向中國銀行借,向建設銀行借,向農業銀行借,向工商銀行借,向交通銀行借。一位銀行的副行長對筆者說,政府向你借,不能不借,在人家的地盤上做事,得和地方政府搞好關係。筆者問,政府不還怎麽辦?副行長回答道:會還的。隻是還了不久還要來借的。第三是扣押中央專項財政撥款,包括扶貧費,修築防洪大堤的撥款,建設汙水處理場的撥款,保護濕地的撥款,反正地方政府什麽錢都敢扣壓。一筆中央財政撥款下來了,市委和市政府在一起開個會,做個決議,就把中央的撥款扣下了。公務員開不出工資和獎金,政府不能運行,教師開不出工資和獎金,學校不能上課,政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公務員和教師工資這件事。上麵查下來,有會議決議在,有書記市長們的簽字,不怕,沒事。到鬆花江邊走走,看著岌岌可危的大堤,看著冒著多彩泡沫的江水,筆者真正理解了,什麽是政令不出中南海。
二.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2009 年,為了挽救中國經濟,中央政府增加了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發展。地方政府想從中央政府的四萬億元中分得一部分,必須自己也拿出一部分投資來。但是許多地方政府連工資也發不出,哪裏來的投資?於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施壓,迫使中央政府同意地方政府可以向市場融資。具體做法是:從政府中找幾個“能人”,成立幾個公司,讓地方政府以國有資產(主要是國有土地)做擔保,向銀行貸款,開發房地產,修路建橋造工廠等。地方政府一共融了多少資,借了多少債,中央政府不知道,沒有數。有專家估計地方政府債務為五萬億元人民幣,有專家估計地方政府債務為十一萬億元人民幣。根據統計數字,2009年中國增加的貸款達九萬億元人民幣,這年增加的GDP三萬億元人民幣。
最近中國媒體上流傳一份美國高盛集團關於中國債務的報告,報告說,中國已經成為“負債”大國,地方政府更是債台高築。估計2009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負債高達7.38萬億元人民幣(1.14萬億美元),約占中國政府總負債15.7萬億元的一半,僅地方政府負債額占當年GDP的四分之一。
如果按百分之五的利息(歐共體借給希臘貸款的理想)計算,地方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三千七百億元人民幣。如果政府的投資是有經濟效益的,那麽歸還這利息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許多投資項目都是沒有經濟效益的,比如三峽工程,比如南水北調工程,比如磁懸浮鐵路工程,比如高速鐵路工程,比如奧運工程,比如世博工程等等。
三.發改委官員:“七萬億地方債務不算啥”
針對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問題,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認為“七萬億地方債務不算啥”,因為中國政府有許多可變現的國有資產,特別是國有土地資源。
根據《第 一財經日報》報道,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近日在首屆中國金融安全高級人才開發論壇上說,“雖然全球不少國家都麵臨主權債務危機,但是中國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並不算高,我看到的一些研究機構的報告,對於這個債務的估計都是在(GDP的)50%以下,我估計是在40%~50%。”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和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政府相比有獨特的優勢,即中國政府的 資產非常多,土地是一方麵,另外還有很多可變現的國有資產,一旦需要可以變現,這是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
四.一女嫁二郎
1982年中國修改了憲法,第一次從憲法角度將中國土地製度確定下來: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根據物權法規定,政府可以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出讓(出賣)給私人,土地使用期分別為居住用地七十年,工商業用地五十年。私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的所有權。對於使用期滿後的土地使用和建築物的歸屬,物權法並沒有做出具體規定。
其實這種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分離的形式,並非中國特有,也並非是什麽新事物。比如梵蒂岡的天主教會就實行這種土地製度,比如以色列,又比如香港都實行這種土地製度。
在這種土地製度的房地產價值,就和土地私有製下的房地產價值不同。現在舉例說明:
在土地私有製下,一塊土地價值是一百萬元,建築物價值是五十萬元,房地產的價值是一百五十萬元,這一百五十萬元全部歸土地所有者所有。
在中國,這塊土地價值依然是一百萬元,建築物價值依然是五十萬元。按照李嘉圖的理論,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是96.71萬元(利息5%計),七十年後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是3.29萬元。私人擁有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的價值是146.71萬元。七十年後的土地使用權價值3.29萬元是歸國家所有還是私人所有,物權法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根據物權法的字麵意思,是歸國家所有的。但是許多善良的中國人以為應該歸私人所有。在使用期的七十年間,私人土地使用權的價值不斷地流失,而政府手中的使用期後的價值不斷地增加,一減一加,土地價值不變。
現在中國人購買的房地產,就是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的所有權,在上麵的例子裏就是價值146.71萬元。
這塊土地價值是一百萬元,當地方政府在出賣了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後,政府獲得了96.71萬元的土地出讓金,所剩的就是七十年後的土地使用權,價值3.29萬元。
但是地方政府在出賣了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後,又用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到銀行為融資做抵押,抵押的價值依然為一百萬元。銀行把貸款給了地方政府。
這塊國有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一個寶貝女兒,先是出賣了土地使用權,把女兒嫁了一次;然後再以土地所有權到銀行為融資做抵押,把女兒再嫁一次。一女嫁二郎。
對於銀行來說,私人購房,土地使用權加上建築物所有權,146.71萬元,給了一次貸款;地方政府來融資,銀行又給了一次貸款。一處房地產,銀行給了兩次貸款。為了比較方便,貸款率按百分之百計算。與土地私有製的國家相比,一處價值是一百五十萬元的房地產價值,可以獲得銀行貸款一百五十萬元。到了中國,銀行發放的貸款就不是一百五十萬元,而是246.71萬元。這就是中國貸款大增而又有“可靠”抵押的根本原因。貸款的高速增長,推動了中國泡沫經濟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說,中國政府的土地資產很多,這話不假。但是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就是將土地資產變現,中國政府土地資產的一大部分已經被出賣了。政府所獲的土地出讓費,支撐著中國政府龐大的開支。隻是在國家發改委的賬本上,它們仍然是國有土地而沒有發生變化。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說,中國政府的土地資產很多,這話不假。但是地方政府又把這些土地抵押給銀行了,獲得了大量貸款。隻是在國家發改委的國有資產的賬本上,它們仍然是國有土地,國家擁有所有權,而沒有發生變化。
其實,中國政府能賣的土地已經賣得差不多了,開發商手中囤積了大量的土地使用權,可供今後十年的正常供給。中國政府再想要土地,隻有去搶奪農民的集體土地,在中國叫征地。
五.結束語
支撐中國最近十幾年來的GDP的高速發展靠的是房地產,國家壟斷土地,高價出賣土地使用權,使得房地產價格和普通居民收入嚴重脫節,老百姓陷為房奴。依靠出賣土地使用權,支撐中國最近十幾年來的稅收的高速增長。在國家的財政平衡表上,出賣土地使用權為淨收入。
地方政府將土地使用權出賣後,再將土地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使得地方債務節節高升,在地方財政平衡表上,獲得貸款也是淨收入。
在國家發改委的國有土地的賬本上,出賣土地使用權後的土地,所有權依然歸國家,登記的國家財產的價值並沒有因為失去了使用權而發生變化。出賣土地使用權後的國家資產的減少,在賬本上體現不出來。所以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們以為中央政府還有非常多的土地資產,必要時可以變現。
地方政府把國有土地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這在國家發改委的國有土地的賬本上也體現不出來。所以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們以為中國政府具有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在國家發改委官員的眼中,國有土地這個姑娘還是一個呆在閨中待嫁的黃花閨女。且不知,這個姑娘已經同時嫁給兩個男人了。出賣使用權一次,被地方政府再抵押一次。一女嫁二郎。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點,國家發改委的官員沒有談到,這就是,國家土地資源的價值,是中國政府發行錢幣的一個基礎。國家土地資源儲備和人民幣的關係,可以與黃金儲備和美元的關係相比。這將是另外一個課題,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