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八月十五
姥姥家在河北農村,在我滿七歲入學前,有一年多的時間是住在姥姥家。小時候貪玩兒,看什麽都新鮮,有一回在堆放農具的廂房裏發現了一柄二尺半長的砍刀,我用雙手提竟然不能讓刀尖離地,想不到這把刀會是這麽沉重。
長輩發現我擺弄砍刀,趁我不注意把刀藏起來了,估計是怕出危險。我發覺刀不見了就纏著姥爺要,舅舅過來把我拉走,悄悄跟我說,“這刀是你姥爺當年參加遊擊隊打日本鬼子的時候用過的。”
有一回聽姥姥說起日本人打進來的時候,在村口修了一座炮樓,炮樓上有鬼子兵站崗,看見村裏有可疑人就開槍,村裏有個老太太,大白天在自家院子裏抱柴火,結果被崗樓上的哨兵開槍打死了。
河北農村一直有練武習拳的傳統,村邊有條河,河灘地沙地正適合比武,摔跤,村裏的青壯年都回幾手掄刀舞棒的功夫。而且村裏同姓的占大半,都是一個祖先,所謂一爺之孫,幾代人繁衍下來,就有了侄孫的年紀大過叔爺的怪事。
日本人侵占了華北,村裏也拉起遊擊隊,“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不願受日本鬼子欺淩的人主動拿起刀槍,以冷兵器和拳腳對抗日本人的槍炮。
抗爭付出的代價非常慘痛,這支遊擊隊前後犧牲了六位隊長,聽村裏人講,有一個本村的青年,原來在北京城裏上大學,日本人來後,他回鄉參加了遊擊隊,在前一任隊長犧牲後他接任隊長僅僅兩天,就被日本鬼子和偽軍一路追殺,無路可逃,跳入村邊的大河,鳧水求生。河堤上,鬼子和偽軍一路追著打槍,隻要他一露頭換氣就瞄準了射擊。終於,他再也沒有從水下露出頭來。
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本人的那個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日本鬼子從村口的炮樓撤走了。幾年的對抗廝殺下來,村裏的青壯年傷亡了幾十個,最初參加遊擊隊的人非死即傷。我姥爺受過槍傷,所幸隻是貫通傷,養了幾個月才好,在身體上留下兩塊傷疤。
日本投降,遊擊隊遣散,有人升官,有人務農,姥爺進城做排字工人,在印刷廠裏揀鉛字排版。生活恢複正常,冒死拚殺的日子成為過去,姥爺那雙拿過刀槍的手又拿起了小小的鉛字,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大家子人。
我對姥爺始終懷有敬意,雖然他從沒有對我講過打仗的事(也許是我當時太小,我讀小學二年級,姥爺就去世了),但在我心裏一直把他當成英雄,敢於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人都是好漢。
八月十五,這一天在我的記憶裏非常深刻,還沒上小學就記住了日本鬼子是在這一天投降的。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