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偏見與傲慢》之後
寫《偏見與傲慢》的初衷不是要講過去的人和事,而是想探討偏見和歧視這種現象及其危害,以及解決之道。個人的經曆隻是作為見證,寫的時候心平氣和,沒有怨恨。再說為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害而怨恨不已,隻會繼續傷害自己。又有誰願意不斷地傷害自己呢?
受到過傷害的不會隻有我一個,如果是唯一的就沒必要寫了,正是因為偏見和歧視仍然是隨處可見,才覺得有探討這個話題的必要,而不是要追究某個人的過去。在提到李老師的個人情況的時候,是考慮她自身的生活狀況可能是導致她不尋常行為的原因。我早已放下怨恨,而且我相信在她傷害和別人的時候也是在傷害她自己,傷害別人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不管她是否意識到這點。
我以為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過程中,生活周圍的環境有很大影響。記得當初為保護自己也是為了排除心中的怨氣和不平,曾跟隨王光權老師習武,(王光權老師是電影《少林寺》中李世民的扮演者)。王老師一開始就強調“武德”,不要為打架報仇學武,要“忍讓”。還有很多正麵的影響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過好作用。我沒有寫那些位曾對我偏愛有加的老師,並非是本人忘恩,我對他們始終心存感激,隻是不適宜在這裏提,而且我覺得偏愛我的同時也有可能傷害到其他人的感情。所以還是講講那些平等待人的老師比較好。
在寫《京城往事》的時候,記憶中不確定的事不提或者存疑,用“可能”“估計”這樣的詞來表述以避免出現偏頗。寫《偏見與傲慢》也是這樣做的,不誇大,不編造,實話實說。我不認為我的“記憶力出奇的好”,自己不確定的不寫就是了。二十多年前習武的一招一式,和同門師兄弟過招的情形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生活中我們時常為爭取得到優先,受關照,得寵而努力,而高興;也曾因為被歧視和欺辱而憤恨惱怒。是否想過為他人和自己爭取公平?當然絕對的公平是不太容易的,隻要不太過分,相對地公平總還可以吧?
要求弱者寬容,堅強,並沒有錯,但不能成為處於優勢地位的人傷害弱者的借口。不能隻要求受傷害的一方寬容,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傷害的一方,也許你在一時一地是強者,但不可能時時處處都處於優勢。一個人的本領再大也有力所不及的時候,說句笑話,曆史上餓死的皇帝都不止一個吧。
改變自己容易過改變環境,如果大家都意識這點,都主動改變自己,那麽環境也自然被改變了。我也是在不斷反省自己,在學習中領悟。回憶過去是為了看清自己,完善自我。不妨學學《功夫熊貓》,求得“innerpeace”,放下偏見和執著,看待事物自然會更豁達寬容一些吧。
特別在這裏向各位道聲謝謝!不管是支持,還是砸磚的都感謝。上麵的話算是補充說明吧,希望能回答所有的疑問。
謝謝!期待你的文章!握手。
要保持自己的觀點,把過去受到的磨難當成財富,使自己更能體諒下層的人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