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路清風

一路清風的燈謎博客
正文

[轉]燈謎亂侃續篇(leonz98)

(2010-09-04 05:15:06) 下一個

燈謎亂侃續篇(leonz98)

【亂侃續篇】製謎手法進階(上)
 
本節分三部分,介紹幾種很管用的“高級”製謎手法。說它們高級,是因為成功運用這些手法,能令謎作增添許多趣味,乃至成為十裏挑一、百裏挑一的好謎。另一方麵,要完全掌握這些技巧,必須勤加修煉,多看多做。
 
一、會意謎的頓讀
 頓讀是會意謎中極為重要的成謎訣竅。比如:
燙劉海(留園版塊名)電腦前線
此謎底頓讀成為“電、腦前、線”以扣合謎麵。“電腦”二字拆開頓讀,並將“腦”和“前”結合在一起,使得謎底兩種讀法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樣便產生了趣味。另一例:
 
天下白丁皆脫盲 (隋唐人)宇文化及
謎底頓讀成為“宇、文化、及”。
 
頓讀的巧妙之處,在於產生新的詞或短語,比如第二例產生了“文化”這個新詞,就會讓人覺得意趣盎然。頓讀成謎的作品,很多都是佳謎胚子,所以不可小看。在尋找會意謎底材的時候,大家不妨試試用頓讀手法,去重新審視一些常見詞句,也許會給你一個驚喜呢。
 
再一例:
“殷勤謝紅葉”(《史記•淮陰侯列傳》一句,6字)韓信使人間視
謎麵是“禦溝紅葉”的典故,表示“紅葉”題寫著“韓”姓宮女的音信,希望讓“人間”看到。原詩為“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人間”頓讀並與原詩扣合緊密,是此謎最關鍵的地方。
 
 
二、會意謎的多音字
 
多音字是很常見的成謎手法。Evo網友出過“係鈴格”的謎語,其實就是表示謎底含有多音字。因為此手法並不特殊,所以現在的謎語都不必標注“係鈴格”了。例子:
 
古典序曲 (日常用具俗稱)老頭樂
 
“轉眼就各奔東西”(4字外語語法詞)同位成分 (謎麵為《同桌的你》歌詞)
 
宰輔既已洞察當前禍亂,自不可輕易辭官(李商隱詩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
 
另外,通假字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段。但通假字比較脫離大眾,有些謎人甚至喜歡使用不常見的通假,對於這類需要摳字典的謎作,我個人是不太感冒的。。。
 
 
三、利用形、音、義進行多重扣合
 
如果拆字謎的謎麵單薄,思路太淺顯,那麽可以嚐試用形、音、義進行雙重或多重扣合,使謎麵豐滿。
 
例子:
古調一聲極美也(字)吉
斷句成為:古調一、聲極、美也,“古、一”的字形調換構成謎底,“極”提示聲音,“美”表示“吉”的釋義。這樣的話,一個簡單的六筆字謎底就變得豐富多彩,猜起來也覺得比較有意思。
 
橋下飛流瀉玉聲 (少筆字) 與
“瀉”字消除“橋(禿寶蓋)”和“流(三點水)”,剩下“與”。“玉”聲提示“與”字的讀音,不過是第四聲,比如“與會”。
 
共同意見來呼籲,取消高考定終生(少筆字) 與
這是“與”字的另外一個謀麵。利用了三扣:“與”的意義是“共同”,發音為“籲”。“考、生”兩個字的拆拚組成字形。
 
這樣的多重扣合,對於猜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能給予提示(比如讀音扣合經常出現“聲、音”這樣的關鍵字),也可能惑人耳目。對於謎作者而言,多重扣合是很考驗遣詞造句的能力的。


 
【亂侃續篇】製謎手法進階(中)
 
 
四、拆字謎的“謎底重組”
 
兩個字以上的拆字謎謎底,有不少可以被重新組合成另外的字。比如日本地名“箱根”,完全拆散成為“竹、木、目、木、艮”五個部分,大家不妨想一想,可以重新組合出哪些字呢?
 
讓我來組合的話,我會用那五個部分拚出“竹、林、眼”三個字。簡單的寫個例子:
 
竹林搖動眼迷離 (日本地名)箱根
 
再動用一點想象力,又可以寫成“竹、林、淚、痕”四個字,並設法消除掉“三點水、病字頭”兩個部首。從“竹、淚痕”不難聯想到“湘妃竹”,於是暗用其典故:
 
竹林處處盡淚痕(日本地名)箱根
 
這樣的“重組”技巧可以說是多字拆字謎創作的基本功。兩個字以上的謎底,尤其是筆畫較複雜的,利用“重組”來精簡一下思路,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許昱華”這個謎底,完全拆開有七個零件,但重新組合之後可以成為“許、章、化”三個零件,容易處理多了。謎麵可以寫成:
 
《水滸傳》章回有變化(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許昱華
 
如果能夠在“重組”的基礎上,聯想到合適的情境、典故、固定詞組,以它們作為謎麵的核心,那麽謎作就能有較大的吸引力。
 
另外舉幾個多字重組的例子:
 
一來就敲響大門(笑傲江湖人物)向問天
 
隨舟遠入霄 (4字天氣預報用語)陰有小雨
“隨”去掉“舟(象形走之底)”,加上“霄”字重組。
 
立四化誌,往改革方向奉獻一生 (競答id)德國牛
“往”改革得到雙人旁、玉,加上“四、誌、方”得到“德國”。“生”奉獻掉“一”得到“牛”。由於“德”字複雜,所以此謎拆得比較亂,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進行了重組的字,最好用表示拆分的抱合詞進行提示。比如上麵例子中的“搖動、迷離、變、敲”等字都是此類抱合詞。否則的話,一點提示都沒有就硬生生的把一個字拆開,猜者也許會接受不了。
 
 
五、巧用“抵消法”
 
抵消法是指謎麵(或者謎底)的重複部分前後抵消,以此來削減多餘零件。抵消法不那麽常見,但也很重要。
 
如果謎底思路雖好,但零件不夠,怎麽也湊不起一個完整的謎麵,那麽可以考慮在謎麵中添加一些多餘的字,再抵消掉它們。比如“(港台女星一)李心潔”這個謎底,可以重組為“桔子、沁”三個字。重組出“桔子”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沁”的賓語呢?零件不夠了。這時就可以利用抵消法寫成:
 
剝開桔子沁芳香,芳香隨飄散(港台女星一)李心潔
注意:“隨飄散”表示“芳香”飄散掉了。謎麵中提示“削減”的抱合詞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的抵消法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朗讀起來搖曳連綿,有重字疊韻之美。本身優美的謎麵,抵消得當的話會錦上添花。
 
另一例:
二期河堤動工了,可是一期沒落成 (詞牌名)江城子
“二期河堤”減去“可是一期”,剩下一、土、三點水,加上“工、了、成”
 
抵消法用得過多,會有負麵作用。尤其是一些所謂“詞味謎”,用幾十字的仿詩詞謎麵,來猜單字或兩三字謎底,多餘的字怎麽辦?當然得用抵消法加加減減了。此類謎麵拖遝重複,非但沒有美感,反而讓人覺得無聊。濫用抵消的謎被謎界前輩戲稱為“捉放曹”謎,很是貼切。
 
 
六、拆字謎的“因麵就底”
 
通常我們出拆字謎,多是“因底就麵”,即根據選定的謎底創作謎麵。但水平高一些的謎作者,有時會采用“因麵就底”的方法,就是根據謎麵來尋找謎底。通常做法是先發現能組出一個謎底關鍵部分的短語,以之作為謎麵的胚子,然後想方設法為這個胚子謀求合適的謎底,再補足謎底的其他部分,使謎麵胚子最終成型。這樣說好像有點費解,我們還是來看例子好了:
 
比如我發現“牆頭馬上”這個元雜劇劇目,可以產生“醜”這個字(“牆”的開頭,和“馬”的上半)。但單純用“牆頭馬上”作謎麵猜“醜”字,又好像過於簡單,所以我把“牆頭馬上”作為謎麵胚子,尋找含有“醜”字的謎底,例如“小醜”,於是謎麵用“中宵”來補足謎底的“小”字,最後定型:
 
牆頭馬上約中宵 (演藝名詞)小醜
 
又比如,發現“月上柳梢頭”可以拚出“潸”的右半部分,所以補足三點水旁,寫成:
 
溪邊月上柳梢頭 (字) 潸
 
第三例,“大恩不言謝”可以拆出“射”字,並且“大”字即是“天”字的下半部分。於是嚐試用“射天狼”這句宋詞作謎底,在謎麵中補充“一、狼”這兩個要素,最後得到的謎麵為:
 
大恩不言謝,出獄之後,一定從良以還恩 (蘇軾詞一句) 射天狼
其中“恩”字在謎底是多餘的,所以必須用“還恩、報恩”這樣的短語進行抵消。
 
會意謎也可以“因麵就底”,不過會意謎麵的完美補充比較困難。此種構思謎麵的方法,難度比較高,但做成之後謎麵有渾然天成之感,絕對會讓猜者眼前一亮。心思靈動的謎友們,不妨一試!

【亂侃續篇】製謎手法進階(下)
 
 
七、複分解反應
 
借用一個化學術語“複分解反應”來比喻複雜一點的拆字。如果一個漢字可以用兩個字母來表示(AB或者CD),那麽其公式可以寫作:
 
( AB + CD ) - BC = AD
 
來看個簡單例子:
 
呂蒙遣一營登舟 (10筆字)逐
 
“舟”象形走之底。各位有沒有看出來,“呂蒙”隱含了“一營”兩個字?這就是我所謂“複雜一點的拆字”的意思。被拆分的部分不是直接顯示在謎麵上,而是組合成了其他字,有隱蔽自身的效果。
 
再兩例:
 
嵐飛錯亂碧遮岩 (11筆字) 凰
“嵐”飛掉“錯(一個叉)”,剩下“山、幾”,“碧”字打亂,最後從“山、幾、王、白、石”這些零件中遮去“山、石”,剩下部分組成“凰”。
 
風雨飄零隔,望帝空啼鳴(三字生物化學名詞)鳥嘌呤
其中“飄零”隔掉“風雨”,就剩下“票、令”。
 
我的這幾個例子都比較簡單,而高手們能夠用本方法做出非常優美的拆字謎,大家有沒有興趣也試試呢?
 
八、給謎底“打補丁”
 
當底材有先天缺陷的時候,可以考慮增添一個或數個與之有密切關係的底材,補足缺陷。例子:
 
(百強小說)白鹿原
 
“白鹿原”這個底材,無論是會意還是拆字都比較困難。但聯想到這本小說的作者“陳忠實”,可否把小說名和作者名聯係起來,“補”一個底呢?
 
(百強小說連作者)白鹿原、陳忠實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補丁”思路,我的想法是利用“指鹿為馬”的典故構思謎麵:
 
不指為馬,本是無欺之言 (百強小說連作者)白鹿原、陳忠實
“白”和“陳”都是“說”的意思。謎底意思是“說(它是)鹿,原本是忠實的陳述”。
 
第二例:
 
(徐妃格,動物)蜈蚣
(徐妃格,動物)蟋蟀
 
上麵兩個謎底,能作出什麽好謎麵呢?很難,因為發揮餘地非常小。但把它們放到一起,補成一個底,效果就比單個的謎底要好不少:
 
卿全權統領江東 (徐妃格,動物二)蜈蚣、蟋蟀
解釋成:(東)吳(的一切)/(由)公悉數率領。
 
把幾個詞集合在一塊組成一個長謎底,稱為“集錦”或者“集底”。注意:集底謎的慣例是相同種類的謎底才可以集合在一起。如果兩個事物屬於不同範疇,那最好不要拿來做集底謎。
 
第三例:
 
(作家)巴金
 
單用“巴金”作謎底,不外乎是“想得冠軍(作家)巴金”、“四川錢幣(作家)巴金”這種簡單思路。各位想一想,如果是你,會怎麽給“巴金”打補丁呢?集底?人名帶作品?人名帶頭銜?
 
我的思路是利用“作家”這個職業,寫成:
 
(當代名人連職業,2字+2字)巴金、作家
 
謎底可以解釋成“希望有錢來成家”,也可以用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
 
漢武欲藏嬌(當代名人連職業,2字+2字)巴金、作家
 
“補丁”可以使製謎的思路開闊,使難以處理的底材“活”起來,並且和前人的想法“撞車”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麵,打補丁也要補得精煉、有內容,可不要越補越長,那就容易變成裹腳布了。
 
 
九、成句掛麵
 
“成句”是指現成的句子,比如一句古詩、一句名言,乃至一句口頭語。“成句掛麵”,意思就是謎麵直接引用一句現成的句子,而不是自己寫一句。多數情況下,成句來自古詩詞,或者任何一本書中的,有出處的句子。比如: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4字力學詞)動能守恒
謎麵出自《呂氏春秋》,表示“運動的東西能夠恒久存在”。
注意:引用成句,一般要加引號,提示別人這是成句謎。自撰麵通常不加引號。
 
左肺葉積水 (字)涓
你可能會在某本病曆上看到這個術語。。。
 
“想要說聲愛你”(成語)風吹雲散
麵為張雨生《大海》歌詞。相似謎底有“風流雲散”、“風舉雲飛”、“風馳雲走”、“風卷殘雲”等,但根據原歌詞,“吹、散”應該是最貼切的。
 
“一吟雙淚流” (周傑倫歌詞一句,4字)風生水起
原文出自賈島《送無可上人》之小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意思是說詩人艱難的做了兩句詩,自己感動得流下淚水。在燈謎中用“風”扣詩,“水”扣淚,都是常見扣合。但“風”隻是“詩”的一種,有倒吊的毛病,所以此謎不完美。
 
成句謎,在燈謎中永遠是皇冠上的明珠。原因麽,打個比方吧,你去買西裝,量身定做的當然很合適。而如果直接跑到衣服架上隨便拿一套現成的,要求和定做的一樣合身,難度是不是會比較大呢?燈謎也是如此,自己寫的謎麵,想怎麽貼切就能怎麽貼切,但要用一個現成的句子去切合你的謎底,要求絲絲入扣,那就不是一般的難了。通常需要運氣才能得到一個好的成句麵。
 
成句難得,所以對成句謎的要求會適當的寬鬆些,有一兩個廢字也沒關係,隻要意思基本能說通就行。但現在燈謎界有個不好的風氣,出現了很多扣合平淡空泛的成句謎,甚至有人拿不知名網絡小說上的句子作謎麵,或者將成句裁裁剪剪,以迎合自己的需要——既然珍珠難得,那麽次等的珍珠乃至人造珠都會抬高身價了。
 
成句謎的可貴之處,在於天然而貼切的扣合。很多人注重了它的“天然”,但忽視了它應該是“貼切”的,所以誕生了不少別別扭扭、勉勉強強的成句謎。我覺得,這種天然的好東西有時是可遇不可求的,有能力發現它的人,大多博聞強記、善於聯想。所以如果未曾博覽群書,沒讀過半本一本《唐三百》、千家詩什麽的,就不要輕易嚐試作成句謎:)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如有雷同,握個手先~)

【亂侃續篇】 抱合詞細說
 
 
專門用一節來講拆字謎的抱合詞,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目前對抱合詞的使用是沒有固定準則的,喜歡用什麽字都行,反正別人能拆出謎底就好。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會造成一定困擾。我也亂用過很多抱合詞,當時還沾沾自喜,其實一無是處。
 
首先,應該使用具有明確“拆分、刪減、合並、增加”這樣意義的詞作為抱合詞。舉例:
 
正麵教材:
年初喜聚頭,母親放寬心 (中國現代史人物)方誌敏
 
其中“初、聚頭、親、寬”幾個字是抱合詞。這幾個字給予了猜者充分的提示。“寬”字的意義是“寬鬆”,提示要鬆開“放”字。如果沒有“寬”字,寫成“母親放心”,猜者就不會清楚原來“放”字需要拆分到兩個字裏麵去。
 
反麵教材:
地陰星劫監上水泊 (2字地理名詞) 溫泉
 
謎麵用水滸“母大蟲(地陰星)劫牢”的典故,思路是不錯,可是為了湊典故,選了“陰”字作抱合詞。本意是想表示“星”字的“地麵部分”被“陰”掉,剩下頂上的“日”字,但“陰”字在字典中並無動詞用法,即使“暗算、陰人”這樣的口語解釋,也無法表示“刪減”。所以這裏的“陰”作抱合詞是行不通的,一字不審,全謎完蛋。
 
另外“泊”字左右沒有表示“拆分”的抱合詞,雖然不是致命傷,但也是個不小的遺憾。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方誌敏”謎。
 
第二,方位抱合詞需要細辨其意義。比如“先、前、上、頂”這幾個抱合詞,它們是否完全一樣呢?可否互換呢?
 
從本義來說,“先、前”是表示時間先後順序,而“上、頂”則是空間方位。所以“先、前”表示的是按書寫順序“占先”的偏旁部首,不管是上下結構還是左右結構都行。而“上、頂”隻能表示上下結構中位於上方的部首。如果是左右結構的字,那就無法分出“頂、底”來。
 
然而,內外結構的字,比如“國、聞”,則一般用“外、周、皮”等抱合詞表示外圍,而不用“先、前”。
 
正麵教材:
後來娘親漸省心(網站)新浪
“後”表示“娘”的後半部分,“省心”表示“漸”字的中心被省掉,兩個抱合詞都是恰當的。
 
反麵教材:
一定小心,別把鞋底磕掉 (2字軍事名詞)打靶
“靶”字是左右結構,沒有“底”。改成“別把鞋邊磨掉”就可以了。
 
第三,抱合詞應該和謎麵的色彩、氣氛、人物性格相匹配,仿詩詞謎還要注意抱合詞的音韻平仄。
 
例一:
畫橋兩處星搖落(2字服務業用語)客滿
 
謎麵模擬詩詞,希望體現出景色的美麗。“橋、星”分別是“禿寶蓋、點”的象形。之所以選擇“搖”作為抱合詞,一是因為它意義準確,能夠提示把“落”字搖動,二是“搖落”有古典詩詞的韻味,三是因為它符合平仄。如果換成“墜落”之類呢?那麽以上三條都不符合了。
 
例二:
你不小了吧,開口就丟人(6筆字)色
 
謎麵口語化,所以抱合詞選擇“不、開、丟”這樣常見的字,而且“丟人”是常言,更具幽默感。
 
例三:
紅娘有心成全二人(2字西方稱謂)女巫
 
“有心”表示取“紅娘”二字的中心,也就是工、女。這條謎的動機在於“紅娘”,這個角色非常受人喜愛,所以猜謎者對此謎的期望值也會相應升高。那麽,用什麽詞來配合“紅娘”就很重要了。若配得不好,辜負了紅娘,哪怕拆得再巧也是一則失敗的謎。我自認選擇“有心”、“成全”這兩個抱合詞雖然並沒有驚豔之感,也還是中規中矩的,符合了紅娘的心理。
 
例四:
拈子解棋運匠心(秦人)李斯
 
謎麵用“拈、解、運”這樣比較文雅的詞,以匹配下棋者的風度。在不損害抱合作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仔細挑選切合謎麵情境的用詞,來為謎麵增色。不光詩詞需要煉字,燈謎也是要煉字的。


 
【亂侃續篇】 謎目細說
 
謎目的重要性常常被人們忽略。不少謎作者習慣隨便寫一個籠而統之的謎目,比如“俗語”、“書名”、“地名”之類,也不標字數,也不寫地域和年代,也不注筆畫數,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大概這些作者認為寫了字數什麽的會降低猜射難度,所以不屑為之。但一個漫無邊際的謎目對於猜射者來說意味著大量枯燥的搜索工作,使得猜謎過程毫無趣味可言,並且會大大增加多底的可能性。所以適當的謎目範圍和提示條件,對於猜謎者和製謎者都有好處。
 
謎目首先要求準確。謎目就是給謎底下定義,定義不準會嚴重誤導猜射者。比如謎底是“孫尚香”,謎目可以是“三國演義人物”,但千萬別說“古代女子”之類,這是個虛構人物,可不要把演義當真了。
 
謎目第二重要的是確定一個合適的範圍,不要太寬,也不能太窄。比如電視劇,請問全世界每年炮製出多少電視劇?國產劇、美劇、日劇、韓劇……有沒有考慮到70年代的老電視劇和今年播出的電視劇,其觀眾的年齡跨度?更不要說中港台五花八門的譯名所帶來的困擾了。所以說謎目絕對不能光寫“電視劇”三字。反過來,如果寫成“07年夏央視熱播武俠劇”,又過於狹窄,根本沒有猜射的餘地。謎目是否需要寫明地域、年代、電視台、電視劇類別(刑偵、愛情、武俠、肥皂、連續劇還是係列劇等)、劇名譯法(港譯、台譯還是大陸譯名),都是作者需要費點心思的。
 
有些謎底有著多重“身份”,比如“郎平”,是老女排隊員,奪過奧運金牌、世界杯金牌,也是美國女排教練。那麽謎目怎麽寫就有講究了。“著名運動員”、“我國著名運動員”、“女排運動員”、“著名運動教練”、“84年奧運會團體項目金牌運動員”……這些謎目所涵蓋的範圍大小不同,側重的方向也不一樣,要根據謎本身的難易程度、出謎的場合等條件來確定選用哪個。如果謎容易猜,那麽謎目寬一點也無妨,但如果很難猜,那麽就應考慮縮小謎目範圍來給予更多提示。如果是現場搶答,就不要寫“84年奧運會團體項目金牌運動員”這種需要查詢搜索的謎目,而應該寫“著名運動員”讓猜者增強信心。
 
對於“俗語”這樣的謎目,最好寫明字數。因為俗語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版本。比如“八字沒一撇”,也寫成“八字還沒一撇”,又如“不見棺材不掉淚”,有“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棺材不流淚”、“不見棺材不流眼淚”等好幾種說法。雖然意思沒太大區別,但燈謎重視謎底的唯一性,所以還是應該加以限製。
 
字謎都應該標筆畫數,或者寫明是多筆字還是少筆字。這是因為字謎產生多底的可能性很大,不同的斷句方式拆出的部首可能完全不同,象形手法得出的部件更是什麽鳥都有。
 
詩詞謎底,通常要標字數、作者。燈謎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謎底出自《唐詩三百》和《宋詞三百》,屬於地球人都知道級別的,那麽可以隻標字數,甚至什麽提示都不加,比如“七言唐詩一句”、“五唐”、“宋詞一句”等。除此以外都要寫得詳細些,比如“秦觀詞一句,4字”這樣。
 
另外,如果謎麵引用了典故或詩句,需要了解典故詩句的背景才能猜出謎底的話,就必須在謎目括號中注明所引用文字的出處,以方便猜者查詢原文。例:
 
“何不將義女馬氏,配給了他?”(二戰名人一,麵出蔡東藩《明史演義》)
謎底是“朱可夫”。由於需要知道“馬氏”是許配給朱元璋的,所以在謎目後麵注明了麵句出處,不熟悉“馬氏”是誰的猜者就可以根據原文上下文來確定謎底。
 
綜上所述,謎目必須根據謎作的難易程度、謎底的知名程度、猜謎者群體等等條件,來確定合適的謎目範圍及提示條件。對於一些內容龐大的謎目,如人名、地名、詩詞等尤其需要斟酌謎目的選擇。

【亂侃續篇】學什麽像什麽
 
作謎要學什麽像什麽。所謂創作謎麵,其實就是模仿出各種風格的語句,比如詩詞、警句、對話、景色描寫、典故曆史等等。謎麵是否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模仿得像不像。如果謎麵模擬詩詞,那麽就最好按照詩詞規律來寫句子,平仄對仗靠譜,努力寫出詩詞境界。如果謎麵模擬通俗口語,那麽就不要出現別別扭扭的文言詞。好比學烹飪,總得做出“地道風味”才算成功,對吧?
 
舉例:
 
古詩詞味—— 蛾眉淡掃悄聲語(秦觀詞一句,4字)山抹微雲
 
黑社會味—— 敢鬆手,就砍了你老婆 (外政治名人)撒切爾夫人
 
三流愛情詩味—— 櫓搖碎一彎月,月邊的兩人,纏綿初會 (4字菜名)魚香肉絲
 
改革開放味—— 三來一補,個體經營(聊齋篇目)王大
 
數學課本味—— 過圓心作一垂線 (9筆字) 貴
 
順口溜味—— 尋著聲兒瞅,對著俊俏偶。意難堪,盡是羞,牆頭半啟口(字)醜
(注:五句話分別從聲音、對仗、釋義、拆字這幾個角度扣合謎底)
 
 
 
【亂侃續篇】哪些謎格最常用?
 
現在的重大網絡謎賽中,對於會意謎普遍接受卷簾格、回文格這兩種謎格,以及探驪格、離合字,對於拆字謎基本摒棄謎格。這樣的趨勢,是為了追求“天然去雕飾”的至高境界,認為加了謎格會破壞全謎的天然美。卷簾格、回文格之所以被認同,是因為它們保留了謎底的整體順序。
 
在日常的猜謎活動中,白頭格、上下樓格、徐妃格、遙對格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一些晦澀的謎格建議不要使用,要猜的時候再去搜謎格解釋就可以了。
 
 
 
【亂侃續篇】燈謎趣味在哪裏?
 
看過拙文的人,也許已經發現我多次提及“趣”這個字。沒錯,“趣”是燈謎的目的,因為燈謎是遊戲,文字遊戲。但凡遊戲,不都追求一個“有趣”麽?燈謎有其嚴肅性、規律性,但玩謎的人絕對不會一本正經扮道學先生!
 
燈謎也不單單是數學邏輯一樣的腦力體操。除了解碼、推理、組合字詞帶給我們的挑戰,燈謎的趣味還包括了文字幽默、藝術欣賞之趣。所以我們不能將燈謎(尤其是拆字謎)和密碼題等同起來。光知道怎麽拆解答案,是不足以體會到燈謎的全部樂趣的。
 
製會意謎時,我們需要尋找那些“別解”能讓人印象深刻、咀嚼再三的底材;製拆字謎時,我們努力把謎麵作得精巧、優美、動人、簡潔。如果你的想法能讓猜謎的人覺得特別有意思,有回味,那麽你的作品就深得謎趣。有這個“趣”是因為猜者從謎作的文字中獲得了愉悅,就像聽到一句詼諧的談笑、看到一個俏皮的動作、瞥見一個曼妙的身影——那是一種忍不住要回頭,忍不住要在心底反複想念並且自己嗬嗬傻笑的趣味。
 
機械化的量產也許不適合燈謎的創作和欣賞。於平凡處多留心,多發現文字之美、別解之幽默,你才會對燈謎的“趣”體會得更深刻。急匆匆趕路的人,是無法欣賞任何景物的。在他歇腳的時候,才能發現路旁小花開放時那動人的一瞬。
 
 
 
【亂侃續篇】結語
 
我常常覺得,作謎就好像雕刻一塊玉石。首先選材很重要,一塊頑石很難雕出美麗的作品。會意謎底材選擇自己熟悉的名詞術語,拆字謎底材選擇容易拆分重組的字詞,製起謎來會比較得心應手。
 
其次要有善於發現奇巧之處的眼光。燈謎是智力比拚,奇思妙想才是燈謎的活力所在,所以“巧”這個內核絕對不能丟。要有“想人所不能想、不敢想”的勇氣,不要總是“斜月、千裏”的俗套。而且美玉如果藏在石頭中,不細心觀察、大膽聯想,就會失之交臂。
 
第三,就是手法、形式多變,善於利用各種底材的特性來“量身打造”。謎麵該雅則雅,該俗則俗,適合拆字則拆字,適合會意則會意,不能過於勉強,否則就如同鮮魚不清蒸而油炸,火腿不熬湯而醬爆,全然不對滋味。
 
第四,雕琢工夫不能少。謎麵作得粗劣,就好比飯裏摻沙、湯中混泥,哪怕底材再好也沒人會讚賞。所以有了好材料,有了巧妙的思路,有了純熟的手法,還必須精工細刻,勤於修改,力圖把作品“磨”出最絢麗的光彩。
 
 
(全文完。本續篇所有謎作皆為leonz98原創,如有撞車實屬巧合。感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