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路清風

一路清風的燈謎博客
正文

[轉]字謎美化瑣議(聶玉文)

(2010-09-04 04:37:58) 下一個


                                                    字謎美化瑣議

                                                            聶玉文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燈謎是一簇永不凋謝的奇葩。與文學類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相比,有人稱燈謎是其邊緣文學。因此,燈謎除了符合謎的特性外,還需要具備有一定的文學性才顯得更美。字謎,則是燈謎這一簇奇葩中鮮豔奪目的一枝,故字謎美化值得謎人重視。字謎,廣義的包括字、詞、成語、句的燈謎,狹義的字謎則是單個漢字為底的字謎。筆者正在新浪網上開了《聶玉文七言字謎 5000 則》的博客,全是單個漢字為底的字謎,因孤陋寡聞,手頭沒有一本燈謎或字謎的什麽《大典》《大全》之類的書,故隻就狹義的字謎以筆者本人字謎為例來談談個人看法,可說是在各位麵前來一番“王婆賣瓜”,並敬請各位注意,這“瓜”有啥毛病,“賣”得在不在理,請雅正。

字謎是萬謎之源,是燈謎的基礎,初入謎壇者大都以字謎為先,故精心構建字謎、美化字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字謎,麵底簡單,麵目簡潔,唯有謎麵可以千變萬化,謎麵字數可多可少,意境可美可差,聲律、風格均由謎作者心中“揉搓”。如何美化字謎,一言難盡,但是如能遵從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教導去搜腸刮肚,錘字煉句,修改再修改,總能構建出一句最美的麵句來。筆者“苦心經營”一、二年製作的這 5000 則七言字謎,很想都作成扣合及文學性皆美的獨腳虎,但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如願以償。不過,我心意足矣,因為通過實踐,摸準了美化七言字謎的努力方向,下麵我從四個方麵來一番“自吹自擂”:

一、 扣合之美。

扣合一詞可說是燈謎的專用術語,字謎的扣合即是麵句與底字須互相照應,並絲絲入扣而無‘拋荒’,麵與底之間似有一個無形的等號,如“不能等於”,或有荒僻之字,這扣合就不完美了。中國漢字繁多,字的形、音、義各異,在製作字謎中,自然需要因“字”製宜,使用各種不同扣合之法。通過實踐,筆者已掌握和常用過如下扣合法:

形義扣,即字素的離合增損加會意相扣。“柔腸半斷太真情”,前四言用“半”字謎法已扣底字“楊”,後三言會意而補扣,即“太真” 之情,“太真”即為楊玉環,暗扣“楊”。“人雲宋後愧姓秦”,前四言亦扣形,後三言巧為化解西湖邊“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之句合而扣底字“檜”。 “一早偶拾張旭書”為“草”,“點滴買來顯真情”為“實”,“兩代裙釵有血緣”為“姆”,等等均為此法。

形聲扣,即字素的離合增損加提聲相扣。“上海城頭聽昆腔”,前四言字素為“申”(上海的簡稱)加城頭“土”即為字形“坤”,後三言提聲為“昆”之腔調(“昆腔”本是蘇滬一帶之地方戲種)。“釣鉤未下槍聲響”猜“羌”、 “鼠躥半高有響聲”猜“享”、“疑是水蛇似有聲”猜“汜”、“老生手語莫出聲”猜“抹”、“馬放南山鳴叫否”猜“缶”、“開口一嚷是鄉音”猜“襄”······ 此類形聲扣是扣形在前、提聲在後。“憑聲呼取半瓶酒”,前三言提聲為與“憑”同聲韻之字,後四言為“瓶酒”之半為“洴”。“雞叫三聲蛇張口”猜“己”、“舟聲一響水平川”猜“州”等形聲扣是提聲在前、扣形在後。“了斷一生歎氣聲”則需斷讀為“了斷一生歎、氣聲”,前者扣形,後者為提聲。前者之形聲扣謎均為明有聲,“十字鋪中有笑聲”則為暗有聲“哈”,變成字形扣底。

象形扣,即以它物之樣子象形、比喻成底字字素之樣子。

“一為釣叟一耕傭”,麵句出於宋代王安石《浪淘沙令》一詞,前四言用象形之法得出豎折勾之形,後三言得出一撇之形,合而成底字“兒”。“一莖撐起兩片芽”亦以象形之法得出底字“丫”。“兩把牙刷背靠背”將牙刷的形狀(有把有毛狀)象形、比喻成底字“非”也是用此法。“龜頭噬住眼鏡蛇”,“龜頭”即為一字素,“眼鏡蛇”則以借代與象形相合用而成,即“巳”為蛇之生肖借代,中加一豎則象形而成“眼鏡蛇”。

  義音扣,即會意加提聲相扣。“弄璋之喜起笙歌”,“弄璋”、“弄瓦”按舊俗稱為生男、生女,“弄璋之喜”意會即為“生”“男”,即已形扣底字,“起笙歌”提聲即為底字“甥”與“笙”同一音韻。

抵消法扣,即將麵句上不需要之字自行抵消而扣合底字。筆者仿李白詩句“鳳凰台上鳳凰遊”句式製出“張家界上張家遊”,“張家遊”將“張家”抵消掉而留下“界上”按方位指示為“田”。按此抵消法格式稍加變化“流水無情君有情”猜“琉”、“煙囪洞裏不出煙”猜“窗”就如出一轍了。但總如此“依樣畫葫蘆”則顯得單調乏味,因此得有所變化。“保暖內衣不暖和”用“不暖和”抵消掉“暖”餘下“保內衣”三字,而猜出底字“褒”。

除上述方法外,字形離合增損、會意、運典等法也常使用。不管這法那法,總是在形扣、意扣、音扣之範疇內來構建每一個單個字謎的‘軀體’。

二、 意境之美。

意境一詞屬於文學術語,即在作品中描述出的生活圖景與思想感情融合於一體的藝術境界。燈謎屬於邊緣文學,字謎的字數雖然不多,同樣可以描繪出一個極其簡單的有生活圖景的、富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境界,成為一件極其精致的文學小品。七言字謎意境之美,筆者常常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嚐試著去完成。

借代:這是字謎製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種修辭方法,因為借代之詞語就帶有探索性,符合謎的特點,引人去思索;同樣,借代也在構建字謎的意境。中國漢語之詞性豐富多彩,一個意思可以用幾個、十數個或更多個字、詞或近義詞來表達,如“女”或女字旁,筆者構製字謎時曾用過“鳳”、“雌”、“千金”、“裙釵”、“娥眉”、“粉黛”、“紅粉”、“佳人”、“紅妝”、“佳麗”、“美眉”、“貴妃”、“才人”、“巾幗”、“弄瓦”、“溫柔鄉”、“石榴裙下”、“禍水”等借代。這些借代之詞語有些來自於民俗,如“鳳”、“弄瓦”、“禍水”等,有些來自於當代新詞匯如“美眉”,而大多數則來自於古典詩詞中。借代的詞匯豐富多彩,但它們都有細微的區別,有些時代不同,有些感情色彩不同,故能構建不同的意境,如我的“綠茵場上巾幗姿”猜“娖”,其中“巾幗”帶有褒揚色彩,而“雲近金烏生禍水”猜“娼”,其中“禍水”則明顯帶有貶斥意味。

白描:簡潔單純地描繪出一種圖景,並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在字謎中也常用,如“鏡中花影水中月”大寫意描出之景,體會出虛幻之美,意會到字謎應該扣“覷”;

再如“畫個十字喊早安”猜“晏”,簡單平淡之述事,似可體會到基督教徒彬彬有禮之意境(“宴”有區別,不為底);又如“燕入空中上下飛”猜“北”,白描空間和平安詳的意境,給人以和平安詳之感。“手舉枝頭丈八蛇”猜“揉”,唯“丈八蛇”借代為“矛”之外,整句則為白描之意境,給人以娛玩之意。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即將動物及“死”的事物寫成具有人的姿態、感情等,構建出十分新穎的意境,這就增強了字謎的活力。如“耗子偷油落了水”猜“鼬”,一個“偷”把“鼠”寫成“人”了,使一個字謎成了一篇小童話;又如“半籠煙柳山欲睡”猜“欞”,一個“睡”把“死”的山寫成有人的習性了,構建的意境具有生氣;再如“三隻小狗護虎生”猜“飆”,一個“護”字把小狗寫成了人的行為,構建了動物之間的和諧意境,亦似一篇小童話。

比喻:即是打比方,有明喻與暗喻之分。明喻一般有“好像”、 “如”、“似”、“疑是”等字眼,如“疑是水蛇似有聲”猜“汜”,即是用“水蛇”來比喻底字,(此句之“似”並非為比喻詞,而是提聲與“汜”同音韻)通過此喻使人產生聯想,構建出新的意境。“恰似汙泥待筆耕”猜“墨”,前四言用比喻描字形,後三言意會扣底,有比喻詞“恰似”,說明這是明喻。“底線腳球直傳中”猜“蟲”,顯然這是個暗喻,把整個底字比喻成半個足球場,“底線”為下麵一橫,“角球”為東角上一點,“中”實用。“中方底線發角球”猜“雖”,亦是暗喻。

誇張:即用誇張或縮小的詞句來喧染某一特點,來構建一個新的意境,如“飛流直下瀉雲端”猜“遝”,這可說是借用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句式,把靜止的“水”誇大為“飛流直下”,字數所限,“三千尺”“誇”不了呐,底字下部分“曰”與“言”“雲”近義,故相扣合。“兩把牙刷走天下”猜“韭”,前四言象形為“非”,後三言餘“一”相合扣抵; “兩把牙刷”豈能闖蕩“天下”?在意境上用誇張之法表達誌在天下的雄偉氣概。

設問:即明知故問引起聽者、讀者注意,引起思維,帶入作者已設置的意境中來。“七擒七縱意何在”猜“懲”, 借三國“七擒七縱”故事,並引人理解其意而設問,得出為“征”服人“心”合而扣底。“何事釀成千古恨”猜“跌”,借“一失足成千古恨”之語而設問構建意境。“陳摶頤養成啥仙”猜“睡”,通過設問找出陳摶的逸事而成謎。“祖龍遺骸今何在”猜離合字“土裏埋”,據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在陝西驪山腳下,今還無技能發掘,故此麵句設問構建的意境符合現實,今後如果發掘了秦陵則得改此謎了。

通感:作者故作感覺上的互通,在麵句上構建出似乎是主謂或動賓不配的奇境,此奇境圖景新穎、含意深遠。“扁舟一葉載相思”麵句係成句,出自於一宋詞中,句式似乎是動賓不配,“扁舟”能載人、載物,豈能載“相思”這種思維活動!但是這種句式奇特,引人思索,猜“逗”。“載相思”與“載不動許多愁”等詩詞句式一樣都是用通感之修辭方法。“石榴裙下見山傾”中之“石榴裙下”與“山傾”似乎主謂搭配不當,但在“通感”之中含意深遠,即在“女”色麵前“山”也會“傾”倒,像成克傑之流就是如此。“搓麻搓得春光去”猜“床”,“搓麻”說得通,“搓春光”可有點動賓不配了,但此為通感的修辭作用能讓人領會、接受,並形成美的意境,告誡人們不能沉溺於麻將桌上。

運典:典故和許多曆史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寶藏,“古為今用”中運用典故及曆史故事注入到字謎的麵句上來,無疑能構建出許多發人深省的意境。“烏江自刎脆聲響”猜“翠”,前四言運典,後三言提聲。“烏江自刎”即是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之事,“不可一世”終歸身敗,故“脆聲響”得久遠。“烽火一戲幽王見”猜“嬉”,運“千金一笑”之典將底字字素意會而扣合之。 “板橋遺墨悲鴻筆”猜“篤”,其中雖未有典,但鄭板橋畫竹、悲鴻畫馬在中國畫史上已成大名,故麵句上構建的意境給人以知識性,並引人崇尚。“三雄入夥劫寶玉”猜“院”,似借水滸故事,實為用此故事作謎,“阮”加寶蓋頭合而為底。“悟空求借牛魔王”猜“煽”,似借西遊故事,實為意會“火”、“扇”相合為底。“三蘇筆力少林功”猜“斌”,亦未用典,但文學史上已有“三蘇”之專用詞,頌揚蘇軾家族之“文”,“少林”則是“武”之借代詞,故此類謎有用典的意味。

自然,創建字謎謎麵的修辭方法不止於此。如果說扣合美給予了字謎的“軀體”,那麽意境美就給予了字謎的“靈魂”。字謎能夠給人以猜射娛樂,給人以美感,同時又能給人以更多的精神享受則更為完美了,如給人以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給人以天文、地理、曆史、政治、經濟等多方麵的知識。(當然,這不是每則謎都能做到的。)因此,字謎有詩意,有“彈性”,能給人有更多的想象為好,如“人而無信挨拳頭”猜“謄”,“人無缺點非俊傑”猜“梭”,似乎就給了猜射者以“弦外之音”、謎外之意。 “回互其詞”,使人“昏迷”,就能注入更多的謎味。

三、 聲律之美。

聲律之於舊體詩詞,如七律七絕、五律五絕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失去聲律則失去七律七絕、五律五絕這一類詩的形式。七言字謎則是借用這種聲律句式來為自己服務,來美化自己的“談吐”形象。

聲律為何能美化字謎?筆者認為作用有二:一是能使麵句具有節奏感,增強了麵句抑揚頓挫的音調之美;二是能使猜射者易於吟誦和記憶,能夠給猜射者產生琅琅上口、節奏鮮明的樂感之美。

如何運用聲律來美化字謎?字謎字謎,扣合第一,如果還談不上是字謎,豈能用聲律來美化呢!因此,隻有在扣合確切、意境優美的前提下,把麵句修飾得聲律和諧、節奏鮮明才算是美化。筆者在構建 5000 則七言字謎中,常以七絕七律的句式為“模本”來推敲,或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如“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如“平平仄仄仄平平”等,也就是說向獨腳虎的“模式”相靠。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出、入四聲,現代漢語則以陰、陽、上、去為四聲,筆者在推敲麵句時總以現代漢語的四聲來調和聲律。

自然,構建成獨腳虎的字謎在聲律上優於其它,如“代父從征未掛花”猜“欄”,運木蘭從軍之典入謎,(前四言運典,後三言一語雙關,即省了姓氏“花”,又未受傷)扣合和意境均可,在聲律上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改為“為爺從征未掛花”,在扣合和意境上沒有變化,但在聲律上就大不如前一句了。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論,“二”之“爺”字就“犯”了律,就變成“平平平平仄仄平”,吟誦起來也大不如前一句流暢。前些天掛一字謎“娶回家中花千金”猜“聚”,謎麵沒注意竟連用六個平聲,發覺後即改為“娶回家裏甩千金”猜“聚”,聲律上則覺得和諧多了。

據說當前謎壇對應不應重視獨腳虎的聲律問題有所爭論,我也未能看全雙方的文章,也不知自己的作法對不對,總在“我行我素”。不過,我製作這 5000 則字謎,盡量注意聲律,也未管什麽“派”,爭取作成獨腳虎,如作不成獨腳虎時也盡量避免四、五個平聲或仄聲連用而形成詰屈聱牙的現象。因扣合和意境為先,有許多字謎製不就獨腳虎,這也是因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故,所以我的5000則字謎隻冠名為“七言字謎”。

一句話,聲律是字謎的“談吐”,講究聲律有利於字謎的美化,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總比詰屈聱牙、結結巴巴要好。

四、 通俗之美 , 但也崇尚典雅之美。

通俗與典雅是兩種不同而又互相依存的藝術風格。通俗表現得較為簡潔單純淺顯,而典雅則表現得較為古樸深奧幽雅。在字謎的構建中,也可顯現出這兩種不同的風格。

首先,我喜歡通俗之美。通俗,易為普羅大眾所接收、所喜愛,如通俗之謎,與人群大眾生活接近,與民風民俗接近,與當代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接近,就容易為人民大眾所喜愛猜射,這就有利於燈謎的普及。如果謎會上撲麵而來的都是古典深奧的燈謎,一般人難以猜射,猜有些謎還需要帶上五經四書,這樣興味便減,這就不利於普及與提高了。如果作一民意調查,真正愛謎的比例能有多少,我看有十個點也就滿打滿算了。因此,我們應該多作普及工作,爭取更多的人來愛我們的燈謎(自然包括字謎),這就需要通俗。

在構建這 5000 則字謎中,我注重在謎麵中賦予通俗的美,具體在如下方麵:

在麵句中,努力描繪人民大眾的生活畫麵,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如“兩把牙刷背靠背”

猜“非”,直接寫人的生活內容,易於為群眾接受而猜射;又如“常過小橋哼著調”猜“吊”,前四言扣形(即以“常”字為母字,損“小”及“橋”之象形為底字)後三言為提聲,如同“調”字之音韻,麵意似述那種悠閑輕鬆的散步情趣,有色有聲,這是人民大眾的精神生活,猜射者感到親切,自然會容易接受。

在麵句中,努力反映各民族、各地區的民風民俗,表現各種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如“孿生龍鳳呱呱叫”,前四言似寫生了雙胞胎,生子如“龍”,生女如“鳳”,是雙喜,合民俗,後三言也是民俗之言,故易為猜射出底字“好”。“首富西湖包二奶”猜“淙”,是字素遞增合而扣底,其中“二奶”一詞來源於舊時代的民風民俗,“小”除了解為大小之“小”外,還解為“妾”,即小老婆。(過去說討小即為討二奶、三奶乃至七、八姨太)如今已是新時代,但這種劣習依然存在,如常說某某富人包二奶,即可見此習必須揭露之、鞭撻之。故製作此類謎亦有其現實意義。

在麵句中,努力表現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麵的內容,因為這是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如“一水相融見平台”猜“治”,這是我在台灣島內連戰先生組團來大陸訪問時即興而作的字謎,麵句中含意較深遠,一個“融”字表達了兩岸期盼和平的意願,連戰之訪也就是為建 “平台”開了先例。“方登博客不會博”猜“喀”,麵句用抵消法“博”為“不會博”所抵消,餘下“方”(即“口”)與“客”相合扣底,其麵句內容卻有緊跟當代文化、科技步伐之意,“博客”是近年來在網上出現的新名詞,是人民群眾所關切的,故具有通俗之美。

在麵句中,努力營造一種輕鬆、詼諧的氣氛,這也應該是通俗的內涵。猜謎本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思維活動,如果總是板著麵孔,緊張思維不一定能持久,我們就該構建一些輕鬆、詼諧的較易的字謎,放鬆神經,增加些趣味性。“個個一歪就搞笑”猜“大“,麵句給人以一種笑的姿態的圖象,這“歪”即要扣合“笑”中間那一撇,又要表示意境中的那形態,使謎意輕鬆、詼諧。(有些謎作把“笑”中間那一撇描成一橫,是不妥的。)“山西陝西一日遊”一句大白話象旅遊公司之廣告語,很輕鬆,其實猜一“鄴”字。“耗子偷油落了水”猜“鼬”,謎意似一則小童話,輕鬆的話題、輕鬆的筆調,有意增加趣味性使字謎通俗。

我也崇尚典雅之美。但是,我不主張燈謎中以《四書》一句猜唐詩一句之謎,這類以古猜古之謎隻能叫人引入故紙堆。字謎則不是,它之典雅全在麵句上,這就是意境與文辭古樸深奧來猜一個單字,能叫愛謎者接受。“選讀楚辭知故裏”猜“梓”: 《楚辭》本為古書名,因麵句整齊起見而未用書名號,猜的底字“梓”也有古典之意,所以典雅之謎能誘發猜射者去努力學習古典文學和曆史知識。

通俗與典雅的風格是字謎的“衣著”,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是濃妝的還是大眾化的,隻要人民大眾喜歡就是美的。

偉人曾教導我們說要“古為今用”,並要“與時俱進”,這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在燈謎領域裏,我們就應該認真繼承我國古文化優秀的部分,努力創新,多創作出一些適合於現代人所喜聞樂見的燈謎作品來。同時,典雅能成“佳”,難道通俗就不能成“佳”嗎!如果光著眼於典雅之美,普羅大眾一時還不能領受,而隻是在謎壇極少數謎家心中“孤芳自賞”,燈謎文化就難於普及。其實,通俗與典雅、普及與提高兩者之間都不是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互相依存的,雅俗共償才是最完美的結合。

我作七言字謎,有意在扣合及文學性的意境、聲律、通俗這四方麵錘字煉句。但這四方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揉搓”在一起錘煉字句,“濃縮”在有限的七言中,以此來美化字謎。我這種想法和作法能不能達到美化字謎的目的,就需要廣大謎人、特別是燈謎的專門家來檢驗和雅正。我這是拋磚引玉,請大家玉言。

文外之謎,表白心意:

1 、 前後對歌同快樂 (字一)

2 、 扁舟之上昂頭去 (字一)

3 、 傾心相伴手先合 (字一)

4 、 點點蜻蜓染道西 (字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