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的解釋: 無我的四相
在《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裏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麽是可以被稱為“我”的。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麽東西,我們隻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動給我們存在的感覺。除了身體和心念以外,就沒有“我”的感覺了。事實上,是我們的心使我們經驗到我的存在,身體如果離開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麽,什麽是心呢?那是不斷或連續流動的念頭。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了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隻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隻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再說“無人相”。人的存在隻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隻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一共有五十億的人口,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麽。所以,他人隻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湣心。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若從《金剛經》的立場說,如果主觀的“我”不存在,客觀的“眾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說度盡眾生,而實際上並無眾生可度;眾生已經被度了,度眾生者並沒有感覺到他已度了眾生。所以,無眾生相也是無我相的異名。
第四種是“無壽者相”。這是從時間來看“我”的存在。它牽連到前麵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假如沒有我相,則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將不重要了;但所有的眾生都執著於壽命,他們希望活得長久,並避免夭折。因此他們尋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們期望現在和將來都有安全感,於是嚐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縱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卻仍執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經無我相的人,不管他們明天死或一萬年以後才死,對於他們都是沒有差別的。當一個人已經體驗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總而言之,有關無我相的“我”,歸之於個人的不存在;無人相的“人”,則指那些與我們相對待或有關聯的不存在;無眾生相則不止牽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眾生的不存在;最後,第四種無壽者相說明時間的過程,從期望長壽而至不擔心壽命之長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間的無我,第四是時間的無我。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