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axonomy、Folksonomy和Ontology的分類理論及相互關係

(2010-07-26 01:55:09) 下一個

摘自網絡:http://www.csscipaper.com/archives/libtrend/5499_2.html

由以上定義可以歸納出Ontology的核心與重點:術語或詞匯、術語關係、概念化與形式化的規範說明,描述特定領域的知識,並能清楚的表達知識,使得知識能夠不斷地分享與再使用。
Ontology作為一種能在語義和知識層次上描述概念體係的有效工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也引起了圖書情報學領域研究者的極大興趣。基於Ontology的信息組織研究為信息組織在語義層麵上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空間,它賦予了信息資源更準確、更完備的語義,使得計算機能夠對信息資源更好地理解,進而實現信息服務的語義化和智能化。從Ontology的定義來看,Ontology與圖書館學中傳統的信息組織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傳統分類法是以知識門類的層層劃分、以代碼為標識來揭示和組織信息的,比較全麵和客觀地反映了知識全貌及其內在的邏輯聯係。Ontology是用於描述或表達某一領域知識的一組概念或術語,可用以組織知識庫較高層次的知識抽象,也可用來描述特定領域的知識[10],其核心作用在於定義了某一領域、領域之間的一係列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在這一係列概念的支持下,Ontology實現了領域知識的分類。Ontology與傳統知識分類工具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係統的概念、特性、限製條件等都是計算機可讀(理解)的。Ontology為現代分類方法提供了一種更嚴謹的概念體係,它是某一知識領域或應用領域的概念模型[11]。
2 分類相關概念間的關係辨析
2.1 Taxonomy與Folksonomy關係
Taxonomy指分類法,是由相關專家集體編撰的權威的知識體係,是信息構架中一個重要部分;Folksonomy則是指群眾自發性定義的平麵非等級標簽分類。
Taxonomy強調放諸天下皆準的知識體係,不會因人、因地而有所不同;而Folksonomy則是由下而上所產生的信息架構,其內容與個人需求及社會文化情境息息相關。
Taxonomy以利他為基礎;Folksonomy以利己角度出發。
Taxonomy等級式分類法便於按學科對信息進行匯集;Folksonomy供按照不同的屬性(分麵)查找資料,易於為大眾使用和共享。
Taxonomy相信專家學者專業人士,花費大量財力、物力雇專人將內容進行分類;而Folksonomy則鼓勵大眾為了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語言標記內容,然後通過更多人的參與,進行人或tag的匹配,或者進行有效的搜索。
Taxonomy研製、維護成本較高;Folksonomy由龐大的使用者群集體創作,維護成本低。
2.2 Taxonomy與Ontology關係
Taxonomy與Ontology在文獻中被關聯的頻率較高,Taxonomy在基本功能上和Ontology具有一致性,它們都是概念和概念關係的集合。一般認為,各種分類法也可以看作Ontology,因而Taxonomy本質上也是一種簡單化的Ontology。Taxonomy和Ontology兩者都針對某一特定領域的知識,都基於概念,以等級結構展示術語;Taxonomy和Ontology兩者都要靠專家來製定,具有相對嚴格的規範,由少數專家所控製。
在體係結構方麵,Taxonomy是單一樹狀體係,Ontology的體係則要龐大得多,使用多個Ontologies是相當普遍的,每個Ontology提供一個特殊領域的概念,一起使用則形成了一個豐富的溝通詞匯;在詞間關係方麵,Ontology作為知識的主體,所關心的是描述一個工作或領域概念的知識分類以及定義知識的語意說明,Ontology的詞間關係是各種知識組織工具中最為複雜和豐富的,包含了種屬、上下等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詞間關係,並對各種詞間關係都做了詳細說明,而且其詞間關係是網狀的,既包括縱向關係也包括橫向詞間關係[12]。另外,Taxonomy分類表具有內容結構難以經常修訂、語意簡單、缺乏對所應用資源的專指性等不足,Ontology似乎更可作為知識表達的基礎,避免重複的領域知識分析且由於統一的術語和概念可達成知識共享的目的。
2.3 Folksonomy與Ontology關係
Folksonomy是完全由普通用戶在共享和協作的基礎上對領域概念進行表達和描述,積累形成的,門檻極低,大眾都可以用,算草根技術,而Ontology概念模型的明確、規範化說明,是一種領域概念建模工具,Ontology的構建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需要在領域專家與係統開發人員的合作下完成。Folksonomy沒有Ontology中對概念規範化的說明,更沒有複雜的網狀結構和豐富的語義關係。因此,同樣作為一個知識體係,Ontology是形式化的、包含豐富語義,而Folksonomy則是非形式化的、包含稀疏語義。
在以往的思考和研究中,Folksonomy與Ontology經常被學者們聯係起來。Folksonomy雖然是由普通用戶在共享和協作的基礎上對領域概念進行表達和描述而形成的,但並非絕對“自由”,並非沒有體係,隻是做標注(tagging)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體係而已。Folksonomy的一個極端形式是Topic Maps(ISO13250),Topic Maps可以看成一種Ontology,因此對應於極端自由的Folksonomy,極端規範的、形式化的概念體係是Ontology[13]。實際上,Folksonomy的出現為知識共享和發現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也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理解Ontology,特別是為Ontology的構建提供了新的途徑。Folksonomy對資源的組織有其自身的價值,通過Folksonomy構建Ontology,也許是Ontology工程中最實用的一種方式。已有研究[14]調用Wordnet的工具為相關性強的標簽建立語義層次關係,幫助用戶發現與自己興趣相關的資源,利用這種方法,既可以充分發揮傳統信息組織方法的優勢,也可以利用當前Folksonomy這一新理念的優點。國內出現了融合Folksonomy與Ontology優點的網站——兜樂,兜樂是一款新穎的中文社會書簽係統,除了書簽的網絡化管理、社會化共享的大眾化功能外,兜樂的特色在於詞匯服務,它是管理收藏夾的小助手,幫助歸類網址、推薦文件夾、維護收藏夾,還能推薦可心的資源[15]。兜樂最主要的特色是把標簽置於受控的概念之下,形成一個有等級的體係。
綜上所述,本文對Taxonomy、Folksonomy及Ontology這些分類學的相關術語在其定義、內涵和概念差異上做了歸納梳理,它們既有區別也有聯係,它們之間各有優劣,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當有區別地對待使用,以更好地實現知識、資源的組織與管理。
收稿日期:2008-04-27
【責任編輯】許桂菊
【參考文獻】
[1]李嘉蓉,林靜宜,尤衍翔等.Taxonomy & Folksonomy. [2008-4-5].http://www.slideshare.net/kwakwalee/taxonomy-folksonomy?src=embed.
[2]Ontology, Taxonomy, Tag, Tag Set, Folksonomy, Tag Cloud辨析. [2008-4-5]. http://blog, csdn. net/Ministone-Nap/archive/2007/04/22/1574874. aspx.
[3]J. Feather and P. Sturge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p. 629.
[4]張淇龍.淺析Folksonomy之意涵與應用. [2008-4-5]. http://www. lac. org. tw/epaper/2OO614/folksonomy.pdf.
[5]卜小蝶. Folksonomy的發展與應用. [2008-4-5]. http://www.lib. ncku. edu. tw/journal/16/1.htm.
[6]Ontology——知識表達的藝術. [2008-4-5]. http://www. google.com/notebook/public/15982384272898712404/BDQmFIgoQq6G1nMUh.
[7]Ontology. [2008-4-5]. http://baike.baidu.com/view/550299.htm.
[8]什麽是ontology? [2008-4-5].http://hi.baidu.com/ecgql/blog/item/8d447f59b05a99262834f083. html.
[9]J. Qin and S. Paling. Converting a Controlled Vocabulary into an Ontology: The Case of GEM. [2008-4-5]. http://InformationR. net/ir/6-2/paper94. html.
[10]William and T. Austin. Ontologies.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1999(1):18-19(責任編輯:csscipaper)
本文來源於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鏈接:http://www.csscipaper.com/archives/libtrend/5499_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