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為什麽做不出一個Facebook?

(2010-06-28 06:03:26) 下一個

2010-01-5
本文轉載自中國互聯網行業社交媒體-速途網:http://www.sootoo.com/content/11948.shtml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筆者就不斷收到台灣朋友們寄來加入Facebook 的邀請函。到年底,在Facebook上麵開心農場種菜偷菜的遊戲已襲卷全島,甚至有夫妻因此失和而鬧上新聞。各大企業的IT部門開始研究要怎樣封鎖Facebook讓員工上班不能玩,如此盛況可謂空前。
 

根據台灣市場調查公司創市際的研究,在綜合考量網站到達率,停留時間等項目之後,認為Facekook已經超過無名小站成為台灣第二大網站。到09年11月底,台灣用戶已經達到 280萬人。如果要說Facebook 大部分都是白領在玩的話,那麽可以說這個族群已經幾乎被占領。
 

筆者對於Facebook以開心農場這類社交遊戲(Social Game )領頭殺進台灣白領市場的故事並不陌生,因為早在2008年初時,同樣的故事已經在大陸發生,創造這個奇跡的是一個稱為「開心網」的網站,所創造的狂潮也同樣引發媒體追逐報導,用戶數很快達到千萬級別。
 

筆者在2008年初看到開心網的故事之後有兩個感想:第一,大陸的網際網絡市場發展大約要超前台灣一年(電子商務除外);第二,台灣的社交網絡(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市場是真空的,至少在白領這個市場沒有任何人打進去,包含無名小站。
 

08到09這兩年間,筆者幾次回台灣時跟本地互聯網業者閑聊時,部分業者抱怨,台灣互聯網市場由雅虎奇摩一家獨大,其他小業者難生存。也有業者抱怨,公司多年穩定小幅盈利但做不大,也不知道如何再創新。創業者甚至問道:難道自己的人生就隻有這樣了嗎?
 

◎市場機會曾經存在一年半
 

麵對這些抱怨,筆者曾經提醒一個創業者,台灣的白領社交網絡市場還是空白的,比對大陸的發展經驗,從08年開始這個市場至少空白了一年半沒人注意。結果,一個從用戶數隻有幾萬人迅速發展成 280 萬人的奇跡,被一間外國公司完成。
 

那個抱怨「難道自己的人生就隻有這樣了嗎?」的創業者,現在忙著應付網站用戶流失到Facebook的問題。筆者不禁要問,台灣怎麽就做不出一個Facebook出來?Facebook在台灣爆紅的原因主要是開心農場,而這種經驗早在一年前大陸的同業就已經玩過一次給大家看了。
 

台灣的互聯網創業者,一開始把自己想得很大:無限的創意,做大一間公司的夢想;等到融資不易必須營利,對手巨大難以競爭時,又把自己想得太小。大陸的開心網在08年初期員工人數一直不超過20人,Web 2.0 公司本來就不需要太多人,但小公司也可能有爆發式成長。
 

「台灣為什麽做不出一個Facebook?」,第一個會說是創業者自身問題。看美國成功案例,看大陸成功案例,模仿總該會的。Facebook成為被全球模仿的對象,開心網也模仿了,但是他們使用開心農場做為重要推廣手段在當時是連美國人都沒想過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
 

第二個問題是台灣創業者從不關心大陸的互聯網發展,也從不認為大陸經驗有甚麽好學習。即便大陸距台灣隻有一水之隔,我們也老是望向地球背麵去看美國。08年看到開心網的爆炸式增長,筆者曾很期待台灣也可以出現一個。一年半過去,最後是Facebook拿下這個市場。
 

◎台灣創業者還不夠用功
 

這樣說並不是在指責台灣互聯網創業者,而是這塊土地上我們已經太久沒有振奮人心的消息,看得人都急了。試想一下,Facebook在台灣的成功如果是由一家本地的初創公司來完成該多好?我們就能有機會再度引起資本市場注意,有機會把台灣的互聯網做成一個行業。
 

筆者曾經說,互聯網「行業」在台灣是不存在的。要證明這個說法很容易,到 104招聘網站去找看看,看看他是否將互聯網單獨拉出來成為一個行業分類。而到大陸的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或者前程無憂)看看,你很容易發現「互聯網,電子商務」是一個獨立的大分類。
 

無法形成一個行業的結果,就是好的人才不會往這裏集中,第一代人才的經驗不會傳承給第二代。大家看到美國Facebook創業者隻是大學畢業生,卻忽略了他底下的員工可能都是在其他更早期的網絡公司的戰將。一整個行業的人才在支撐他的創意,這種成功才是踏實的。
 

台灣的網絡公司拿不到投資是個問題。但這是相對的,投資人無非希望投資風險越小越好,一個有本事能把用戶數從零做到 280萬的初創網絡公司,投資人絕對有興趣。然而,目前台灣的Web 2.0 公司很多隻有十萬左右用戶規模,這真的是缺錢的結果,還是自己不夠用功?
 

Facebook靠著開心農場之類的小遊戲在台灣爆紅能持續多久不知道,關鍵在能否把初期用戶轉化為真正發生社交行為的用戶以及本土化問題。但不論如何,台灣的互聯網公司再度集體讓位給一家外國公司,真讓人覺得可惜。因為下一波的高速增長機會,真不知要等多久了。
原文發表於 - 2010/01/03 - 關鍵字/標簽:電子商務 Web 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