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點評郎鹹平:附身中國人的文化魔咒

(2010-05-17 06:32:39) 下一個
點評郎鹹平:附身中國人的文化魔咒

植入每個中國人文化層麵的劣根性包括三種:浮躁,投機取巧和思想僵化。同時中國人具有“大愛”的情懷,在危機到來時顯示出非凡的凝聚力。

“讀者有沒有聽過“殺雞焉用牛刀”、“四兩撥千斤”這種話,聽起來很有道理是吧,但它們都是錯的。四兩撥千斤,如果撥不了怎麽辦?肯定就是被千斤壓死了。為什麽中華文化不喜歡千斤撥四兩?為什麽殺雞不能用牛刀,我用機關槍不是更好嗎?保證你打死這隻雞不是很好嗎?想一想,千斤撥四兩這樣必勝的把握有什麽不好?而我們的文化不這麽想,我們的文化喜歡什麽?“小概率事件”,例如四兩撥千斤。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小問題,這個“小概率事件”就叫做投機取巧。”

點評:

郎教授單挑全中國經濟和金融混混無敵手,端得有兩把刷子。一下子就能看出病根,是華人世界裏很少見的明白人。當然,明白人也就進不了決策圈或管理層,隻能到處演講出書,盡點良心責任,同時弄點外快補貼香港教授並不豐厚的工資。

但郎教授忽略了中國文化更根本的一點:奴性!“浮躁,投機取巧和思想僵化”是奴性的不同表現形式。

〉四兩撥千斤,如果撥不了怎麽辦?

正確的答案是:

爭端起來之前,要麽四兩主動委身為奴,投降;要麽千斤盛氣淩人往死裏打,踩扁四兩還要四兩抽自己耳刮子。前者,四兩是弱者的奴性;後者,千斤是強者的奴性。

若任由爭端進入行動,四兩肯定有超限戰手段偷襲得手(否則早就投降了),要的是反奴為主;這時,千斤由於輕狂(琢磨著四兩當然會被踩倒在地叫大爺),看不起自己眼中奴性的四兩,而失手遭算計。比如,施恩與蔣忠。

浮躁分兩種,一種是想,一種是做。想法上浮躁時,是不尊重事或物;做法上浮躁時,是不尊重人,比如盜版,潛台詞就是,你能怎麽著?

投機取巧。工作中有這些想法的本質根源是,與領導關係好,辦不好事也沒關係,求求人送點禮吃個飯就行了,平常主要心思都在琢磨侍候歡心,這是對上的奴性;對下屬或顧客有這種想法時,根源是,你以為你是誰?我就這樣,你能把我怎麽樣?這是對下的奴性。

思想僵化還不完全是奴性的原因,奴性隻是其中一個因素。根源是,對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對下,不許越雷池一步。

奴性的根源是:沒有平等概念。

自己不自由,也不許別人自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