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雲在

也許在這裏,我們可以有共鳴。
正文

評點前“文化部長”劉忠德

(2006-08-04 08:09:53) 下一個
評點前“文化部長”劉忠德

今天看到《南方周末》的劉忠德采訪記,正如前言所說,“劉忠德是誰?劉忠德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的價值觀是什麽?在20世紀90年代,他如何參與管理中國的思想文化工作?”讀完采訪記,略知一二。
 
現就劉在采訪中所言評點如下:

 
一,
“我說,‘超女絕不是藝術,是對藝術的玷汙。’第二天全中國都地震了。”劉忠德笑言。
“當時我在寫中國劇《天鵝湖》,我說中國劇《天鵝湖》是高雅藝術,是民族文化,現在搞什麽超女超男,這是對藝術的玷汙......”
 
評點:
正如采訪記指出的,“如果不是因為對超女比賽發表異常嚴厲的批評,很多人不知道劉忠德是誰”。一個與人民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部長”,當任6年居然“很多人不知道”(恐怕百分之99點99的中國老百姓不知道),如今靠“惡評”超女一夜出名,不花一文錢順便也向全國人民推銷他正在寫的“高雅藝術”-“中國劇”(?)《天鵝湖》,真是相當成功的廣告範例,可以列入MBA教材。

二,
劉忠德:趙本山曾演過一個小品,就是一串王八蛋的那個,開始是諷刺鄉長大吃大喝。我看了三四遍,覺得這個節目需要改,鄉長是我們政權最基層的幹部,非常辛苦,不能這樣諷刺。
 
評點:
原來主管文化的部長認為幹部是不能“諷刺”的,即使象小品中那個“大吃大喝”的“我們政權最基層的幹部”。如果劉部長所說的“我們政權”就是指“人民政權”,那麽人民什麽時候沒有了監督和批評的權利?難道“我們政權”的幹部大吃大喝是用自己的工資,而不是人民的血汗錢?隻有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劉部長有先見之明,十幾年前就預見到今天,相對於動輒幾千萬乃至上億的貪汙,吃點喝點又算得了什麽?但是恰恰忘記了“小洞不補成大洞“的淺顯道理。

三,
劉忠德:《霸王別姬》和《紅高粱》......在客觀上,也迎合了一些人對“落後中國”的想象,但他得獎了,如果國內不能播映,就成大新聞了。要播就得改,我看了五遍才想到怎麽改,其中演員自殺的情節對社會將產生很不好的影響,我把它改成劇中人自殺,兩秒鍾就解決了,這是動腦筋的事情。

評點:
原來對兩片的如此指責來自劉部長這樣的高層。《霸王別姬》中焚戲裝、毆打“批鬥對象”的情節是當年北京文廟的實景,身為“文化部長”,也應該知道北京“文聯”主席老舍先生就是在那種情況下自殺的,而且言慧珠、上官雲珠等演員的自殺也不是“把它改成劇中人自殺,兩秒鍾就解決了”那麽簡單。如果若幹年後有人通過劉部長修改過的《霸王別姬》來認識文革,以為不過隻有幾個“劇中人”自殺而已,那劉部長真沒白“動腦筋”。

四,
在任期間,劉忠德參與審查過每部在中國市場上放映的外國電影。
 
評點:
真是超辛苦。咱們中國老百姓看到的每部進口電影都由部長先生親自把關,什麽不能進,什麽可以進,什麽鏡頭應該剪掉,比如他提及的《這裏的黎明靜悄悄》,一開場女戰士們在河邊洗澡的鏡頭。真是超愛民。

五,
劉忠德:我現在還是國家大劇院領導小組的成員,但從開始到現在,我一次會議都沒參加。我想,領導小組裏就我學過點建築,參與設計討論的建築專家不是我的老師就是同學,我去了不好。
 
評點:
劉部長真是深諳為官之道,圓滑得可以。個人的官品(或者叫責任心)不去評價,一個總投資30億(一說45億)的項目就是由這樣不參加領導的“領導小組”領導著,這樣的領導小組在中國還有多少?謝謝劉部長的坦率,看這段象看新版《官場現形記》,也為中國的納稅人感到悲哀。

六,
我現在正在做一件事,成立了一個華夏文化振興基金,2006年,華夏文化振興基金向北京市所有幼兒園捐贈了《黨的知識(幼兒版)》萬餘冊。
 
評點:
鄧爺爺說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劉前部長說“黨的知識”要從娃娃抓起,看來劉部長“政治”比鄧爺爺還強。我在遐想,如果劉部長不是文化部長而是教育部長,咱們的小學一年級第一課肯定是“萬歲”。

 
最後感謝《南方周末》的采訪和劉前部長的坦率,我不僅了解了一個人還了解了一個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