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所求著健康保養的方法,社會上到處宣傳這關於養生的理論和實踐,但到底那些被人們口耳相傳的道理有沒有它的合理之處,還需要我們自己有一雙慧眼明辨出來。世上沒有一種食物和一種藥物適合所有的人,也沒有一種養生保健功法能適合所有的人。
養生大法 眾說紛紜
近年來,中醫經曆了一場捍衛自身尊嚴的戰鬥洗禮。之後,便在專業或非專業媒體上,大量介紹古今醫史、名家、名著、名方、名詩和名畫等內容,以彰顯中醫文化博大精深。
近年來,基於廣大民眾健康意識的不斷增長和需求,各式各樣的養生保健中心、基地、山莊、俱樂部、會所、公寓等紛紛建立起來。這些養生保健場所邀請各路養生保健專家,運用古今中外各種養生保健功法,為養生者服務。
另外,不少旅遊勝地的和尚、老道也為旅客診脈斷病,傳授養生功法和售賣秘製養生茶、酒、丸、散、膏、丹等養生補品。廣播、電視媒體在提高收視率前提下,擴增了養生保健節目,書刊業在追求發行量的前提下,將養生保健類內容作為組稿主攻方向,選題專找新、奇、特、玄能吸引讀者的內容。
有需求就有供給,各路養生保健專家有如雨後春筍,且幾乎全有動聽的頭銜,什麽國家級專家、首席專家,資深專家、知名專家、終身專家等等。
這些養生保健專家的特點是:自詡為草根民俗派專家多於學府書齋派專家;年富力強的專家多於年老氣衰的專家;膽大開放型的專家多於膽小保守的專家;無知無畏的專家,多於有知有畏的專家;非醫學專業的專家多於醫學專業的專家;西醫專家多於中醫專家。
養生書籍 如炒冷飯
縱觀當前出現的養生保健理論,基本達到共識的內容是:要認知健康的重要性,養生保健重於治療,心理平衡、營養平衡、適當運動、戒煙限酒、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按時體檢、有病早治等。於是這些年的中西養生保健專家,盡管不斷變臉,巧立名目,也隻不過是互相重複,來回折騰,有如炒冷飯,又像是祥林嫂見人便說“阿毛剝豆”一般。
如今讀者看著這些濫書,聽眾聽著這些陳詞,也未免感到乏味和心煩。可是炒作者並不怕養生保健書刊已經堆積如山,已打五折銷售,該出還是要出,因為中國人多,有萬分之一的人出錢,老板就有錢賺。隻要有養生專家在電台、電視台講演,就會有高收聽率、高收視率,廣告費就會上去,也就有了經濟效益。
得當者為宜 失當者為忌
養生保健熱炒的今天,影響最大的是老年朋友。為何如此?一是離退休老人家空閑時間多,二是怕得病、怕死,三是老年人容易被媒體忽悠。有的老人為追求“清靜虛無”就每日閉門謝客,打坐養神練習內功;有的老人篤信“生命在於運動”,就終日爬山或在公園裏摔打筋骨;也有的老人要享受“老有所樂”,就夜以繼日下棋或搓麻將不止;
也有少數老人聽信養生奇法怪招,就習練怪功,大喊大叫,用力拍手、拍屁股,用木板拍打全身;倒行、倒立、學變了味的“五禽戲”,甚而學狗爬、驢打滾之類;還有極少數的老人則迷信養生秘方偏方,每日人參、鹿茸、靈芝、冬蟲夏草和各種“鞭酒”不離口,以壯陽補腎,延年益壽;更有甚者喝自家尿,以毒排毒,防癌抗癌;還有外用痔瘡藥膏來健膚美容等等。
在當前眾說紛紜的養生大法麵前,我們到底該信誰的?要采用哪種功法?
世上沒有一種食物和一種藥物適合所有的人,也沒有一種養生保健功法能適合所有的人。這裏有個因時、因地、因季節、因人的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不同的問題。古代醫家說:“得當者為宜,失當者為忌”。因此,中醫養生原則,曆來主張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確定養生行為常常是知易行難,就以上所說的古今中外養生大法,莫說全套功法用在一人之身,哪怕是單項內容,人們也難以做到準確無誤。
如果放著多姿多彩的好日子不過,而去天天琢磨和習用這些養生大法,有必要嗎?養生大法“知”,但不必及深;“信”,不必執迷;“行”,要有度。總之根據自身條件法乎自然,順其自然而已。一句話就是:養生大法不管別人怎麽說,但要相信自己,可做可不做,可多做也可少做,讓自己活得自在一些,瀟灑一些,活得有尊嚴一些,千萬不要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