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條凇閑言碎語有助你的你健康

(2010-05-22 23:01:48) 下一個

  1、假期幹眼  專家提醒假期過後年輕人應當適度用眼,警惕假期過後的幹眼症幹眼症是由於眼淚的減少或淚腺功能下降,導致眼睛表現出微小傷痕的一種症狀。

  以往幹眼症等疾患主要是老年人的常見眼病,但現在城市裏,經常接觸電腦、電視、遊戲機的青年人患幹眼症的逐年增多。專家認為,用眼不當使幹眼症這種老年病開始年輕化。

  注意眼睛保濕是預防幹眼症發生的最好方法,而且要注意用眼習慣,定時休息,在電腦屏幕前的時間不宜過長,每隔1小時就要休息510分鍾,盡量遠眺讓眼睛放鬆。

 2、 椅子高矮恰當治背痛  由工作和生活方式引發的脊椎病變、背部疼痛已成為一種現代病。專家認為,座椅設計不科學以及人們久坐不動是導致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在顯示屏或電視前久坐不動很容易誘發背部疼痛。

  選擇設計科學合理的座椅對預防背痛至關重要。專家建議,人坐下時,椅座應和大腿部位平行、寬度要足夠,座椅的高度和椅背傾斜度可以調節,椅背的高度到人的肩部最為適宜。

  此外,椅背的曲線設計和腰部支撐設計也應有益於人體脊椎健康。除了選擇合適的座椅,專家同時提醒,坐上一段時間就起來活動片刻,可以有效預防脊椎病變。

  3、靜電讓鈣從尿液中溜走  專家提醒,在幹燥的天氣下,頻繁出現的靜電很容易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要注意防範。一般情況下,空氣幹燥和穿化纖衣物都會產生人體靜電。如果空氣濕度低於30%,就容易摩擦產生靜電。

  專家提醒,靜電可致孕婦體內孕激素水平下降,繼而引發流產早產;持久的靜電還可引起人體血液的PH值升高,血鈣減少,尿中鈣排泄量增加;靜電還會使人感到疲勞、煩躁和頭痛,因此有必要適當防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空氣濕度提高到45%以上,比如在家適當灑水,放置清水,或者使用空氣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等,這樣靜電就難產生了。

  4、吃過冬蔬菜要看仔細  我國北方不少家庭仍有存留酸菜、白菜、土豆等過冬蔬菜的習慣。氣溫回升後,這些蔬菜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含量可能會增加,春季食用過冬蔬菜一定要謹慎。

  酸菜隨著氣溫的升高,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一次性食用過多或食用顏色過深的酸菜,容易引發亞硝酸鹽中毒。除了酸菜外,過冬儲存的土豆也易引發中毒。

  正常土豆中的龍葵素毒素含量較少,春季發芽後,其皮肉會變綠,龍葵素含量隨之升高。如果土豆已發芽或變色,食用前一定要將發芽、變色的部分挖掉,然後把切好的土豆放到水裏浸泡一小時以上。

  5、音樂改善耳鳴  德國研究人員稱,個性化設計的音樂療法有助於改善耳鳴症狀。德國曼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8名耳鳴患者的音樂喜好分別設計了個性化音樂療法,並移除了患者耳鳴頻率的匹配音頻。接受這種修改版音樂療法治療一年後,受試者報告說,他們的耳鳴症狀明顯得到改善。

  耳鳴是指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的療法成本低、令人愉悅,可以顯著改善耳鳴患者的症狀。

 6、務必開窗把氡放出去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報告,聚於室內、源於房基土壤、建築裝飾材料和戶外空氣的氡氣已成為僅次於吸煙的肺癌第二大誘因。

  研究表明,3%14%的肺癌病例由氡輻射引起。根據最新科學統計數據,室內氡參考水平為每立方米100貝克至300貝克。

  氡是一種來源於岩石和土壤的放射性氣體,無色無味,容易聚集在地下礦井或房屋等密閉環境中。在室外空氣中,氡被稀釋到很低的濃度,對人體幾乎不構成威脅,可一旦進入室內,就會在密閉空間內大量積聚。為避免室內氡氣濃度過高,世衛組織建議勤開窗通風,尤其是在冬季。

  7、吃糖有助減少衝動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向老板請求加薪前,喝一點甜飲或許是不錯的選擇,這有助於降低作出衝動決定的風險。研究人員以65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半數空腹參加實驗,另一半事先喝下加糖但不含咖啡因的汽水。

  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回答一係列問題,包括要求學生在明天獲得一小筆錢與未來獲得一大筆錢之間作出選擇等。實驗開始前後均對學生血糖進行了測量,並同他們在實驗中的表現作對比。

  研究發現,血糖相對較高的學生在實驗中不太可能作出衝動行為,而沒有喝甜飲、血糖低的人容易意氣用事。

  8夜貓子多吃胡蘿卜  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緊張節奏迫使許多學生和上班族有時成為夜貓子。經常熬夜會使身體的正常節律發生紊亂,對視力、腸胃及睡眠都造成影響。

  專家建議夜貓子要多吃胡蘿卜、韭菜、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B的瘦肉、魚肉、豬肝等動物性食品。

  維生素A及維生素B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對昏暗光線的適應力,防止視覺疲勞。此外,每天要多吃富含葉黃素的水果,可以防止視力退化。如缺乏葉黃素則容易引起黃斑退化與視力模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