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品加熱會不會“熱跑”維生素

(2010-05-19 17:12:03) 下一個

說起加熱食物,會有人擔心“損失維生素”。更有“養生大師”語出驚人:超過40度維生素就要分解,所以要生著吃才有用。

  加熱對於不同維生素的影響不一樣,各種食物“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也不一樣,所以“熟吃會損失多少維生素”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維生素C很容易溶於水,一些B族維生素例如葉酸、B6B12等也溶於水,那麽用水煮的話就比較容易失去。從保留水溶性維生素的角度來說,蒸是比煮更好的方式。這幾種不穩定的維生素和維生素EK在光照的條件下也會損失。此外,酸堿度也會影響它們的穩定性。而某些金屬,比如鐵和鈷,能導致維生素EB12失去活性。嚴格說來,維生素“失去活性”也並不是“生”和“死”兩種狀態,而是損失了多少的問題。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庫裏有常見食物的各種維生素含量。剔除含水量變化的影響,各種維生素加熱後的損失比例基本如下:維生素AE受溫度影響不大,熟後損失10%左右,維生素C損失約16%,維生素B1最不穩定,損失26%,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在這個範圍內。總體而言,把食物做熟,維生素的損失大致在10%-25%之間。

  但是加熱對維生素也有積極意義。有些食物中含有所謂的“反維生素物質”,它們能與維生素結合,而加熱會破壞這些物質,從而增加維生素的吸收率。β-胡蘿卜素是另一個例子,它存在於多種蔬菜中,比如胡蘿卜、菠菜、紅薯、西蘭花等等。到了人體內它能轉化成維生素A,是素食者獲得這種維生素的主要途徑。但是生蔬菜中β-胡羅卜素的吸收率很低,加熱可以大大增加它的吸收率。有趣的是,超高溫長時間加熱的話,它會從有生物活性的反式結構轉化成沒有活性的順式結構,所以這些蔬菜做成罐頭之後β-胡羅卜素的損失就會比較大。

  考慮到生吃蔬菜可能帶來的問題,比如致病細菌,以及一些需要加熱破壞的毒素,很難說蔬菜應該生吃還是熟吃。如果所吃的食物比較多樣化,那各種維生素的總量就可能比較多,損失一點也沒什麽關係。畢竟,我們的身體需要的是各種維生素都達到某個需求量,而不是某一兩種越多越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