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濤妮在北京(3):工地生活

(2010-08-24 22:14:56) 下一個

  去借住的地方住下的第二天,X騎著自行車來找我。我看到他腳上穿著一雙雨靴。大晴天的,搞不懂怎麽穿這樣的鞋。到了他們幹活的工地,才明白,他們挖的是地下管道,很深,裏麵估計不是泥就是水的,穿雨靴是最適合不過了。

  交代一下,X和我當時算是默認的男女朋友的關係吧。初中同學,又經曆高中和大學的洗禮。雖然大學不在一個學校,畢業分配也不在一個城市,似乎倒也沒影響我們之間的發展。畢業後他去了洛陽,卻一直在北京做施工,算是出差吧。而我畢業後留在了哈爾濱,後來決定來北京。這次來北京也是他去接的我。

  回到那天工地現場,我象征地四下看了看。沒覺得有什麽太敢興趣的,工地在知春路上,四周是圍著的,靠近路邊有臨時搭起來的簡易的住房,可以住人。他們平時一般不住在這裏,是在宿舍住。宿舍在北航的南門,走上十幾分鍾也就到了。我也去了一趟宿舍,印象不深,中午在那裏吃的飯。夥食還不錯,有葷有素的。施工雇的大部分都是民工,聽口音,四川來的多一些,別看是民工,卻各有所長。所以,就有專門做飯的,有專門跑外打雜的,有電工,有木工,做什麽的都有。民工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分布在京城,為京城的建設添磚加瓦。就拿當時的自己來說,其實不也是一個民工嗎?而且是無業民工。

  晚上繼續蹭飯,和肖工、張工、董工一起去吃貴州酸湯魚(之所以很清楚的記住這幾個人的姓,是因為當天是有日記的。要不按我的記性,肯定是空白的。)。有點象火鍋,不過是以魚和酸菜為主。還點了一些其他的可以下到鍋裏象炸油團什麽的。挺好吃的。以至於我後來一直念念不忘,一直想去再吃一次。不過我知道,再去的話,一定不會有當時那麽鮮美。所以不去也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