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海遊 [三]

(2011-11-29 05:22:42) 下一個

佩特拉古城和一線天

離開 Kanark 神殿後,我們坐大巴駛回 Safaga 港,回到船上已是晚上十點了。(請參見 [ 一 ] 的地圖) 。 然後從埃及的 Safaga 港橫渡紅海,進入 亞喀巴灣駛往約旦的唯一港口亞喀巴 (Agaba) 。我們在位於亞碦巴灣 頂端的港口下船 ,坐大巴前往 UNESCO 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以一線天和石頭城著名的佩特拉 (Petra) 。


示亞喀巴灣。亞喀巴灣的東海岸是西奈半島,西海岸是沙特阿拉伯,亞喀巴港位於頂端。



                                                   約旦亞碦巴港

佩特拉是二千年前由一個阿拉伯部落在群山中建造的城市,在岩石上雕鑿出獨特的建築群,後來與外界隔絕,以後就消失了。六個世紀以後,在 1812 年瑞士探險家 Burckhardt 喬裝成穆斯林學者,聲稱要在亞倫的祭台上獻祭,說通了當地的貝多因部落把他帶進佩特拉。這以後,佩特拉才為外界所知,至今已成為中東最熱門,最神秘的旅遊點。 大巴送 我們 到 佩特拉接待站,以 後就全靠走路啦。在進佩特拉城口的地方,有養騾馬的場所,供旅客租用,有向導牽引。我小時騎過騾,嚐過屁股顛痛二腿夾酸的滋味,還是騎在坦坦的平地上。在這滿是碎石的山路,到時上不上下不下,不如自己走,愛停就停,愛拍照就拍照。以下是從城門口走到一線天,一路上的照片。


走過方形的大石塊,用來標誌城界。共有 20 多這樣的大方石塊,通常在城門處 .


大貴族墳碑

這是路邊遇到的第一個大墳墓 , 建於公元後第一世紀,上層飾以四根方尖碑,下層是經典阿拉伯式樣,裏麵有傳統葬禮餐廳 。這是一個貴族的墳,一路過去多數是普通人家的墳墓。堂堂古城隻遺留下墳墓和殿廟的廢墟,不免感歎,活著的時候好好活吧。


一線天入口

走了一公裏到一線天入口。 一線天( SIG )是山裏的一條裂縫,在峭壁間蜿蜒 1.4 公裏,最窄處僅 3 、 4 米寬,形成一條自然管道,把山水引向摩西峽穀。通道壁由沙岩構成,常顯偏紅的色彩,壁高 80-250 米。 下麵為在一線天內拍的照。


 
                                      一線天出口見財寶宮


                                                    財寶宮

財寶宮, ALKHAZNEH ,高 43 米、寬 30 米 , 活脫是一座從暗粉紅色沙岩山壁上刻出來的浮雕,麵對一線天出口,中間隔一個小廣場。它是公元第一世紀初一位重要國王的墓塋。 過了財寶宮走上門麵街,二邊排著可觀的墳墓群,飾有門麵。這條道通向佩特拉城中心。


門麵街 Street of Facades 都是墳墓阿


走向古劇場


古劇場廢墟 Theater

在古劇場附近有一個小賣部,藝人當場表演,用當地盛產的彩砂裝在瓶裏,做成生動的駱駝沙漠風景。在從古劇場走向飯店的途中有一群阿拉伯人演示貝多因部落的日常生活,遊客可以和他們合照。劇場和飯店都屬市中心。在飯店,我們吃了一頓鮮美無比的燉羊肉,羊肉來自飯店自己養的山羊,它們正在附近的山坡上悠哉悠哉呢。埃及和約旦,雖同屬阿拉伯世界,我深刻體會到,二國的治安和人心大不一樣。約旦治安可靠,當地人也不亂拉遊客,更不敲詐遊客。在埃及可要處處提防,阿拉伯人詭詐的一麵暴露無遺,再小心也不會過分。。

從飯店往前走見一群王家墓塋 Royal Tombs ,其中這座最有氣派的名為 URN TOMB. 再向西轉走到柱廊街,有眾多石頭廊柱豎立。再走過去,就是佩特拉大神殿。


URN TOMB


柱廊街 Colonnaded Street


大神殿 Great Temple

 
示從接待站走到大神殿的路線 . 紅圈為接待站, Obelisks Tomb 即看到的大貴族墓碑, SIG 是一線天, Treasury 財寶宮,綠色的菱形是飯店, 二排藍點點是Colonnaded Street 柱廊街。 箭頭指的藍方塊是大神殿Great Temple. 右邊中部Wadi Musa即摩西峽穀,後麵要提到。

向導隻帶我們到財寶宮,過了財寶宮就解散了,自己去吃午飯,午飯後愛到哪裏就自己去,在規定時間回接待站即可。從大神殿走回接待站有六公裏,我們覺得到此為止,該往回走了,要趕大巴回亞 喀巴港口上船。船過了預定時間,遲遲不出發,晚開船二小時。原來有一對老年夫婦,大巴開時就沒見人影,旅行社留下一位工作人員處理。船開前,接到報告,已找到這對夫婦。老頭在走回時碰斷腿骨,老婦扶他找一洞穴休息,周圍荒無一人,老婦已不知東南西北身處何方,後來是專門尋找遊客的騎警找到他們。旅行社那位工作人員和他們一起坐飛機去首都醫院,我們這才開船。

 
走回去。萬一迷路是很可怕的

有些聖經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領受十戒後以色列人往北走向摩西峽穀 (Wadi Musa) ,摩西峽穀就在佩特拉。摩西在這兒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水流出來給會眾和牲畜喝 ( 民數記 20 : 10-11). 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就葬在這個峽穀中。 在佩特拉最高的一座高達 1300 米的山上有一個殿,記念摩西的哥哥亞倫。據說亞倫就葬在附近。當初, 瑞士探險家 Burckhardt 就是聲稱要在亞倫的祭台上獻祭,說通了當地的貝多因部落把他帶進佩特拉,才使石頭城或稱玫瑰城舉世聞名。

有對以色列人橫渡紅海逃脫埃及追兵這段聖經曆史感興趣者,可再看下去。因為這段旅遊行程,使我對摩西過紅海的路程大感興趣,回家後,鑽了一番牛角尖,摩西過紅海竟詡詡如生地展現在我麵前,與感興趣者共享。在此聲明,我不是專家,沒有學術權威性。

出 12:37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婦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

根據以上聖經,疏割是以色列民從家裏出來後第一個營地。疏割 (Succoth) 在哪裏呢。從蘭塞 (Rameses) 往東就是蘇伊士灣,疏割在灣的北端,離蘭塞很近。過了疏割他們就離開了埃及本土,進入西奈半島。其實沿著地中海岸直插迦南是最近的路,但神不領他們走近路,卻讓他們走紅海曠野的路。因為近路處有非利士人。神恐怕老百姓不敢打 仗逃回埃及, 見出埃及記 13:17-18 。
 

諾大一個西奈半島,都可稱為紅海曠野。他們在哪個範圍內繞呢。

出 13:20-22  他們從疏割 (Succoth) 起行、在曠野邊的以倘 (Etham) 安營。

出 14:2 你吩咐以色列人轉回、安營在比哈希錄前、密奪和海的中間、對著巴力洗分靠近海邊安營

在以倘安營後上帝命令他們”轉回”,就是往南轉 (TURN, 英文隻有 " 轉 " 沒有 " 回 " 的意思 ), 並用雲柱和火柱引導他們日夜兼程趕往比哈希錄 (PiHahiroth) 安營。該地名希伯來文意思是山洞口,埃及文有山穀口的意思。這些地方轉來轉去都在西奈半島上,也就是在紅海曠野中,隻是從西北麵向東南麵移動,移往亞喀巴海灣。他們雖離開了埃及本土,仍在法老的勢力範圍內。

我查了一番地圖,看了一些最近的考察資料,將以色列人往南轉後的路線概敘如下。

亞喀巴灣西岸的海岸地區 ( 在西奈半島 ) 都是高山。這些高山直接延伸到海岸,無法通行。但是在群山之中有一條峽穀長達29公裏,直通一個平坦無垠的沙灘 Nuweiba( 見地圖 ). 該沙灘有24平方公裏之大 , 足以容納三百萬以色列人和追趕來的埃及軍隊。而在沙灘的北方,有一個埃及軍營 ( 兵營遺址現在還在 ) 堵住往北上山的路。那兒有一口古井在院子中,很可能是古代的比哈希錄密奪要麽是海岸西麵的群山,要麽是山頂的燈塔。在 Nuweiba 沙灘的對岸是沙特阿拉伯的領土,沿海有一軍營,供養他們的神 Baal ,很可能就是巴力洗分 (Baalzephon)

以色列人從以倘的營地往南轉後就進入了這個長達 29 公裏的 Wadi Watir 。峽穀的阿拉伯文叫 Wadi 。我走過這個地區的幾個 Wadi ,如果迷在其中,不知盡頭,怕就死在裏麵了。所以當法老得到以色列人迷在 Wadi 裏的消息 (entangled) ,他認為這是一個消滅他們的好機會,就帶領兵馬和600輛戰車追趕以色列民 ( 參看 出 14:3-4) 。他的追趕路線也必需通過同樣的 Wadi 。當埃及兵馬從 Wadi 出來時,以色列人唯一的退路 : 返回 Wadi 被封住了。北麵是 兵營,西麵是群山,南麵也是直達海岸的高山,前麵是大海,怪不得他們要怨聲衝天了。 ( 參看 出 :14:10-12)

但是耶和華要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耶和華使海水分開、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幹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

當以色列人離開蘭塞的家時 ,上帝吩咐他們烤七天吃的無酵餅 ( 見 出 13:6-8 ). 莫非他們繞曠野,穿 WADI ,渡過海灘隻經曆七天 ? 是的。在 1967 年舉世聞名的以色列 / 阿拉伯六日戰爭時,以色列將軍摩西 達揚 (Moshe Dyan) 的部隊從 Nuweiba 海灘 ( 即渡紅海處 ) 趕到蘇伊士城 ( 即疏割 ) 奇襲埃及,隻用了六天。達揚部隊每個晚上都宿營。而當初以色列民晚上也得逃命。出埃及記 13 章 21 節明確告訴我們,上帝在白天用雲柱晚上用火柱引導以色列民日以繼夜地趕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